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油田安定区长6油藏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子长采油厂水力压裂与产量关系评价

8 l— 5 l5 8 1— 1 13
8 1_ l 3一2 8 3 3 n — 8 l_ l 3一4
2 2
5 4 2
1 15 .
5 35 . 1
0 8 . 12 .
2 5 . 28 . 08 .
1 1造缝机 理 .
加砂量 日产液 日产油 含水率
( ) 方
3 4 3
5
() t
22 . 3 25 .
4
() t
1 7 .6 24 . 2
2 0
4 0
水 力压 裂 是 将 高粘 携 砂 液 体泵 入 地 层 , 当排 量 超 过地 层 的吸 收 能 力
一
1 %,渗 透 率 一般 01 ×1—p 2 特 低 孔 、特 低渗 型储 层 , 再加 上 2 . ~2 03 ,属 m
通过 对8 1和 8 1井组 分析 :砂 量在 (方 ~4 )能井 随着 加 砂量 的 l5 l3 2 方 增大 , 日产油 也随 之增大 ,有 利于 提高 油井 的产量 ; 同时通 过表 1 比可 以 对
【 技术 应用 】 i 誓一
子 长 采 油 厂 水 力 压 裂 与产 量 关 系 评 价
杨 维 自治平 王春孝
延安 770 ) 1 3 0 ( 延长石油股份 有限公司 陕西
摘 要 : 依据 大量的压裂 资料 ,根 据水力压 裂驱油后 压裂与产量 的变化 。来说 明压裂加砂量 与产量之 间的规律 ,其研究结 果对子长采 油厂生产井 的有效布置 及压裂砂 的加入量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水力压 裂;压裂砂 :评价 中图分 类号:T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7 9 2 1 )1 1 1 7 1 E 6 1 5 7( 0 0 0 0 6 —0
浅析靖安油田长6储层压裂改造难点及对策

长 6油 层 属 三角 洲前 缘 亚 相沉 积 , 其砂 体 展布
பைடு நூலகம்
1 4:低渗透油气田LwPre iv i aF l 2 - o e a/ l s id m hi O &G e s t
6 这 3个 油层 组 , , 进一 步细分 为长 6 、 6 6 6 、 长 、: 2 、:
油 黏 度 为 2 m a s 密 度 为 为 07 7/ m , 层 温 . P ・, 0 .6 g c 地
度为 5 - ℃ 。 43 9 1 . 5油藏 类型及 驱动 能量
63 5个 沉积单 元 , 2等 主力 油层 为长 6 长 6 : 、 。 。
孔隙后 , 获较 高产 能。 可
3压裂工 艺技术对 策
随着 勘探 开发 的力度 不断 加大 ,靖 安油 田针对 以上 压裂 改造 技术难 点 ,采取 了 以下一 系列 的工 艺
技术 对策 , 期望 达到更 好 的改造 效果 。
31多 级 加 砂 工 艺 技 术 .
长 6油层 平 均有 效厚 度 为 1 .m。平 均孔 隙度 4 9 为 1 .%, 透 率为 1 1 。 28 渗 . mD 8
述 , 析 了压 裂 改 造 难 点 , 出一 系列 有针 对性 的技 术措 施 , 对 效果 进 行 了评 价 , 明 “ 压 、 孔 、 渗 ” 藏 只 要 分 提 并 说 低 低 低 油 采 取 的加 砂 压 裂工 艺及 其 配 套技 术得 当 , 然 可 以取 得 较 好 的 压裂 效 果 。 仍
度窄、 幅度 小 。 主要含 油 层 系 为三 叠 系延 长 组和 侏
罗 系 延 安 组 , 力 油 层长 6划 分 为 长 6、 6 和 长 主 长
体 、 口坝砂体 。 河
油层物理-储层岩石特性

7 3
第六章储层岩石的流体渗透性
第一节
达西定律及岩石绝对渗透率
第一节
达西定律及岩石绝对渗透率
流量Q
或流速
Q
AP L
压差
P ( P 1 P 2 )
达西定律:
AP Q K L
式中:Q——在压差△P下,通过砂柱的流量,cm3/s;
好
中 等 差 无 价 值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当油层压力每 降低单位压力 时,单位体积 岩石孔隙体积 缩小值。 孔隙体积缩小 , 才使油不断从 油层中流出。 (驱油动力)
一、岩石压缩系数(岩石弹性压缩系数)
C
Cf
Vb Vb p 1
孔隙度(φ)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Vp与岩石总体积Vb的比值
Vp Vb
100 %
V V V b S S 100 % ( 1 ) 100 % V V b b
1、岩石的绝对孔隙度(φ) 岩石总孔隙体积(Va)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孔隙:
a
a可流动的孔隙体积
岩石总孔隙体积
{
1)连通孔隙体积又称为有效孔隙体积
S oi
V oi Vp
Soi=1—Swi
3、当前油、气、水饱和度
油田开发一段时间后,地层孔隙中含油、气、
水饱和度称为当前含油、气、水饱和度,简称含油饱
和度、含气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
5、残余油饱和度与剩余油饱和度
经过某一采油方法或驱替作用后,仍然不能采出而残留 于油层孔隙中的原油称为残余油,其体积在岩石孔隙中所占体 积的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用 Sor 表示。可以理解,驱替后 结束后残余油是处于束缚状态、不可流动状态的。 剩余油主要指一个油藏经过某一采油方法开采后,仍不能 采出的地下原油。一般包括驱油剂波及不到的死油区内的原油 及驱油剂(注水)波及到了但仍驱不出来的残余油两部分。剩 余油的多少取决于地质条件、原油性质、驱油剂种类、开发井 网以及开采工艺技术,通过一些开发调整措施或增产措施后仍 有一部分可以被采出。剩余油体积与孔隙体积的之比称为剩余 油饱和度。
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技术应用及评价

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技术应用及评价【摘要】姬塬油田吴仓堡区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微裂缝发育,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加之储层中存在天然裂缝,使开发难度加大。
经过几年的注水开发,在原始地层状态下成闭合的天然裂缝慢慢开启,注水井出现指状吸水,尖峰吸水,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油井一段时间后含水上升或出现爆性水淹,损失油井产能,加快了油藏开发的递减,因此见水井的治理成为了油田稳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长6油藏见水井治理油井堵水1 姬塬油田吴420区地质概况1.1 地质概况吴仓堡区在构造上处于陕北斜坡中西部,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坡度0.5°左右,平均坡降8~10m/km),吴仓堡区内构造简单,在区域西倾单斜的构造背景下,发育一系列由东向西倾没的小型鼻状隆起。
储层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展布为北东-西南向。
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与深灰、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岩性特征反映本区长6油层组形成于近岸浅水到半深湖的弱还原到还原环境。
碎屑岩成分有石英、长石和暗色岩屑,岩石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
胶结类型有薄膜-孔隙式、孔隙-再生式等,岩石颗粒的磨圆,次圆~次棱角状,磨圆度差,分选中等~好,平均孔径31.29μm,总面孔率3.92%。
储层平均有效厚度20.1m,平均有效孔隙度12.9%,储层孔隙度发育中等,平均渗透率1.42×10-3μm2,属低渗透储层。
油藏原始地层压力14.9mpa,饱和压力9.43mpa,属于低压高饱和油藏。
1.2 含水分布情况截止2012年12月姬塬油田吴仓堡区注水井305井次,日注水能力8500m3;油井共879井次,正常生产786井次,平均日产液量2709m3,平均日产油量1870t,综合含水21.4%,自然递减7.93%,综合递减5.31%,含水上升率6.22%。
2 吴420区块长6油藏油井堵水实施的必要性姬塬油田吴420区块长6油藏受储层改造规模和注水开发的影响,储层中的潜在缝也被开启,并转化为水窜的有效缝,受裂缝和高渗带的影响主向井过快水淹,侧向井逐步开始见水。
油田概况00123

安塞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简述目录第一章安塞油田概况 (2)第二章生储盖组合特征 (3)2.1 烃源岩 (3)2.2储集层 (3)2.2.1长2油层组 (4)2.2.2长6油层组 (5)2.2.3长10油层组 (8)2.3盖层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安塞油田概况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陕北黄土高原,行政区域属革命老区陕西延安,在“安塞腰鼓之乡”。
自然条件较差,地表为黄土覆盖,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海拔1100-1500米,相对高差100-300米。
安塞油田北起子长李家岔,南至延安永宁—槐树庄,东起李家岔—郝家坪—河庄坪,西至双河—永宁,面积3 613 km2,是中国陆上最早开发的亿吨级整装特低渗透油田。
三叠系延长组为安塞油田中生界的主力含油层系,具有有利储层发育,含油层系多、石油资源丰富的特点。
从最初开发建设到2005年年产突破200万吨,其主力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和长2油层组,2007年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内高52井长10油层获得工业油流。
长10油层组作为延长组勘探发现的新层系,为安塞油田的石油勘探打开了新篇章,2010年年产突破300万吨。
安塞油田油藏的形成与烃源岩生成、油气运移、圈闭形成和保存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成藏因素与鄂尔多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沉积结构密切相关,同时也为多层系生油、多旋回成油奠定了地质基础。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川的沉积和古地理格局特征,塑造了其特有的油藏特征。
第二章生储盖组合特征2.1烃源岩据野外剖面查踏和岩心观察,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生油岩厚210~548 m。
烃源岩在区域上与延长组湖盆的发育范围及分布区域一致,向盆地边缘生油条件变差且厚度减薄。
在层位上,延长组中部为长4+ 5期短期湖泛形成的半深湖相泥岩为主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底部为长9—长7的深湖、半深湖相泥岩为主的腐泥型烃源岩。
在纵向上,长9期是湖盆发育的全盛时期,富含大量湖生有机质的黑色泥岩、页岩和油页岩是延长组最佳生油岩,主要湖相泥岩发育区在定边—吴起—志丹—直罗—长湖沉积演变为深湖沉积,湖盆沉降速度明显大于沉积速度,水体环境愈来愈平静,有机质丰度愈来愈高,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主要的成油建造,为最好生油层,湖相沉积面积约8. 5 x 104 km2,为理想生油区(图1)。
油藏描述

两项措施:新井精细挖潜 、老井综合治理 (主要措施:补孔改层 挖掘层间剩余油、 堵水调剖 挖掘油层内部生产潜力、注采调配 改善水驱效果、压裂酸化 改善低渗透油 田开发效果)
一个提高:对开发效果进行预测并经济评价。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根据挖潜措施和 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预测,预测出增加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提高程度,并进行经济评 价。根据开发效果预测和经济评价结果,确定可实施的措施和方案。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技术和方法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是:建立地层、构造、储层、流体、油藏五个模型,应用地 质综合分析、水淹层测井解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四项技术,搞 清剩余油在层间、层内、平面三个分布,提出新井精细挖潜和老井综合治理两项措施, 做好开发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达到提高采收率、提高经济可采储量。
三、储层地质模型
(1)储层地质模型及分级 (2)沉积相的分尺度描述 (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分尺度描述 (4)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 (5)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四、流体模型
•描述内容 •描述方法 五、油藏地质模型及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 •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评价
油藏描述
----Reservoir Description
亮点、暗点、平点、.AVO油气检测层、.间速度差DIVA分析、道 积分技术在烃检测中的应用、FUZZY综合判别在油气预测中应用
(四) 、 4D地震技术
(五) 、裂缝地震检测技术
第二讲:油藏描述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格架模型 1、地层划分对比的分级 油藏描述的首要工作是进行油藏地层格架描述。通过这项 工作,建立油藏的各级地层格架,明确油藏描述的各级尺度。 在正确的尺度下,描述油藏的各部分,最终建立正确的油藏 地质模型。 根据划分对比的规模可以分为: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油田 地层划分对比及油藏地层划分对比。 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是在含油气盆地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 “组”的规模对比;油田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含油气洼陷 内的对比,一般是“段”的规模对比;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则 是在一个具体的油藏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砂层组或小层” 规模的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高层次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 即:高级别的划分对比控制低级别的地层划分对比。由此可 见,要想做好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小层划分对比),就要做 好盆地级及油田级的地层划分对比。
靖边油田张家沟井区长6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l5 j
抽-鲷髟 匮 崎 j虚 自1 嗍
l9 3 1 2S
i l6
油潦细骷窘
油疆 蛐 骷窘 油疆 蛐 骷窘 0 t l l3 l l 2 0 3
l 嚣lf {a自 l 自 l ∞‘, 抽疆缩眇! ‘ 皇 i I l j 疆e ! 2 嚣i7 冉 宵醇皇 l ∞‘T 油疆缩眇蔷 3 8 l 4 l l l { 漫蚌 ! 3 7 4 tT 由 魄 皇 3
油 硅 鲴 岩 油 遥 抽砂 窘 油 渣 蛔砂 窘 油 遥 抽砂 ! 皇
1 l‘ 10 l l 29 l 07 l O3 轻
油疆I ! 期 皇 汹 油迹掘砂! 皇 油避培 窘 i 两 5 柏碴舶钞窘 £ 6
j琏 胡秽 岩 鸯
l 3盟 l 26 0 S B l“ 1 t, l 5 £e
新 油 区,对 储层 特 征 认识 是否 准 确关 系 到油 藏 是否 能合 理高 效开 发 ,本 文对 储层 岩性 、物 性特 征进行 了研 究 。
张 家 沟井 区有靖 探 3一 口取芯 井 ,靖 探 3井 薄片 分 1 1
析 资 料 统计 表 明 ,张 家沟 长 6 层 岩 性主 要 为 中一 储 细粒 浊 沸 石 质 长石 砂 岩 。碎 屑组 份 石 英含 量 1 - 0 ,长 石含 量 32% 6 — 9 ,岩 屑 含 量 1 — 5 。粒 径 0 1- . 5 m 56 % 11% . 3 0 2 m ,分 选 较 好 ,磨 圆度 次 棱状 为 主 ,支撑 类 型 为颗 粒 支撑 ,接 触 方
l 储层岩性
式 以线接 触 为 主 ,其 次为 线一 点接触 ,胶 结物 成 份 以沸
样 晶号
子北油田赵家台地区长6 1和长4+5 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布 不稳定 。夹 层在 注采 井距 范 围 内对 油水运 动 的影 响很 大 , 分布 比较稳 定 的夹层 相 当于 隔层 , 油水 起 对
屏障作用; 不稳定夹层使油水在地下的运动与分布
更加复杂 “ 。 ’ 赵家台地 区长 6和长 4 5油层亚组普遍钻遇 + 泥质夹层 , 泥质夹层在电测曲线上表现为高时差、 高 自 然伽马、 低电阻。根据研究区内 7 6口井夹层统计 结果 ( 1 , 6和长 4 5 的单夹层厚度、 表 )长 + 夹层频 率、 夹层密度均非常接近 , 普遍有 1 2 ~ 层泥质夹层 ,
其 中长 6和长 4 5油层 亚组 为 主要 开发 层位 , + 主要
储集体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 ] 。该 区储层 物性较差 , 平均孔隙度为1.% , 03 平均渗透率为14 .x 1 ~ 属于低孔 、 0 m , 特低 渗透 和超低渗透储层 。 j 油藏受岩性和物性控制, 表现为岩性 油藏特征 j 。
单夹 层厚 度平 均为 13m 左 右 。通 过 剖 面 对 比, . 夹
田相邻 , 西南方向与子长油 田相邻 。赵家台地 区主
要 产油层 为延 长组 长 6和 长 4 5油层 组 , 据 沉 积 + 根
旋 回和沉积韵律 , 6自下而上分为长 6、 6 、 长 长 长 6和长 6 , 4 5自下而 上 分 为长 4 5 和长 4 5 , 长 + + +
第1 8卷
第 6期
j l 风奇 等. 长 子北油 田赵家台地区长 6 和长 4 5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 3・ 4
组成的复合韵律型 3 。 种
正韵律型单砂体的高孔、 高渗透段分布于砂体 底部 , 向上渗透率逐渐减小 , 小层 内部往往 由几个正 韵 律段 叠加 , 中间为泥 质或 物性 夹层分 隔 。 反韵律型单砂体的高孔、 高渗透段分布于砂体 顶部 , 渗透率 向上逐渐增大 , 一般多为河 口砂坝沉积 成因。研究区单砂体整体为反韵律型 的情况不多 , 多数反韵律型单砂体只是复合韵律型单砂体的一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铸体薄片鉴定和扫描 电镜观察 以及毛细管压力 曲线分析 , 研究 区长 6 油层组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主要 为小孔中细喉型和小孔微细喉型, 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 主, 占总 孔 隙的 6. "7 , 中原 生粒 间孔 占总 孔 5 5/- 5 其 9 - 6' 隙 的 6 ~ 7 ; 间溶 孔 次 之 , 要 是 次 生 粒 间 溶 0 O 粒 主 孔, 占总孔隙的 2 %~3 9 ; 内溶孔 , 0 O/ 粒 6 主要 为长石粒
该延 长组储 层 岩石 学、 孔喉 、 性 、 层 影响 因素 进行 了详 细 的研 究 , 作 出综合 评 价 。结 果表 明 : 物 储 并 长
6 储层岩石 以长石砂岩为主 , 具有低成分成熟度 、 高结构成熟度的特点 ; 储集空间以原生粒 间孔为主; 储层主要受沉积作 用和成岩作用影响, 于特低或超低孔 隙度 、 属 特低或超低渗透率、 排驱压力大、 孔喉 半径 和 中值 半径 小 、 汞 效率低 的差储 层 。 退 关键 词 : 岩石 学特 征 ; 孔喉 特征 ; 性特征 ; 层评 价 物 储 中图分 类号 : El 2 2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O 4 5 1 ( O 2 0 — 0 3 一 O T 2. B 10— 7 6 21 ) 1 O 6 4
量较 多 , 云母 含量 比白云母 高 , 3 ~1 , 均 为 黑 为 7 平 55 , . % 常充 填 在孔 隙 中呈 假 杂基 出现 。
1 2 岩 石 结构 特征 .
孔隙一接触式为主 , 占 4 , 约 6 孔隙式次之 , 占 2 , 约 3 也可见 到薄膜 -: 隙式 , 占 1 , / L 约 6 薄膜 式约占 1 , 2 压嵌 式约 占 3 。
及假杂基化 ; ②刚性颗粒表面的脆性微裂纹及其位移和 重 新排 列 ; ③压实 定 向组构 , 长石 、 云母 常 沿长 轴方 向定 向排列 ; ④碎屑颗粒的紧密填集 。 () 2 压溶作用 : 压溶作用主要表现为颗粒 间由线状
3 8
西 部探 矿 工程
21 0 2年第 1 期
接触 过 渡为 凹凸接 触 , 石 、 英 的次 生 加 大 。 由于 早 长 石
泥质 含量 高 , 层物 性相对 变 差 。 储 4 2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通过砂岩样 品的铸体薄片 、 扫描 电镜、 X一射线衍 射分 析 , 究 区长 6油层组 储层 砂岩 中的成 岩作用 主要 研 包 括 压实 与压溶 作用 、 胶结 作 用 、 交代 作 用 、 解作 用 等 溶 类型 。 42 1 压 实与 压溶 作用 .. () 1压实作用 : 机械压实作用贯穿 于埋藏成岩阶段 的整个过程 , 是引起砂岩孔隙度降低 的主要原 因之一 。 压实 作用 的 主要表现 有 : 塑 性 颗 粒 的 塑性 变形 、 曲 ① 扭
根据研究 区 1 6口井 12 个样品的实测孑 隙度表 05 L
明 , 6油 层 组 孑 隙度 变 化 范 围为 1 0 ~ 1. 5 , 长 L .2 6 0
平均9 1 , . 1 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为 5 ~1 ( 1 。 1 表 )
表 1 长 6油层组岩芯实测孔 隙统计表 ( 位 : ) 单
2 储 层 孔喉 特征
2 1 孔 隙类 型 .
研究 区长 6油层 组储集层 的岩性 为一套 浅灰 色细砂 岩 。根 据岩芯 描述 统计 , 砂岩 约 占储 集 层砂 岩 总 量 的 细
8 , O 而中砂岩和细一中砂岩约占 l , 8 并有少量的粉砂
岩, 砂岩平均粒度为 29 ,tO 1r a标准偏差 0 3" .1l . 3 t, o t a .5- - - , 09 , .2平均为 0 5 , . 6属分选较好一好, 磨圆为次棱一次圆, 颗 粒接触 多为点 一线 接触 , 部分 为线接 触 , 岩胶 结程 少 砂
根据研究区 1 6口井 10 个样品的实测渗透率表 01 明, 6 长 油层组 渗透率 的变化 范围为 (. 3 . 4 × O 0 ~92 )
1~p z平均 0 9 ×1 ~p 2渗透率主要分 布区间 0 m, .8 0 m , 为 (. 6 . ) O m2表 2 。 O 1 ~3 1 ×1 ( )
差。
4 储 层 影 响 因素分 析 4 1 沉 积作 用对 储层 分布 的控 制 . 储层 物性 与 沉积 相有 密切关 系 [ 。研 究 区长 6 4 储
层 以三 角洲前 缘 亚相 沉 积 为 主 导 , 育 水 下 分 流河 道 、 发
水下天然堤 、 水下 决 口扇 、 水下 分流 间湾 、 口坝等微 河 相 。各微 相对 储层 物 性 的控 制 明确 表 明 有 利储 集 体 为 水 下 分流 河道 砂 , 沉 积砂体 构成 长 6油层 组 的骨 架砂 其 体, 具有颗粒粗 、 分选好 、 杂基含量少等特点 ; 三角洲平 原亚相 中沉积了大面积的沼泽和泥沼微相 , 多为粉砂岩
随着地层埋藏深度 的增加 , 温度 、 压力的上升及孔 隙水化学性质的变化 , 使各种成岩 自生矿物依次析 出, 进而产生了胶 结充填作用 , 结作用是导致孔 隙度减 胶 小、 渗透率降低 的另一重要原 因。 长6 油层组储层砂岩 中的胶结作用类 型主要有 以 下几种: () 1 自生粘 土矿 物 的胶 结作 用 : 要 为 绿 泥石 胶 结 主 物, 占胶 结 物 总 量 的 3 左 右 。绿 泥 石胶 结 多 呈 微 细 8 叶片状或纤维状晶体垂直碎屑颗粒表面或孔喉壁生长 , 常发育成孔隙内衬 , 是成岩作用早期阶段的产物。 () 酸盐 胶结 作用 在研 究 区长 6油层 组 储层砂 岩 2碳 中较为发育 , 是影响储层物性 的主要胶 结物类型之一 。 成分主要为方解石 、 铁方解石 , 偶见白云石胶结 。 ( ) 质胶 结 : 3硅 硅质 胶 结 物 在 研究 区 长 6油层 组 砂 岩 中分 布 也 较 为 广 泛 , 量 一 般 为 1 ~ 3 , 均 为 含 % 平
* 收稿 日期 :0 1 83 修回 日期 :0 10—7 2 1— -1 0 2 1 -91 第一作者简介 : 李志江(96)男( 16一, 汉族 )陕西 清涧人 , 师, , 工程 从事油 田开 发工作 ; 西安石油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田开发 。 油
2 1 年第 1 02 期
一
研 究 表 明 , 6油 层 砂 岩 中 碎 屑 中 长 石 含 量 为 长 4 ~ 6 , 均为 5 . , 0 4 平 3 8 主要 以钾 长 石 和斜 长石 为 主; 石英含量为 7 ~3 , O 平均 2. 。以单 晶石英 04
为主, 形态多为次棱角状 ; 岩屑含量 为 8 ~2 , 2, 平均 9 6 1 . , 自变质 岩 为 主 ; 53 以 云母 在 长 6油层 组砂 岩 中含
子 长油 田安定 区地 理 位 置 位 于 陕 西 省延 安 市 子 长 度 以致 密为主 , 可见 到胶结较 疏松 的砂 岩 。 也
县安定镇流泥湾一寺弯乡寺沟一带, 大地构造位于鄂尔 多斯盆地东 部的陕北斜坡上 , 该斜坡为一 向西倾 的单 斜, 地层倾 角一 般小 于 1, 区构 造 简 单 。长 6油层 组 。全 又分 为 长 6~ 长 6 四个层 , 为研究 区的 主要 含 油层 位 , 属 湖泊 三角 洲沉 积 , 于 子 长三 角 洲 的沉 积 范 围 内 , 位 以 三角 洲 前缘 亚 相 为 主 , 要 分 布 在 长 6一 ~ 长 6一 小 主 。 。 层, 三角 洲平 原 亚相 沉 积 为 次 , 要 分 布 在长 6一 ~长 主
西部探矿工程
3 7
内溶孔 , 其次为黑云母及少量泥岩岩屑 内微溶孔 , 占总 孔 隙 的 5 ~ 1 ; 隙物 内溶 孔 、 模 孔 和裂 缝 在 研 0 填 铸 究 区相 对不 发 育 , 占总孔 隙 的 5 ~1 。 0
2 2 孔 喉特征 .
和度 中值半径 范围为 0 0 7 . 9p 分选 系数为 . 2 ~1 6 5 m; 18 ~ 3 0 , 般 为 2 0 2 6 变 异 系 数 为 0 1 ~ .6 . 7 一 . ~ .; .6 0 3 , 大进 汞饱 和度 8. ~ 9. , .6最 26 6 6 一般 为 8 ~ 5 9 ; 0/ 退汞 效率 较 低 , 般 为 2 ~ 3 , 喉 歪 度 一 9 6 一 0 O 孔
3 6
・
西部探矿工程
21 年第 1 02 期
石 油 与钻 掘 工 程 ・
子 长 油 田安 定 区 长 6油 藏 储 层 特 征 及 储 层 评 价
李志江 , 周荣 萍
(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 0 6) 10 5
摘 要 : 系统 收集和 整 理子 长 油 田安 定 区块 长 6油层 资 料 的基 础 上 , 用 大 量 的分 析 化验 资料 , 在 利 对
6- 小 层 。 12 1 储层 岩 石学 特征 1 1 岩 石 成分 特征 .
13 填隙物成分及其特征 . 填隙物主要以杂基和胶结物为主。杂基主要为绿 泥石 和泥 质 , 泥 石含 量 1 ~8 , 均 3 5 , 绿 平 . 泥质含 量 1 "' , 均 2 7 , 基在 砂岩 中分 布不 均 匀 , -5 平 - . 杂 水 下分流河道沉积 的细砂 岩里杂基含量相对较 少 , 平均 42 , 中 绿 泥 石 平 均 含 量 3 5 、 质 平 均 含 量 . 其 . 泥 07 ; . 而相对粒度较细的砂岩中, 杂基含量相对 比细砂 岩高 , 平均为 6 1 , 中绿泥石平均含量 为 3 1 , . 其 . 泥 质平均含量为 30 。杂基充填于粒间孔 中, . 部分被绿 泥石 和方 解石胶 结 物交 代 。胶结 物成 分 主要是 方解 石 , 般 含量 1 ~5 , 均 3 2 。部 分钙 质砂 岩 的胶结 平 . 物含 量可 达 2 , 次 为 石英 质 , 5 其 含量 O ~8 , 均 平 1o , . 长石质含量 O ~5 , A o 平均 0 8 , . 胶结类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