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药柴胡的文献资料,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配伍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柴胡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柴胡;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引言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拥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具有升阳举气、疏肝解郁等功效,用于治疗胸满肋痛、头痛目眩、口苦耳聋等。
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含有柴胡皂苷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保肝等活性,是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中药,具有重要的应用与开发价值[1]。
现将柴胡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柴胡非药典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刘玉法[2]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柴胡果实的挥发油,并用GC-MS 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51种化合物,其中(一)一石竹烯氧化物等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范娅[3]等对利用GC-MS技术对北柴胡种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对不同来源的6种北柴胡种子表型性状及生活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北柴胡种子化合物共有成分α-石竹烯和β-石竹烯与生活力呈显著相关关系。
首次系统研究了不同产地北柴胡种子生活力与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北柴胡种子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李慧敏[4]等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对野生柴胡和栽培柴胡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来分析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认为北柴胡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花、叶>茎>根,柴胡不同部位所含总黄酮均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作为食品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较大潜力。
以上研究表明,柴胡非药典入药部位果实、种子、茎、叶、花等均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并具有生物活性。
2.柴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1柴胡皂苷D成分的研究管淑红[5]通过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将柴胡皂苷D配置成4个浓度梯度,分4组分别干预培养,观察柴胡皂苷D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柴胡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新进展

第 8卷 第 5期 20 0 2年 1 0月 中 国 实 验 方 剂 学 杂 志
Chne e J u n lo p rm e tlTrdiin lM e ia r l e i s o r a f Ex e i na a to a dc Fo mu a l Vo . No. 1 8. 5
对 物对 腺 苷酸 环 化酶 ( C 的双 重作 用使 柴 胡 的应 具有 新 的前景 。 A ) 关 键 词 : 胡 ; 学 成 分 ; 效 部 位 ; 理 研 究 柴 化 有 药 中 圈 分 类 号 :9 5 R 6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59 0 (0 2 0 —0 3 0 1 0 .9 3 2 0 ) 50 5 .4
0c . 20 2 t 属 植 物 化 学 成 分 及 药 理 研 究 新 进 展
史 青 , 淑 琴 , 璐 琦 ( 聂 黄 中国中医研 究院 中药研 究所 , 10 0 ) 北京 07 0
摘 要 : 绍 了 近 十 年 来 柴 胡 属 植 物 化 学 成 分 及 主 要 化 学 部 位 药 理 研 究 新 进 展 。 在 柴 胡 属 植 物 中 新 发 现 柴 胡 皂 甙 K、、 介 IM、 N Q、 。 通 过 主 要 化 学 部 位 的 药 理 研 究 发 现 柴 胡 皂 甙 在 抑 制 胰 蛋 白 酶 、 节 免 疫 、 疗 肾 病 及 失 眠 方 面 的 作 用 或 深 入 机 理 , 、 T 调 治 并 对 柴 胡 多 糖 进 行 了 进 一 步 分 离 研 究 , 出 了 可 能 活 性 部 位 , 其 在 胃粘 膜 保 护 和 免 疫 调 节 方 面 新 药 研 究 提 供 基 础 。 柴 胡 提 取 提 为
o o beat nt a eya yl e( C f h xrc f a i B pe r. fdu l ci d n l ecc o o t s a A )o teet t o d u lui as R x
柴胡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柴胡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柴胡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
方法:通过对这些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统一的整理及分类查阅的过程,了解到了柴胡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并通过草本考证、生物学研究及药用成分分析的形式,对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的统计分析处理,明确柴胡要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
结果:通过对柴胡进行临床分析,可知柴胡的药用成分包括:皂苷类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学成分、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多糖类化学成分。
柴胡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中枢神经系统。
结论:柴胡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在使用中应以临床为依托,加大对柴胡进行开发,明确有效成分及与临床药理之间的关系,完善柴胡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柴胡;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柴胡属于双子叶植物纲,是多年生的草本类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中。
现阶段,大多数地区在使用柴胡时,主要是以根入药,也有少量地区采用全草入药的形式,还有个别少数地区采用地上部分入药的形式。
通过对柴胡的种类进行分析可知,高达120余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
目前,我国的柴胡如要种类有20种,包括北柴胡、南柴胡、狭叶柴胡等。
我国的柴胡主要产于西北及西南等高原地区,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柴胡的植物基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药用价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现阶段,柴胡在我国的医疗行业中已经占据较高的地位,在医疗行业中,将其作为去除疾病的常用药物,对提升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通过在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搜集柴胡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的相关文献,在图书馆搜集有关柴胡的杂志、书籍、医学典籍、医学著作等,对本次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2 方法通过对这些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统一的整理及分类查阅的过程,了解到了柴胡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并通过草本考证、生物学研究及药用成分分析的形式,对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的统计分析处理,明确柴胡要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
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柴胡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材,在现代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柴胡实际上是经过干燥处理之后的柴胡根部或者狭叶柴胡的根部,以具体的性状为分类标准,可以将其细分成南北两种柴胡。
对此查阅文献,进一步研究柴胡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治疗有关疾病的原理及药效物质基础。
结合柴胡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现有的柴胡制剂进行研究分析,为柴胡在医药领域更加广泛的应用及临床合理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柴胡;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1 柴胡概述柴胡实际上是经过干燥处理之后的柴胡根部或者狭叶柴胡的根部,以具体的性状为分类标准,可以将其细分成南北两种柴胡。
北柴胡主产于河北省、陕西省、山西省、吉林省及黑龙江省等地,有着长圆锥形抑或圆柱形的根部,一端膨大,分裂出大量根须;根部外表为浅棕色或者黑褐色,呈现大量支根痕与垂直皱纹;根部坚硬、韧性较强,很难折断,切开之后为白中带黄的截面,有明显纤维。
南柴胡主产于四川省及东北地区等,有着细圆锥形根部,根头存在大量类似细毛的纤维或者密布环状纹路,根部下方只有少量分枝,甚至完全没有分枝;根部外表为红棕色或者黑棕色;根部柔软,很容易折断,切开之后为白中带黄的截面,只有极少量纤维,具有败油气。
2 柴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1 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是指机体通过免疫调节系统与其他系统相互调控作用,排除外来或自身抗原,维持机体本身的生理系统处于动态平衡。
免疫调节作用是机体健康的基础,当免疫调节作用失衡,使身体机能紊乱,引发多种疾病,说明免疫调节作用对机体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柴胡总多糖有免疫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可以用于治疗大鼠急性肺损伤,提高免疫细胞中巨噬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的数量。
2.2 抗抑郁作用抑郁病是心理障碍疾病,现代药物虽然治疗效果好,但对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药柴胡的化学成分多样,在抗抑郁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宁艳梅等设计柴胡抗抑郁作用的实验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盐酸氟西汀为阳性药物)对照组及柴胡不同炮制品组观察记录,为了了解小鼠的抗绝望行为,学者们先后开展了自主活动实验、悬尾实验以及强迫游泳实验,然后借助酶联免疫法(ELISA)对小鼠实验前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脑部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柴胡是否具备抗抑郁效果。
柴胡皂苷对肝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SS)是从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和狭叶柴胡 B. sco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中获得的一类成分,是柴胡的主要化学和生物活性成分。
关于SS 的化学成分研究已经较为深入,至今为止,共研究了该属20多种柴胡,从柴胡属植物已分离出90 多种皂苷类成分,发现了30多种新化合物。
近10年分离鉴定的皂苷为43个,文献报道较多的是SSa,SSb,SSc,SSd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SS 具有解热、镇静、抗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一般认为SSa和SSd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而尤以SSd 的药理活性最强[1]。
目前,国内外学者把SS 应用于肾病、肝纤维化、肿瘤等疾病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以保肝作用效果最佳,这也与传统中医记载柴胡疏肝解郁功效一致。
1、对肝脏的药理作用柴胡功善疏肝解郁,升举清气,历代医家常以其治肝郁气滞等症,临床疗效显著。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SS 保肝作用的特点为: ①降低细胞色素P450 的活性,对肝细胞坏死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促进肝细胞再生; ②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内原性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③降低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使得脱氢酶活性下降,激素样副作用降低; ④使巨噬细胞活化,促进抗体、干扰素产生,增强NK 细胞和LAK细胞活性,调节免疫; ⑤促进蛋白合成,增加肝糖原,降低过氧化脂质,促进肝细胞再生。
近年来,在研究柴胡皂苷对肝脏的药理作用方面,主要进展为发现其具有对抗多种因素导致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
1.1抗肝损伤作用SS对CCl4、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及卡介苗致小鼠慢性肝损伤均有显著的修复保护作用,其有效成分是SS单体III,VI和XIII[2],周世文等发现SS 对CCl4实验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和促进肝内脂质代谢的作用,使肝内过氧化脂质含量降低,ALT 和TG 含量降低,而GSH 含量升高;提示SS 通过减少氧及其他自由基对肝脏损伤和提高细胞色素P450等其他毒物结合酶系统,加强肝脏对毒物代谢而发挥保肝作用[3]。
柴胡药理学研究进展

柴胡药理学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柴胡解热,抗病毒4抗细菌内毒素、抗炎、降脂、促酶分泌、保肝、调节免疫、抗肿瘤和镇静等几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字:柴胡药理学研究进展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伤寒论》、《千金翼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和剂局方》、《本草求真》等历代医家名著中均有详细记载[1]。
柴胡具有抗炎、保肝、解热、镇痛等功效,临床用于治少阳症,肝气郁结所致头痛,月经不调,痛经;气虚下陷证;感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结石,痢疾,胆汁返流性胃炎心[2]。
柴胡根中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其次含有植物甾醇、侧金盏花醇,以及少量挥发油、多糖;地上部分主要含黄酮类、少量皂苷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成分[3]。
研究发现柴胡皂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作用。
1.解热柴胡味苦而微辛,有和解退热的功效。
《本草纲目》中称柴胡是“引清气退热必用之药”。
现代药理学证明大剂量柴胡煎剂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4],其有效成分为柴胡挥发油。
柴胡对外感,内伤所致高热均可奏效,且退热平稳,无反跳现象,也可安全用于儿童及孕妇[5],这是其他退热药无法比拟的。
故而现在临床上常用柴胡制成的柴胡注射剂治疗各种热症,如感冒发热,癌症发热等。
2.抗惊厥、抗癫痫作用柴胡皂苷150mg/kg与挥发油300mg/kg合理配伍后有很强的抗惊厥作用[6],柴胡皂苷还可以延长猫的睡眠时间[7],故柴胡治疗神经精神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如惊恐症,神经分裂症等[8],还有癫痫这一神经科常见疾病。
柴胡作用于毛果芸香碱致痫的家兔和大鼠,可使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发作间隔时间延长,研究结果显示柴胡对癫痫模型大脑皮质放电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有明显的抑XXX用[9]可见柴胡对于癫痫病有显著的抑XXX用。
黄运生等将8周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癫痫模型组(B)、拉莫三嗪组(C)、柴胡皂苷小剂量组(D)、柴胡皂苷中剂量组(E)和柴胡皂苷大剂量组(F)每组10只,后5组动物用青霉素致癫痫,在成功造模及用药物治疗后,分别检测脑电图和观察癫痫性发作行为,结果显示:A组脑电图正常,B组脑电图显示明显癫痫放电,C组和F组癫痫大鼠脑电图恢复正常,D组大鼠脑电图有少量癫痫放电,E组大鼠脑电图基本恢复正常,C、D、E、F组与B组脑电图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因此证明柴胡皂苷对癫痫大鼠脑电图及癫痫性发作有明显改善作用[10]。
柴胡皂甙d 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1 抗过 氧化损伤 、 抗 纤维 化作 果 显 示 , S S d可 以通 过 提 高 肝 的抗 氧
化应 激 能 力 从 而 达 到 抑 制 肝 纤 维 化 进 程 的 效 果 。 2 0 0 7年 , 该研 究 小 组 发 现 S S d发挥 抗 肝 纤 维 化 的作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2 9 9 5 ( 2 0 1 4 ) 0 1 - 0 0 6 6 — 0 3
・
综
述 ・
柴 胡皂 甙 d的作 用及 其 机 制 的研 究进 展
T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s a i k o s a p o n i n d e f f e c t s a n d i t s me c h a n i s m
酶( g l u t a t h i o n e p e r o x i d a s e , G S H . P x ) 活性 , 以提 高 肝 细 胞抗 氧化 和清 除 自由基 的 能力 。郑 金 旭 等 通 过 实 验发 现 S S d治疗 患肺 组织 纤 维 化的小 鼠效果 良好 , 其 抗纤 维 化 机 制 町能 与 其 抗 氧 化 作 用 有 关 。郭 景 珍
摘 要 : 目前柴 胡皂 苷 d的抗 过氧 化损伤 、 抗 纤维 化 、 抗 肿瘤 等作 用 引起 了国 内外学者 的关 注 。本 文 参考 了近 期关 于柴胡 皂苷 d的作用及 其 相关机 制 的 国内外文 献 , 总结 并 3 - 纳 了柴胡 皂苷 d的作 用 及 其分 子机 制 的研 究
彭顺 利 综述 , 张
吉林 吉林
~ 一 一 一 ~ _ 一 呈 一 _ ~ 一 莩 ~ 一 一 一 ~ 一 . 一 一 ~
柴胡皂苷d药理与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h i g h t o x i c i t y,s u c h a s h a e mo l y t i c e f e c t ,h i g h h e p a t o t o ic x i y t i n v i t r o.Con c l u s i on S a i k o s a p o n i n—d c a n i n d u c e t h e
e f e c t i v e c o mp o n e n t s o f B u p l e u r u m.R e s u l t s S a i k o s a p o n i n —d h a d t h e p h a ma r c o l o ic g a l e f e c t s o f a n t i - t u mo r , i f v e r
c h a n g e o f c e l l me mb r a ne p e n e t r a b i l i y ,wh t i c h l e a d t o c e l l d a ma g e o r ne c r oc y t o s i s .Th e t o ic x t a r g e t o r g a n ma y b e
中有效成分柴胡皂苷 d的药理研究和毒性研究进行归纳 、 总结 。 结 果 柴胡皂苷 d具有抗肿瘤 、 抗癌 、 保肝 、 雌激素样
等药理作用 , 对治疗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毒理学研究表明, 该成分的急性 毒性很强 , 且具有溶 血作用和很 强的体 外肝毒性 , 对肝脏有损伤 。结论 柴胡皂苷 d 体外诱导细胞膜 通透性改变 , 从而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是坏死 ; 其 毒性 靶器官可能为肝脏 , 肝损伤机制可能与同多途径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谢东浩1,2*,蔡宝昌1,安益强3,李霞3,贾晓斌3(1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2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镇江 212001;3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8)摘要:对柴胡皂苷近年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柴胡;柴胡皂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中图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05(2007)01-0063-03柴胡原名茈胡,2000版5中国药典6收载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 pleu rum chinens e D C.习称/北柴胡0或狭叶柴胡Bu 2pleurum sco rzonerifolium Willd.习称/南柴胡0的干燥根。
江苏地区习用柴胡为狭叶柴胡春季采收的带根全草,又称/春柴胡0、/芽胡0。
柴胡始载于5神农本草经6,列为上品,5伤寒论6、5千金翼方6、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6、5和剂局方6、5本草求真6等历代医家名著中均有详细记载[1]。
柴胡具有抗炎、保肝、解热、镇痛等功效,临床用于治少阳症,肝气郁结所致头痛,月经不调,痛经;气虚下陷证;感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结石,痢疾,胆汁返流性胃炎[2]。
柴胡根中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其次含有植物甾醇、侧金盏花醇,以及少量挥发油、多糖;地上部分主要含黄酮类、少量皂苷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成分。
研究发现柴胡皂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作用。
本文对柴胡皂苷近年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柴胡皂苷结构均为五环三萜类齐墩果烷型衍生物,其苷元分为7种不同类型:环氧醚(Ñ),异环双烯(Ò),12-烯(Ó),同环双烯(Ô),12烯-28-羧酸(Õ),异环双烯-30-羧酸(Ö),18-烯型(×)。
柴胡皂苷中一般只含葡萄糖、呋糖、鼠李糖和木糖,此外,除以上各种糖外还有戊糖醇(pentitol)。
至今为止,共研究了该属20多种柴胡,从柴胡属植物已分离出90多种皂苷类成分,发现了30多种新化合物。
近10年分离鉴定的皂苷为43个,文献报道较多的是柴胡皂苷a 、b 、c 、d 等[3],皂苷绝大部分是从柴胡根中分得,地上部分分得的皂苷极少[4]。
柴胡皂苷由于结构较类似,差别较小,因而一般通过波谱方法鉴定。
除常用UV 、1HN MR 方法鉴别苷元骨架外,更多采用的是13CN MR 及各种2D 2N MR 技术。
2 柴胡皂苷药理作用研究2.1 解热作用薛燕等[5]利用大鼠腹腔注射柴胡挥发油、皂苷、皂苷元对酵母皮下注射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柴胡的挥发油、皂苷、皂苷元都有解热作用。
王胜春等[6]对柴胡清热作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柴胡不能直接抑制由致热物质升高体温中枢调节点所产生的热效应,但能抑制病毒对机体的损伤,增加机体对抗原的处理。
薛燕[7]认为柴胡的解热是一种结果,是因为病原体的抑制或被杀灭产生的结果。
柴胡所针对的这些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热,而且病变会波及内脏影响到肋间神经、膈神经,在临床上出现胸胁苦满,寒热往来等症状,如疟疾、黑尿病、黑热病、回归热、布鲁菌病、急性血吸虫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肝炎等。
2.2 抗炎作用柴胡皂苷对角叉菜胶、右旋糖酐、5-羟色胺、巴豆油或醋酸引起的鼠足部浮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8]。
在小鼠去除双侧肾上腺后,柴胡皂苷对腹腔注射醋酸造成的腹腔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柴胡皂苷对许多炎症过程包括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炎症介质释放、白细胞游走和结缔组织增生等都有影响[9]。
血栓素、白三烯是主要的炎症介质,可引起血小板聚集,研究发现:柴胡皂苷a 显著抑制三磷酸腺苷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与阿司匹林作用相当,且以收稿日期:2006-09-11;修稿日期:2006-10-21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研究专项(H05007)作者简介:谢东浩(1966-),男,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级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0511-*******)6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1月第23卷第1期JOU RN A L O F NA N JINGTCM U NIV ERS I TYV ol.23No.1Jan.2007剂量依赖抑制内源性花生四烯酸生成血栓素[10]。
柴胡皂苷a、d具有类甾环样结构,D obashi等[11]研究发现:给小鼠口服柴胡皂苷0.2~2.0mg/kg后发现血清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 CT H)明显增高,而且腺垂体中的ACT H前体、下丘脑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成激素(CRF)mRNA的水平也明显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而柴胡皂苷a却没有这种作用。
周秋丽等[12]发现,柴胡皂苷是N a+2K+2A TP酶的有效抑制剂,可引起血糖、AC T H、醛固酮、加压素、皮质素等激素的明显增高,加强糖、盐、水的代谢,同时产生抗炎、抗过敏、抗溃疡、抗病毒等方面的效果。
2.3保肝作用柴胡皂苷的保肝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¹降低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保护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º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内原性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降低脱氢酶的辅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降低激素样副作用的反应;¼可以使巨细胞活性化,促进抗体、干扰素的产生;½促进蛋白合成,增加肝糖原,降低过氧化脂质,促进肝细胞再生;¾增强N K细胞和LA K的活性。
林明栋等[13]体外研究首次发现柴胡分离组分C H25 (柴胡粗皂苷)能显著抑制小鼠肝制备腺苷酸环化酶(AC)的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明显量效关系。
Chiang LC 等[14]利用HBV转染的人类肝癌细胞观察柴胡皂苷a、c、d 的作用发现,柴胡皂苷c可明显抑制培养基中HbeA g的表达,HB V2DN A的复制也得到了有效抑制,提示柴胡皂苷可阻止乙型肝炎向肝纤维化的转化。
CCl4所致肝损伤的小鼠给予小柴胡汤治疗,发现治疗组小鼠血清中SG O T、GPT 明显下降,肝损伤的病理学改变如细胞肥大、气球样变性、细胞坏死和Langerhans细胞、星形细胞增多都有所改善[15]。
柴胡皂苷对CCl4、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及卡介苗致小鼠慢性肝损伤均有显著的修复保护作用,其有效成分是柴胡皂苷III、VI和XIII[16]。
2.4护肾作用近年来,学者们在多种肾炎模型上观察了柴胡皂苷的药物疗效。
大鼠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 N)肾病模型,在给予柴胡皂苷后,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下降都有明显改善,并且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减少与给予柴胡皂苷的量成正比,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排列及其底膜的不规则状态都得到明显改善[17]。
在研究对抗肾小球底膜(G BM)肾炎模型的作用时,发现GB M肾炎大鼠服用柴胡皂苷后,均有减少尿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症和高血脂症的效果,并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倾向,组织分析表明有抑制细胞增生,改善肾组织病理变化的作用[18]。
在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炎[19]及Hey mann肾炎[20]的大鼠模型中,柴胡皂苷d在疾病早期、晚期2个阶段给药,发现可减轻尿蛋白,降低血脂,减轻肾小球病理变化;肾小球内IgG、C3的沉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肾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均有所增高。
提示柴胡皂苷d可能通过刺激HPA轴,增强糖皮质激素的功能,抑制花生四烯酸等代谢产物的生成,从而抑制了炎症的发生。
2.5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柴胡皂苷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体内外实验发现,柴胡皂苷刺激下的巨噬细胞的扩展活性、吞噬性、溶菌酶活性以及酵母菌的胞内杀伤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所提高,而且增加了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活性。
体外观察发现,柴胡皂苷作用后的巨噬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及B-微管均呈广泛致密分布,且巨噬细胞似具有增多的细胞表面突起、发达的高尔基体和较大的胞浆空泡,提示在柴胡皂苷作用下巨噬细胞的功能活化与巨噬细胞体内超微结构的改变有着重要关系[21]。
柴胡皂苷a、d、f可增加小鼠T、B淋巴细胞的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IL22)的分泌水平[22],柴胡皂苷a、d还可以使血浆中Ig A、IgG、Ig M水平提高,以柴胡皂苷d活性最强。
柴胡皂苷d作用下,巨噬细胞的扩展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化学发光等呈剂量依赖性增加[23]。
柴胡皂苷d3 mg/L加入C57B L/6小鼠脾细胞培养基中,可明显促进脾细胞D NA合成及IL22的产生和IL22受体表达,并可促进C2fos基因转录,但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影响。
这提示柴胡皂苷d作用部位至少在细胞因子生成的路径上。
2.6抗肿瘤作用Motoo Y等[24]研究了柴胡皂苷不同组分对肝、胰腺肿瘤细胞的作用,发现肝肿瘤细胞50%抑制时,柴胡皂苷d 浓度为20mg/mL,柴胡皂苷a的浓度为50mg/m L,柴胡皂苷b2、c>1000mg/mL。
柴胡皂苷a50mg/mL可抑制这2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D N A的合成。
Chiang L C等[14]的研究还发现柴胡皂苷d通过活化Caspase3,Caspase7诱导Hep G2人类肝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实现抗肿瘤的作用。
Tsai YJ等[25]用柴胡皂苷a、b1、b2、c、d诱导小鼠C6胶质瘤细胞分化。
柴胡皂苷a、d可抑制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形态,而且柴胡皂苷a可显著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环核苷酸磷酸水解酶的活性。
柴胡皂苷还具有抗实体肿瘤细胞分子黏附,干扰肿瘤细胞S期D N A合成及蛋白质代谢,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抗肿瘤作用[26],Ahn等[27]研究表明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e、柴胡皂苷a可以降低抗实体肿瘤细胞分子黏附而达到显著抑制肿瘤的作用。
夏薇等[28]研究发现,柴胡皂苷d不仅可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并下调其Bcl22表达,同时也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柴胡皂苷d的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在药物作用1d后, 5.0、7.5和10mg/L质量浓度的柴胡皂苷d对K562细胞株平均抑制率分别是10.7%、15.2%和21.7%[26]。
)64)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1月第23卷第1期3展望关于柴胡皂苷的药用开发目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改进分离、提取工艺,以获得更多的有效成分;对生物活性大的柴胡皂苷进行结构或生化改造,以找到活性更强、更特异的化合物;加快柴胡皂苷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及临床应用等。
进一步研究柴胡皂苷的药理作用,明确有效成分和临床应用的对应关系,对于现代临床应用中药及中西药结合应用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