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述评
民族乐器演奏家简介

笛、箫1、张维良老师简介张维良:男、1957年11月出生。
笛子演奏家、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笛箫演奏家、教育家。
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中国竹笛学会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副主任。
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比赛笛子组第一名;1983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太湖春》获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一等奖;1987年获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集体一等奖;1988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1995年CD专辑《箫的世界》获中国金唱片奖;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获中国电视舞蹈比赛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1年古筝与电子音乐《沧浪秋吟》MTV获中央电视台“新光杯”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2年获北京市“德艺双馨”奖;2003年创作的男子独舞《竹梦》音乐获“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
出版著作《笛子演奏法》、《箫演奏法》等。
出版唱片及教学VCD十余辑。
自1987年以来,在海内外成功地举办了数十场独奏音乐会。
出版发表:著作:笛子演奏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箫演奏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箫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箫与筝曲谱20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十世纪笛子名曲16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子基础教程(国际文化出版社)笛子技巧训练——五声音阶快速练习(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子技巧训练——圆滑音及装饰音练习(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子考级教材(中国青年出版社)论文: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台湾音乐时代)笛子呼吸理论及实践(中国音乐)冯子存的笛子艺术及风格(中国音乐)关于艺术院校改革的思考(中国文化报)——等十余篇唱片专集:《箫的世界》中国唱片总公司《张维良的吹管艺术》台湾福茂唱片公司《花泣》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殇》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别梦》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喜相逢》香港雨果有限公司《问情》中国正大唱片公司《天幻箫音》香港雨果有限公司《问天》香港雨果有限公司《醉笛》香港雨果有限公司《茶雨》台湾风潮唱片公司《红叶》香港龙音制作公司《茶禅一味》台湾风潮唱片公司《茶诗》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教学VCD十余辑2、罗守诚老师简介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笛箫演奏家。
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汇报音乐会

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汇报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领导、嘉宾、各校领队、指导教师及全体演员合影2017年11月19日晚,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联合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承办、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支持的"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汇报音乐会"巡演活动第二场在我校歌剧音乐厅成功举办。
当晚,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司长李蔚,我院党委书记赵旻、院长俞峰、民乐系主任于红梅,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副会长王书伟、顾问刘裕升,以及参加"第三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扩大会议"的来自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和高校艺术学院的学者领导(教指委委员、专业分委会专家),业界专家和学生观看了音乐会。
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创办于2002年,前身为"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每三年一届,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五届。
本届展示活动分为民族器乐独奏、小型民族乐器组合两部分,参与对象涵盖本科、高职、中职等各个层次民族器乐专业在校生。
评委专家在全国167所艺术院校选送的1319各节目中遴选出40个院校的129个节目入围现场展演。
中央音乐学院大学和附中共有21个节目入选,是参展节目最多的团队,充分显示了我校民族乐器教学演奏实力,体现了专业音乐院校的引领地位。
本场音乐会是"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汇报音乐会"巡演活动的第二场。
本次音乐会汇集了中央音乐学院及附中、中国音乐学院及附中、中国戏曲学院及附中、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山东艺术学院6所音乐院校的优秀学子,共演出了15首民乐作品。
他们正值青春少年,演奏的技术及艺术修养已经远远超出大多数同龄人。
展演的曲目艺术性、技术性都非常高,包括了传统经典民乐作品和最新创作的优秀作品。
体现了展演活动的宗旨:推出民乐人才和作品、促进院校间交流、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龙舞华章人才认定标准

龙舞华章人才认定标准一、成长型高层次人才认定(一)近5年,获得以下奖项者:1.省、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前5名;省、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前5名;省、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前5名;2.省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前3名;3.市(地级市以上) 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前3名;4.深圳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3位完成人,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前3名,深圳市青年科技奖前3名;5.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前3名;6.中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启动类项目资助的入选申请人;7.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前3名;8.广东新闻“金梭奖”、“金钟奖”;9.深圳市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10.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前3名;11.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单项奖(须为个人获得)前5名;12.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单项奖(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文华编导奖、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华舞台美术奖、文华表演奖)三等奖前3名;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分项奖文华艺术院校奖 (桃李杯舞蹈比赛、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小提琴演奏比赛、钢琴演奏比赛) 一等奖前3名;13.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优秀节目奖获奖人前3名(舞蹈、戏剧、曲艺类的编导或主要表演者,音乐类作曲者,美术、书法、摄影类作者);14.文联奖(须为个人获得)(子项13个:中国戏剧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电影金鸡奖、音乐金钟奖、全国美术展览奖、曲艺牡丹奖、书法兰亭奖、杂技金菊奖、摄影金像奖、民间文艺山花奖、电视金鹰奖、舞蹈荷花奖、文艺评论奖)最高等级奖前3位完成人;15.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前3位完成人;16.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前3位完成人;17.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前3位完成人;18.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前3名(须为专利设计人);19.地市级专利奖金奖(须为专利发明人及设计人);20.全国版画展中国美术奖提名奖、优秀奖,观澜国际版画奖;21.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22.“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铜奖及以上奖项;23.“观澜杯”全国红木设计雕刻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前3名;24.龙华新区科技创新奖管委会主任奖(企业家类、技术领军人物类)。
器乐大赛活动总结(2篇)

器乐大赛活动总结由外国语学院学院举办的器乐大赛,在逸夫楼____楼的多功能厅成功落下来帷幕。
在此次比赛中,各色器乐汇聚一堂。
参加本次艺术节比赛的有古筝、竹笛、二胡、葫芦丝等多种传统民族器乐;还有钢琴、电子琴、架子鼓、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可谓种类齐全,精彩纷呈。
选手们基本功扎扎实实,演奏清晰、准确、流畅、完整,能正确地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也能准确地把握乐曲的风格特点,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展示了崇文学生器乐演奏的高水平,发现了一大批演奏器乐的小小人才。
这次紧张而又快乐的器乐大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本次活动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和感受。
本次活动丰富了大学校园的生活,使很多学过乐器的同学展现自己的机会,增添了校园文艺氛围。
我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的郭昱池和赵旭同学代表我院参加了这场角逐。
本次参加器乐大赛的同学都是由各个院系精心挑选出来的,自然都非等闲之辈,但有实力就不怕挑战,我院选手信心十足地踏上了决赛的舞台。
我院第一个节目是郭昱池同学以古筝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当优美的古筝旋律奏响,熟练的动作,每一次的挑拨古筝,都好像牵动了我们的心弦,同时,在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院拉拉队员也一起鼓掌,并随着节奏左右轻轻晃动,默默传达着我们衷心的一份支持。
我院第二个节目是赵旭同学的电吉他弹奏,优美有旋律的吉他声仿佛给现场观众展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既活泼调皮又有活力有激情,带领我们走进他的音乐国度,他动情的表演,以及加上开场秀的时候由他们闪灵乐队给我们带来的出色表现也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比赛竞争的格外激烈,虽然我们学院的这两位同学都以微弱的比分输给了其他院系,但是,我们的选手的表现还是很好的,很具有他们的水平,展示了我们计算机工程学院的风采和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活力。
但是本次活动中间,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从这次活动中,我们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办活动以及参加活动要提前做好大力度的宣传,多鼓动各个专业、班级的同学报名参加。
将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渗透进中小学艺术教育——以民族乐器中阮、柳琴为例

将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渗透进中小学艺术教育——以民族乐器
中阮、柳琴为例
杨冠宇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年(卷),期】2024()2
【摘要】为了拉进柳琴、阮琴与中小学生的距离,增设阮柳琴的教学课程,带动阮柳琴等民族乐器发展,笔者希望同行业者共享相关中小学阮柳琴的教学活动经验,并且为阮柳琴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推广作出贡献。
【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杨冠宇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51
【相关文献】
1.传承少数民族乐器与乐种,选拔民族乐器演奏人才——“文华艺术院校奖”民乐大赛之启迪
2.民族乐器阮演奏艺术的指弹与拨弹技法研究
3.论中国民族乐器——柳琴的艺术空间
4.钢琴艺术指导在民族乐器演奏中的价值研究
5.室内乐演奏中大提琴与中国民族乐器的合作艺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州艺校初中部怎么样

扬州艺校初中部怎么样扬州艺校初中部怎么样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是地区唯一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国办全日制艺术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扬州艺校初中部怎么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校简介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是地区唯一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国办全日制艺术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长期以来,以着力培养具备一定文化基础、艺术理论和艺术专业技能的中等专业人才为目标。
学校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古城中心区域吟月桥畔,占地约50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原扬州地区文艺训练班,至今已有45年历史,曾冠名为扬州戏剧学校,1991年经省政府批复正式更名为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学校现有在校学生730人,教职工100余人,已形成了一支高、中、初级人才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立了由国内外专家名流组成的'教学指导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注重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拥有教学楼、练功房、琴房、画室、电脑室、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餐厅、浴室、操场、篮球场、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等。
建校以来,学校相继开设了扬剧表演、木偶表演、曲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声乐、群文(舞蹈)、器乐(古筝、键盘、二胡、竹笛等)和群文美术、中国舞表演、舞美(灯光音响)、工艺美术、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电脑美术设计、餐旅等十几个专业,形成了普通中专(三年制、六年制)、高考班,社会艺术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并举的格局。
迄今为止已培养了近三千多名艺术类合格中专毕业生。
涌现了如李政成、王雁秋、王佳维、李慧、杨丹丹、张华、吴晓波、葛坤洲等一批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得大奖的艺术人才。
办学过程中多次承办协办或参加多种级别的文艺演出,如亚举赛文艺演出、二分明月文化节、、中韩高层论坛招待演出、中央电视台在瘦西湖举办的中秋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南京世界绿化博览会开幕式演出、全国“十运会”闭幕式演出、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演出、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祝福江苏”文艺汇演、2006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文艺汇演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系列演出以及市委市政府布置的政治性接待演出任务,为扬州乃至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白:展开天赋和勤奋的翅膀,向着音乐圣殿飞翔

高白:展开天赋和勤奋的翅膀,向着音乐圣殿飞翔作者:华铭来源:《山东青年》2013年第06期小时候,高白从幼儿园回到家,父母没时间照顾她,经常把她关在屋里。
父母给她买了些儿童图画书,给她打开循环播放的录音机,让她自己看自己听。
高白很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图画书,听音乐,常常双手托着腮听得入了迷。
爸爸问她:“能听懂吗?”她说:“音乐太美了,听不懂也喜欢听。
”有时晚上一家人看电视,遇到音乐节目,高白会大声说:“不换频道了,就看这个。
”从那时起,父母发现,这孩子对音乐表现出了超越同龄孩子的浓浓兴趣。
当时家里并不富裕,对钢琴、小提琴等贵重乐器,父母有些舍不得买,最后决定让她学二胡。
经朋友介绍,父母把高白领到了前卫歌舞团二胡首席王之辉老师面前。
初识王老师,他即兴演奏了名曲《赛马》,一下子把高白深深地吸引了,这更坚定了父母让她学二胡的决心。
学习二胡伊始,高白就表现出了极好的悟性和难得的天赋。
一次,王之辉老师带着高白在内的三个学生去北京拜访解放军艺术学院一位二胡界的前辈。
前辈听完三个学生的演奏,私底下对王老师说,那个年龄最小的女孩有很好的音乐潜质,要好好雕琢,将来会成为一块好料。
后来,王老师调到北京工作,高白又投师于山东艺术学院唯一的二胡教授张令杰门下。
那时高白只有8岁,学习二胡的时间并不长,张教授会不会收下年龄这么小的学生?高白父母心里忐忑不安,高白也紧张得手心出汗。
可是,听完高白的几段演奏,张教授高兴地笑了,说年龄这么小就已经拉到这种水平,是棵难得的好苗子,我破例收下了。
从此,在张教授的学生里,有了这个年龄最小的学生。
张教授非常重视对高白进行基本功训练,如弓指法的掌握,运弓过程中的平直,对演奏曲子节奏、音准的把握等,每一项要求都一丝不苟,必须原汁原味地达到要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正是这些严格到有些苛刻的基本功历练,让高白的琴艺有了更快的进步。
2004年7月,高白首次参加由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山东省广播电视厅联合举办的山东省第一届二胡、古筝大赛,斩获一等奖,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亲自为她颁奖。
南京艺术学院南旋民族室内乐团发展概述

南京艺术学院南旋民族室内乐团发展概述作者:陈雨兰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3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南京艺术学院南旋民族室内乐团的组建与成立过程。
通过此文向大家介绍南旋民族室内乐团的由来、演出经历、乐团发展与未来前景,并借此文使南旋民族室内乐团得到业界内外更多的关注、支持与推广。
【关键词】南京艺术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南旋序言南京艺术学院简称为“南艺”,是中国最早的独立建制创办并延续至今、办学实力最为雄厚的高等艺术学府。
作为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江苏省内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南艺音乐学院从2009年开始先后组建了卯雪组合、弦飞组合、墨语组合、茉莉花组合、琵琶丑小鸭组合、南旋组合等众多民乐组合。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南旋”民族室内乐组合于2011年,在欧景星教授、阎爱华教授的支持下,由青年指挥家孟醒组建。
南旋组合作为民族室内乐组合,旨在弘扬传统音乐精神,传播民族现代音乐。
乐团曾在“文华奖”“金钟奖”“阳光杯”等全国最高奖项中获得佳绩。
其成员均来自于南京艺术学院2010至2016级在校研究生及本科生。
南旋组合的成长历程受到了南艺音乐学院许多领导的关怀,并受到了多数教师的指导。
乐团的演出作品融合了民乐系和作曲系的心血,通过不断推出全新精致的曲目,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了多场“南旋民族室内乐专场音乐会”。
2015年受邀代表南京艺术学院参加意大利乌迪内斯国际艺术节,成功举办了专场音乐会。
同年,受邀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先后在两国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均受到国际专家的一致褒奖。
近两年参加江苏省教育部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江苏省各大高校的舞台上举办了近十场音乐会,得到了专家领导的高度赞扬。
一、南旋民族室内乐团组建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接到院领导通知,由文化部、省音协联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将在南艺本校举行。
由于此次比赛的重要性并且比赛场地选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院领导对于此次比赛十分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华鸣蓉城,民乐震金沙”
——“‘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述评
摘要:“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是中国文化艺术最高政府奖“‘文华奖’——文华艺术院校奖”赛事之一,我校是国家民委部属院校中唯一获得举办该比赛资格的学校。
本篇论文正是在此次比赛的大背景下,结合近年来文化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非遗”,试从艺术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对历届比赛概览、取得成果、存在问题、“非遗”保护等方面做了相关阐述,并对民族乐器演奏比赛进行思考,对未来国乐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华奖民族器乐非遗
“‘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于2012年4月9日在成都隆重开幕,该赛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联合承办,并以“弘扬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我国民族器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传承少数民族乐器与乐种,鼓励乐器演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发现并选拔优秀民族乐器演奏人才”为宗旨,推进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为艺术院校,特别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展示、交流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平台。
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150多所院校和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的海外选手报名参赛。
比赛共设置了乐器独奏、小型民族乐器组合、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独奏及传统器乐合奏三个项目。
参赛选手按年龄划分为青年组和少年组,并设置了“演奏奖”“鼓励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三个奖项。
一、民乐宠儿争相竟,民大佳绩创辉煌。
“文华艺术院校奖”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民族器乐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国家赛事。
此次比赛,各大院校均派出最强阵容,高手云集、竞争激烈。
西南民族大学教师、青年马头琴演奏家阿拉腾·珠拉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最后以一曲马头琴协奏曲《归》勇得中国文化部“文化演奏奖”,这首乐曲为我校谭勇(获文华“优秀指导教师奖”)教授原创作品,以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来表现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主题思想,运用台湾少数民族音调和蒙古族长调风格混合创作而成,由扬琴伴奏。
这首乐曲的最大特点是并未拘泥于蒙古族音乐素材,即完美体现了蒙古乐器马头琴粗犷而忧郁、激昂而不失细腻的音色,又拓展了乐器的表现视野,随之衍生出很多演奏手法,如突破了高音的限制、演奏指法更加多样化等。
除此之外,一些传统器乐合奏也引起不小反响。
如我校京族特色乐器合奏《北仑河畔俏阿娇》就为现场评委及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为作此曲,西南民族大学教师3次到广西中越边境地区进行采风,根据当地京族民间乐曲改编而成的。
演奏中,演奏者左手握住插在琴身上的摇杆,右手在唯一的琴弦上运用弹、挑等技巧演奏出幽雅动听的旋律,其特色鲜明,令人难忘。
该曲目刚创作出来就获得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节(四川赛区)器乐类作曲奖。
首先,这首乐曲根据京族乐器特点创作,完美展现了广西京族民间器乐的风采。
如运用乐器独弦琴的音色展现其柔美的音乐形象,演奏者莫晶晶对音乐神韵的表现力也恰如其分、拿捏自如;其次,这些特色乐器显示出了贵在本真的音乐特征,如果不能掌握中国乐器
的音色特征,就无法全面透彻的阐释中国音乐;再次,整体达到了以“和”为美的艺术境界,“和”在《说上文》中释为“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
”即乐器发出的音响组合成悦耳之曲,即为“和”。
西南民族大学京族哈妹组合演奏的这首乐曲则充分体现了器、乐、人的相和。
最后,这首乐曲的一大亮点便是借鉴了西洋乐器低音提琴来弥补民族器乐低音区的空白,既在音乐上保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在形式技法上有所创新,使低音提琴混醇厚重的音响效果贯穿乐曲始终,形成中西结合的奇特美妙音效。
笔者认为,对于这种备受争议的尝试与探索,实则为一种传统民族器乐合奏的创新,如新创作品以及移植乐曲《长城随想》(刘文金)、《西北组曲》(谭盾)、《春秋》(唐建平)、《第一二胡狂想曲》(王建民)等;再如组合“女子十二乐坊”、“舞动魅力好乐团”、“红黄蓝乐队”、“芳华十八”等,在全国范围内曾出现几百个,他们或尝试全新的演绎手法,或融合拉丁、爵士、摇滚等诸多现代元素,呈现出一种“新民乐”的表演形式。
所谓“新民乐”,是指一切传统民族音乐上有改良、融合、创新的演奏形式。
对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一种音乐、社会、文化现象,任何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的出现都有它的必然性,都无需收到指责。
因为,这种新形式、新尝试、新探索未必不会成为未来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主流。
二、历届新秀百花齐放,线索丝竹铿锵和鸣。
每届“文华艺术院校奖”都能推选出很多青年演奏家,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届更比一届强”。
如在第三届的二胡金奖得主赵元春(中央音乐学院)、古筝金奖得主詹倩(南京艺术学院)、扬琴金奖得主吴快快(深圳艺术学院),再如,小型民族乐器合奏“尔玛山鹰组合”(西南民族大学)等等。
“文华艺术院校奖”非常鼓励优秀原创作品参赛,如《解放军卡莎莎》(谭勇)、《西域随想》(王建民)、《彝河踏浪》(谭勇)等新作品。
本届比赛限定曲目为一首传统曲目,笔者认为,它具有导向性、文化性、示范性,民族院校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和民族器乐演奏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魅力,尤其是从事民族器乐表演、理论研究及音乐创作的群体。
“文华艺术院校奖”由专业民族院校承办,参赛者都是民族大学、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院校的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的在校生,这无疑能够在院校中引发思考——如何构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如何培养精尖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如何将民族气质、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注入民族音乐人士的血脉,渗透在民族音乐人士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通过民族器乐演奏、民族理论研究、民族音乐创作得到充分体现,是各民族大学、音乐艺术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求同存异,见仁见智。
“文华艺术院校奖”自2002年以来发展至今已是第四届,与前三届相比,这次比赛不仅规模上更大更强,参赛院校更多更广,最重要的是一些形式和内容上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拓展。
第一,与以往奖项设置有所不同。
各组分别设“文华演奏奖”6个,排名不分先后,打破了前几届金、银、铜奖的奖励制度;往届进入决赛但为取得名次者,获奖名称为“优秀演奏奖”,本届则改名为“文化鼓励奖”;获得“文华演奏奖”选手的指导教师同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往届则没有该奖项。
第二,与以往比赛方式不同。
往届比赛都是在一个城市陆续完成比赛项目,而本届比赛在不同时段、不同城市、不同单位进行比赛,是本届比赛的一大创新。
弹拨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及小型民族乐器组合复赛和决赛于2012年4月29日在沈
阳音乐学院举行,吹奏乐器组、拉弦乐器组于2012年4月13日在四川音乐学院举行,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独奏及传统器乐合奏于2012年4月9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
第三,比赛项目的内容上也有所调整。
在民乐独奏比赛中,民乐大类比赛取代了原来的单项比赛,分为吹奏乐器组、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而往届则没有细化至此。
这样,基本满足了各个民族乐器要求参赛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我国古老民族器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文华艺术院校奖”被音乐界乃至全社会一致认为是高规格、高质量、高品位的三年一次的国家级民族器乐演奏赛事,其主观评价方式与客观分数是如何有机统一的?作为本次比赛的评委会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在接受采访中说到,选手在指导教师的精心调教下,纯技术层面上的水平是不相上下的,最主要的主观评价方式就是要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即客观分数上的差异在于选手对音乐的综合表现力。
参加比赛的选手虽然大都是青少年,但评委们带着审视成熟演奏家的目光和审美期待去评判每位选手。
强调在技术的基础上更深刻、全面而又准确的表现乐曲。
可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标准就是选手的演奏是否能够打动人心。
评委们殷切的希望这些未来的演奏家能够用手中的乐器表现出更多深入人心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并达到可以将任何一个听众带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也是向“大师”前进的方向。
四、“非遗”保护旗帜竖,任重道远民族魂。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器乐艺术均有不同的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
在本次比赛中的“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独奏”项目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京族的独弦琴、蒙古族的马头琴、维吾尔族的艾捷克和热瓦普、藏族的加木聂、朝鲜族的伽倻琴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广泛流行的巴乌、芦笙、葫芦丝等15中民间乐器。
“传统器乐合奏”中的乐种也是异彩纷呈,如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和冬不拉合奏、朝鲜族传统器乐合奏、京族特色乐器合奏、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北吹歌等等。
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大都已被收录到世界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当中,“文华艺术院校奖”把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单设一项进行比赛,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非常重大的导向性意义。
这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客观要求,更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和传承,是继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华艺术院校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深深地烙在了中国民族器乐演奏、研究、创作人群的心中,它是古老民乐在当代完成凤凰涅槃任务的桥梁。
“丝竹声声,余音袅袅”,通过此次比赛,我们看到了国乐蒸蒸日上的腾飞发展态势,也看到了各大民族院校在民族器乐教学、创作、实践和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探索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