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看日语助数词[枚]所对应的汉语量词--以对平面状事
日语助数词和汉语量词的对照研究

[ 编号】 0 9 9 3 (0 )6 0 7 — 3 文章 1 0 — 5 0 2 1 0 — 0 9 0 1
在中国, 日语 学 习者 的数量 仅 次于 英语 。 称 唐宋 时期 的特征 。据 日本最 早 的文字资 料— — 《 堪 金 学 习群体第 二大 的外 国语 种 。 种语 言在历史 和文 石 文 》 载 , 语 助数 词 的使 用最 早 可 以追 溯到 公 两 记 3 1
好 的发 展 秦 朝度 量衡 的出现 为 量词 发 展提 供 契 结合 。 在学术 界并 没有特别 统一 的分类 。 中国著名
机 , 时将其使用 时 的词序 固定 下来 。到两 汉及南 语 言 文字 学家 黎锦 熙 ( 8 0 17 ) 《 同 1 9 - 9 8 在 国语 文法 》
北 朝时量 词 的应用 已较 为常见 . 在唐 宋时代 展现 出 (9 4年 ) 14 中首次 为 量 词 正名 , 词 此 前在 中 国被 量 完 美 的发展状 态 现代 量词 的功能基 本上是 承袭 了 称作 助数词 、 助名词 、 名词 、 副 陪伴词 、 范词等 , 这些
时 . 习惯性 的搭 配使 用 使得 事 物更பைடு நூலகம்易 区分 , 言 语 小说 《 其 语 竹取 物语》 曾这样描 述加 姬“ 三寸c 加 更加 丰 富多彩 日语 助数 词 自古 以来受 到我 国汉 语 I 为人 、 ) <L 为 9” 。诸如 “ ” 卷 、 量词 的广泛 影响 . 两者在 概念定 义和形 态结构 上均 “ 这样 古代汉 语 中较常见 的量词 . 寸” 在很 长一段 时
最 早 给 日语助 数词 确 定 名称 的是 江户 时 代 的
日语助数词的语法特点和修辞作用

日语助数词的语法特点和修辞作用日语助数词是日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用来表示数量、数字和顺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
助数词的语法特点和修辞作用对于学习日语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日语助数词的语法特点和修辞作用。
让我们来谈谈日语助数词的语法特点。
在日语中,助数词必须与数量词一起使用,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
助数词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它们必须根据被计量的事物的属性来选择。
对于平面的东西,可以用“枚”来计数;对于动物,可以用“匹”来计数;对于人,可以用“人”来计数等等。
助数词的选择是非常讲究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日语助数词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
它们可以用来表示顺序或者比例。
比如说,“一番”可以表示第一;“二のばん”可以表示第二等等。
助数词还可以表示频率,比如“週に一度”表示每周一次;“日に一回”表示每天一次等等。
助数词在日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用法,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理解。
除了在语法上的作用之外,日语助数词还具有一定的修辞作用。
它们可以用来增添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形象化。
比如说,“一羽の鳥”可以表示一只小鸟,“一杯の水”可以表示一杯水等等。
通过助数词的使用,我们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增强表达的效果。
助数词还可以用来表达对事物的尊重或者轻视。
比如说,“一冊の本”可以表示对书本的尊重;“一本の本”可以表示对书本的轻视等等。
在日语中使用助数词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以选择合适的助数词。
日语助数词在语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必须与数量词一起使用,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和顺序,并且具有丰富的用法。
助数词还具有一定的修辞作用,可以用来增添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形象化,以及表达对事物的尊重或者轻视。
学习日语助数词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语语法,还可以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和丰富。
希望本文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学习日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中日数量词的异同与翻译研究》范文

《中日数量词的异同与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学中,数量词作为重要的语法元素之一,其作用和表达方式在不同语言中呈现出显著差异。
尤其在中国和日本这两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语言系统的国家,数量词的运用更显独特之处。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日数量词的异同,并就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二、中日数量词的异同(一)相同之处1. 均用于表示数量:无论是中文还是日语,数量词都是用来表示事物数量的词汇。
2. 修饰名词:在两种语言中,数量词通常用于修饰名词,表达数量关系。
(二)不同之处1. 分类方式:中文数量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等,而日语则有数词、量词和助数词等。
此外,中文的数量词较为灵活,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词汇组合使用,而日语的数量词则相对固定。
2. 用法差异:在表达数量时,中文常使用“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如“三个苹果”;而日语则常用“数词+名词”的结构,如“三つのリンゴ”。
此外,日语中还常使用助数词来表达复数概念,如“カルシウムの箇数(Ca的复数)”。
3. 文化内涵:在文化内涵方面,中文的数量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八路军”、“八宝茶”等。
而日语中的数量词则更多地与日常生活相关,如“一緒に食事をする(一起吃饭)”等。
三、中日数量词的翻译策略(一)直译法直译法是保持原句结构、语法关系和表达方式的一种翻译方法。
在翻译中日数量词时,若直接翻译能保持原意且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可采取直译法。
例如,“三个苹果”可直译为“三个苹果”。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原文的含义进行翻译的方法。
当直译法无法准确传达原意时,可采用意译法。
例如,在翻译“八路军”时,可将其译为“the Eighth Route Army”,以更准确地传达其含义。
(三)转换法转换法是在翻译过程中调整语序、改变句式等方法。
由于中日数量词的用法存在差异,有时需采用转换法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例如,在将“三个苹果”译为日语时,可调整为“リンゴは三つあります”,以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
从认知角度看量词“枚”的语法化与复活

在 汉 语 里 是 古今 通 用 的量 词 , 它 产 生 于 汉 代 , 兴 盛 于魏 晋 干 ,而 是 指 细小 的树 枝 。例 如 :
代汉语 中,量 词 “ ”使用 范 围狭 窄,多用于书面语 ,但 枚
是近 来 又 有 使 用 范 围 逐 渐 扩 大 的 趋 势 ,呈 现 出 “ 活 ”状 复 角度 来探讨其历 史演变和 复活的原 因,以期对量词 “ ” 枚
四 、 “ x ”的感 情 色 彩 有 无Y “ x Y 有 无 ”格 式 在 使 用 中 主 要 带 有贬 义 色 彩 和 中 性 色
这 一类 词 的感 情 色 彩 ,可 以 从 前 面 的例 句 中 得 到 体 现
和 印证 。
彩 ,一般都是陈述或是批评人或事件的状态 。
( )贬 义 词 一
( 巴一斯
江苏扬 州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25 2 ) 2 17
委
皇
语 言本体研 究
“ ” 的 本 义 “ 干 ” 的特 点 是 小 而 细 长 , 从 这 一 点 出 枚 树 发 , “ ”又 引 申 出其 他 的 义 项 , 如 “ 枚 小木 条 、 马 鞭 子 ” 等 ,这 些 引 申义 都 与 它 的 本 义 所 指 称 事 物 的 形 状 特 点 具 有 相 似 性 ,都 有 [细 长 状 ] + 的语 义 特 征 。 例 如 :
五 、 结语
本文对 汉语 中的 “ x ”格式从退 有 一无二
有害无利 有 眼无珠
有来无回 有头无尾 有始无终
语 法 功 能 、 感 情 色 彩 四 个 方 面 进 行 了 具 体 的考 察 。通 过 对 这 一 格 式 在 语 言 学 各 层 面 的 分 析 和 在 语 言 运 用 中 的 优 势 的 揭 示 , 我 们 有 理 由相 信 这 一 具 有 鲜 明 特 色 的语 言 形 式 蕴 含 着 旺盛 的 生 命 力 , 能 够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言语 表 达 的需 要 而 不 断地 发 展 和 丰 富 。
日汉量词对比分析

日汉量词对比分析作者:姚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摘要:日语受汉语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
日文中的量词大部分都来自汉语,量词在日文中称为助数词。
日文的助数词和汉语中的量词在形态结构、意义用法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两者在类别的区分和运用的范围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何避免因汉语的影响能够正确使用日文中的量词,那就需要我们对于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汉语量词;日语助数词;分类;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2一、引言在古代,日语和汉语一样,不同类型的事物有着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数量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随之变化,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也分别按照自身的轨迹发展丰富。
但随着时代的演进,日本人将这些细腻丰富的数量词按照相似的大类进行了简化和归纳。
在日常生活中,至少需要用到100到120多种量词。
不过,不同人群对于这些纷繁的数量词的选用也呈现不同的情况。
只有少部分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者可以准确地在用语中使用这些助数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视这些细腻的区分。
日语的数量词的多样性给外国学习者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作为中国学生学习日语量词时,因受到汉语的影响和干扰在使用日语助数词时就更容易出现语言错误。
主要在汉语和日语的量词中有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词汇上,则掌握不准或是难以掌握。
我们将日语助数词和汉语量词进行针对性对比,梳理出他们的共性找出他们的不同点。
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同时减少母语干扰的发生,达到正确使用日文助数词的目的。
二、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基本介绍汉语中量词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最早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量词。
如计量如干马匹的量词为“丙”,“升”在酒容积中运用到。
到秦朝时期度量衡制度建立之后,度量衡单位词也丰富起来如“石、斗、尺、丈”等。
到汉代天然单位的单位词开始发达起来,最早的天然单位词在先秦已经出现如“两、张、枚”等。
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的修辞意义概述

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的修辞意义概述量词,日语里叫做助数词,量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出奇地丰富,而且日语里的量词绝大多数是汉字词汇。
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除了表达量的概念这一语法意义之外,还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它们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
本文将从概念、修辞功能、修辞格几个角度来作进一步研究。
标签:量词助数词修辞一、汉日量词概念汉语历来就有数量之说。
据历史记载,殷商时期就有了度量衡、容器和货币的单位词,到了先秦就有了“匹、两、乘、张、个”等个体量词。
汉魏六朝、元明时期量词有了新的发展。
《马氏文通》:“故凡物之公名有别称以记数者,如车乘马匹之类,必先之。
”马建忠最早涉及量词词例,虽然仍把量词作为名词来研究,但已开量词研究之先河。
之后历经半个世纪,共提出过16种名称,如陈承泽(1922)把它列为“名词中的一类”,黎锦熙(1924)称之为“表数量的名词”,王力叫它“单位名词”,吕叔湘(1951~1952)叫它“副名词”,陆志韦(1951)叫它“助名词”,陈望道(1952)叫它“计标”,即“计论的标准”,张志公(1952)把数和量合起来叫作数量词。
到1952年,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才将量词单独列为一个词类,并正式给以定名(赵世开,1999:1742175)。
到20世纪70年代,量词被普遍接受(何杰,2000:7)。
量词是汉语特有的词类。
汉语中量词非常丰富,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在日语里,量词叫作助数词。
日语助数词属于附属词的一种,它不能单独使用,一定要接在数词或个别疑问词的后面构成数量词组(有的亦称数量词),才能在句子中充当一定的成分。
日语的助数词大凡都表量,这也是其基本属性。
量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出奇地丰富,而且日语里的量词绝大多数是汉字词汇,这就增加了它们的可比性。
日语的助数词严格说起来大多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据日本最早的文字资料——金石文记载,日语中助数词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即日本大和时代初期。
量词“枚”的形成及其认知语义特点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Mar.2019/No.2量词“枚”的形成及其认知语义特点袁静(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摘要:“枚”在汉语中是一个古今通用的量词。
该丈分析了量词“枚”的语法化,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其产生与发展餉过程。
之后佥足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从认知范畴化理论分析了量词"枚”对其所称量的名词的范畴化,这类名词的范畴成员普遍具有“小而细长”的家族相似性,而量词“枚”修饰飴名词范畴的扩张又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来完成。
关键词:量词;"枚”;语法化;范畴化;隐喻中图分类号:H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71(2019)02-0091-04量词丰富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
我们知道,汉语中量词与名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到量词就不可能离开名词,那么量词与它所修饰的名词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以量词“枚”为例,立足于认知语言学,重点探讨量词“枚”的认知语义特点,并考察其与所称量的名词之间的规律。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的量词都是从其他词类演变过来的,即由一些有实在意义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的成分的实词虚化的过程。
现代汉语量词“枚”就是这样,是由有实在含义的名词逐步虚化为量词的,这种语法化过程就是语义变化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分析量词“枚”的认知语义特点,首先应当对其语法化化过程进行全面考察。
一、量词“枚”的语法化过程(一)量词“枚”的产生许慎《说文解字》对“枚”这样释义:“枚,干也,可为杖。
”①段玉裁注:“支,小击也。
……杖,可以击人者也。
故取木、支会意。
”“枚”的本义即树干,特点是小而细长。
《诗•周南•汝坟》中有“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毛传:“枝曰条,干曰枚。
”这里“条”和“枚”都是动词“伐”的宾语,表示“树干”。
从先秦时期的文献来看,“枚”的意义后来多引申为占卜或计数的工具,如:(1)王与叶公枚卜子良以为令尹。
(《春秋左传》)(2)南蒯枚筮之。
(《春秋左传》)(3)识其枚数。
汉日数量词的语序和语义指向的对比与翻译

汉日数量词的语序和语义指向的对比与翻译汉日两种语言中均有大量的数量词,这些数量词在修饰限定名词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汉语的数量词在偏正结构中的位置较灵活,但又受到语法习惯的牵制。
通过对语言坐标轴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修饰限定客观世界中的某一物体时,数量词和其他性质的定语,是不在同一个方向上的。
此外,通过对汉日数量词语义指向的对比与分析,帮助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可以避免翻译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逻辑上的错误。
人类通过语言认识世界,因此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是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和意义相匹配、相映射的。
语言作为一个既客观又主观的存在,正在被人类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认识、理解和研究。
然而认识、理解和研究的最基本的工具又是语言本身。
其中,语序作为语言最表面的形态,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众多研究者们的目光。
陆丙甫曾经说过:“一定的语法位置表达一定的类型意义。
”“任何功能都要通过某种形式去落实。
”众所周知,汉语不像日语或英语,有形态的变化。
因此许多想从结构主义出发描写或解释语序问题的学者无法最终得出统一的结论,每一种描写都会有例外无法涵盖其中。
形式主义把语言研究的中心任务看成是研究语法成分之间的形式关系,并不需要涉及这些成分的语义和语用性质,而功能主义认为形式一定受意义的影响,强调通过语言中社会交际中所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语义。
将人类的认知系统引入语法研究所形成的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是:语言的结构方式临摹外在的现实事态,语法结构的本质是象征性的,是人们感知世界图式的一种反映。
比如,汉语语序变化多样,如果试图通过一条原则来说明,必然面临着许多“例外”。
而且,语言是活的,它的灵活性带来了各种变化的可能性。
极端一些说,即便是不太符合正常語序的语言,也可能出现在生活中。
因此就给研究者们带来了许多的麻烦。
廖秋忠曾经说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不管是形式主义者提出的一些形式解释原则或功能主义者提出的一些功能解释原则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所提出的‘普遍’原则,其适用性经常是有限的,只是具有相对的普遍性或倾向性,而不具有绝对的有效性,经常经不起新语料的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垫 、 四瓶 啤酒 和吉他 。 ) 『 /
l : 障子 四枚 南为 差 9
工
森』
( 5 )里子 部屋 c 耋 慈海 部屋 奥 忙 南弓六 昼 、 南
允。( 里子 的居 室在慈 海居 室
面 的。这个 特点决定 了名词 与量词 组合 的多 面性 , 即一个 名词可 以和多个量词组合 , 形成‘ 量词选 择群 ’ 。一个 量词
征, 并探 索了 日汉语名量词 的教学方法 。文章 内容 全 面 , 整 体性强 。但是 理论知识 的篇 幅太 大 , 对 各个 量词 的分 析较 笼统 , 不 太深入 , 例句不充足 。董玉婷 ・ 到 厩对 日语 助数词
皮” “ 坐垫 ” “ 铺席 ” “ 隔扇” 等事物时 , 使 用助数 词 [ 枚] 。而 在汉语 中 , 都用 “ 张” 来计量 。例如
r 本j 所对应 的汉语 量词 进行 了分析 , 并 考察 了 日、 汉语 对 于r 细长 物体 J 的认 知方式 的差异 。翟 阐述 了“ 条” 与r 本j 各 自的基本认 知特征 , 比较 了日、 汉空 间认 知和范畴 扩展 的
异 同。
写真一 枚 老取 9 上
( 3 ) 馔; 主 、 /
敢懈怠地监视着鼻梁上架着厚厚 近视镜 片的女职员把皮 子
的张数记到帐簿上 。 ) 『 饲育 ( 4 ) 绿l 土 下加 岛座布 回 老二枚 缶 一, L , 老四本
夕一 老物干 L埸 I : 逼 允℃ 誊允。( 绿子跑去下面 , 拿上两张
人们通 过 自己 的主 观能 动性 , 主 动、 积极 地 认 知外 在 的世 界, 对客观事物进行 归类 , 使复杂 、 无序 的事物 简单化 、 系统 化 。量词 的使 用正好体现 了人们将客 观的抽象 的事 物有序 化 的结 果。但 是 , 正 如张丽 芬在其 论文 中叙述 的那样 : “ 人
的认 知方式 的差异 。
一
式 。接下来 , 笔者将通 过大量 的例 句 , 考察 日、 汉 语 中计量 平 面状事物 的助数词/ 量词 的认 知范畴。 二、 日语助数 词[ 枚】 所对应 的常用汉语 量词 ( 一) [ 枚] 与“ 张” 在 日语 中 , 计量 “ 纸” “ 纸币” “ 车票” “ 照片” “ 名片 ” “ 毛
则根据 平面的大小、 事 物的形状 、 犀 薄、 材质等将 事物归纳成不 同的认知 范畴 。 关键词 : [ 枚] ; 对应 的汉语 量词 ; 平 面状 事物 ; 认 知范畴
中图分类号 : H 3 6 文献标 识码 : A
在 日语 中, [ 枚] 可以用来 修饰 很多平 面状 的事 物。有 很 多汉语量词与 之对应 。本 文通 过对 日语助 数词 [ 枚 ]和 其 对应 的汉语 的量词 的分析 , 考察 日、 汉语对 于平面状事 物
Vo 1 . 3 4, No . 6
J u n . 2 0 1 4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4 ) 0 6— 0 1 4 7—0 3
从认 知语言学看 日语助数词 [ 枚] 所对 应的汉语量词
— —
以对平 面状 事 物 的认 知 范 畴为 中心 郭 蓉 菲
、
从 认 知 语 言 学 看 量 词
从认知语言 学 的角 度研 究 中 日量 词 尚还 处 于起 步 阶
段, 可 以列举 的先行研 究有 何 、 董 ・ 到、 翟 等。何从 认知 语 言学的角度对 日汉 名量 词教 学 中常用 的 6 9个 汉语 名量 词 与对应 的 5 4个 日语助数词展开研究 , 考察 了它们 的语 义特
( 中南 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湖南 长 沙 4 1 0 0 8 3 )
摘
要: 本 文从认知语 言学的角度 , 通过 列举 大量例子 , 考察 了 日语助数词 [ 枚] 所 对应 的汉语 量词。分析 了日、 汉
语 对于 平面状 事物的认知 范畴的差异 。总的来说 , 汉语 对 于平 面状 事物 的认 知偏 重于整体性 。而与此相反 , 汉语
( 1 ) 奄尢 二匕电 、 0 、 力 岛、 克平 5 耋 靴 老阴 圣言扫世 0 、 然 、 = ‘ 一 枚 大型 纸片 老取 9
出 L允。( 克平一 面说着 , 一面打开提包 , 翻了一会 , 默默 取
出一张很大的纸片 。 ) 『 扬 L 7 彩为人』 ( 2 ) 曾根 手 l :土, ) 卓 上 6 二监 岛扎 力 力
也可 以计 量不 同 的名词 , 从 而形成 ‘ 名词 选 择群 ” ’ 。 同一
的里面, 有六张铺席大, 朝南有四张纸隔门) 『 雁 寺』
如上所示 , 在 汉语 中, “ 张” 既可 以计 量像 “ 纸” “ 纸 币” “ 车票” “ 照片” “ 名片” 等纸 制品 , 也可 以“ 毛皮 ” “ 坐垫 ” “ 铺 席” “ 隔扇 ” 等具 有一 定 面积 的延展性 好 、 可铺 开也 可卷 起
…( 棍 大助拿 起一 张曾根摊 开 的杜
厚0 近 眼镜 老 ̄  ̄ g - t 7 = = 女吏 具 毛 皮
父 鱼照片… ) 『 南 乙 来 为人 』
பைடு நூலகம்
枚数 老害 墨‘ 二
老注意求 加 <监视 L 。( 我丝毫 不
从认 知语 言学 的角度 来看 , 量 词是 人们 对世 界万 物进 行分类 的结 果。客观世界 的事物 原本 杂乱无章 , 错综 复杂 ,
个量词所能 计数的事物都可 以参 照原 型进行范 畴化 。这些
第3 4卷 第 6期
2 0 1 4年 6 月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d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l  ̄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