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期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3.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E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学集。

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念。

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

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幕成一集,自然要有一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

因此,家集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

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

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清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

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10%,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数。

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联。

家集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的朋友圈”,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

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的家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緣与血緣、学缘交融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

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集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

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9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三)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

B项,以偏概全,认为二者可以并列的只是“先哲”。

C项,曲解文意。

是“过程”非“方式”,原文是“在天道与人道的互动中展开”“德”观念的自觉探讨。

D项,曲解文意。

文中是“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而“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2.D。

论证的是“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的观点。

3.D。

A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崇德观念发端较早,可追溯至史前神话时期”,而非“源于神话”。

B项,“实现了”错误,原文为“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C项,强加因果。

“要不断地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的原因是先哲“深信天、人之间是可以通过‘德’来沟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A(太绝对,文中有“除非是在土地异常丰裕的国家(如南美)”。

)5.C(材料一中明确说“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振兴乡村经济”“单独谈乡村经济是没有意义的”;材料三的标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振兴乡村产业》,“产业”不等同于“经济”。

)6.①优化人居环境。

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大大落后于城市,许多地方的卫生、给排水和炊事等方面的生活便利程度依然不高。

②扶持农村教育。

农村学校数量下降,劳动力素质偏低。

③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和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④加快振兴农村产业。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关键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落后。

⑤改善农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6分,提出一个方法或建议给1分,结合文本1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7. D并非写实8.①从“我”的角度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使用“我”与母亲的对话形式,使叙事更为集中;③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使行文条理清晰;④叙述中回环复沓,突出“我”内心的悲苦;⑤采用具有魔幻色彩的超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 文科综合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 文科综合

八市·学评2018~2019(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地理(参考答案)1.A 11月27日至12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继续向南移动,北京日出方位为东南,国旗升起时影子朝向西北,A对。

地球的公转速度7月初达最慢,,1月初达最快,此时逐渐加快,B错。

此时北半球为冬季,葡萄牙昼短夜长,且白昼继续缩短,C错。

亚洲低压处于强盛期,D错。

2.D此时北半球为冬季,葡萄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河流处于丰水期,A错。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B错。

飓风发生于夏秋季节,C错。

巴西是夏季,草木旺盛。

D对。

3.B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下沉气流使得雾不易扩散,A、C、D 对。

4.A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A对。

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沿岸遍布暗礁(部分地区暗流、湍流明显),造成船只失事,B、D错。

该地为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C错。

5.C此处盛行离岸风,有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C对,A、B错。

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D错。

6.D此处为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缝合线,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地形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以下切侵蚀为主,形成峡谷,不正确的是D。

7.B PQ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所以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8.B 北部沙洲沙源充足,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②③④对。

9.C海拔5300m以上的地区,夏季多地形雨,降雪量较大,积雪覆盖面积增加,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易携带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

10.B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的影响小,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且风速越大,积雪的升华量越大,高海拔地区冬季多大风,部分区域的积雪被强风搬运至别处,积雪覆盖面积下降,A、C、D对。

2019年5月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5月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19年5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何一种审美,都分为物象审美与心智审美,欣赏古代艺术品,更是如此。

物象审美,是一个初级的阶段,只停留在皮相的欣赏,如釉色、造型、图案等。

而深入到物象之里的心智审美,是一个高级的阶段,能进入器物的核心价值,了解其产生的根本动因。

也就是说,理解了皮相的特征,还要求得其所以然,那就需要研究其时代风尚、时代审美以及工艺技术的来龙去脉。

只有这样,才能与古物气息相通,领会器物的象征作用,深入堂奥。

比如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瓷器、也是世界器物史上最有名的品种---汝窑瓷器,汝窑瓷器表面看来并不惊人,只见全身素雅的青釉装饰,或瓶或盆或笔洗等。

但如果叩问,为何用简约的素雅之釉装饰?汝窑瓷器首先有着特殊的年代限定,据考证是宋徽宗时代二十年里生产的神品,是宫廷烧造,数量有限,流传不足百件的神奇传说,以及世界各大博物馆以拥有一件汝窑为荣,这些特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难出其右。

其次,宋代是一个众多优质瓷器林立的时代,而汝窑之釉饰以及埋伏着特有的文化信息,才使其木秀于林,鹤立鸡群。

汝窑产品施天青釉,内为香灰胎,其意指天地。

青色,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首要的颜色。

青色是天,天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核心的部分。

如此看汝窑瓷器,就不会停留在汝窑瓷器曾打破拍卖的天价这个层面上,而会视其为一种象征,一个寓言,任何装饰手段在她面前皆是浮云,其至圣境界,就是“王”,陶瓷界定汝窑器为王,即是此理。

2019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Word版)附解析

2019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Word版)附解析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愈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各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遮。

1. What will Lucy do at 11:30 tomorrow?A. Go out for lunch.B. See her dentist.C. Visit a friend.2.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now?A. It's sunny.B. It's rainy.C. It's cloudy.3. Why does the man talk to Dr. Simpson?A. To make an apology.B. To ask for help.C. To discuss his studies.4. How will the woman get back from the railway station?A. By train.B. By car.C. By bus.5. What does Jenny decide to do first?A. Look for a job.B. Go on a trip.C. Get an assistant.第二节(共15 "1"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河南省201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朝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代文字记载的时代。

商朝人有较为丰富的神话观念,世界来源及人神关系已进入他们的思考范围,并成为商代历史文化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把太阳看作宇宙万物的来源和主宰,太阳崇拜是远古时代普遍的宗教信仰。

商朝人在其先祖与太阳之间建构了虚拟的血缘关系,王室贵族自称是太阳的子孙。

商朝人心目中的始祖神帝俊被视为曰月之父。

湖南省长沙市出土了目前最早的古代帛书。

帛书的《四时》篇把宇宙创世神称为“黄熊包戏”。

“黄熊,,亦即黄龙,是太阳神的动物化身,“包戏”或指伏羲,乃是太阳神在后世的人格化代表之一。

《尚书•洪范》云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这就是秩序的构建,而其构建者正是帝俊。

继帝俊规范日月之行后,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了更为准确的历法,并把一天分为霄、朝、昼、夕。

由该帛书的记载可知,从伏羲到帝俊再到共工,他们作为太阳神的人格化身,主要工作是完成对四时、时间和历法的安排,即对宇宙时空秩序的划分。

因此,有学者认为,《四时》篇神话是一则以“岁时形成”为主题的创世神话,由时间的创立为标志而对宇宙和时空秩序做出安排。

《山海经.大荒经》也载有帝俊创生日月的神话。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记载中,作为黑暗之乡的司幽国和作为光明国度的白民国皆是帝俊的后代,他们的家族传承之所以都围绕光明与黑暗的更替而延续,即因为帝俊是时间神。

可以说,这些神话讲述了世界时空的来源。

作为人类生活中光明的源头,太阳和月亮的诞生在任何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都是核心内容之一,因而具有特殊意义。

我们可以推测,在“俊生日月”这一神话片段的背后,应该掩藏着一个已经湮没了的商朝人完整的创世神话,日月之父帝俊则是该神话中一位关键人物。

在《山海经》中,作为神话想象中的天神和祖先神,帝俊的人格化身份已经非常明显,他不仅是日月始祖神,更是早期诸多部族和国家的祖先,是人类社会众多发明创造的源头。

【精编文档】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测评试卷.doc

【精编文档】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测评试卷.doc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测评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3.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E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学集。

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念。

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

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幕成一集,自然要有一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

因此,家集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

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

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清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

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10%,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数。

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联。

家集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的朋友圈”,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

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的家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緣与血緣、学缘交融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

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集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

河南省201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201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201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朝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代文字记载的时代。

商朝人有较为丰富的神话观念,世界来源及人神关系已进入他们的思考范围,并成为商代历史文化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把太阳看作宇宙万物的来源和主宰,太阳崇拜是远古时代普遍的宗教信仰。

商朝人在其先祖与太阳之间建构了虚拟的血缘关系,王室贵族自称是太阳的子孙。

商朝人心目中的始祖神帝俊被视为曰月之父。

湖南省长沙市出土了目前最早的古代帛书。

帛书的《四时》篇把宇宙创世神称为“黄熊包戏”。

“黄熊,,亦即黄龙,是太阳神的动物化身,“包戏”或指伏羲,乃是太阳神在后世的人格化代表之一。

《尚书•洪范》云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这就是秩序的构建,而其构建者正是帝俊。

继帝俊规范日月之行后,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了更为准确的历法,并把一天分为霄、朝、昼、夕。

由该帛书的记载可知,从伏羲到帝俊再到共工,他们作为太阳神的人格化身,主要工作是完成对四时、时间和历法的安排,即对宇宙时空秩序的划分。

因此,有学者认为,《四时》篇神话是一则以“岁时形成”为主题的创世神话,由时间的创立为标志而对宇宙和时空秩序做出安排。

《山海经.大荒经》也载有帝俊创生日月的神话。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记载中,作为黑暗之乡的司幽国和作为光明国度的白民国皆是帝俊的后代,他们的家族传承之所以都围绕光明与黑暗的更替而延续,即因为帝俊是时间神。

可以说,这些神话讲述了世界时空的来源。

作为人类生活中光明的源头,太阳和月亮的诞生在任何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都是核心内容之一,因而具有特殊意义。

我们可以推测,在“俊生日月”这一神话片段的背后,应该掩藏着一个已经湮没了的商朝人完整的创世神话,日月之父帝俊则是该神话中一位关键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下期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学集。

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念。

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

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纂成一集,自然要有一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

因此,家集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

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

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窑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清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

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lO%,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教。

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联。

家兼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的朋友圈”,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

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的搴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缘与血缘、学缘交融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

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榘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

家集中所描绘的家族生活图景,或如“青灯伴子”“闺中唱和”“儿侄夜读”“兄弟酬唱”“卷轴自娱”等,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

就目前可得见的家集刻本而言,以道光至光绪年间数量为丰,尤以光绪朝为最,这并非说明战乱促进了家集的繁荣,而是从侧面反映出战乱后人们对家族文学传衍的断裂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因此大家纷纷搜文理稿,整理家集,以盼能保存旧籍、继往开来,将书香风雅传承下去。

(摘编自杨珂《清代家集与家族文学传承》,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家集虽然收录一家文献,但并非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

B. 虽然家集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家族历代成员,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

C. 江浙地区家集最多,跟家族之间的仿效、竞争有关.也反映了当时当地文风之盛。

D. 家集中一些诸如“青灯伴子”等温馨、和谐的家族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对清代家集的多样性、地域特征、描绘内容及繁荣原因等依次展开了论述。

B. 文章举江浙地区家集数量超过全国半数的例子,论证了清代家集的分布特点。

C. 在论述家集具有史料价值时,文章列举了桐城派等同一地域流派间交融的事例。

D. 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其家集的功名目的明显,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

B. 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互动频繁,会形成家学传衍与地域文学发展相互间的影响。

C. 文学、教育价值是家集编撰之初的主要用意,但它是时代的反映而具有了史料价值。

D. 和平时期,虽然没有文化传衍断裂的忧患意识,但传承书香风雅依然推动家集编撰。

【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然后审读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对。

A项,“家集……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并不是说“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选项曲解文意。

B项,“……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并没有说哪个更重要,故选项中“更为重要的是……”错误。

D项,“……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些家族生活图景“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美好的耕读生活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和平。

故选C。

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

D项,“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错误,从文中来看,战乱对家集有影响,但并不能证明是“最重要原因”,相反根据前文江浙地区家集最多,可以判断应该还是文化氛围等是最重要原因。

故选D。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只是说“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但并没有说家集中就没有诗文的内容,或者诗文的内容就弱于其他家族,选项属于妄加猜测。

故选A。

【点睛】判断选项信息是否符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九爷杨桦融城郊外枫林村,村前碧水环绕,村后山高林密。

九爷的家在村尾那棵高大的枫树下。

九爷是个孤寡老头。

但九爷似乎并不孤独。

晚上,低矮的泥房里,孤灯残烛。

一碗红薯饭,几条煎鱼仔,舀一碗自酿的酒,九爷眯缝着眼,悠悠地喝着。

一条瘦瘦的小黄狗蹲在一旁,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伸出舌头,流着口水。

小黄狗是九爷的伴,酒是九爷的命。

村前良田千亩,却无九爷一亩三分,他靠酿酒卖酒为生。

肚子都填不饱的穷人,没有谁舍得用稻米来酿酒。

九爷就租两亩山地,种上红薯木薯,收成除交租和糊口外,就拿来酿酒。

量虽然不多,但九爷有办法,走山中有的是各色野果。

夏天的杨梅,秋天的酸枣子、野柿子,冬天的野栗子都是酿酒的材料。

他时常背着竹篓,带着小黄狗,钻到大山里采野果。

回来后,九爷把野果捣碎、蒸熟,放凉后撒上秘制的酒饼,倒入清冽的山泉发酵几日后,就能酿出醇香的酒。

甲午年秋,日本鬼子进犯融城,在城里烧杀抢掠。

村人担心鬼子侵扰,纷纷拉牛赶猪,拖儿带女,跑到山上躲了起来。

但九爷不走。

晚上,两个侄儿上门劝说,他正喝得兴起,瞪着发红的眼睛说:“怕他个卵,来了请他们喝酒!”两侄儿知道,他是舍不得满屋的酒,只好摇着头走了。

九月初九的早上,九爷从门前的枫树下拉了一把深绿色叶子,用石碓捣碎,再用块粗布包起,加少许水挤出半碗浓绿的叶汁,放在了灶台上。

中午,九爷装锅酿酒。

厨房里水气弥漫,酒香四溢。

从酒井槽流出的热酒,滴滴答答地注入酒坛。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唔哩哇啦”的说话声,小黄狗警觉地抬起头,“嗖”地一声冲出门去,汪汪地狂吠着。

蹲在灶前的九爷像没事般,平静地站起身,伸手在木制酒井上的天锅里搅了搅水,喃喃地说:“又该换水了啰。

”便拿走葫芦瓜瓢,把热水舀起,哗哗地泼到灶台后通往屋外的水沟里。

忽然,传来“砰”的一声枪响,小黄猗惨叫两声便无声息。

像触电般,九爷身子一抖,水瓢“啪”地一声掉到地上。

愣了片刻,九爷的目光落在那碗叶汁上,便伸手端了过来,倒入了那坛酒里。

刚用碗搅了两下,本门就被“哐啷”一声撞开了,三把晃眼的刺刀一下就伸到了九爷面前。

“哟西!”看见酒,三个鬼子兴奋得手舞足蹈。

九爷不理他们,不慌不忙地拾起水瓢,从水缸里舀起冷水,哗哗地倒进天锅里。

水添满后,九爷又舀起一碗酒,坐到地上,从灶中执出几个煨熟的红薯,抓了个捧在手中,用嘴吹吹,剥去焦皮,咬了一口,再“噬”地喝了口酒,眯缝着眼,一脸陶醉之色。

三个鬼子站立在那里,眼露贪婪之色,凸起的喉结像抽了筋般抖动着。

忽然,一个鬼子冲上去,抢过九爷手中的碗,张开臭烘烘的嘴,“咕咚咕咚”,把半碗酒倒进肚里,竖起拇指冲看九爷乱叫。

另两鬼子瞧见,也一人抓起个碗,抢着从酒坛里舀起了酒。

九爷倚坐在灶台边,冷冷地看着。

黄昏时分,三个鬼子躺在地上,口吐白沫,表情扭曲,肚子胀得像蛤蟆。

这时,九爷艰难地站起身,跌跌撞撞地走出房门,弯腰吃力地抱起早已僵硬的小黄狗,然后靠着枫树坐下,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他怀中的小黄狗,此时就像个熟睡的孩子。

秋风乍起,金黄的枫叶像起舞的蝴蝶,悠悠落在九爷身上。

不远处,长着几簇叶子深绿的藤蔓植物,叫断肠草,剧毒。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04期,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描写了九爷生活的小山村静谧的环境特点,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与日寇进犯使这里变得鸡犬不宁形成对比。

B. 小说开头及中间都交代了枫树之下生长的断肠草,使情节的发展处处有伏笔,从而使情节跌宕起伏,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

C. 小说故事简单明了,在叙述故事时不蔓不枝,即使只有不多的笔墨来写日本鬼子,也通过动作细节和神态描写,显露出凶神恶煞的画面。

D. 小说选取抗战时期偏僻山村中的普通村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可歌可泣的事迹,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5. 小说中九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中“小黄狗是九爷的伴,酒是九爷的命”这一句话如何理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热爱生活,贫乏的物质条件,简单的生活就能自得其乐。

②有着精湛的手艺,用野果子就能酿出醇香的酒。

③勇敢反抗,抗击侵略者,面对日本鬼子的侵略,他不肯通村人一起躲避,用毒酒杀死日本鬼子。

6. ①这句话写出了九爷的生活状况:他酿酒卖酒为生,是一个孤寡老人,与小黄狗相依为命。

②这句话起到了串联情节的作用:小说情节的发展由小黄狗和酒串起来,小黄狗与九爷为伴儿,而被日本鬼子枪杀,九爷要毒死鬼子为小黄狗报酬,九爷杀鬼子的武器就是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