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滨海生态旅游业的初探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一片拥有丰富资源和优越区位条件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与发展相伴随的是各种挑战,包括资源环境压力、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制定有效的对策,本文将对该地区进行详细分析。
一、发展现状1.资源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南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沿海港口,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区之一。
该地区水产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自然风景资源,在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2.产业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主要分布于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
工业方面,主要以钢铁、化工、海洋工程装备等为主,而现代服务业方面,发达的金融、物流服务为该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区域合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北部湾国际合作中心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新区建设,通过加强对接与合作,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中心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1.资源环境压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南海之滨,虽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随着海洋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源环境压力。
海洋污染、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等问题不容忽视。
2.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而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尚不充分。
这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提高经济整体实力。
3.人才短缺人才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虽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交通便利的地区,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这使得该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三、对策建议1.加强环境保护对于资源环境压力问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加大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切实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广西北海市海洋旅游文化开发研究

广西北海市海洋旅游文化开发研究摘要:广西北海市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是环北部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自身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也为海洋旅游文化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海洋旅游文化相关理论的分析,在把握北海市海洋旅游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促进北海市的海洋旅游文化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北海市;海洋旅游文化;资源整合1.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也在不断的拓展,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大面积海洋资源的国家,海洋已经成为其除了山水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之外的又一重要的旅游资源类型。
同时由于21世纪的现代型旅游者所追求的目标已经从滨海旅游转向海上旅游,逐渐从海岸走向深海,他们需要更能显示自身个性、能够挑战自我的特色旅游产品以及相关的体验性旅游项目,而海洋自身一方面所具有的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更具吸引力的是来自海洋文化所孕育的建筑、科技、民俗、宗教等人文因素,这些使海洋具备开放性、挑战性、包容性等特点而引起现代旅游者的竞相追逐,成为旅游新的聚焦点。
虽然中国的海洋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温度带,也具备不同纬度的海洋旅游基础资源,但是和世界上其他海洋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某种程度上质量是不对等的,所以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要充分彰显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沉淀的内涵深厚、富有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这在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提升海洋旅游文化的一个新走向。
2.海洋旅游文化相关概念2.1旅游文化的含义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凡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旅游者舒适愉悦受到教育能使旅游服务者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1]。
旅游文化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它是由不同质态的文化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应的包括三大类: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以及旅游介体文化[同上]。
区位理论视阈下的北部湾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研究

【 基金项 目1 2 0 1 2 年 度广西高等学校 立项 科研 项 目《 新海洋 时代下 广西海岛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 》 , ( 2 0 1 2 0 4 L X 6 2 7 ) ; 2 0 1 3 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 基金项 目旷 西北部湾经济区无障碍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 ( 1 3 D G L 0 1 0 ) 。 【 作者简介】谭华云( 1 9 8 1 一 ) , 女, 湖南东安人 ,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外语 系副主任 , 讲师, 管理学硕士 , 主要从事旅游地治理研究 。
源价值及其相对价值做出科学客观研判 。粗浅的对 比来说 , 珠江 口及其两翼所在 的广东省海岸线总长 居全 国第一 , 无居 民岛数量居全 国第三。值得一 提 的是 , 有着水下能见度居亚洲第一 、 世 界第二 的资 源优势 的茂名放鸡 岛, 是全 国首例经正式批准整岛 成 功 开发 的无 居 民海 岛 , 北 部 湾海 岸 线 比海 南 省 略 短, 无居民海岛 比海南省多 。北部湾无居民海岛植 被丰富 , 是 中 国唯一 具备 沿 海跨 国的 重要 海 洋 旅 游
国唯一的热带海岛休 闲度假旅游 目的地 , 其 国际国 内旅游客源市场已成熟 。北部湾无居 民海岛背靠南 宁, 是 中国一东盟的滨海 门户 , 是西南经济 圈和东 盟经济圈的交汇点 ,具备边境跨 国的区位优势 , 旅 游业发展潜力 巨大。但现阶段 , 本区域及周边仍属 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 区, 跨 国客源市场 的开发与培
略和海洋权益 , 政 府及政策导 向尤 为重要 , 政府及 政策导 向构成第五个区位断面。 ( 一) 资源区位 无居民海 岛不具备人文气息和资源 , 无居 民海
岛旅游 开发 的先决条件是海岛 自然资源价值 尤其 是在其区域 内的相对价值。就南部海洋经济圈区域 内无 居 民海 岛旅 游 开 发 而 言 , 旅 游 季节 长 、 海 岸 线 长是共 同特点。囿于中国无居民海岛 自 然资源普查 工作现状 , 无居 民海岛资源评价体 系的建立尚需 时 日, 无法 对 北部 湾 在 内 的南海 海 洋 经 济 圈无 人 岛 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中国政府确定的西南地区最大的经济区域之一。
该区域自2004年设立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区域的经济总量从2004年的30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6万亿元,年均增长9.5%。
其次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该区域依托北部湾港,加强了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以制造业、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服务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和物流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再次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城市化率从2004年的38.6%增长到2020年的71.5%,城市建设和人口流动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后是区域一体化的推进。
该区域与邻近的广东、海南、贵州等省份加强了经济合作和交流,通过建设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基础设施不完善。
尽管近年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该区域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仍存在差距,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其次是创新能力不强。
虽然该区域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但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是该区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还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交通、能源、水利等关键领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通过建设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等,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北部湾经济区“非遗”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浅谈北部湾经济区“非遗”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作者:梁英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了广西开放开发的旗帜和龙头,是“双核驱动”战略中增长潜力最大的一核。
伴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文化、旅游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一个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领域。
但要如何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机遇进行保护性开发,无疑是个重要而严肃的课题。
笔者几年来从事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调研工作中深切体会到,广西有众多可保护性旅游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对如何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笔者浅谈几点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广西环北部湾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可列入旅游资源加以开发的大体有如下几大类。
(一)建筑文化壮族将居住的房屋称为“干栏”,传统壮族房屋的样式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堆放谷物等,中层住人养家禽,置农具,设舂碓、磨坊等,下层养牲畜。
这种居住形式宜于潮湿多雨、夏日酷暑、地势凹凸不平的南方坡地。
京族的“栏栅屋”则保留了百越“干栏”式建筑的遗风。
(二)饮食文化壮族的竹筒饭、生菜包饭、五色花米饭、火草粑粑等民族传统美食畅销海内外;而京族的鲶汁,色泽澄黄,味道鲜美,食客趋之若鹜,畅销东南亚各国。
(三)服饰文化壮族男子的对襟无领短衣、宽腿裤和头上缠的长巾、脚上穿的尖口翘头纯色绣花鞋;女子的无领绣花边短衣和镶白底花边兜裙,头上扎的绣花巾,脚蹬的“纽耳鞋”,还有瑶族妇女佩戴的耳环、手镯、银牌等等,都颇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四)节日文化“三月三”歌节是壮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歌节上搭彩棚、摆歌台、抛绣球、碰红蛋、择佳偶、放花炮等活动趣味盎然。
京族的哈节隆重热烈。
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办的瑶族盘王节,是瑶族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日。
节日上的物资交流、商品展销及各项文体表演竞技活动使观者云集。
论文浅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劣势和发展战略

浅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劣势和发展战略前言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08年1月14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以及2010年11月11日钦州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广西的经济、文化以及全方位的发展态势来讲,就犹如一扇轰然打开的闸门,为这块拥有着多元资源的神奇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是国家经济调整的的战略方向,应创新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发展新举措,积极推进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当前北部湾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基础,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文章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征,探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施行中必须完善的各项规划与保障。
【关键词】:北部湾地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广西经济模式发展战略第一章发展优势1.1 地理位置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西部惟一的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已逐渐成为商家争夺的经济要塞。
加快推进广西滨海地区“渔家乐”旅游发展的研究

【 网络 出版] h t t p : / / ww w.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4 5 . 1 2 6 8 . C . 2 0 1 3 0 1 1 0 . 1 7 0 1 . 0 2 3 . h t ml
【 作者简介】 范恒君( 1 9 7 7 一 ) , 男, 江西临川人 , 南宁职业技术学 院旅游学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北部湾旅游资源开 发及高职旅游教育研究。
态农 ( 渔) 业型旅 游 。
但是 , 广西 滨海 地 区“ 渔 家乐 ” 旅 游 还 是存 在 很 多 问题 。 首先 , 多数地 区的“ 渔家 乐” 旅 游没有 完善 的
机制 ,仅仅是简单地在渔家环境基础上稍加添置就
开始接待游客 , 娱乐项 目 单一 , 缺乏乐趣 , 游客们仅
广西 滨海地 区“ 渔家 乐" 旅 游 的现状 能在海边吃饭 , 看风景 , 好玩的娱乐项 目非常少 , 造 成很多旅客乘兴而来 , 失望而归。 其次 , 在开发“ 渔家 及 问题
“ 渔家 乐 ” 旅 游 的满意度 。
强、 老少皆宜 , 游客可以亲 自 参与体验 , 受到都市游
客 的极 大欢 迎 ; 钦 州三 娘湾景 区也 推 出 了丰 富 的“ 渔
家乐” 活动。 让游客充分体验当地渔 民的劳动生活情 景, 领略纯朴而古老的渔村风情 , 游客可以参与海霞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0 3
[ 关键词】 广 西; 滨海地 区; 渔家乐; 旅游发展 ; 旅游方式
【 中图分类号1 F 5 9 0 . 7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 0 0 9 — 3 6 2 1 ( 2 0 1 3) 0 1 - 0 0 8 1 — 0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1. 引言1.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南临北部湾,北靠陆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地处泛北部湾区域,连接中国和东盟各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距离中国沿海城市不远,交通便利,海陆空联运,拥有多个重要的港口,如北海港、防城港等,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处南亚东南亚著名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联系密切,便于开展国际贸易和合作。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适宜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
区内富集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000字】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蓬勃发展的。
经济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部,地处北部湾地区,依托北部湾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经济区内涵盖了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区之一。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海洋产业、旅游业等产业蓬勃发展,对外贸易也日益活跃。
北部湾港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港口之一,区位优势和港口设施的完善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可谓是积极向上的。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努力,寻找对策,推动经济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的挑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业结构单一以及交通运输不便三个方面。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挑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开发初探地本091 陀龙剑 0907401122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滨海旅游业是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而且滨海旅游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
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首先对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进行阐述,进而了解广西北部湾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的解决,打造特色北部湾滨海旅游业。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特色滨海旅游业发展概况滨海旅游业主要是指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业,以旅游者为主体,以滨海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客体,通过旅游者的流动表现出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产品具有特殊性,主要通过服务形式表现出来,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等,其中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
滨海旅游业具有高效益、轻污染、与多种旅行活动兼容等优势,被称为“无烟产业”。
滨海旅游业属于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一、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一)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发展基础好。
北部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品位高、组合好。
具有自然风光优美、海岛半岛众多、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俗风情浓郁、边关历史神秘、历史文化厚重等资源特征。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实施区域经济、开放带动和重点突破战略,旅游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旅游业连续多年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和先导产业。
其阶段特点表现在:一是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不高,不少优秀旅游资源处于待开发和浅开发状态,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游文化和旅游社会环境亟待加强开发建设,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尚处在编制当中。
二是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区域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国家战略和政策聚焦带来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为发展旅游服务配套提供支撑和有效衔接;旅游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旅游本身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速度快;区位优势和旅游价值得到全面彰显,同时面向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三是面临全面转型升级。
从以观光为主的门票经济向综合收益为主的产业经济转变;从观光产品为主向滨海休闲度假、城市商务旅游等为主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跨越;着眼于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强化区域整合,实现向和谐旅游、统筹发展跨越;着眼于城市群和大工业发展,强化公共设施向优化整合转变,实现向社会资源旅游化跨越。
广西属沿海地区,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处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1500多公里。
海岸类型分冲积平原海岸和台地海岸两种。
沿海岛屿有697个,岛屿岸线长600余公里,岛屿总面积84平方公里。
涠洲岛是广西沿海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8平方公里。
广西滨海地处热带北缘,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0-26℃,是适宜人类居住、旅游的地方。
区域内洁净的海水、优质的海滩、形态各异的岛礁火山群、良好的原生态海洋系统等等,无处不体现出高品位的、多样性的优良环境体系特征。
所以广西发展滨海旅游业是占有极大的地理优势的。
因此,如何打造广西特色北部湾滨海旅游业,首先了解其沿海的旅游景点。
大致有:北海银滩、涠洲岛、星岛湖、钦州三娘湾、国家海洋保护动物白海豚、七十二泾景区、沙井港、茅尾海、八寨沟、防城江山半岛、怪石滩、大平坡白浪滩、金滩、以及有“龟蛇守水口”之称的白龙炮台、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东兴口岸。
再加上铁山港、廉州港、三娘港、钦州港、防城港、珍珠港等港湾,形成“天然港群海岸”。
这样从东到西就组成了一条旅游路线。
二、打造广西北部湾特色滨海旅游业一是旅游开发与建设现代工业相结合。
在加快推进钢铁、核电两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挖掘其工业旅游的潜质,以钢铁、核电基地为依托,规划建设参观平台,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充分展示现代工业生产流程,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考察,提高知名度,促进更多工业落户,实现旅游开发与建设现代工业良性互动发展。
对于现代化工业,钦州引进了中石油、防城有核电站。
二是旅游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相结合。
在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滨海自然资源等,通过一流的设计理念和高品质的建设水准,大幅度提高城镇的城市综合面貌及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从而带动城区的扩展,实现旅游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
钦州有名族英雄冯子材、刘永福故居,可开辟特色历史文化教育,使游客能够了解到名族英雄的爱国精神。
三是旅游开发与弘扬港口文化相结合。
广西有众多港口,在每个大港区设立港口文化展厅、观光线路、配备观光车、完善停车场、购物店等配套设施,让游客了解到港口的建设发展史、港口文化风俗。
同时,依托企沙渔港,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灯塔景观走廊、海堤广场、渔港观光平台等旅游设施,加快形成渔家生活体验、海鲜美食等疍家风情体验区。
四是旅游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相结合。
以旅游开发为手段,加快岸线、岛屿及海洋渔业等海洋资源开发,整合现有的火山岛、白鹭园、万亩蚝排等景点,按照国家AAA级景区标准,进一步完善火山岛、万亩蚝排的旅游配套设施,扩建景区道路,力争在2010年前使火山岛景区达到国家AAA级标准。
而且开设旅游度假基地,吸引外来游客的居住,如北海涠洲岛就是一个很好的度假基地。
五是旅游开发与高档星级宾馆建设相结合。
引进一批投资商前来投资建设,推动星级宾馆建设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带动旅游业的开发,达到“双赢”的目的。
预计到2015年,建成三星级以上星级宾馆10多家。
六是旅游开发与摄影拍摄相结合。
北海银滩、涠洲岛、三娘湾、怪石滩等都是很好的拍摄基地,以拍摄为前提,吸引外来游客的驻足广西,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广西北部湾在打造特色旅游时会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的污染、设施基础的落后、服务质量的不足等等。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区位优势还未变成交通优势,地缘优势还未变成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极具发展潜力的都市支撑还未形成现实优势;区域旅游合作比较脆弱,合作层次不够深入,北部湾旅游区域的客源、市场、人才、企业、项目等合作不足;整体形象不鲜明,知名度有待提高,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不多;旅游资源开发分散、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旅游要素资源短缺,发展活力不足,资金、人才和项目储备缺乏等,影响了旅游业整体的发展速度。
三、对于提升广西北部湾旅游业的发展一、加强产品开发。
要依托各类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滨海旅游产品。
这些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高乐夫运动系列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节庆旅游产品、专项类旅游产品等,以丰富的产品增强广西滨海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力。
如:依托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等大港口与大工业基地的现代大型建设成就观光游览产品;依托北部湾疍家风情、京族哈节、海上丝绸之路的少数民族文化、滨海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产品。
依托北海涠洲岛、冠岭,钦州三娘湾、茅尾海,防城港江山半岛、京岛等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开发建设北海老城、刘冯故居、灵山大芦古村、合浦汉墓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推出北部湾海上实景演出。
形成固定的北海国际海滩文化旅游节、钦州国际海豚节和观潮节、防城港京族哈节等大型旅游节庆。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要加强北部湾三市的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强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码头、口岸、联检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星级宾馆建设和滨海风味餐饮、滨海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加强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旅游信息咨询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打造精品线路,这是促进广西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亮点。
要着力开发如下滨海旅游线路:广西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线、连接中国海岸线邮轮旅游线、海上丝路历史文化旅游线、滨海跨国邮轮旅游线、山水生态观光游线、温泉健身休闲游线。
四、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市场宣传促销工作。
要按照“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层面多区域的旅游合作,加强北海、钦州、防城港滨海三市间的旅游合作,加强自治区内的旅游合作,加强省际间滨海旅游合作,加强与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共同营造“市场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塑”的良好旅游市场环境,形成推动广西滨海旅游快速发展合力。
实施积极的滨海客源市场开发战略,针对国外国内不同客源市场采取不同措施,将更多游客吸引到广西滨海地区旅游。
挖掘广西滨海独有的文化和自然元素,彰显“亚热带海滨”、“阳光海岛”、“风情”、“边境”、“海湾”、“生态”特色和功能,树立和传播广西滨海旅游新形象。
五、提升服务质量。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制度规范、设施便利、服务到位”为保障,建立、健全广西滨海旅游服务体系,向游客提供周到高效的旅游服务和旅游安全保障,使“一流的产品”有“一流的服务”相匹配。
六、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
要加强海滩海岸资源、海岛资源、海洋生物等海洋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历史文物古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滨海旅游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做好海岸线、海湾环境线保护工作。
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制定北部湾旅游人才资源战略规划,建设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对海洋旅游等方面的旅游人才培训,与泛北国家加强滨海旅游人才培训交流合作。
组织行业从业人员到国际、国内滨海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请国家旅游局为广西举办滨海旅游发展人才培训班;利用国家旅游局将涠洲岛作为全国滨海旅游发展联系点的机会,争取包括人才培训在内的多种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1]朱坚真 _海洋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2]百度百科,滨海旅游业/view/7b101524a5e9856a56126037.html[3]陈宜瑜,近海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4]李兆华,广西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