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科学第一章复习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知识讲解

第一节 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水的分布: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沼泽、
冰川、生物体、地下等 3.水体名称: 分类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分类2:淡水、咸水; 分类3: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二、水与生命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
二、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意义是:1 米3水的质量为 1000千克 水的密度是 1克/厘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1 厘米3 水的质量为 1克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1 米3 水的质量为 1000千克
水的密度是 1克/厘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p=ρgh
1、ρ指液体的密度
2、h 指液体某处到最高液面的垂
直距离 3、此公式只适用于计算液体的内 部压强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液体的深度;
测量 液体内部 压强的大小
第5节 水的浮力
一、浮力
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为什么不会被淹死?
一、水的浮力
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2、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3、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 一个向上的浮力
能否说氧气和氢气是水的组成成分?
二、水的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无色 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 100℃
无味 凝固点
常温下液体
水的异 常现象
1标准大气压下 0℃
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4℃ 时水的密度最大,4℃以下 时,水热缩冷胀; 4℃以上 时,水热胀冷缩。
拓展:水还有哪些性质?
纯净的水是不良导体、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等。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节:物质和化学反应
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实体,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1.基本物质
基本物质指的是不能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例如:氧气、
氮气等。
2.化学式
化学式是指化合物的化学符号表示法。
例如:水(H2O)、二
氧化碳(CO2)。
3.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酸碱反应。
其中,置换反应又分为单置换反应和双置换反应。
第二节:能量
能量是指物质的运动或位置所具有的运动能力。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例如:光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1.势能和动能
势能指的是由物体的位置、形状或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动能指的是由物体的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2.热能
热能是指物体的分子所具有的内部能量。
它可以通过热传递的形式传递和转化。
3.传热
传热有三种形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第三节: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所表现出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1.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以恒定的速度在直线运动。
2.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的速度不断变化。
3.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不同的时间以及方向上运动状态的不断变化。
例如:圆周运动。
综上所述,八年级科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质、能量和机械运动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后续科学学习的基础。
八年级科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一单元复习

4.常见物质的密度表
公式要点:
1、ρ=m/v中ρ、m、v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一物质,ρ一定,反应物质的一
种特性,与物体的m、v大小无关,v增大,
m也增大,ρ不变,即m/v不变
3、对于不同物质,V相同,则m大的ρ也大,
m小的ρ也小。
×
【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
巩固练习: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5千克=__吨=___克 (2)2×103厘米=__米3=___升=___分米3=__毫升 (3)7.8 克/厘米3=__千克/米3=___吨/米3 (4)1千克/米3=__克/厘米3=__千克/升
指在刻度盘中央刻线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
应将右平衡螺母向____调节。
(2)用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把金属块放在
天平的左盘内,当右盘内有50克的砝码
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01 5
天平平衡,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克。
(3)将该金属块放入装有60厘米3水的量筒
中后,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
一、水的分布:
海洋水 96.53%
2.53%
冰川水 68.69%
地下淡水 30.06%
其他 水体
永冻土底冰0.86% 土壤水 0.05% 湖泊淡水 0.26% 沼泽水 0.03% 河流水 0.006% 生物水 0.003% 大气水 0.04%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
地球区别于其他星球的主要特 征之一:有丰富的水
3.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 开活塞,观察到____气_体_可_燃_烧_,_产_生,淡说蓝明_色_火_焰_。_。 然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放置在玻璃管尖嘴的上方,观察到在 干燥的烧杯中出现了______。
八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小报

小报第一章:知识点归纳1. 科学研究方法1.1 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1.2 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1.3 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1.4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2. 物质的存在形态2.1 固体、液体和气体2.2 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方法 2.3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物质的组成3.1 元素和化合物3.2 混合物和纯净物3.3 常见元素及其性质3.4 元素的周期表4. 质量4.1 物体的质量和重量4.2 测量物体的质量4.3 物体的密度5. 热、温度和热量5.1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5.2 物体的传热方法5.3 热的传递和热量的计量5.4 物体的熔化和凝固6. 物体的运动6.1 物体的平动和转动6.2 物体的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 6.3 物体的力和运动7. 物质的变化7.1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7.2 物质变化的条件和特征7.3 化学反应和方程式8. 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8.1 植物的种类和特点8.2 植物的组成和生长条件8.3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以上为八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一章知识点的归纳内容。
科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工具,而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通过对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同时也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科学学习,努力掌握这些知识,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
9. 生态系统9.1 生态系统的组成9.2 生态平衡与生态灾害9.3 生态环境保护9.4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10. 地球的运动10.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0.2 季节变化和昼夜更替10.3 日食、月食和地球的气候11. 星空11.1 星座和星系11.2 星际空间的奇妙之处11.3 太阳系和星球间的关系12. 生物的遗传12.1 生物的遗传物质DNA12.2 遗传的基本规律12.3 突变和遗传变异12.4 遗传性状的表现13. 生物多样性13.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13.2 濒危物种的保护13.3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4. 人体健康14.1 饮食与健康14.2 运动与健康14.3 卫生保健常识14.4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15. 环保知识15.1 环境污染与防治15.2 可持续发展观念15.3 节约资源与减少废物15.4 绿色生活方式关于生态系统,学习地球的运动,了解星空的奥秘以及探索生命与遗传之谜等,都是在八年级上册科学书中涉及的知识点。
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

八年级第一章资料整理1.水主要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理状态形式存在。
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存在;在极地和高山上,水常以固态形式存在;空气中的水常以气态形式是存在。
占地球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96.53%),而陆地淡水只占2.53%。
占陆地水量最多的是冰川水,其次是地下淡水。
2.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A 、降水B 、蒸发C 、水汽输送D 、蒸腾E 、地表径流F 、地下径流⑵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属性(受温度影响水的三态之间转化);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3)水循环的途径有三个分别是:海陆间水循环(B→C→A→E、F )、海上内循环(B→H)和陆上内循环(C 、D→A),其中最重要的是海陆间循环。
3.水的电解:(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电,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在实验中,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4.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在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0℃,、水具有反膨胀现象(结冰时,体积增大)。
5.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每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与质量及体积无关。
密度的公式: ρ= 变形公式: V m ρ=; ρm V = (1)对于同一种物质,ρ是常数,比值V m 是一个定值,不能把公式ρ=V m 理解为“ρ与 m 成正比、ρ与V 成反比”。
(2)不同物质进行比较时,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ρ与 m 成正比;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m Vvρ与 V 成反比。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一节地球上的水12、水的分类3、水存在的形式:固态、液态、气态4水循环的环节:5、蒸发:河流、海洋等液态水直接蒸发转化为大气水蒸腾:植物释放水分的方式升华:固态水变成气态水(水蒸气)6、水循环的主要形式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7、我国水资源的状况: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②水资源的储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8、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9、人体内储量最多的是水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用水量2.5毫升*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比为1:2,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是氢气比氧气易溶于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错误说法: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氧气+氢气3、水的微观解释4、化学反应的实质新物质第三章水的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3、测量方法:称重法4、浮力产生的原因(见图一)*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特殊情况5例题1:悬吊的实心金属球缓慢浸没于倾斜的盛满水的大烧杯中,,从大烧杯中溢出到小桶中的水和此金属球的关系是:。
根据公式可知浮力的大小止与 、 有关6、物质的沉浮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所受的浮力是最大的 *悬浮:指物体停留在液面以下的任何位置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态12、溶液的组成3、溶液中的计算①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②溶液体积≠溶剂的体积+溶质的体积4、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5、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对比6、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合称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均为混合物★7、药品的取用①取用粉末状固体: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或先将试管水平放置,再把盛有固体粉末的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直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②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住药品,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树立起来,使药品缓慢滑到试管底部③取用较多液体时直接倾倒注意*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标签朝向掌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塞子倒放在桌面上④取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使用完后用清水冲洗滴灌下方不要伸入容器里⑤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首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刻度尺时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线*量筒选取时,所选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所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且越近越好*量筒读数时 要平视 俯视会导致读书偏大,仰视会导致读书偏小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1、溶解性的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溶质的量是有限的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括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的因素振荡、搅拌、增加溶剂的量,固体物质碾磨3、氢氧化钠溶解放出热量;硝酸铵溶解吸收热量;氯化钠溶解既不吸收热量,也不释放热量4、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一种溶剂可以溶解多种溶质,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液里溶解能力不同 5、判读饱和和不饱和溶液67、浓溶液和稀溶液a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对于同种溶剂和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8、物质的溶解度a、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八上科学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提纲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一、地球上的水1.水的分布如图所示,水分布的各种水体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A.,B.淡水,C.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D.,E.地下淡水,F.其他水体。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
2.水的循环(1)写出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在环节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
水循环的动力:___________。
(2)图中环节使陆地上水循环不断的补充。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水循环的环节。
(3)水循环三条途径:【P】陆上内循环、【M】海陆间循环、【T】海上内循环。
其中循环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
二、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
(2)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
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它们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
氧气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和。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电解产生了新物质,是变化。
2.水分子的构成(1)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2)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构成的;水是由和组成的。
三、水的浮力1.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
(3)浮力产生的原因:(4)浮力的测量:F 浮=F 向上-F 向下(压力差)F 浮=2.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
即F 浮=G 排液=变式V 排=(2)注意事项:①物体处于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状态时都受到的作用。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题

26、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 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的质量与得到相 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40 克. (1)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是 (2)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___ (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3)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 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 a < b =c (用“>”“<”或“=”表示出来)。
三、实验与探究
29.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 化情况,如图10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 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 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 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 表:
次数 h(cm) 1 0 2 2 3 4 4 6 5 8 6 10 7 12
27.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①面粉、② 食用油、③食盐、④冰块,分别投入四个盛 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____________ ,形成悬浊液的是 _________ , 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___ 。
28.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小刚将一挂在弹簧 测力计下的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分别浸没在水 和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石 1 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 ;如果 下沉 直接将该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 ______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3 1.1×10__________kg/m3 盐水的密度为 。(g取 10N/kg)。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日常生活中,时刻离不开溶液,腌咸蛋 用的盐水是氯化钠溶液,其溶质是氯化钠 ________ , 水 溶剂是___________ ;医用2%的碘酒溶液,其 酒精 碘 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溶剂是___________ 。 22.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 _________ 来实现的;飞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气囊,在 密度 里面装着 ____________ 比空气小的气体,当 小于 飞艇受到的重力 ____________ (选“大于”、 “等于”、或“小于”)浮力时应能升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两根玻璃管内的气体一样吗? 是什么气体呢? 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阴极
阳极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结论:因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 都是从水中来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 组成的。
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透明 无味 常温下 呈液态
沸点
100℃ 0℃
4℃时密度最大
(4 ℃以下时热 缩冷胀,4 ℃以 上时热胀冷缩)
教科书还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及物质的结晶进行定性的 讨论和定量的分析。
最后对水资源分布、水污染的防治,以及水的净化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生活中的水”这一章是最能体现综合教科书优势的章节之一二过丢孚习水 是割裂为在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如根的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动物新陈代谢与水的关系;化学中学习溶解 性、溶解度、溶液、悬一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 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 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 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地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
2、增大压强 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
1.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底部会产生压强
2.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侧壁会产生压强 3.水和其他液体的内部有压强
4、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5、液体内部压强影响因素:液体密度和深度。
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 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由于年龄所限,他(她)们 条理性较差,归纳总结能力也不够,所以要不断 抓住科学课中诸多的探究实验活动提高他(她) 们各方面的能力。 初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但学习方法 比较单一. 所以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 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并因势利导加以探究式学习 方法的培养,以达到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复习时要 立足基本概念,以例题巩固复习效果.
10、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能配制一定 质量分数的溶液。 1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了解 形成晶体的方法。 12、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了解 水污染产生的原因,直到污水的处理方法, 学会混合物的分离。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 和特点;水的压强,水的密度及阿基米德原理;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 算。
例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和排泄等。
脑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 肉含水76%,连坚硬的骨胳里也含水 22%! 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 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 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 幻视;缺水15%,往往甚于饥饿。没 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有人 估计为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 顶多能活一周左右。
说明: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
蒸发溶剂
获得晶体的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蒸发溶剂的方法适合于所有晶体的获得,冷却热饱和溶 液的方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晶体的获得。 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 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是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 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复习目标: 1、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了解 水体的分布,了解水的循环。 2、了解水的组成和水的一些重要性质。 3、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进行 有关密度的计算,学会对物质密度的测定。 4、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进行 有关固体压强的计算,理解水和液体压强 的特点。
5、理解浮力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根据 阿基米德原理对浮力进行计算及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沉条件的 应用。 6、能用密度、压强、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7、直到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含义,直 到溶液的组成和特征。 8、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能加以 区别。 9、掌握溶解度的概念,直到影响固体溶解 度大小的因素,会进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1、水是生命之源,日常生活离不开水(饮用、灌溉、洗涤、工业用水 等等)。 2、可利用的水= 降水总量-蒸发损失总量 3、全球水资源分布特点 4、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季丰富,冬季缺乏。 水资源总量大(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低,只有世界人均的1/4。 南水北调 5、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其 他 时空分布不均 人均拥有量差异大
物体的 浮沉条件: (1) F浮 > G,上浮 (2) F浮 < G 下沉 (3) F浮 = G 悬浮 (4)漂浮,F浮= G
上浮的必然结果是漂浮
专题训练:
专题一:概念理解 专题二:套用公式计算 专题三:实际问题分析 专题四:浮沉条件的应用
浮沉条件的应用
密度计 工作条件:F浮=G
刻度:下大上小
春蕾中学:周园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与难点 五、知识框架 六、知识点落实
教材分析:
本章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的水,教科书通过分析地球水的组成和分 布、水的重要性及地球上水的循环使同学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水对人类发展的重要 牲,从而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通过对水的组成、水的密度、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水的 重要性质,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公式:
溶解度 =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100克
S = 单位:克
m质 m剂
×100克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种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方法。即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 溶质质量 ×100% 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100%
m质 m质 ×100% = ×100% A% = m液 m剂+m质
气味
凝固点 水的异常 现象
状态
一.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 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密度 = 质量 体积
ρ=
m V
3.单位: 克 厘米3
千克 米3
3 3 3 千克 米 克 厘米 1 =1×10
水的密度为1×103 千克米3 的意义:体积为1米3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 一 章 生 活 中 的 水
密度公式:ρ=m/v 水的密度 密度单位:g/cm3或kg/m3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压强的概念 水的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液 水的浮力 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上浮 F浮=G,悬浮或漂浮 F浮<G,下沉
提 醒
1、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
2、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压强 2、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
F p S
4、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 单位符号:Pa
2 1帕=1牛/米
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1、减小压强 方法: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专题训练:
专题一:压力、压强概念理解
专题二:生活应用
专题三:套用公式计算 专题四:规则容器压强分析 专题五:不规则容器压强分析 专题六:实验探究专题
不规则容器专题1:比较下面三个底面积相等
的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以及容器对桌面 的压力(不计容器自重,三个容器中的水面相 平)。
A B C
不规则容器专题2: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
装满货物的轮船从大海驶向内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轮船所受的浮力变大 B.轮船所受的重力变大 C.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 D.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 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 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 到的物质
溶 液、悬 浊 液、乳 浊 液的区别:
名称 特征 溶 液 悬浊液 固体颗粒 分散在液 体中 不稳定 下沉 (分层) 乳浊液 小液滴颗 粒分散在 液体中 不稳定 上浮 (分层)
形成过程 固、液、气体 溶解在液体中 稳定性 长期放置 稳定 均一、稳定的
1、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 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专题练习:
专题一:单位换算 专题二:概念理解 专题三:比值题 专题四:套用公式计算
专题五:同一容器问题
专题六:空心问题 专题七:状态变化问题 专题八:混合物、合金问题
概念理解专题:
1.有A, B两铁块,A的质量是3. 9千克,B的体积是 100厘米”,哪块铁的密度大() A.相等 B.不能确定 C. A块 D. B块 2.把一壶水由20℃加热到100℃,它的密度变化是()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一直不变 D.无法确定 3.某钢瓶内氧气密度是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 2/3,则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2kg/m3 B.4kg/m3 C.6kg/m3 D.无法确定
溶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乳浊液 表达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溶解度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及分布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的污染及水的净化 计算 悬浊液
水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水参与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混合物、合金专题
1.质量为8.8克,体积为0.55厘米3 ,通过 计算鉴别一下这个戒指是纯金的吗?(已知 金的密度为19.3×103千克/米3) 2、将等质量的铜和铁混合铸造了某合金用 具,求该合金的平均密度。 3、将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求混合溶液 的平均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