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涯规划课程

合集下载

台湾的教育制度

台湾的教育制度

台湾的教育制度台湾的教育制度台湾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地区,其教育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台湾的教育制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技能培养。

首先,台湾的教育制度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每个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主要分为小学(六年制)和初中(三年制)两个阶段。

小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基础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中学则继续深入学习这些学科,并加强学科间的综合性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台湾的高中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全球最优秀的教育体系之一。

高中的课程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类型。

普通高中注重学术教育,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并为他们的大学升学做准备。

职业高中则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不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台湾的高中教育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

此外,台湾的教育体系还非常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在教师的选拔上,台湾实行竞争性的招聘考试,确保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成为教师。

教师被普遍认为是社会的灵魂和国家的未来,台湾的教育制度非常重视教师的角色和价值。

因此,教师的培训和发展被视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来支持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最后,台湾的教育制度还非常注重与国际接轨。

台湾政府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如交换学生计划和国际课程认证。

通过与国外学校和教育资源的互动,台湾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全球化的教育体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总而言之,台湾的教育制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技能培养。

通过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台湾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术和实践机会。

与此同时,台湾的教育制度也倡导国际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机会。

台湾的教育制度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台湾交换生学习计划

台湾交换生学习计划

台湾交换生学习计划台湾交换生学习计划怎么写?台湾是一个美丽的宝岛,能够到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进行学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制定计划呢?台湾交换生学习计划书篇一在大学中有了两次选课的经历,让我知道——选课并不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而选择一些相对好过的课程,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这样学到的才是自己的。

选择台湾辅仁大学交换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选择,一直以来对台湾的文化、社会等方面都感动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因为这些兴趣,我选择了辅大。

翻看了辅大的新闻传播系#站贴出的科目,也拿了这些科目与我的专业课程计划进行了对比,我想:在辅大的选课,我主要参照下学期进行的科目进行相应性地选择,同时也会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目。

(一)选择一些融合新闻学与语文传播相关的课程众所周知,辅大的中文系很强,在我的专业课中也有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史等课程,我想我会借此机会选择一些融合性强的课程,感受语文传播的功能,从而帮助我认识语言文字的魅力,以及提升使用语言文字的敏锐度。

现代对新闻媒体人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新闻采访也强调对话、沟通、多文化等的采访策略,我相信,如果我在选择课程上侧重这些课程(比如语文传播的访谈、人际传播、文化间传播等)。

(二)选择“台湾味”浓厚的传播课程当我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上看到“台湾传播与历史研究”、“中国大陆新闻研究”和“当代台湾社会问题”时,不禁兴奋着,如果真的有机会去辅大,这些课一定要选。

一方面我想了解关于台湾传播学的历史,因为在我所学的中国新闻传播史里,有关台湾传播的发展讲的很少,我想更为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我想看看台湾编写的教材是如何评价中国大陆的新闻,从中了解“我看大陆新闻”与“台湾人眼里看大陆新闻”的区别。

至于台湾社会问题,这是出于一个对台湾的好奇所作的选择,也能帮助我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

(三)选择辅大的新传新闻特色课程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教学特色,至于选择“特色课程”,我会选择我们学院没有开设的新闻学课程。

台湾职业教育的科类与课程

台湾职业教育的科类与课程

总纲一、教育目标(一)职业学校教育目标职业学校以教导专业知能、涵养职业道德、培育实用技术人才,并奠定其生涯发展之基础为目的,为实现此一目的,须辅导学生达到下列目标:1.充实专业知能,培育行职业工作之基本能力。

2.陶冶职业道德,培养敬业乐群、负责进取及勤劳服务等工作态度。

3.提升人文及科技素养,丰富生活内涵,并增进创造思考及适应社会变迁之能力。

4.培养继续进修之兴趣与能力,以奠定其生涯发展之基础。

(二)机械群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机械群共同核心能力,并为相关专业领域之学习或高一层级专业知能之进修奠定基础。

2.培养健全机械相关产业之初级技术人才,能担任机械领域有关组件制造、装配、操作、保养及简易修护等工作。

(三)科教育目标各校应依据职业学校教育目标、群教育目标、学校特色、产业与学生需求及群核心能力等条件,订定明确之科教育目标。

二、群科能力本课程纲要之规划、设计、实施,应培养学生下列各项能力:(一)群核心能力1.一般能力1.1生活适应及未来学习之基础能力1.1.1具备解决问题及调适情绪之能力。

1.1.2启迪尊重生命之意识。

1.1.3奠定生涯发展之基本能力。

1.1.4养成终身学习之态度。

1.2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1.2.1陶冶人文基本素养。

1.2.2养成尊重差异之态度。

1.2.3培养同侪学习之能力。

1.2.4涵养敬业乐群之精神。

1.3公民资质及社会服务之基本能力1.3.1深植积极进取之观念。

1.3.2培养自我表达及人际关系处理之技巧。

1.3.3陶冶民主法治之素养。

1.3.4养成乐于服务社会之态度。

1.3.5增进国际了解之能力。

2.专业能力2.1具备机具设备操作之能力。

2.2具备机械识图与制图之能力。

2.3具备检验与量测之能力。

2.4具备机械加工与制造之能力。

2.5具备机电系统操作及维护之能力。

2.6培养多元进修之能力。

(二)科专业能力各科应依据学校特色、职场需求、学生生涯发展等,依其专业属性及职场发展趋势叙写科专业能力。

台湾地区中小学生命教育

台湾地区中小学生命教育

台湾地区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台湾地区实施生命教育的历史进程:1996 年,在美国系统实施生命教育 20 年后,台湾中小学校生命教育全面施行。

1997 年,台湾“教育部”委托台中晓明女中设计课程,办理研习、训练师资。

1998 年,在全台湾地区初中实施,高中则于第二学期实施。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规定:2001 年为“生命教育年”,并组织生命教育委员会。

此计划将实施 4 年,以高中及初中学生为优先对象,逐年阔至小学及大学。

台湾“教育部”计划在 40 所初中及 10 所高中首先设置生命教育中心。

( 1 )台湾生命教育的兴起背景:暴力与侵害生命安全①台湾生命教育的提倡背景与暴力有关;②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③青少年的自残或自杀。

( 2 )台湾生命教育目标:(为了使每位学生)①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的事;②有积极的人生观,终身学习,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③有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团体;④珍惜家人、重视友谊并热爱所属的团体;⑤尊重大自然并养成惜福简朴的生活态度;⑥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⑦能立志做个文化人、道德人,追求生命的理想;⑧具备成为世界公民的修养。

( 3 )台湾(国、中、小)生命教育课程教育内容① 1996 年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全面推行。

②将生命教育的理念系统融入各学科教学中。

③ 2005 年起,生命教育已列入为高中正式课程的选修课。

④高中生命教育类的八门选修课程 ( 各高中可选开其中一至两门课程 ) :《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⑤生命教育在“国中小”九年一贯课程中分别融入于语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社会、健康与体育、艺术与人生及综合活动等七大领域,并分别从环境、两性、人权、信息、家政与生涯发展等六大议题教学让学生学习带得出校园的能力。

( 4 )台湾“生命教育课”的 12 项主要内容国一:第一,敬畏生命①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进而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②协助学生如何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③引导学生用爱心经营生命及思考生命方向。

台湾幼儿教育简介大全

台湾幼儿教育简介大全

台湾幼儿教育简介大全台湾的幼儿教育体系致力于提供儿童全面的发展,包括认知、社交、情感和身体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台湾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评估体系进行简要介绍。

一、发展历程台湾的幼儿教育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19年,台湾实施了幼儿园教育试验,以儿童的自然观察和实践为基础。

此后,幼儿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

1995年,台湾推出了幼儿教育免费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幼儿教育的普及。

二、教育目标台湾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基本能力,包括认知、社交和情感等方面。

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交技巧,以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台湾的幼儿教育注重学科综合和跨学科学习。

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学、艺术、音乐和体育等多个领域。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对不同学科的兴趣。

在课程内容方面,台湾的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会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艺术创作、游戏和实践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幼儿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技能,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互动和合作。

四、评估体系台湾的幼儿教育采用综合评估体系,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学校会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家长提供综合报告。

评估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展。

五、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台湾的幼儿教育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与支持。

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与教师密切合作,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支持幼儿教育,提供各种资源和活动,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结语台湾的幼儿教育致力于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科综合、跨学科学习、创造力和社会技能的培养。

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台湾的幼儿教育为儿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

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

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压力问题逐渐受到广泛。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台湾学校辅导工作逐渐发展起来。

本文将对台湾学校辅导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一、台湾学校辅导的发展现状台湾学校辅导工作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目的是为了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学校辅导工作逐渐完善,涉及领域包括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生涯辅导等。

目前,台湾学校辅导工作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援和帮助。

二、台湾学校辅导存在的问题尽管台湾学校辅导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辅导工作的人力资源相对有限,专业的辅导人员数量不足,导致一些学校无法开展有效的辅导工作。

其次,学校辅导工作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存在障碍。

最后,学校辅导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台湾学校辅导的未来发展方向面对挑战和机遇,台湾学校辅导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

首先,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辅导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加专业辅导人员数量。

其次,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

最后,不断改进和优化辅导内容和方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辅导工作的实效性。

四、结论本文对台湾学校辅导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面对社会变迁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台湾学校辅导工作需要继续努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完善协调机制,不断改进和优化辅导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1、进一步探讨学校辅导工作的内在机制和实践策略,如何通过有效的辅导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成绩。

2、研究学校辅导工作与家庭、社区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形成更加全面的学生支援体系。

3、特殊群体学生的辅导需求,如贫困学生、残障学生等,如何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服务。

4、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辅导工作中的运用和发展,如在线咨询、虚拟现实技术等,如何提高辅导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

台湾师范大学系课程纲要-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台湾师范大学系课程纲要-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期末考
35%
1-2具備問題解決與決策制定的能力
2-3具備科際整合能力
課堂討論參與
出席
報告
成果展覽
專題
其他:
參考書目
Johnson, Richard A. and Dean W. Wichern (2007),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6theds., Pearson Education, Inc.
第十二週迴歸分析
第十三週區別分析與羅吉斯迴歸分析
第十四週變異數分析
第十五週變異數分析
第十六週多元尺度分析
第十七週多元尺度分析
第十八週期末考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以投影片講述各週主題的基本內容
■討論法
配合每週主題融入決策問題與決策資料
■問題解決教學
配合每週主題講解分析軟體的操作步驟
合作學習
實驗/實作
實地考察、參訪
媒體Hale Waihona Puke 入教學專題研究其他: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30%
每週指定下一週繳交的個人作業,使學生內化當週所學知識。評量的是:
1-2具備問題解決與決策制定的能力
2-3具備科際整合能力
3-4挫折容受度高
3-5自主學習、認真負責
▓期中考
35%
1-2具備問題解決與決策制定的能力
2-3具備科際整合能力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三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第四版,華泰文化總經銷。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2005),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第四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国内外中学生涯教育开展现状浅析

国内外中学生涯教育开展现状浅析

生涯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作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世界各国倍受重视。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近百年的教育发展中,已经构建了完善的生涯教育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生涯教育实践。

国内最大的生涯教育发展机构北森生涯研究院,在推动我国生涯教育的开展和中学新课改的深化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四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与读者分享:美国:“职业生涯教育”计划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最早是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Mar1and)博士在1971年提出。

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使有关机构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上世纪70年代,政府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拨款计划,要求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在普通教育中设置职业预备课程。

90年代后,“职业生涯教育”计划进一步增强。

1994年通过的《学校工作机会法》,目的是为所有学生提供职业准备; 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全球化和知识化的社会。

在现行的职业生涯发展项目中,应该识别学生的学术和职业生涯目标,并从中学阶段开始设计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对学生技能、态度和兴趣评估的结果,学生在k-6年级时应具有职业关注,7-8年级时参与职业调查,9-12年级时参与职业体验,作为对学生个人教育计划的支持。

英国:生涯教育课程截至到07年,英国已初步建立了完善的生涯教育体系,确立了生涯教育目标,制定了生涯教育课程,并建立了有效的实施途径。

在英国,对中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主要途径就是开设系统的生涯教育课。

生涯教育课和其它学科一样,设有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统一规定和课程标准。

许多学校把它规定为必修科目。

一般中学从第三年或第四年开始,第五年底结束,教学活动排入课表。

日本:“进路指导”在日本,九十年代初文部省就制定了“进路指导”(即“生涯辅导”)的课程。

中学生必须参加“进路指导”活动;学习“进路指导”课程。

从2000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了专业教师培训,还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提供了职业教育课程所必要的设备、实习与实验经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涯彩虹圖
• Super (1980)曾描繪出一個「 生涯彩虹圖」 ,具 曾描繪出一個「 曾描繪出一個 生涯彩虹圖」 現了人生各個發展階段和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現了人生各個發展階段和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 第一個層面代表橫跨一生的 「 生活廣度 」 , 又稱 第一個層面代表橫跨一生的「生活廣度」 大週期」 包括生涯發展的主要階段—成長 為 「 大週期 」 , 包括生涯發展的主要階段 — 成長 探索期、建立期、維持期、隱退期。 期、探索期、建立期、維持期、隱退期。 • 第二個層面代表縱貫上下的 「 生活空間 」 , 由一 第二個層面代表縱貫上下的「生活空間」 組角色和職位所組成,包括兒童、學生、休閒者、 組角色和職位所組成 , 包括兒童 、 學生 、 休閒者 、 公民、工作者、家庭照顧者等主要角色。 公民、工作者、家庭照顧者等主要角色。
1.特質與潛能:能力與興趣 特質與潛能: 特質與潛能 2.特質與潛能:性格與價值觀 特質與潛能: 特質與潛能 分析個人特質與 3.特質與潛能:生涯信念與自我肯 潛能 特質與潛能: 特質與潛能 定 1.各種生活角色內涵 各種生活角色內涵 2.工作、家庭和生活角色間的互動 工作、 工作 關係 3.性別角色與生涯發展 性別角色與生涯發展 探索個人特質與 生活角色間的關 係
• 教學活動設計宜考慮: 教學活動設計宜考慮:
– 1. 每單元主題均包含認知、情意與習作或相關活動 每單元主題均包含認知、 演練。 演練。 – 2. 教學內容可配合當日或近日發生於校園、社會等 教學內容可配合當日或近日發生於校園、 重大新聞或生活事件,切入各單元主題,以引起動機、 重大新聞或生活事件,切入各單元主題,以引起動機、 隨機教學,並使理論與實務兼顧。 隨機教學,並使理論與實務兼顧。 – 3. 可安排實地參觀訪查相關機關學校、活動、展覽 可安排實地參觀訪查相關機關學校、活動、 與現實社會相結合。 等,與現實社會相結合。 – 4. 教學媒體可選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影片或歌曲。 教學媒體可選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影片或歌曲。 其來源亦可徵求學生提供,更易引起共鳴。 其來源亦可徵求學生提供,更易引起共鳴。Βιβλιοθήκη • 謝謝聆聽! 謝謝聆聽!
高中「生涯規劃」 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內涵
領域 環境資源 的探索 主題 四、教育發 展與大學學 群 五、大學生 涯與職業選 擇 六、職業生 活與社會需 求 主要內容 1.高中學習內涵與生涯進路 高中學習內涵與生涯進路 2.探索生涯相關資源 探索生涯相關資源 3.個人特質與大學學群/學類 個人特質與大學學群/ 個人特質與大學學群 1.大學學習領域 大學學習領域 2.大學學習型態與生活型態 大學學習型態與生活型態 3.科系/職業選擇的迷思與澄清 科系/ 科系 1.市場變動與人力供需 市場變動與人力供需 2.工作世界分析 工作世界分析 3.職業生活及工作倫理 職業生活及工作倫理 核心能力 關切高中教育發 展、學習內涵與 生涯進路 瞭解大學生涯與 職業生活間的關 係 認識人力資源供 需與職業生活相 關資訊
八、決策風格 與技巧
1.探索/瞭解個人決策風格 探索/ 探索 2.運用決策技巧擬定生涯目標 運用決策技巧擬定生涯目標 1.擬定行動方案 擬定行動方案 2.實踐行動方案 實踐行動方案 3.升學及職業選擇之模擬和演練 升學及職業選擇之模擬和演練
九、生涯行動 與實踐
高中「生涯規劃」 高中「生涯規劃」的教學
台灣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簡介
協同高中 黃淵泰老師 2009.08.14
高中學生為什麼需要 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 ?
• 生涯發展是終其一生持續不斷的旅程
– 生涯 生涯career = 生活 living + 生命 life
• • • • •
自我認定的追尋是生涯規劃的起點 生涯規劃能回應青少年內在心理需求 生涯規劃培養青少年帶得走的能力 生涯規劃有助於開展青少年的世界觀 生涯規劃致力於為青少年增能 (empowerment)
– – – – 1. 瞭解個人發展與生涯規劃的關係。 瞭解個人發展與生涯規劃的關係。 2. 增進學生生涯相關資源與生涯規劃基本技能。 增進學生生涯相關資源與生涯規劃基本技能。 3. 引導學生進行個人與生活環境探索與決定。 引導學生進行個人與生活環境探索與決定。 4. 培養宏觀及具前瞻性的生涯態度與信念。 培養宏觀及具前瞻性的生涯態度與信念。
高中「生涯規劃」 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內涵
領域 個人方面 的生涯探 索 主題 一、成長歷 程與生涯發 展 二、個人特 質與潛能探 索、瞭解與 澄清之 三、生活角 色與生活型 態 主要內容 1.生涯發展階段任務與生涯規劃 生涯發展階段任務與生涯規劃 2.生命故事/重要事件 生命故事/ 生命故事 3.原生家庭/重要他人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核心能力 瞭解個人成長歷 程與生涯發展的 關係
高中「生涯規劃」 高中「生涯規劃」課程
• 預定於 預定於2006年逐年實施的高中「生涯規劃」課程 年逐年實施的高中「生涯規劃」 年逐年實施的高中 綱要包含三大核心領域: 綱要包含三大核心領域:
– 1. 個人方面的生涯探索 – 2. 環境資源的探索 – 3. 自我與環境間的互動與抉擇
• 課程目標包括: 課程目標包括:
高中「生涯規劃」 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內涵
領域 自我與環 境間的互 動與抉擇 主題 主要內容 核心能力
七、生涯資訊 與生涯評估
1.運用生涯資源統整有效訊息 運用生涯資源統整有效訊息 2.入學管道與個人生涯評估 入學管道與個人生涯評估
統整生涯資訊 以完成生涯評 估 運用決策技巧 以規劃行動方 案 演練並實踐生 涯抉擇
高中「生涯規劃」 高中「生涯規劃」的評量
• 進行生涯規劃活動,宜以「學習檔案/生涯 進行生涯規劃活動,宜以「學習檔案 生涯 檔案」觀點,協助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檔案」觀點,協助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建立個人生涯檔案,對個人的過去、現在、 建立個人生涯檔案,對個人的過去、現在、 與未來有統整的了解與認識。 與未來有統整的了解與認識。 • (一)個人作業部分 以各單元主題習作 個人作業部分—以各單元主題習作 與生涯訪談報告為主。 與生涯訪談報告為主。 • (二)小組作業部分 以課外任務分配及 小組作業部分—以課外任務分配及 課堂中表達、分享之參與程度為主。 課堂中表達、分享之參與程度為主。
生涯發展是終其一生 持續不斷的旅程
Super(1976): : 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與歷程, • 生涯是 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與歷程 , 生涯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與歷程 統合了個人一生中各種職業與生活的角色, 統合了個人一生中各種職業與生活的角色 , 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組型 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組型。 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組型。 • 生涯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迄退休之後 , 一連 生涯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迄退休之後, 串有酬或無酬職位的綜合, 除了職位之外, 串有酬或無酬職位的綜合 , 除了職位之外 , 尚包括任何和工作有關的角色, 如副業、 尚包括任何和工作有關的角色 , 如副業 、 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等。 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等。
高中「生涯規劃」 高中「生涯規劃」核心能力
• • • • • • • • • 瞭解個人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的關係。 一、瞭解個人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的關係。 分析個人特質與潛能。 二、分析個人特質與潛能。 探索個人特質與生活角色間的關係。 三、探索個人特質與生活角色間的關係。 關切高中教育發展、學習內涵與生涯進路。 四、關切高中教育發展、學習內涵與生涯進路。 瞭解大學生涯與職業生活間的關係。 五、瞭解大學生涯與職業生活間的關係。 認識人力資源供需與職業生活相關資訊。 六、認識人力資源供需與職業生活相關資訊。 統整生涯資訊以完成生涯評估。 七、統整生涯資訊以完成生涯評估。 運用決策技巧以規劃行動方案。 八、運用決策技巧以規劃行動方案。 演練並實踐生涯抉擇。 九、演練並實踐生涯抉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