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构图审美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浅论---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浅论---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浅论A short discussion about composi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 landscapepainting目录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思想对图式的影响1.传统文化引导着中国审美的特殊性----------------------------------42.“以大观小”,“以小观大”的观察方法与特有的“散点透视”--------53.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中“三远法“的提出和运用----------------------7二.道家思想中的阴阳、有无观念对中国画图式的影响1.从太极图中延伸出的“S”形构图------------------------------------92.由“S”形演变成的“△”形构图-----------------------------------11三.传统山水画图式中特有的表现方式1. 起承转合--------------------------------------------------------122.传统山水画中的“开合”-------------------------------------------143.聚散、疏密、虚实的结合-------------------------------------------154.留空-------------------------------------------------------------18四.传统山水画与风水意志1.气局与图式-------------------------------------------------------192.画中“龙脉”与图式的关系-----------------------------------------19 五.题跋与鈐印------------------------------------------------22六.传统山水画与西方古典风景画的构图之异同1.东西方差异的起源-------------------------------------------------232.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古典风景画构图的主要不同之处-----------------243.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古典风景画的相似之处-------------------------24 七.结束语----------------------------------------------------25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和广泛审美情趣的伟大民族。

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

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

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中国有着积淀超过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中象形文字的发展形成了两个分支,一支是文字,另一支就是绘画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逐渐脱离人物画而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分支。

画家主要通过概括的写意手法来再现自然景象,表达自身的情感及精神内涵,追求心与物象相结合的境界。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超出形象之外的独特的意向表现,所以意境便是中国画创作的最终目的。

中国画的意境创造应当遵循“天人合一”的规律,也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一、意境美的思想基础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着相当分量的比重,是艺术创作与鉴赏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主要指的是艺术作品审美境界的虚实结合与情景交融,它超越了具体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承载着画家的个人心境、人生感悟以及对自然中万物的感悟。

唐代张九龄在《宋使君写真图赞并序》中提出“意得神传,笔精形似”的主张,这里的“意”就创作对象而言是指审美客体的精神气韵与内在本质,就画家主体来说,就是画家自身的情思与实践体验,二者有机统一,形神兼备。

意境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中国画家把意境作为重要范畴提出来的时间晚于文学,是以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明确使用了“境界”一词为发端的。

在唐代以前,画家的侧重点都在绘画技法研究上,比如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南齐谢赫的“取之象外”、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凝意、得意、深奇”等,他们提出的主张都更加偏向于个人创作的主观意向方面,都未提及意境,但这都为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正式提出意境的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唐志契认为可以通过画的意境与神韵美窥探中国山水画独有的魅力。

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对景物虚实的把控上,虚实相生、错落有致的笔法和技巧能赋予画面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奇妙氛围。

每个画家在作画之前的立意都有所区别,将情景与意境融会贯通后便会产生不同的山水性情,形成不同的笔墨风貌。

不论是气势磅礴还是山明水秀的景象,经过不同画家诠释出或磅礴崇高之势、或锦绣典雅的意境之后,都能带给观者美的享受。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摘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在这幅作品中,黄公望通过精湛的笔墨技法和细腻的构图布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色彩运用及意境表达方面,黄公望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山水画色彩搭配,展现出对自然景色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在作品中,文人画及山水美学的结合也体现出黄公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他在表现山水美学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山水画领域的不朽经典之作。

【关键词】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山水美学、艺术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构图与布局、色彩运用、意境表达、笔墨技法、文人画、魅力、登峰造极。

1. 引言1.1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艺术价值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作品,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画坛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黄公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精致描绘和对心灵境界的深刻把握。

他通过《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让观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这幅作品不仅是一幅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内涵。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品,它的艺术价值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后世的艺术家们也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黄公望通过这幅作品,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登峰造极之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1.2 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山水画被视为中国绘画的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画”中的“山水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被看作是大自然中最为美妙、最为深邃的意象,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少年班学院刘博PB12000715日期:2013.12.25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洋洋洒洒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震撼。

回首古代,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彰显美学的作品:陶瓷、雕刻、绘画……但在中国人的审美习尚中,山水画是所有这些里面最特殊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使得山水画便成为中国人实现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方式,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各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历千年而不衰,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千里江山图》便是这样一幅经过历史的熏陶却愈发壮丽的画卷。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这幅《千里江山图》,并谈下美学与鉴赏。

先从整体上看,《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气势辽阔超凡。

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而当时的王希孟只有18岁。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他的这幅《千里江山图》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山水画鉴赏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在画的表现上,《千里江山图》画卷展示出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

水墨山水评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水墨山水评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水墨山水评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水墨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凭借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水墨山水既是艺术家们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媒介,也是观者欣赏和品味的对象。

水墨山水评判标准即针对水墨山水作品,在众多作品中进行艺术价值、创作技巧、意境表达等方面的评估和评判的准则和标准。

这些评判标准对于评选杰出作品、推动艺术发展以及保护传统绘画的独特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墨山水评判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许多要素,包括构图、用墨、表现手法、笔墨运用、意境表达等。

其中,构图是一幅作品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画面的布局和平衡感;用墨则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氛围与质感,细腻或浓密的墨点都可以为作品增添不同的情感和表现力;表现手法则是艺术家通过笔触的运用和技法展现自己的创作风格与个性;而笔墨运用则体现了艺术家的功力和技能水平。

除了技术层面的评判要素外,意境表达也是水墨山水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

意境是水墨山水作品所透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一个成功的水墨山水作品应该能够通过艺术家的笔触和表现力,将自然景物中的意蕴和情感传达给观者,激发其对自然、生活、人生等主题的思考和体悟。

总而言之,水墨山水评判标准是对水墨山水作品进行评估和评判的准则和标准,其中包括构图、用墨、表现手法、笔墨运用和意境表达等多个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评判,可以辨识出卓越的水墨山水作品,推动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水墨山水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艺术家的水平和能力,更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水墨山水作品能够在创作技巧、意境表达等方面不断创新,为中国绘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该部分将概述水墨山水画的背景和发展,以及介绍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真朴与审美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真朴与审美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真朴与审美摘要: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过多种思想文化的干扰,道家的自然、真朴、淡泊等思想对于山水画体系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取向影响最为突出。

真朴的世界观、人生观确立了中国山水画“自然”这一评价标准,成为历代画家孜孜以求的理想意境。

关键词:山水画真朴自然审美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它是在历史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来的,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法,其思想基础是道家哲学,从宗炳的“含道映物”到郭熙的“林泉之志”,再到石涛的“归于自然”,道家的“返朴归真”观念始终贯穿于其中,成为绘画创作与审美的精神源泉,也可以说,是绘画艺术的最高法则。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为东方独特的一种绘画语言和形式。

传统山水画艺术,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怀、意志和气韵,非常注重意蕴、境界和精神情怀的表达,把主体意识、情感与客观世界、生息万物自然的内在精神有机地融会交合,以形成具有东方及传统美学精神风貌的艺术。

长期以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了历代墨客进行艺术实践和创作的指南,画者的思想情感、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的自然,在艺术创作表现中融为一体。

不可否认,自宋代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一种儒、道、禅三家合流的趋势,顺应自然的理想,无为、真朴、柔弱等观念对中国绘画的多方面均有渗透。

如元代的倪云林曾说:“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

”这恰好可以用来概括宋代以来中国美学发展的大致的情况。

无独有偶,在中国美术理论与批评理论中,儒、道、禅精神,有时也是结合在一起的。

唐代苑咸评价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事实上王维诗画中确有禅的空寂境界,隐居之时,亦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虽然郭熙认为山水画的本质是“丘园养素”,这主要用道家精神加以阐释,但同时他所受儒家中绘画“有益”于世的观点影响也很深刻……。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画家对于山水画的取材和主题,已不滞于对物象的描摹,关键在于要剪取自然山水中的精华,而决非象图经一样罗列山水村镇。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美学品格比较研究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美学品格比较研究

摘要宋代与元代是中国山水绘画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百代标程”、“照耀千古”的绘画大师,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分别代表了北宋院体青绿山水和元代水墨文人山水画的典范之作,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幅作品以长卷形式呈现,从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方面都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美学精神和审美追求。

这种不同的审美取向深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宋元更替引发的社会变革,直接导致世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山水画构图样式上由北宋以来构建起来的全景式山水向元代简约式山水转变。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两幅长卷山水画作品中不同的构图形式和绘画语言来阐释它们所传达出来的美学品格追求。

关键词:《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长卷青绿水墨AbstractIn so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 are two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appeared a batch of"one hundred generation of standard process","shine through the ages"old master,left many excellent work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northern song dynasty Wang Ximeng"Trinidad Jiang Shantu"and"fuchun mountains"of yuan dynasty huang gongwang,respectively,represents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courtyard body green landscape and the yuan dynasty ink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e literati of apotheosis,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ainting history,and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The two work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long scroll,representing the aesthetic spirit and aesthetic pursuit of different periods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painting form and painting language.This kind of different aesthetic orientation was deeply affected by the special soci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The social change caused by the replacement of song and yuan directly led to a great change in people's social mentality,which was reflected in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inting composition from the panoramic landscape constructed since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the simple landscape in the yuan dynasty.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aesthetic pursuit conveyed by the two long-scroll landscape painting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ir different forms of composition and painting language.Key words:"thousands of miles of rivers and mountains","fuchun mountain dwelling map",long volumes,green,ink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问题的提出 (1)(二)研究的目的 (2)(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3)(四)研究的概念与方法 (4)第二章《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概述 (5)(一)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 (5)(二)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6)第三章《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所体现的美学品格比较 (8)(一)宋元两代审美思潮概述 (8)(二)长卷绘画的艺术魅力 (9)(三)《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在构图方面的比较 (13)(四)《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在笔墨设色方面的比较 (18)第四章《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 (21)(一)以“南北宗论”的视角进行分析 (21)(二)以“一画论”的视角进行分析 (23)(三)《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对当今山水画的审美启示 (25)总结 (26)参考文献 (28)附录 (29)致谢 (30)第一章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质内涵在于其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以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以及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统一为属性。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国画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观,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中国国画山水史上十幅著名的名画赏析。

1.《寒山拾得图》这幅画是元代文人画家夏圭的代表作,他通过绘制冷峻的山岳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画中的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有内涵,让人在沉思之余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2.《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名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

画面以江山为主题,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和美好景象。

画面中的山水风光、建筑物和人物形象都精细细致,耐人寻味。

3.《溪山行旅图》这是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山水、建筑、植物和人物,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悟。

画面中的色彩清新淡雅,托出了自然的恬静与无穷魅力。

4.《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

画面中除了细腻的山水画面外,还描绘了市井百态和民俗文化,将山水画与人文画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奇妙魅力。

5.《千里江山图》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画面宽阔恢弘,以长江为主线,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画面中的各种元素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理念。

6.《齐白石山水画》齐白石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

他擅长表现形体的变化和色彩的饱满,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7.《李可染山水画》李可染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饱满、构图新颖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概念,引领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8.《黄宾虹山水画》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通过对山水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的革新,使得中国传统山水画得到了新的发展。

他的山水画作品色彩明艳、构图精妙,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个性。

9.《吴昌硕山水画》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气韵生动,表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构图对山水 画已经形成 了一 整
套的体 系与观念 。 清人盛大士就认为 “ 画有 四难” , 最后一难 就
二、 山水画构图中的虚 实与疏密
虚与实是相对 的。 画中的物象过实会导致 画面呆板 、 无生 气, 而过虚则会 显得 空洞无物 , 因此 , 要 虚中有实 、 实 中有虚 。 故而过实应 以虚破 之 , 过虚则以实破之 。 山水画 中的虚实关系 常用 流水 、 云雾 、 烟霞等物象来体 现 , 或 以笔墨 的浓淡 、 干湿 、
关键词: 构图 ; 章法 ; 意 象 中图分类号 : J 2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2 6 — 0 1 8 2 — 0 1
“ 构 图”是 画家 为实 现创作 意图而采取 的画面布局方式,
木、 一草一 叶等细微之物都要讲究 疏密。古人 云 : “ 疏 可走 马 ,
艺 术 画 廊
文艺 生活 L I TE R AT URE L I F E
2 o 1 3 — D 9
中国山水 画构 图审美研 究
文瑞 杰
( 鲁 东大学 艺术学院 , 山东 烟台 2 6 4 0 2 5 )
摘 要: 传统 中国山水画的技巧 中, 笔法、 墨法历 来为各 家所 器重 , 对笔墨的使 用技巧 已经有相 当的成果 。在 中国山水画 中 构 图也有 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 , 画家运 笔作 画之前 , 离不开对构 图的思考。绘画在 用笔用墨的同时, 达到 山水画意境 中的传 神、 空灵、 飘渺、 虚 实层次的表现 , 除 了笔墨的渲染之外 , 也 需要 取景构图的相辅相成, 才能构成整体效果 。构 图对 于一幅 山 水画是很有意味 的审美形式 , 了解和把握好 中国山水 画构 图的 内涵 , 对于 中国山水 画继承和创新有 着至关重要 的作 用。

山水画构 图主次位置论
山水画的主与次关 系是 一幅作 品构 图的大要所在 ,因而 山水 画家对“ 主次” 关 系最 为关 心。传为北宋 的李 成《 画 山水
诀》 云: “ 凡画 山水 : 先立宾主之位 , 决定远近之形 , 然后穿凿景
物, 摆布高低 ” 。取一大山为主峰 , 其余就为次峰 , 取景主次非 常明确 , 有 了明确的主次取景 , 就会确保有 良好 的构 图意识 。
新审视 , 呈现出多元化 的发展模式 。有些画家开始重视写生 ,
是 虚的 , 用 墨近浓远 淡 , 虚 实相 生 , 层次分 明。种 虚实 的意 在选择环境 的典型性和视觉 的真实性上 开拓出一番新 空间 。
有些画家则努力继承传统的章法技巧 , 并蓄意打破时间 、 空间
径, 别 出心裁。 所谓 “ 师古人之心 , 而不师古人之迹 ” , 在新的艺 术环境中 , 新的审美条件下 , 绘画者应将 自身对画面的精神领 悟融入创作 , 使画面既符合传统 的审美标准 , 又让作品充满人
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其他问题也 就无从着手 ,所 以主次是一
幅山水 画的纲领 , 后世一直没有放弃主次问题的研 究与探索。

副 画有宾主 , 不可 以使宾胜主。 例如 山水画 中, 则 山水是主 ,
云烟 、 树石 、 人物 、 禽畜 、 楼观都是 宾。主次构 图问题研究对 山 水 画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作用 。
程式 和布局体系。

三、 山水画构 图中的开合与张弛
所谓开合 , 实 际上开是 制造矛盾 , 合是统一 矛盾 , 小开合 包含在大开合之中。 矛盾制造得尖锐而又统一得好 , 画就越有
气势, 艺术感染力 就越 强。总之 , 要在考虑构 图时 , 取 势避免 平, 要突出重点 ; 实际处理时 , 繁简 、 轻重 、 虚实都要注意 。 用笔 则要干湿浓淡互用 , 起止徐疾并行 。 开合作为一个绘画形式美 概念为 中国画所特有 ,在山水 画创作实践 和审美 活动 中应用
是“ 经营惨淡 , 结构 自然” 。邹一桂认为 山水画家“ 当以经营位 置为第一 ” 。构图在 山水画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对 中国山 水画构图 的研究对 于传统 山水 画 的继承 与发展是有必要 的 。 时代在发展 , 人们 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都发生 了变化 , 构 图
形式的创新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现代 中国山水 画对 构图重
因此 主次 问题一直是山水 画家解决构 图的首要 问题 。主次 问
广泛。 通 过研究历代画论及 画作可得 出结论 : 开合对于山水 画 主要体 现于章法 , 是气韵 的具体实现手段之一 , 不但具有形式 美意义 , 还具有深刻 的哲学涵义及美学特征。构图布局 , 一 言
蔽之 : “ 画有一横一竖 , 横者 以竖者破 之 , 竖者 以横者破之 , 便 无一顺之弊 ” 。 纵横关 系总揽全局结构 , 横竖互破之 , 打破构 图 上简单 的重复与单调 , 使画面纵横交错富有变化与生气 。
出了芦塘的景致 ,将浓密 的芦草与空 白的水域形成鲜 明的疏
古人称之为“ 置陈布势” 、 “ 经营位置 ” 。 构图是山水 画创作 中的 密不透风 。” 如刘鲁生的《 芦雁 图》 , 画家用浓淡不一 的墨色画 首要 问题 , 如古人所云 : “ 凡 画山水 , 先立宾主之位 , 次定远 近之 形, 然后穿凿景物, 摆布高低。” 传统 山水画 的布局经历了多种
疏密来处理 。黎雄才 的《 风帆出峡图》 中, 山是实的 , 江水 和云 味, 弥漫出 自身独到 的视觉感染力 , 是 中国山水 画生存和发展 力 和突出的民族风格 , 显示 了我 国数千年的精神文明 , 体现 了 画家 的审美观 、 人 品修养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画如其人 ” , 它
是 画家情感的凝聚和心灵 的写照 。
形式 的发展演变。山水 画在长期 的发展过程 中, 其章法构 图还

密对 比, 使 画面气息畅通。由此观之 , 疏密 既是一种形式 , 又是
种文化 。
深深地渗透 了中国人独特 的思维方式, 强调主次 、 虚 实、 疏密 、 开合 、 藏露 、 繁 简、 纵横等方面的变化, 形成 了圆满 自足的章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