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用冰取火》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用冰取火》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用冰取火》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投影,生字卡片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自学生字词: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过渡: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三年级语文下册 用冰取火2教案 北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用冰取火2教案 北师大版

用冰取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4个生字,3个会认字。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从而感受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懂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教学重点:1.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2.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与智慧,懂得遇到困难要运用知识与智慧去解决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重点句)学生: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观察凸透镜,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2.幻灯[课件辅助,帮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学习1至4自然段。

(一)默读1至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并做简单批注,画完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点评: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让学生去亲历阅读的过程,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二)教师指导。

1.第三自然段(1)提问:火为什么这么重要呀?课件出示几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没有火,()。

(2)教师渲染情境。

(叙述)(点评:教师通过渲染画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南极的寒冷,与探险队员产生情感共鸣,为体会火的重要做好铺垫)教师: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中,你是探险队员,此时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3)指导朗读。

2.师生谈话师:你就是探险队员,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在这样的一个孤岛上,火却丢失了,你有什么办法?[点评:教师并没有直接解释“一筹莫展”,而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到大家怎么都想不出办法,从而理解了“一筹莫展”的意思,达到了词语积累的目的。

]3.课件: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1)指名读。

(2)课件对比“绝望和失望”感知。

提问:哪句好,为什么?(3)指名读。

三、默读自学5至7自然段。

(一)学习提示:1.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这个年轻的探险队员想出了用冰取火的方法?画出相关词句。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用冰取火》是北师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事的记叙文。

本单元以“智慧”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是《田忌赛马》、《捞铁牛》和本课,在第四册书中也有关于“动脑筋”为主题的两篇主题课文《称象》和《狮子与兔子》。

从不同角度帮助我们认识智慧。

对比前两篇文章,《用冰取火》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南极世界,讲述了年轻的南极探险队员制作“冰透镜”引燃火绒,使探险队从没有火的绝境中摆脱出来的故事。

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和智慧。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初步具有应用语文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测,以及与学生、与科学老师交流后,也了解到学生对于凸透镜聚光原理不熟悉,因此针对陌生的南极环境以及聚焦取火的知识点,布置学生在课前亲身实践用凸透镜聚光取火的原理,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和交流,解决一些疑问。

而对于为什么只有年轻的探险队员想出了这个最有效果的办法这个问题,多数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把这个关系文章主旨的问题定位本课时的难点。

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威胁”、“一筹莫展”、“绝望”、“束手无策”、“思索”、“摩挲”等,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感受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理解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最重要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最重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听写:绝望思索就像手被捆住一样形容没有一点办法(投影出示,学生检查、修改)投影出示:绝望思索束手无策师:这两组词分别描写的是谁?(出示板书:大家年轻队员)是什么让这些原本顽强的探险队员束手无策,陷入绝望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预设:打火器找不到了。

师:没有打火器就没有火【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通过听写关键词语,考察第一课时学生识字学词的效果,同时,为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以及本节课学习课文提供了线索。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案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过程。

3.能说出年轻探险队员身上的优秀品质。

4、读丛书p148《爱迪生和电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爱迪生遇到困难时的做法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

1、板书课题:用冰取火。

2、检查复习3、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提升。

(一)自学提示(一):自读第1-4段,思考:1、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为什么说没有火就陷入了绝境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3、此时,大家是什么反应?�v自主学习2分钟小组合作3分钟后交流�w学生自学后交流。

指导读。

教师小结。

(二)自学指导二:自由读第5--8自然段,思考:《用冰取火》教案 1、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大家处在危难时刻,年轻队员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么做冰透镜的?4、探险队员是怎么用冰取火的?�v自主学习2分钟小组合作3分钟后交流�w学生自学后交流。

指导读。

教师小结。

三、总结解惑。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四、巩固应用。

1、当堂检测:课文记叙了一支探险队员到()去考察,在一个(),()不见了,年轻队员做()取火的故事,赞扬了年轻的探险队员坚持不懈的()和使自己绝处逢生的()。

2、以一带多,带丛书《让世界多一点绿》。

(1)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及自己的读后感受。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用冰取火找不到火机--做冰透镜--用冰取火--快乐激动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曹杨二中高三(14)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北京 大学中文系 高考成绩:语文121分数学146分 英语146分历史134分 综合28分总分 575分 (另有附加分10 分)
上海高考文科状元--常方舟
“我对竞赛题一样发怵” 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常方舟认为学习的高 效率是最重要因素,“高中三年,我每天晚 上都是10:30休息,这个生活习惯雷打不动。 早晨总是6:15起床,以保证八小时左右的睡 眠。平时功课再多再忙,我也不会‘开夜 车’。身体健康,体力充沛才能保证有效学 习。”高三阶段,有的同学每天学习到凌晨 两三点,这种习惯在常方舟看来反而会影响 次日的学习状态。每天课后,常方舟也不会 花太多时间做功课,常常是做完老师布置的 作业就算完。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1.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探险队员用冰取火成功的科学道理。 2.培养学生产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3.体会火的作用。
1.探险队员用冰取火需要哪些重要条件? 2.了解科学方法的原理。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困难?
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 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北师大版三下_用冰取火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北师大版三下_用冰取火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文回顾通过视频,你知道怎么“用
冰取火”了吗?
课文理解
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
把它那几乎使人感觉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cì)给探险队员们。
一个“赐”字说明了什么? 这里是环境描写,“默默地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个“赐”字说明那里阳光的温暖是多么少,有一点点就是很
把冰透镜做得光洁透明,可以看出年轻队员具有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
才智。
课文理解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 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 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这段话与前面的3、4自然段相照应,写出了这团火对于 探险队员的意义重大,也说明年轻的探险队员用他的智慧,
南极孤岛上将无法生存。
延伸问题
三思:为什么只有年轻的探险队员想到了做“冰透镜”? 并不是其他探险队员没有科学知识,而是在困难面前,
这些探险队员感到绝望,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都被绝望的心态封 闭住了。而年轻的探险队员有着坚定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 因此他头脑中储备的知识被激活了,想出了做“冰透镜”点燃 火绒的主意。
反问句写出了年轻队员的心理活动,也反衬年轻的队员意
志坚定,绝不束手待毙。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有永不放弃 的精神,他才能“久久地思索着”。“久久”一词说明他思考 的时间很长。
课文理解
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mó)挲 (suō),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文中描写制作冰透镜的动词有哪些?你体会到什么? “取”“刮”“摩挲”“做”四个动词具体说明年轻队员制作 “冰透镜”的过程。“轻轻地刮”“双手不断摩挲”说明年轻队员想
大的恩惠,进一步说明火的重要。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教学设计2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公益小学李红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智慧的第三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南极探险队员做“冰透镜”取火的故事,赞扬了探险队员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品质和使自己绝处逢生的智慧。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对课文的掌握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要方法,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要融入到朗读课文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

三、课时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并结合实际,谈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通过重点句、段品读体会,感受探险队员的镇定、智慧、顽强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难点体会火的重要性和探险队员的危险处境,以及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六、教具课件七、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冰”和“火”本来是相克的两个事物,谁都知道冰火不相容,(板书:冰、火)用“冰”怎么能取“火”呢?(补充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用冰取火》,看一看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

(连接网址:/programs/view/8TxD_bdM K24/)要求:同学认真听,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三)理解课文,深入思考1、你们来看,这是地球的最南端——南极(播放视频《南极风光》/v_show/id_XMjM5ODU4Njg4.h tml)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南极的天气情况吗?2、同学们,在南极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探险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能在文中找一句话来说明火的重要性吗?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3、小组讨论:既然火的作用这么大,那么在南极这种地方,如果打火器找不到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发挥想象)4、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们心情是怎样的?5、他们真会默默地等待死神的到来吗?(自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6、面对这样的生死关头,这位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做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用冰取火》第二课时课件 ppt课件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用冰取火》第二课时课件 ppt课件北师大版

绒上。
新授
自己说一说:
先„„然后„„接着„„最后„„
新授
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聪明、充满智慧
练习
1.抄写词语。 摄氏度 绝望 徘徊 恢复 几乎 驱散 赐给 跳跃
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即( ) 怜( ) 陶( )
既(
)
吟(
)
淘(
)
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即(立即) 怜(可怜) 陶(陶器)
既(既然)
新授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 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 胁。
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新授
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取火的呢?
新授
1.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 手不断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 球形的“冰透镜”。 2.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 “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
吟(吟诵)
淘(淘气)
总结
当别人都放弃希望,束手无策的时候,年轻
的探险队员却久久的思索,利用自己的知识想出 好办法,坚定的信念使他成功了。
作业
小组讨论: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产生火。
板书
用冰取火 1.为什么用冰取火
(1)南极条件恶劣
(2)打火器找不到了
(3)探险队员在孤岛上,很难得到救助
(4)南极只有冰和柔和的太阳光
(5)没有火情况非常危急
2.如何取的火 “冰透镜”
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3课》
导课
导课
导课
在寒冷的南极,没有火是不行 的。文中年轻的探险队员想到了什 么办法来生中的典型成果。
新授
为什么用冰取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要从小学好科学知识;遇事要冷静,不要慌张。
欢呼跳跃
工作
没有火
生活 生命
一筹莫展、绝望
更多精彩课件请到 下载
1.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探险队员用冰取火成功的科学道理。 2.培养学生产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3.体会火的作用。
1.探险队员用冰取火需要哪些重要条件? 2.了解科学方法的原理。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困难?
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 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探讨:用冰取火需要哪些条件?
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聚光镜)
太阳光——(热源) 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可燃物)
在你没有学习这篇课文之前,你相信这 个办法会实现吗?运用这个办法的人运用了 一个什么科学原理?
不相信。 用“冰透镜”取火的科学原理。
烧饭、炒菜、取暖……总之,火既能使人 失去生命,又能使人重生。
2能生活;没有火,生 命就受到威胁。
3.体会探险队员当时的心情?
无奈、情绪低落、无助、失落、一筹莫展、绝望。
取 刮 摩挲 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 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举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 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 火绒冒出一缕淡淡地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 红点,接着便燃烧起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