2019届高考化学课时作业8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化学课时作业8

2019高考化学课时作业8

课时作业(八)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2018·沧州质检)已知反应X(g)+3Y(g)2Z(g) ΔH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更换高效催化剂,E3不变C.恒压下充入一定量的氦气,n(Z)减少D.压缩容器,c(X)减小答案 C解析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E1-E2,A项错误;更换高效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该反应中(E3-E2)为活化能,E2为反应物的能量,E2不变,活化能降低,则E3减小,B项错误;恒压下充入一定量的氦气,容器体积增大,反应体系的分压减小,平衡向气体增多的方向移动,n(Z)减少,C项正确;压缩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n(X)减小,体积减小,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平衡移动只能减弱这种改变,而不能消除,故c(X)比原来大,D项错误。

2.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c/mol·L-1v/mol·L-1·min-10.600 0.500 0.400 0.300T/K318.2 3.60 3.00 2.40 1.80328.2 9.00 7.50 a 4.50b 2.16 1.80 1.44 1.08A.a=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C.b<318.2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答案 D解析A项,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328.2 K时,蔗糖溶液的浓度越大,水解的速率越快。

根据浓度与速率的变化关系可知,蔗糖的浓度每减小0.100 mol·L-1,速率减小1.50 mol·L-1·min-1,所以在浓度为0.400 mol·L-1时,蔗糖水解的速率a=6.00 mol·L-1·min-1,正确;B项,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温度升高,水解速率越快,浓度越高,水解速率也越快,同时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的温度,若二者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趋势相反,并能相互抵消,反应速率也可能不变,正确;C项,在物质的浓度不变时,温度升高,水解速率加快,温度降低,水解速率减慢。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课时作业8化学平衡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课时作业8化学平衡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8 化学平衡状态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反应中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①N 2+3H 2=====催化剂T 、p 2NH 3,2NH 3=====催化剂T 、p3H 2+N 2 ②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Na 2CO 3+H 2O +CO 2===2NaHCO 3③CH 3CH 2OH ――→浓硫酸170℃CH 2===CH 2↑+H 2O ,CH 2===CH 2+H —OH ――→催化剂T 、pCH 3CH 2OH ④2Na +Cl 2=====点燃2NaCl,2NaCl=====电解2Na +Cl 2A .只有①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解析: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符合此条件的只有①。

答案:A2.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N 2+3H 2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 正(N 2)=v 正(H 2)B .v 正(N 2)=v 逆(NH 3)C .2v 正(H 2)=3v 逆(NH 3)D .v 正(N 2)=3v 逆(H 2)2.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化学平衡状态的主要特征之一:v正=v逆。

答案:C3.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②一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③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NH3%、N2%、H2%都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⑦正反应速率v(H2)=0.6 mol·(L·min)-1,逆反应速率v(NH3)=0.4 mol·(L·min)-1A.全部B.②③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⑦D.③④⑤⑥⑦3.答案:C4.可逆反应N2(g)+3H2(g)2NH3(g)在一定条件下于10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若开始时加入2 mol N2、2mol H2、0 mol NH3,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的值是()A.0.1 mol/L B.0.02 mol/LC.0.05 mol/L D.0.15 mol/L4.解析: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NH3的浓度为215mol/L,再回到反应可逆上来,NH3的浓度小于215mol/L。

2019年高考化学基础课程江苏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精品

2019年高考化学基础课程江苏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精品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1讲化学高三一轮复习建议无第2讲物质的量题一:D解析:国际上规定,12 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A错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为mol-1,B错误;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C错误。

答案为D。

题二:AB解析: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与物质的质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故A 错误;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构成该物质的基本微粒,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中可能有多个原子,故B错误;1 mol水中含有2 mol H和1 mol O,C正确;1 mol物质中所含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可能不同,所以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D正确,答案为AB。

题三:D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A错误;摩尔质量的数值与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故B 错误;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摩尔质量只有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才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C错误;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1,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1,D正确。

答案为D。

题四:A解析:A项1mol氢原子的质量为1 g,故A错误;B项氮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4 g•mol-1,故B 正确;C项1mol水的质量是18 g,故C正确;D项NO3-的摩尔质量是62 g•mol-1,故D正确;答案为A。

题五:C解析:1 mol N2与1 mol CO的分子数相等;原子总数也相等;两者的摩尔质量相等,当物质的量相等时,质量也相等。

故答案为C。

题六:A解析:A项SO2和SO3的摩尔质量比为64:80=4:5,等物质的量时质量比为4:5,故A错误;B项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等物质的量时所含O原子数之比为2:3,故B正确;C项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1:1,故C正确;D项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共含有3个原子,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共含有4个原子,则等物质的量时原子数之比为3:4,故D正确。

2019高考化学课时作业11

2019高考化学课时作业11

课时作业(十一)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2018·湖南三湘教育联盟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氨气具有氧化性,可用作制冷剂B.氢氟酸具有强酸性,可用于蚀刻玻璃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CO2D.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织物答案 D解析利用氨气易液化,液氨气化,从外界吸收热量,因此氨气作制冷剂,A项错误;氢氟酸是弱酸,利用氢氟酸与SiO2反应,发生SiO2+4HF===SiF4↑+2H2O,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利用氢氟酸的酸性,B项错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CO2,C项错误;利用ClO2的强氧化性,把有色物质氧化漂白,D项正确。

2.(2018·湖南H11教育联盟联考)关于C、N、Si、S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能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B.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H2S等气体,但不能用于干燥氨气C.SO2、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酸雨,酸雨的PH≥5.6D.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都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含氧酸盐答案 D解析硅是亲氧元素,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以硅酸盐、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A项错误;H2S 具有还原性,能被浓硫酸氧化,B项错误;SO2、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酸雨,酸雨的pH<5.6,C项错误;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含氧酸盐和水,D项正确。

3.(2018·湖北八校联考)有以下六种溶液:①Ba(OH)2溶液;②Ba(NO3)2溶液;③KMnO4溶液;④品红试液;⑤Na2SiO3溶液;⑥NaHCO3溶液,可用于区分CO2和SO2这两种气体的有()种A.2种B.3种C.4种D.5种答案 B解析①Ba(OH)2溶液与CO2和SO2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②Ba(NO3)2溶液与CO2不反应,与SO2反应生成BaSO4沉淀;③KMnO4溶液与CO2不反应,无现象,与SO2反应溶液褪色;④品红试液与CO2不反应,无现象,与SO2反应,溶液褪色;⑤Na2SiO3溶液与CO2和SO2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⑥NaHCO3溶液与CO2不反应,与SO2反应生成CO2,但现象相同;综上所述,B项正确。

课时作业8: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时作业8: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时作业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2.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情况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停留在封建社会B.科技处在传统状态C.小农经济占主导D.武器以热兵器为主3.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4.“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这是一位晚清大臣在广东的声明。

发表以上声明的是( )A.林则徐B.曾国藩C.李鸿章D.邓世昌5.“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

”材料反映了( )A.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B.门户开放政策C.英国商人的利益受到保护D.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6.(2019·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

”以上内容属于( )A.历史事实的叙述B.历史过程的描述C.历史原因的分析D.历史结论的阐释7.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

这次“换约”事件( )A.使列强侵华逐步加深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迫使清政府开始对外开放D.促使清政府放弃以“天朝上国”自居8.下图的条约文本产生于( )A.1842年B.1856年C.1858年D.1860年9.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之一。

他留心搜集外国事务和西人著述,撰成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瀛寰志略》D.《康輶纪行》10.(2014·北京高考)《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高中化学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课时作业7

高中化学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课时作业7

课时作业7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鉴定NaCl的最佳方法是()A.焰色反应呈黄色,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B.焰色反应呈紫色,加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C.焰色反应呈黄色,加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D.焰色反应呈紫色,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2.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A.AgNO3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酒精和汽油可以用水加以鉴别B.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确定该纤维是否为蛋白质纤维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混有的CO2D.用焰色反应鉴别Na2SO4和NaCl两种粉末4.要鉴别(NH4)2SO4、Na2SO4和NH4Cl三种溶液,可加入下列一种试剂()A.NaOH溶液B.Ba(NO3)2溶液C.Ba(OH)2溶液D.AgNO3溶液5.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一定有SO2-4B.一定有CO2-3C.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D.不能确定SO2-4是否存在6.由草木灰提取钾盐并检验钾元素存在的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7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NH +4 ——气体法B.Cl -——沉淀法C.Na +——显色法D.Ca 2+——气体法8.下列溶液中离子检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A.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原溶液一定含有CO 2-3B.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可能含有SO 2-4C.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一定含有Cl -D.加入Na 2CO 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一定含有Ba 2+9.下列有关焰色反应及其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是可燃物在燃烧时火焰表现出的颜色,是一种化学反应B.焰色反应是一种检验各种元素普遍应用的方法C.焰色反应是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D.每次焰色反应实验结束,都要用稀硫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时,再蘸取其他溶液10.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Cl -、CO 2-3 、SO 2-4 等三种阴离子。

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篇一:高2019级高一化学课时作业4答案】p class=txt>化学学科课时作业(四)主要内容:1-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编写人:黎芳审核人:李敏完成时间:25分钟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48分,共8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瓶子上贴有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是一些危险警告标签,其中标签贴法有错误的是( )解析:ch3cooh(醋酸)没有毒,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答案:c2、下列对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试管中b.蒸馏盛在烧瓶中含水的酒精,需在瓶内放一些碎瓷片 c.温度计插入液体中测量温度的同时,又用它搅拌液体d.用容积为100 ml的量筒量取80 ml无水乙醇,使液面最低点至刻度80 ml处解析:选c。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不能用于搅拌。

胶头滴管应放在试管的正上方,垂直向试管内滴加液体;加热盛在烧瓶中的液体,应放碎瓷片或碎玻璃片,以免发生“暴沸”;使用量筒量取80 ml无水乙醇,选用容积为100 ml的量筒合适,且操作方法正确。

3.下列关于萃取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加入酒精作萃取剂b.萃取操作完成后,静置分液,上、下层液体均从下口放出c.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中的某物质,静置分液后,“水层”应在上层 d.萃取时,所加入的溶剂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与溶质相互间不反应【答案】d【解析】依据萃取的原理来说明。

4.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答案】b 【解析】分液即可5.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提取溶解在水中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b.除去工业酒精中少量的水:加入cao后,加热蒸馏c.除去co2气体中少量hcl: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除去nacl中的na2so4: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然后过滤【答案】d【解析】根据“除杂务尽,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加入足量的bacl2后,可除去so24,但-引入了ba2杂质。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基础课时练8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基础课时练8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Word版含答案

基础课时练(八)钠及其重要化合物1.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答案:B 2.(2018·衡水中学模拟)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A.2Na2O2+2CO2===2Na2CO3+O2B.2Na2O2+2SO3===2Na2SO4+O2C.Na2O2+H2SO4===Na2SO4+H2O2D.3Na2O2+Cr2O3===2Na2CrO4+Na2O答案:D 3.(2017·山西怀仁一中期中)将0.05molNa分别投入到盛有100mL水、100mL盐酸、100mL硫酸铜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三个烧杯中一定均会发生的离子反应是2Na+2H2O===2Na++2OH-+H2↑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相比而言,X烧杯中的反应缓和些C.Z烧杯中一定会有沉淀生成,但沉淀不是单质铜D.三个烧杯中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解析:选A钠投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钠与酸或水电离产生的H+反应,钠在盐酸中发生的反应为2Na+H+===2Na++H2↑,A项错误;三种溶液中,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盐酸>CuSO4溶液>H2O,H+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水中H+浓度最小,反应最缓和,B项正确;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C项正确;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钠失去电子数目相等,生成H2的量相同,D项正确。

4.(2018·江西宜春三中检测)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3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基础巩固
1.(2018·山东滨州高三检测)对3NO2+H2O===2HNO3+NO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在反应中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3 mol电子发生转移
解析分析化合价的升降,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5价和+2价,所以生成硝酸的部分二氧化氮是还原剂,其化学计量数是2,生成一氧化氮的部分二氧化氮是氧化剂,其化学计量数是1,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质量之比都是1∶2,故A项正确;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硝酸,还原产物是一氧化氮,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故B项错误;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5价和+2价,所以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中各元素都不变,所以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C项错误;在反应中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8·天津高三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
解析A项中加入Cu(NO3)2固体后,Cu和H+、NO-3发生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该项不正确。

答案 A
3.(2018·河北衡水高三检测)“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一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反应实验时采用图二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三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绿色化学”的思想是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采取合理安全的工艺合成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无污染,对环境友好。

①的做法可防止氨气对空气的污染;②的做法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有效防止氯气对空气的污染;④的做法中,铜丝可以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气球收集反应产生的污染性气体,待反应后处理,也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以上三种做法均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而③的做法中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直接散发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

答案 C
4.(2018·山东淄博高三检测)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气体甲经过下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为()
A.NH3、NO2、N2B.NH3、NO、CO2
C.NH3、NO2、CO2D.NO、CO2、N2
解析由题意,无色混合气体中一定无NO2,100 mL气体通入浓H2SO4后,体积变为80 mL,一定有NH3,经Na2O2后变为红棕色,几乎无气体剩余,则含有CO2和NO,不含N2。

答案 B
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的硝酸并加热,待反应结束时,
④NO⑤NO
实验操作设计
打开
分液漏斗
向稀硝酸和稀硫
酸中分别加入
Fe粉
已知A 、B 、)
⎩⎨⎧)
如右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CO、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解析②中Cl2与CH4反应生成HCl及CH3Cl、CH2Cl2、CHCl3、CCl4等,虽总物质的量不变,但后3种物质常温下为液态,且滴入水后,HCl溶于水使集气瓶内产生负压,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进入集气瓶;③中由于4NO2+O2+2H2O===4HNO3,也会产生题述现象。

答案 D
10.(2018·天津高三检测)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①氮气用于工业合成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
②NH3的稳定性比PH3________(填“强”或“弱”)。

(2)如下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③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Fe2++2NH3·H2O===Fe(OH)2↓+2NH+4和________。

(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NH3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NaOH可使NH3的脱除率增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有0.3 mol 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亚硝酸的质量为________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

解析 (1)①氮元素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N 2的电子式为
;②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故氮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
磷的氢化物,即NH 3的稳定性比PH 3强。

(2)①氨气遇到浓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能够观察到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Cl===NH 4Cl ;②浓硫酸难挥发,遇到氨气无现象,但硫酸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或硫酸氢铵;③FeSO 4溶液和氨气反应生成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得:2NH 3+3O 2=====微生物2HNO 2+2H 2O ;若反应中有0.3 mol 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HNO 2 0.05 mol ,其质量为0.05 mol ×47 g·mol -1=2.35 g 。

答案 (1)① ②强 (2)①NH 3+HCl===NH 4Cl ②NH 4HSO 4或[(NH 4)2SO 4] ③4Fe(OH)2+O 2+2H 2O===4Fe(OH)3
(3)氨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写成
NH 3+H 2O NH +4+OH -也可),加入NaOH 后OH -浓度增大,平衡
逆向移动,故有利于氨的脱除 (4)2NH 3+3O 2=====微生物2HNO 2+2H 2O(不写微生物) 2.35
11.(2018·广东高三模拟二)下图中A ~J 分别代表相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已知A 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 、C 、D ,已知B 、D 为常温下气态化合物,C 为常温下液态化合物,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请填写以下空白:
(1)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B 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 +G →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J →B +C +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
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