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410长6油藏开发特征及储层攻关技术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姬塬油田吴仓堡区长6油藏注水开发政策适应性评价及下步调整建议

姬塬油田吴仓堡区长6油藏注水开发政策适应性评价及下步调整建议

姬塬油田吴仓堡区长6油藏注水开发政策适应性评价及下步调整建议【摘要】姬塬油田吴仓堡区长6油藏为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油藏。

开发初期为实现和确保该油藏的持续稳产和高效开发,在精细刻画储层微相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该区储层特征的高效开发模式及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政策。

本文主要从注水开发技术政策实施以来油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区域评价注水开发实施效果,提出了下步注采调整建议,并针对目前困扰和影响该油田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的因素提出了下步的稳产思路。

【关键词】姬塬油田吴仓堡注水开发政策适应性注采调整1 油田地质概况吴仓堡区西倾单斜坡度0.5°左右,平均坡降8~10m/km。

斜坡上发育一系列由东向西倾没的低幅鼻状隆起。

储层沉积相类型为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正是这套三角洲砂体形成为延长组上部油气的储集层,而三角洲平原细粒物质和三角洲前缘湖间湾泥岩成为其下伏延长组砂岩油气聚集的盖层,形成大型的三角洲前积复合砂体岩性油藏。

吴仓堡区长6主力储层为长611、长612层,储层平均有效厚度20.1m,主要以粉砂岩、中-细砂岩互层,中-厚层状为主平均有效孔隙度12.9%,平均渗透率1.42×10-3μm2,属低渗透储层。

2 油藏注水开发现状2.1 油田开发现状截至2012年11月吴仓堡区即吴420区油井常开795口,日产液能力2701m3,日产油能力1807t,单井日产油2.27t,综合含水24.1%;开注水井295口,日注水量8511m3,月注采比2.11。

2.2 能量恢复状况2012年吴仓堡区吴420区长6油藏油藏各区域地层能量保持良好甚至出现稳步上升的现象,全区能量保持水平为89.1%,针对历年测压井可对比井能量由12.1MPa↑12.6MPa,恢复速度0.5MPa/a,上升速度较为平缓,平面上地层能量更趋于均衡,开发效果较好。

2.3 油藏含水变化目前吴仓堡区吴420区长6油藏整体含水24.1%,属于低含水开发阶段。

吴410长6油藏周期性注水效果评价

吴410长6油藏周期性注水效果评价

吴410长6油藏周期性注水效果评价王文刚;肖博文;熊志明;毕银旗;马宏强【摘要】周期性注水是改善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毛细管力和油藏流体弹性力的驱油机理,改变油水平面及纵向渗流方向,降低高渗透层含水饱和度,从而可改善注水井剖面吸水状况,减缓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提高油藏开发水平.【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3(032)006【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周期性注水;非均质性;驱油机理【作者】王文刚;肖博文;熊志明;毕银旗;马宏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6储层非均质性是制约油田开发的一个主要因素,油藏高渗透带会造成注入水的窜流,降低水驱波及范围,影响开发效果。

而周期性注水可造成油藏压力发生波动,使油水平面及纵向渗流发生改变,充分发挥毛细管力和油藏流体弹性力的有利作用,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及驱油效率,改善开发效果。

针对吴410区长6油藏地质特点及开发中暴露的矛盾,结合周期性注水的特点,对该区开展周期性注水试验,从目前开发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试验区基本概况吴410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沉积中心,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属于岩性油藏,主力油层长6层埋深1 950 m,油层厚度13.5 m,平均空气渗透率0.68 mD,原始地层压力13.6 MPa,饱和压力7.7 MPa,属于超低渗透油藏[1]。

1.1 试验区储层物性特征根据吴410区孔隙度分析样品统计,长612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1.0%,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7%~14%,占到总孔隙度的77.4%,小于7%的占15.7%,大于14%的占6.7%,孔隙度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见图1)。

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技术应用及评价

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技术应用及评价

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技术应用及评价【摘要】姬塬油田吴仓堡区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微裂缝发育,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加之储层中存在天然裂缝,使开发难度加大。

经过几年的注水开发,在原始地层状态下成闭合的天然裂缝慢慢开启,注水井出现指状吸水,尖峰吸水,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油井一段时间后含水上升或出现爆性水淹,损失油井产能,加快了油藏开发的递减,因此见水井的治理成为了油田稳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长6油藏见水井治理油井堵水1 姬塬油田吴420区地质概况1.1 地质概况吴仓堡区在构造上处于陕北斜坡中西部,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坡度0.5°左右,平均坡降8~10m/km),吴仓堡区内构造简单,在区域西倾单斜的构造背景下,发育一系列由东向西倾没的小型鼻状隆起。

储层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展布为北东-西南向。

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与深灰、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岩性特征反映本区长6油层组形成于近岸浅水到半深湖的弱还原到还原环境。

碎屑岩成分有石英、长石和暗色岩屑,岩石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

胶结类型有薄膜-孔隙式、孔隙-再生式等,岩石颗粒的磨圆,次圆~次棱角状,磨圆度差,分选中等~好,平均孔径31.29μm,总面孔率3.92%。

储层平均有效厚度20.1m,平均有效孔隙度12.9%,储层孔隙度发育中等,平均渗透率1.42×10-3μm2,属低渗透储层。

油藏原始地层压力14.9mpa,饱和压力9.43mpa,属于低压高饱和油藏。

1.2 含水分布情况截止2012年12月姬塬油田吴仓堡区注水井305井次,日注水能力8500m3;油井共879井次,正常生产786井次,平均日产液量2709m3,平均日产油量1870t,综合含水21.4%,自然递减7.93%,综合递减5.31%,含水上升率6.22%。

2 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实施的必要性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受储层改造规模和注水开发的影响,储层中的潜在缝也被开启,并转化为水窜的有效缝,受裂缝和高渗带的影响主向井过快水淹,侧向井逐步开始见水。

注采调控技术在吴仓堡长6油藏中的应用

注采调控技术在吴仓堡长6油藏中的应用

体思路上 , 针对吴仓堡区长 6油藏储层差异特征 , 对其南部试验区采用五点法井网开采 ; 东部实施长 6 :
和长 6 合采 ; 中部 实施单 采方 式开 采 。
精 细油 藏平 面注水 技术 : 根据 研究 区油 藏动态 变 化 , 结合 地 层 压力 在 平 面上 的分 布状 况 , 着注 采 本
平衡 的原则 , 断细化 油藏 平面注 采关 系 , 行平 面精 细注采 调整 。 不 进 平 面径 向调 参技 术 : 对开 发层位 和受 效单元 特 征 , 针 根据 注 采动 态 , 时地 开展 油藏 的注采 “ 向” 适 双 调 控 , 使油 藏平 面能量 分布 和水 驱状况 不 断趋 向均衡 化 。主要是 通过 油井 的生产 参数 调整 , 使平 面 促 促
t mp o e e eo me t fe tv n s o i r v d v l p n e c ie e s, a d o p r e bi t r s r or t a h e e he f d m e t l n l w e m a l y e ev i o c iv t un a n a i
1 注 采调 控技 术
所谓 的精 细注 采调控 , 是针对 储层 物性及 特征 , 合 油 田开 发 过程 中的 主要 矛 盾 , 储层 进 行 分 就 结 对 类, 根据 其储 层物性 的好 坏及 开发 的主要 矛盾 , 制定 与 此 相 匹配 的注 水 强度 , 注采 比 , 流压 等相 关 参数 ,
注 采 调 控 技 术 在 吴 仓 堡 长 6油 藏 中 的 应 用
王 艳 玲 , 国梁 , 崇武 , 洪文 , 红 英 , 马 常 鞠 李 焦冬 梅
( 中国石油长 庆 油 田分公 司 第 三采油 厂 , 宁夏 银川 7 0 0 ) 5 0 6

多手段结合制定吴旗注水开发调整措施

多手段结合制定吴旗注水开发调整措施

多手段结合制定吴旗注水开发调整措施【摘要】本文针对吴旗长6高注采比、低产、低压的开发特征,开展从精细油藏描述到开发技术对策制定的一体化综合研究,主要以地质研究为基础,剖析区域储层特征,以油藏工程、动态分析、动态监测相结合,描述油藏平面、剖面水驱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总结动态调整措施效果,确定开发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开发效果的具体实施对策。

【关键词】油藏描述非均质性剩余油调整措施吴旗油田吴410区自2000年以菱形反九点井网投入注水开发以来,开发特征主要表现为注采比大、油井见效程度低、产量低、开发效果差等,本文旨在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深入剖析储层地质特征,并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和动态监测成果,描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油水运移规律,分析历史开发调整措施效果,确定开发现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制定改善老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对策,为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稳产技术研究提供地质依据,并为周边后续建产区块制定开发技术政策做好技术储备。

1 开发特征描述本区长6油藏地处陕北斜坡中部,区域构造表现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平均坡降6m/km,区内长61油层普遍发育,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含油,油层分布与砂体展布和相变有关,与构造关系不大。

根据区域岩石岩矿薄片鉴定分析,长61储层岩石类型属长石砂类,岩石结构为颗粒支撑,点式接触,孔隙~薄膜式钙泥质胶结,岩性致密,物性差。

本区岩芯样品分析,平均孔隙度为11.9%,渗透率为0.412mD,岩芯压汞资料表明,排驱压力(0.4995MPa)和中值压力(6.2783MPa)都较高,中值半径仅为0.117μm,喉道属于微细喉范畴,渗透阻力较大。

原始地层压力为13.0MPa左右,油藏饱和压力为9.57MPa。

这些都是说明油层物性较差、压力低,属特低渗透油藏。

主要开发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1.1 高注采比低产油水平稳产本区共有油井27口,平均单井日产液0.8m3,单井日产油能力0.6t,含水16.5%。

吴410区长6油藏注水开发特征研究

吴410区长6油藏注水开发特征研究

吴410区长6油藏注水开发特征研究
熊志明;别勇杰;姬程伟;杨伟华;王玉珍;姚莉莉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
【年(卷),期】2015(34)11
【摘要】吴410长6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纵向上非均质性强,储层孔渗条件上差下好,注入水在重力作用影响下,易沿底部高渗透层段推进,造成剖面上吸水不均一、吸水下移,油藏水驱动用程度差,注水有效率低.针对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自然递减大,水驱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实施了分注采单元开发管理,通过开展早期强化注水、温和注水、不稳定注水等精细注采调整技术与强化顶部吸水、抑制底部吸水的剖面治理技术,扭转油田开发变差趋势.
【总页数】4页(P62-65)
【作者】熊志明;别勇杰;姬程伟;杨伟华;王玉珍;姚莉莉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62
【相关文献】
1.甘谷驿油田1380井区长6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及剩余油分布 [J], 刘海涛
2.HLG地区长6油藏注水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J], 张博;喇全亮;丁冬华
3.浅析安塞油田长6油藏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效果 [J], 赵强
4.甘谷驿长6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J], 陈曦;蔡珺君;孙千;占天慧;
5.甘谷驿长6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J], 翟海龙;王桥;周岐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技术应用及评价

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技术应用及评价

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技术应用及评价【摘要】姬塬油田吴仓堡区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微裂缝发育,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加之储层中存在天然裂缝,使开发难度加大。

经过几年的注水开发,在原始地层状态下成闭合的天然裂缝慢慢开启,注水井出现指状吸水,尖峰吸水,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油井一段时间后含水上升或出现爆性水淹,损失油井产能,加快了油藏开发的递减,因此见水井的治理成为了油田稳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长6油藏见水井治理油井堵水1 姬塬油田吴420区地质概况1.1 地质概况吴仓堡区在构造上处于陕北斜坡中西部,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坡度0.5°左右,平均坡降8~10m/km),吴仓堡区内构造简单,在区域西倾单斜的构造背景下,发育一系列由东向西倾没的小型鼻状隆起。

储层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展布为北东-西南向。

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与深灰、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岩性特征反映本区长6油层组形成于近岸浅水到半深湖的弱还原到还原环境。

碎屑岩成分有石英、长石和暗色岩屑,岩石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

胶结类型有薄膜-孔隙式、孔隙-再生式等,岩石颗粒的磨圆,次圆~次棱角状,磨圆度差,分选中等~好,平均孔径31.29μm,总面孔率3.92%。

储层平均有效厚度20.1m,平均有效孔隙度12.9%,储层孔隙度发育中等,平均渗透率1.42×10-3μm2,属低渗透储层。

油藏原始地层压力14.9MPa,饱和压力9.43MPa,属于低压高饱和油藏。

1.2 含水分布情况截止2012年12月姬塬油田吴仓堡区注水井305井次,日注水能力8500m3;油井共879井次,正常生产786井次,平均日产液量2709m3,平均日产油量1870t,综合含水21.4%,自然递减7.93%,综合递减5.31%,含水上升率6.22%。

2 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实施的必要性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受储层改造规模和注水开发的影响,储层中的潜在缝也被开启,并转化为水窜的有效缝,受裂缝和高渗带的影响主向井过快水淹,侧向井逐步开始见水。

谷104长6油藏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

谷104长6油藏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

谷104长6油藏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胥中义;汤仁文;毛建文;张维;别勇杰;庄潮【摘要】谷104油藏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油藏,单井产能低,开发难度大,如何提高单井产量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开发区块储层物性,吸水剖面油井低产原因等方面研究,发现通过不稳定注水、剖面治理、措施引效等技术能有效提高单井产能,减缓油井液量下降、含水上升,降低油田递减,确保研究区油藏稳定高效开发.【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4(033)004【总页数】4页(P43-45,53)【关键词】不稳定注水;分层注水;堵水调剖;油井堵水;压裂引效【作者】胥中义;汤仁文;毛建文;张维;别勇杰;庄潮【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6吴旗油田谷104区位于陕北斜坡带的中西部,吴起地区长6油藏顶构造简单,同样为西倾单斜背景上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一组鼻状隆起,隆起幅度10~15 m,且内部有两个微形鼻状构造,幅度2~4 m。

沉积环境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主力开发层系长6油藏,孔喉组合以小孔隙吼型为主,平均喉道半径为0.19 μm,属小孔喉高密度分布。

原始地层压力15.5 MPa,饱和压力5.83 MPa,属于典型的低压低渗油藏。

1 砂体展布吴起地区长6油层属于三角洲前缘相带沉积,区域上是由东北方向的榆林-横山三角洲的前缘部分。

从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来看,水下分流河道的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在区内可明显分出两支次水下分流河道,不同时期的沉积微相有一定的继承性,但也有一定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 注 水 初 期 吸 水 较 好 , 注 水 压 力 上 升 快 , 驱 但 水
效 果 差
吴 4 0区 长 6油 藏 储 层 砂 体 隔 夹 层 比较 多 , 层 1 油
纵 向 上 非 均 质 性 强 , 内 矛 盾 突 出 , 着 注 水 开 发 的 层 随
进 行 , 过 产 液 剖 面 测 试 这 一 成 熟 技 术 可 对 注 采 层 通 系 对应 状况 及注水 效 果进行 评 价 , 于 注采调 整 , 便 提
23 进行 干扰 试 井试验 , 价 油0区 长 6油 藏 地 层 的 连 通 性 、 1 裂缝 走 向以及 不 同方 向的渗 透 性 , 旗 9— 9 从 3 O井 组
干 扰 试 井 压 力 恢 复 曲 线 图 可 以 看 出 : 激 动 井 开 始 当 注水 大约 12 4 h即 6天 左 右 时 压 力 恢 复 曲 线 呈 上 翘 式 上升 , 明油井 开始 受到 注水 井影 响 } 单 井上 升趋 说 从 势来 看 , 9 —9 旗 1 O井 受 激 动 井 影 响 最 大 , 采 对 应 注
相 对 较 薄 : 水 厚 度 / 效 厚 度 为 4 . , 驱 效 果 吸 有 87 水
差 。 22 . 进 行 注 水 指 示 曲 线 测 试 , 价 注 水 井 吸 水 状 况 评
1 3 岩 盐 含 量 对 吴 4 0井 区 长 6储 层 渗 透 率 具 有 重 . 1
要 影 响
10 4
内蒙 古石 油4 r L. -
2 1 年第 1 期 00 9
吴 4 6油 藏开 发特 征 及 储 层 攻 关 技 术 对 策研 究 1 0长
平 义 , 松 青 , 文 兵 刘 周
( 长庆 油田公司超低渗透 油藏研究中心 , 陕西 西安 ) 摘 要 : 文 针 对 吴 4 0区长 6油 藏 ( . 本 1 O 3毫 达 西 ) 主 要 开 发 特 征 , 过 近 几 年 现 场 攻 关试 验 , 成 的 通 形
2 1 加 强 产 液 剖 面 测 试 , 价 剖 面 产 出 状 况 . 评
1 吴 4 0区 长 6油 藏 的 主 要 开 发 特 征 1
1 1 初 期 产 能 高 , 递 减 快 , 井 产 量 低 . 但 单
根 据 吴 4 0井 区 投 产 初 期 单 井 产 量 均 较 高 ( ~ 1 5 6) 仅 一 个 月 产 量 下 降 ( . t, 1 5~ 3 5 ) 递 减 较 快 , .t, 2 0 年投 产 油井 经过 先 期注 水 9 1 02 ~ 0个 月 , 然 投 虽 产 时产 量与 未先 期注 水 的油井 接 近 , 产量递 减 慢 , 但 根 据 各 井 生 产 情 况 可 以 看 出 , 量 递 减 的 快 慢 与 先 产 期 注 水 有 着 较 大 关 系 , 此 可 知 , 期 注 水 是 低 渗 透 由 先 油 田保 持 有 效 压 力 趋 替 系 统 , 缓 递 减 的 关 键 。 减
开 发效 果 明显得到 改 善 。
从 注 水 井 历年 注 水 曲 线看 注 水 初期 压 力 低 (. 8
O P , 注 水 时 间 的 延 长 , 水 压 力 上 升 快 ( 0 M a) 随 注 1.
O P ) M a 。吴 4 0 区 长 6油 藏 从 储 层 岩 性 偏 细 , 吼 偏 1 孔
高 开发 水平 。 / 旗 9 一8 A - O 9井 产 液 剖 面 测 试 情 况 来 看 , 动 单 流 元 连 续 、 采 层 系 对 应 好 的 层 段 长 6 2上 段 为 主 产 注 1
层 段 , 段 因 注 采 不 对 应 不 产 液 , 0 6年 对 水 井 旗 下 20 8 9— 8 8井 下 段 补 孔 , 加 水 驱 厚 度 , 9 一 8 增 旗 O 9注 水
小 , 间 、 内 隔 夹 层 发 育 , 向 分 割 性 较 强 , 流 体 层 层 纵 对
的 流 动起 到 不渗 透 阻 隔 或极 低 渗 透 的 高阻 作 用 , 压 力 波在 储 层 中传 导 慢 、 损 大 , 注 水 井 周 围 形 成 局 耗 在
部 高压 带 , 水 井平 均注 水压 力 2 .O P 注 6 I M a。油 水 井 间压差 大 1. 4 P 5 1 M a。注 水 井 吸 水 厚 度 小 , 驱 厚 度 水
目 前 油 层 的 吸 水 规 律 和 吸 水 能 力 的 大 小 ,0 6年 对 旗 8 —8 9 7等 4口井 进 行 了 指 示 曲 线 测 试 。结 果 分 析
旗 8 —8 9 7注 水 指 示 曲线 呈 直 线 式 , 本 有 统 一 的 N- 基 率 , 时 吸水状 况较 好且 均匀 。 说
吴 4 0井 区 投 入 开 发 以 后 , 进 一 步 分 析 该 区 1 为
吴 4 O井 区储 层 中 岩 盐 对 储 层 物 性 具 有 明 显 的 l 影 响 作 用 。室 内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区 长 6储 层 孔 隙 中 该
岩 盐 充填 , 盐 溶解 后 , 层 孔 隙度 基 本 不 变 , 块 岩 储 两 样 品 渗 透 率 分 别 增 大 3 . , 8 8 。由 于 Na 1 9 8 1. C 属 于 成 岩 阶 段 最 晚 析 出 的 成 岩 矿 物 , 般 附 着 于 孔 壁 一
了一 些 有 效 开 发 特 低 渗 透 油 田 的 主 要 技 术 对 策 , 改 善 同 类 油 田 的 开 发 效 果 提 供 一 些 参 考意 见 。 为 关 键 词 : 6油 藏 , 发 特 征 ; 术 对 策 长 开 技
中图分 类号 : TE3 1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7 8 ( 0 0 1 ~ O 4 — O 10- 9 12 1) 9 1O 2 进 展 , 得 了较好 的 效果 。 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