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的影响

合集下载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对伴尘螨致敏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对伴尘螨致敏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对伴尘螨致敏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唐政;瞿任;袁群霞;张志梅【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6(045)026【摘要】目的评价尘螨变应原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对伴尘螨致敏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98例伴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脱敏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并逐渐减量;脱敏治疗组同时接受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的第6、12个月评价所有患者荨麻疹疾病严重程度(UAS)和当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的总服用量.结果脱敏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第6、12个月时的U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指标评分(P<0.01),且脱敏治疗组治疗在第6、12个月时的左西替利嗪片月平均服用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舌下含服脱敏治疗联合抗组胺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伴尘螨致敏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并减少抗组胺药的服用量.【总页数】2页(P3650-3651)【作者】唐政;瞿任;袁群霞;张志梅【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皮肤科 401520;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皮肤科 401520;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皮肤科 401520;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皮肤科401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7【相关文献】1.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中辅助性T细胞作用的研究 [J], 曾美;李庆祥;黄文富;陈俊钊;刘金花;王翠彦2.舌下含服脱敏治疗32例尘螨过敏原阳性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J], 钟向明;陈汛;李敏洪3.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117例疗效观察 [J], 钟帅;马亦飞;张惠琴4.粉尘螨舌下含服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J], 阳忠辉;任小红;谭金华;刘志英;凌寿坚;王希平5.不同疗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过敏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 [J], 韩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时间的不同对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疗效的影响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时间的不同对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疗效的影响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时间的不同对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疗效的影响何丽玲【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22(20)16【摘要】目的:分析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时间的不同对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例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1年组(治疗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和3年组(治疗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每组各有患儿50例。

两组患儿均通过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3年组患儿治疗的时间为3年,1年组患儿治疗的时间为1年。

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治疗后,3年组患儿的打喷嚏评分、流清涕评分、鼻塞评分和鼻痒评分均低于1年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年组患儿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1年组患儿,其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高于1年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年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1年组患儿,其对症用药率低于1年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通过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小儿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时,与治疗周期为1年的患儿相比,治疗周期为3年的患儿其临床疗效更好,在治疗的安全性方面二者相当,说明该疗法的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4页(P116-119)【作者】何丽玲【作者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耳鼻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相关文献】1.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由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效果分析2.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3.不同疗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过敏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4.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疗效5.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过敏类变应性鼻炎患儿不同疗程的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阳忠辉;任小红;谭金华;刘志英;王希平【摘要】Objective To evalu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ust mite drops sublingual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allergic to dust mi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izolas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while Treatment group were added dust mite drops sublingual.Symptom score,time of Symptom improvement,Changes in skin lesions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be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ve been record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shows the decrease on symptom score and time of sysmptom improvment,and skin lsions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have also declined.Conclusion Dust mites sublingual drops have higher efficiacy and safety when treating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尘螨过敏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症状评分、临床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比较皮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时间方面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应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较高.【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3(012)004【总页数】3页(P231-233)【关键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粉尘螨滴剂;免疫生物学治疗;安全性【作者】阳忠辉;任小红;谭金华;刘志英;王希平【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门529000;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门529000;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门529000;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门529000;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门5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4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药物与临床·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邓 宝(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方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

使用氯雷他定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使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

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的评分。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鼻痒、鼻塞、流鼻涕及打喷嚏症状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项目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使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方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可减轻其炎症反应,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13-0096-02近年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过敏性鼻炎是指发生于鼻黏膜的一种鼻部疾病。

过敏性鼻炎具有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及鼻黏膜反应性高等特点。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出现鼻痒、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及鼻黏膜苍白等临床症状。

病情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并发哮喘、鼻窦炎及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1-2]。

以往,临床上多使用鼻内用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

但使用鼻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有学者认为,使用舌下含服药物的方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使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方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摘要】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特殊类型,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且具有遗传背景。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学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本文将综述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多数情况下由于病因不明被认为是特发性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虽然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会显著影响到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大量研究显示,30%左右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以自身免疫机制为基础[1]。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抗IgE抗体,发病机制涉及到诸多因素,如:(1)炎症介质因素;(2)遗传因素;(3)免疫因素等。

一、遗传因素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皮肤黏膜局限性水肿。

慢性荨麻疹的具体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目前上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遗传是导致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此病在直系亲属中的患病率显著提高。

国外学者研究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家族发现,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此同时发现此类患者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在具有家族史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具有家族史患者。

大量文献研究显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HLA-DRB1*04与相关等位基因HLA-DQ8发生率显著增多[2]。

体内外试验研究结果显示,HLA-DRB1*04会增强组胺释放活性,ASST(自体皮肤血清试验)阳性者以及血清中未释放组胺者,组胺释放活性增强日益明显。

自体皮肤血清试验阴性者HLA-DRB1*04与相关等位基因DQ81*0302与正常人群比较频率未出现较大差异。

关于HLA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疾病相关的具体机制上不完全明确,但是目前已有的研究中,某种HLA-II类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或者保护因素。

主要表现为:其一,可能与病毒进入体内改变某些HLA分子,与此同时互为结合导致疾病被诱发;其二,部分HLA分子对疾病因子肽具有选择性,携带HLA分子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较高敏感性;其三,部分HLA分子以及一些致病因子可能有相似抗原决定簇,导致交叉反应发生,继而使得机体产生抗HLA分子的抗体。

粉尘螨滴剂治疗尘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粉尘螨滴剂治疗尘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支气管 哮喘是儿 童时期 常见的 呼吸道变态 反应性疾 病 ,近 年来 发病率呈 上升趋势 Ⅲ 。全球 哮喘 防治创议 ( G I N A ) 指出 ,支
入过 敏原。在我 国各个地 区 的变 应原谱调查 表明 ,尘 螨是引起
过敏 性疾病 的主要 过敏原 。舌 下特异性 免疫 治疗 广泛应 用在
哮喘症状评分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 尸 > O . 0 5 ) 。治疗 组在进行舌下 含服脱敏治疗 6 个月后 日、夜间症状评分显 著低于对照组 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结论:粉尘螨滴 剂舌下 含服进行特异性免疫 治疗儿 童粉尘螨过 敏性支 气管哮喘有明显效果 。

两组 比较差 异有统 源自【 关键 词 】 粉尘螨滴剂 ; 儿童 ; 哮喘 ; 粉尘螨 ; 特异性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5 6 2 .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4 ) 2 3 — 0 1 0 5 ~ 0 3
l i f e f o l l o wi n g p l a c e me nt o f s e l f -e x p a n di n g pl a s t i c s t e n t s a s a b r i dg e t o
3 D C R T是指采用 C T扫描模 拟定 位 ,通过 图像重建 能够清晰 显示肿瘤体积 和病灶外侵以及转移淋巴结 , 放射治疗时能在三维 空 间上使剂量分布更加均匀 ,而且 以肿瘤靶体积为处方剂量 , 不 仅 可提高肿瘤局部照射 剂量 , 而且能够保护周 围正常组织 _ 7 ] 。食 管癌 患者采用 3 D C R能提高靶 区照射剂量 ,但 并不增 加肺 的平均 剂量 ,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 ,具有较好 的适行性 ,可减少正常组 织 受 量和损 伤 。本研究 行 3 D C R T治疗 ,4 3例患者 中,3 3例 伴有局部症状 ,3 D C R T后完全缓解 1 1 例 ,部分缓解 1 8例 ,无 明 显 改善 4例 ,说 明 3 D C R T治疗可 以明显 改善首程放 疗后局部 复 发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 , 与S h r i d h a r 等 研究一致 。本研究 近 期疗 效 总有效率 为 9 3 . 0 2 %,放 射性食管 炎 、放射性肺炎 和骨髓 抑制是其 主要并发症 ,无患者出现食管穿孔 、出血 ,无 2级以上 脊髓 和心脏损 伤 ,提示 3 D C R T 治疗 首程放疗后局部 复发食管癌 具有很好 的近期疗效 , 且 无严重不 良反应 。不 良反应 除与本次放 疗有关 ,还与首程放疗损 伤有关 ,因此 ,放射治疗剂量应结合 患 者具 体情况进行 调整 ,保证疗效 和降低并发症 。杨 晓峰 采用 3 D C R T治疗食管癌安全可行 ,能够提高局 部控 制率和近期疗效 ,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 目 前 治疗措施较 少 ,再程放疗虽具有一定疗效 ,但仍需探讨其他有价值 的治疗手 段 ,比如结合化疗 、中药辅 助治疗等 。本研究病 例数 不多 , 随访 时间较短 ,无对照组研究 ,有待进一步研究 。 综上 所述 ,首程放疗后 局部复发食管癌 患者采用 3 D C R T再 程放 疗 ,有效 改善 临床症状 ,具有较好 的近期 疗效 ,且无 严重 不 良反应 ,值 得在 临床应用 。 参 考 文 献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疗效、安全性及辅助性T细胞的影响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疗效、安全性及辅助性T细胞的影响
康唑 洗 剂治 疗湿 热蕴 结 型马 拉色 菌毛 囊炎 临 床观 察 [J1.河 北 中
医 ,2017,39(2):253—256. [5]黄霞 ,任 海燕 .柳烯 酸溶液 喷雾剂 外用治疗 马托 色菌毛囊 炎疗效
观察 l J1.中国麻 风皮肤病杂志 ,2014,30(7):416—417. [6]张武 军.1%联 苯卞唑 软膏联合 皮肤康洗 液治疗 马拉色菌 毛囊炎
参 考 文 献 :
[1]苏 慧 ,王 玮 蓁 ,刘 晓 峥 .中 药 洗 剂 联 合 5一氨 基 酮 戊 酸 光 动 力 治 疗 慢 性 化 脓 性 穿 掘 性 头 部 毛 囊 炎 护 理 [J].实 用 皮 肤 病 学 杂
志 ,2016,9(2):139—140. [2]周 美 凤 ,陈 集 敏 ,钟 建 能 ,等 .NB—UVB联 合 酮 康 唑 洗 剂 、伊
的效果观察 lJ1.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32):71—72. [7]袁彩莲 .冷冻治疗 和联 苯苄 唑治疗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观察 [J]_
吉 林 医学 ,2012,33(20):4278—4280. [8]刘倩 ,陈敬 .伊 曲康唑 联合联 苯苄唑乳 膏治疗 马托色菌 毛囊炎 临
床观察 『J1.继续 医学教育 ,2016,30(3):152—153.
舌下含服粉 尘螨滴剂对特应性 皮炎患者疗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安全性及辅助性 T细胞 的影 响
龙 华 晴 ,陈 李 ,覃 伟 ,覃晨 帆
(秭 归 县 中 医 医 院皮 肤 科 ,湖北 秭 归 443600)
【摘 要】 目的 探 讨舌 下含服 粉 尘螨 滴剂对特 应性皮 炎(AD)患者 疗效 、安 全性及辅 助性 T细胞的影 响。方法 选择我 院住 院部 收 治 的 100例 特 应 性 皮 炎 患 者 ,采 用 随机 数 字 表 法 分 为 50例 对 照 组 :予 口服依 巴斯 汀联 合 曲安 奈 德 益 康 唑 霜 ,50例 观 察 组 :对 照 组 基础上舌 下含服粉 尘螨滴剂 。结果 ① 观察 组总有效 率 88% 显著 高于对照组 62% ( =5.68,P< O.05);② 两组血清 sIgE、IL一4 及 IL一17水平 均显著低 于本组治疗前(P < O.05),且观察组 显著低 于对 照组(P< 0.05),IFN一 、Treg水平均显 著高于本组治疗前 (P< 0.05),且观察 组显著 高于对照纽 P< 0.05);③ 观 察组不 良反应率 4% 显著低 于对照组 12% ( =3.87,P< 0.05 o结论 舌 下 含 服 粉 尘 螨 滴 剂 治 疗 AD 能 获得 满 意 疗 效 ,且 安 全 性 较 高 ,可 能 是 通 过 降低 外 周 血 IL一4、IL一17,提 高 IFN一-y、Treg水 平 达 到 治 疗 效 果 。 【关 键 词 】 粉 尘螨 滴 剂 ;特 应 性 皮 炎 ;疗 效 ;安 全 性 ;辅 助 性 T细 胞 中 图 分 类 号 :R751.05;R758.23 文 献 标 志 码 :B doi: 10.3969 ̄.issn.1002—1310.2018.03.039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中辅助性T细胞作用的研究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中辅助性T细胞作用的研究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中辅助性T细胞作用的研究曾美;李庆祥;黄文富;陈俊钊;刘金花;王翠彦【摘要】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AD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组(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h1(IFN-γ)、Th2(IL-4)、Th17(IL-17)的水平,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数量.然后用两独立样本t或校正t(t')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内以及治疗后组间的IFN-γ、IL-4、IL-17和Treg水平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LIT组治疗后IL-4、IL-17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和Tre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LIT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IL-4、IL-17下降更明显,IFN-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IT组治疗后Treg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更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D患者中,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能降低其外周血IL-4、IL-17,升高IFN-γ和Treg水平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7(009)003【总页数】6页(P186-190,195)【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辅助性T细胞;粉尘螨滴剂;调节性T细胞【作者】曾美;李庆祥;黄文富;陈俊钊;刘金花;王翠彦【作者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惠州516000;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惠州516000;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惠州516000;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惠州516000;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惠州516000;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惠州516000【正文语种】中文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瘙痒性、复发性的炎症性皮肤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篇论著・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的影响赵晓岚, 刘玉梅, 罗静英, 肖常青(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东 广州 510095)[摘要] 目的:研究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慢性荨麻疹(chronicurticaria,CU)患者外周血Th1/Th2的细胞因子(IL-2、IFN-γ、IL-4)的协调作用。

方法:选择确诊为CU的患者75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半年,在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清测定IL-2、IFN-γ、IL-4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75例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CU患者的IL-2、IFN-γ、IL-4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畅05)。

治疗后IL-2、IFN-γ表达分别增加了26畅18%、29畅81%,IL-4表达降低了24畅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畅05)。

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CU,可调节IL-2、IFN-γ、IL-4的表达水平,说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可调节Th1/Th2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功能,进而缓解CU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粉尘螨; 慢性荨麻疹; Th1/Th2细胞[中图分类号] R758.2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8468.2013.03.014 过去研究认为,慢性荨麻疹(chronicurticari-a,CU)的发病机制为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但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其发病机制与Th1/Th2平衡有关[1-2]。

IL-2、IFN-γ是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是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可以通过检测这三种细胞因子来了解Th1及Th2的功能状态。

粉尘螨是荨麻疹的一种常见致敏原[3]。

无论是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还是体外分析都有发现荨麻疹的螨敏性,这对CU具有病因诊断价值。

此外,研究还发现粉尘螨注射液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荨麻疹螨敏者有较好的疗效[4],但对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CU是否有效及治疗后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的变化国内外报道较少。

本研究拟以CU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CU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CU患者共75例,其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5畅2±6畅7)岁。

所有患者发病时,均有典型的荨麻疹表现,反复发作,病程>6个月以上,且所有患者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均为阳性,纳入研究前1个月均未接受过免疫调节药物及其他抗过敏治疗。

排除标准:①重度哮喘;②患心血管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③过去曾使用粉尘螨提取液治疗。

另在随诊人员、部分职工及自愿献血者中随机选取75人作为对照组,均无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家族史,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4畅2±4畅8)岁。

经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性别、年龄等情况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及诊断标准[5] 取3点位于患者前臂屈面无皮损处,点间距离<3厘米,由近至远分别滴1小滴阴性对照液、阳性对照液和粉尘螨变应原。

一次性点刺针垂直透过液滴轻刺皮肤,破皮即可。

2~3分钟后吸去余液。

点刺后8~10分钟,先观测阳性对照引起的风团和红晕大小,并以圆珠笔将两者的外围描绘记录。

点刺后15~20分钟,观察阴性对照和粉尘螨变应原的反应,以组胺当量强度标准判断变应原的敏感性。

阴性:无反应或与阴性对照481JDiagnTherDermato-Venereol,Jun.2013.Vol.20,No.3 万方数据相同。

弱阳性(+):弱于阳性对照,但大于或等于阳性对照的1/4;中等阳性(++):弱于阳性对照,但大于或等于阳性对照的1/2;强阳性(+++):大于或等于阳性对照,但小于阳性对照的2倍;特强阳性(++++):大于或等于阳性对照的2倍。

1.2.2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方案 CU组采用粉尘螨滴剂(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2)为脱敏药物。

脱敏治疗分为两个阶段:递增期及维持期。

其中递增期用药3周,维持期用药≥2年(本研究观察时间半年)。

粉尘螨滴剂(1号、2号、3号)用于递增期,粉尘螨滴剂(4号)用于维持期。

按1~4号顺次使用。

服药方法:早饭前滴于舌下,含1~3min后吞服,1次/天。

具体剂量按说明书服用。

治疗过程中根据情况,可给予短效支气管扩张剂、短效抗组胺药,必要时可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

1.3 血清IL-2、IFN-γ、IL-4含量测定取对照组以及在治疗前和完成治疗后取CU组患者静脉血2mL,分离血清,用ELISA测定血清中IL-2、IFN-γ、IL-4的表达水平(按试剂盒说明操作,试剂购自上海武昊经贸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畅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两组间的年龄、性别采用卡方检验。

血清IL-2、IFN-γ、IL-4水平测定采用t检验,P<0畅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前CU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CU组IFN-γ、IL-2、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畅21、-2畅17、-3畅42,P值均<0畅05)。

见表1。

2.2 治疗前后CU组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U组的Th1表达的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分别增加了29畅81%、26畅18%,Th2表达的细胞因子IL-4减少了24畅5%。

CU组治疗前后IFN-γ、IL-2、IL-4表达水平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畅51、-7畅16、-4畅72,P值均<0畅05)。

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CU组治疗前后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珋x±s)组别例数IFN-γ(ng/L)IL-2(μg/L)IL-4(μg/L)对照组75126.268±1.2152.265±0.2003.762±0.120CU组 治疗前75141.502±2.1422.463±0.3406.415±0.483 治疗后75165.214±1.3562.751±0.0014.215±0.1223 讨论慢性荨麻疹属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6]。

过去多数观点认为慢性荨麻疹是因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引发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出现风团等皮肤表现[7],但这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

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Th1、Th2间的平衡有关。

Th1类细胞主要分泌IL-2,IL-12,IFN-γ等细胞因子;Th2类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10等细胞因子。

Th1和Th2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维持机体正常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8]。

IFN-γ是二价糖蛋白分子,其免疫调节能力可促进B细胞分泌IgE,但对IL-4诱导的IgE和IgG的生成却起抑制作用[9]。

IL-2是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对B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的免疫调节,抑制变态反应。

IL-4具有促进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诱导IgE合成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CU患者治疗前IL-2、IFN-γ和IL-4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与罗静英等人的研究报道[10]一致,说明CU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分化失衡。

CU的发病不是简单的Th2占优势,而是Th2和Th1共同参与病程的结果,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Th1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2等水平也随之升高,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immunotherapy,SLIT)是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型给药方式,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是SLIT的方法之一,由于具有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

SLIT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认为SLIT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调节Th1/Th2细胞平衡,使其向Th1方向发展,减少Th2型细胞因子的合成,从而减轻CU患者的临床症状[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的患者血清中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时IL-4的水平较治疗581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6月 第20卷第3期万方数据前则表现为下降。

提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能够调节Th1与Th2释放的细胞因子间的平衡。

其机制可能是SLIT诱发CU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的分泌,进而抑制B细胞产生IgE,并且抑制Th2类细胞因子IL-4的分泌。

通过调节Th1/Th2细胞之间的平衡,降低了皮肤对变应原的特异性反应,使反应阈值升高,减少皮肤炎性细胞的浸润,抑制了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Th1与Th2释放的细胞因子间的平衡,从而缓解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加之舌下含服具有方便、无疼痛、患者易接受的优点,大大增加了病人的依从性,能够较快改善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KaplanAP.Clinicalpractice.Chronicurticariaandangi-oedema[J].NEnglJMed,2002,346(3):175-179.[2] GrattanCE,SabroeRE,GreavesMW.Chronicurticaria[J].JAmAcadDermatol,2002,46(5):645-657.[3] SumimotoA,IshizuK,TakahashiH,etal.Correlationbe-tweendermatophagoidespteronyssinusanddermatopha-goidesfarinaeinhousedustmitesinchronicurticaria[J].HiroshimaJMedSci,1981,30(3):247.[4] MaheshP,KushalappaPA,HollaAD,etal.Housedustmitesensitivityisafactorinchronicurticaria[J].IndianJDermatolVenereoLeprol,2005,71(2):99-101.[5] 邱梦桃,赵艳阳,伍露娜,等.荨麻疹与螨性过敏的关系及粉尘螨滴剂对荨麻疹的免疫治疗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172-175.[6] ChowSK.ManagementofchronicurticariainAsia:2010AADVconsensusguidelines[J].AsiaPacAllergy,2012,2(2):149-160.[7] YingS,KikuchiY,MengW,etal.TH1/TH2cytokinesandinflammatorycellsinskinbiopsyspecimensfrompa-tientswithchronicidiopathicurticaria:comparisonwiththeallergen-inducedlate-phasecutaneousreaction[J].JAllergyClinImmunol,2002,109(4):694-700.[8] 龚业青,李仰琪,李嘉彦,等.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4表达及其与IL-5的相关性[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09,16(4):213-215.[9] CaproniM,GiomiB,VolpiW,etal.Chronicidiopathicurticaria:infiltratingcellsandrelatedcytokinesinautolo-gousserum-inducedwheals[J].ClinImmunol,2005,114(3):284-292.[10]罗静英,黎小东,李振洁,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L-4、IFN-γ的影响[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09,16(6):372-374.[11]温赤君,朱明风,任文美,等.舌下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5):393-396.[收稿日期] 2013-03-28[修回日期] 2013-05-15(上接第163页)[参考文献][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519.[2] CoxNH,EndyDJ,MortonCA.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Bowen摧sdisease:2006update[J].BrJDermatol,2007,156(1):11-21.[3] Thestup-PedrsenK,Ravnborgl,ReymannF.MorbusBow-enadescriptionofthediseasein617patients[J].ActaDermVenerol,1988,68(3):236-239.[4] QuereuxG,NGuyenJM,DrenoB.Humanpapillomavirusandextragenitalinsitucarcinoma[J].Drmatology,2004,209(1):40-45.[5] 李雅芬,赵盼,项晶晶,等.鲍温病16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7,29(12):1299-1300.[6] 王志刚.张衍国.魏凯军,等.趾间Paget样鲍温病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12):867-868.[7] MortonCA,BrownSB,CollinsS,etal.Guidelinesfortop-icalphotodynamictherapy:reportofaworkshopoftheBritishphotodermatologygroup[J].BrJDermatol,2002,146(4):552-567.[8] Garcia-ZuazagaJ,CooperKD,BaronED.Photodynamictherapyinermatology:currentconceptsinthetreatmentofskincancer[J].ExpertRevAnticancerTher,2005,5(5):791-800.[9] MortonCA.Photodynamietherapyfornonmelanomaskincancerandmore[J].ArchDermatol,2004,140(1):116-120.[收稿日期] 2013-04-07[修回日期] 2013-05-10681JDiagnTherDermato-Venereol,Jun.2013.Vol.20,No.3 万方数据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的影响作者:赵晓岚, 刘玉梅, 罗静英, 肖常青作者单位: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东,广州,510095刊名: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英文刊名: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年,卷(期):2013,20(3)本文链接:/Periodical_lnpfxbkzz20130301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