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 了两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 原因 (3)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刺激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4)催化因素:英、法等采取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野心日益膨胀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特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 本 由 局 部 侵 华
(1)政治: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第二 (九一八 事变 )走
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 向全面侵华(七七
盟,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势力
事变),中国进行
(1)概况: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
主要 走向 诺曼底 国诺诺曼曼底 进程 胜利 登陆 (2)底意义:开辟了欧洲第第二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
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战场
(1)概况: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 利,1945 年 2 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 雅雅尔尔塔塔召开会议 主要 走向 雅尔塔 (2)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 进程 胜利 会议 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决定战后成立联联合合国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3)影响: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确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雏形
最大 发;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
规模 (2)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
达到最大规模
(1)概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 《联合 美国首都华华盛盛顿签署《联联合合国国家宣家言宣》言 主要 走向 国家宣 (2)内容:签顿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 进程 联合 言》 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 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3)意义:标志着世世界界反反法西法斯西同斯盟的正式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轴心国国家人物职务政党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总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同盟国国家人物职务政党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根本原因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
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
但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
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斗目标:即要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获得军队和政权;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让这个世纪的历史充满了沉重和压抑的气息。
这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死伤、对经济和科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让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危害,从而深刻地反思和认识了和平、民主和自由等人类文明的核心理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血雨腥风,人间地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持续了四年之久。
这场战争的尺度和规模空前,参战国家达到30个,士兵总数达6000多万,其中有1600多万人士伤亡或失踪。
面对德国侵犯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的行为,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合力对抗德国,形成了两个盟国军队的对垒,这场战争的引爆也标志着欧洲国家间利益纠葛和民族抗争的汇聚和爆发。
这场战争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和战术,如毒气弹、坦克、飞机、潜艇等,使战争的残破不堪和人员的伤亡变得更为严重和惨烈。
加之无数军人的人间地狱般的生活条件,让人对战争的疯狂和荒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终,这场战争以德国的战败和签订《凡尔赛和约》结束,但是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和悲痛,奠定了二次大战爆发的根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至极的人间浩劫1939年,被纳粹党人德国绑架的奥地利总理德尔伯罗·冯·希策求助于国际社会未果,德国向波兰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是全球范围内的战争,世界各大国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血战。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死亡人数至少有5000万人,另有无数人失踪和伤残,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万亿美元。
这场战争的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尤其是欧洲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和种族歧视政策,让战争升级为极为残酷和惨烈的人间浩劫。
纳粹的编制和战术,以及对犹太人和其他的少数族群的大规模屠杀,让人们甚至怀疑人性本身的道德标准。
最终,以盟国的胜利和德国的投降,众多的国家重新开始修建和发展,而背后的历史教训和长期影响,却仍在国际社会中深深地反哺。
世界现代史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精)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 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中立政策;原因:民众要求中立、孤立 主义盛行、政府专注克服危机 2、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什 么变化?根本目的是什么? 变化:放弃中立,援助英国,反对纳粹。 目的:维护美国国家安全
3、结合当时国际形势对美国外交政 策的调整作简要评价
世界现代史第二单元:第二次 世界大战
复习要求:
1、二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
2、二战的性质、影响,给人类的历史启迪。 特征:法西斯国家和世界反法西斯国 家的矛盾成为世界上的主要矛盾
知识网络: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经济危机导致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3)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4)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同德国签订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5)反法西斯局部战争失败,世界反法西 斯力量未能及时联合
③雅尔塔会议:目的;内容;作用
④波茨坦会议:内容 (8)二战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 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 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材料二“9.11”时间发生后,恐怖主义危 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 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 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战火熳燃, 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 机,终于酿成灾难。历史表明,社会制度 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美英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后, 英法宣而不战。 自食其果:法国投降、不列颠空战、德国突 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国与国之间要和平共 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意识形态和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在平等基础上联合起 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联合反击: 四次国际会议、诺曼底登陆和欧洲第二战 场的开辟、中国战场大反攻、苏联对日作 战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调英 整美 关首 系脑 和会 战晤 略
1941年8月,在大西洋东北部的纽芬兰阿金夏湾,美国总 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他们在二战中的第 一次会谈,14日公布了联合宣言,即“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家宣言》
▪ 中途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军在
中太平洋的重要的海空基地。美军把它扩建为
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大西洋宪章》(1941,美英) 《联合国家宣言》(1942,26国) 《开罗宣言》(1943,中美英) 《波茨坦公告》(1945,中美英)
三个法西斯投降
1943年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规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
3、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4、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 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5、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6、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
1942、6 1942—1943
中途岛海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1944、6 1945、2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 解决对德国的处置和对
(苏)雅尔塔会议
日本作战的相关事宜
1945、4—5
攻占柏林、德国投降
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英 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波
兰
德军越过边境,侵入波兰
2、“奇怪战争”和波兰速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概况
1.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5日,英法防线在德国攻势下崩溃后,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使英法撤出了大量的部队,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
2.不列颠之战
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德国失败后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3.中途岛海战
美日双方在中太平洋地区的中途岛进行的一场海空大战。
此役日本损失惨重,自此丧失了在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
4.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德国隆美尔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蒙哥马利统领的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的战役,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5.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进行的决定性战役,是苏德战场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从此德军在苏德战场由战略攻势转为战略防御和退却。
6.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战役发生在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霸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为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 义务兵役制 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处决犹太人
德国法西斯对内 的恐怖独裁政策
1933年“国会纵火案”
迫 害 犹 太 人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 ①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 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②日本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受到华盛顿体系的 压制,有不满情绪. (2)现实原因: 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受危机打击严重,阶级矛盾 尖锐; ②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发展,要求建立独裁政 权;
(4)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5)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制止二战的全面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阶段 爆发阶段 1939.9-1941.6 扩大阶段 1941.6-1942.6 转折阶段 1942.6-1943.2 胜利阶段 1943.2-1945.8 战争特点 重大事件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阶段 爆发阶段 1939.9苏联建立“东 1941.6 方战线” 特点:由局 进攻法国 敦刻 部战争演变 尔克大撤退 为全面战争, 进攻英国—— 法西斯处于 不列颠之战 战略进攻的 有利态势 入侵北非 重大事件 意义 德国入侵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