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学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你认为其下列描述有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带领学生用一些模拟实验来揭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

下面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3.从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观察到( )4.最先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 )5.若给“地球妈妈”做一件外套,至少需要多少布料?( )B.6 371平方千米6.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拨它就转。

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河山飞快跑”的谜底是( )7.在学习了地球仪之后,几位同学对研究地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拿着地球仪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你知道谁的说法是错误的吗?( )D.地球上的地物在地球仪上用不同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8.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9.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10.观察下图,并结合学过的地球相关知识,在适当的位置上填上下列相应的内容。

6 371 5.1亿4万不规则1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的提示,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B,C。

(2)根据描述,猜猜我是谁?①我是地球的“缩小版”,通过我人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

我是。

②我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我是。

③人们都说我是南北两极之间的最近通道,可是我在地球中实际是不存在的。

我是。

(3)根据描述,请你来判断。

我的长度约4万千米,人们往往用我来表示地球的大小,我是地球的( )参考答案1.D 2.B 3.A 4.B 5.D 6.D 7.B 8.C 9.B 10.见下图。

11. (1)地轴北极南极(2)①地球仪②南极③地轴(3)D。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时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的模型__地球仪作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时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的模型__地球仪作

3. c点位于( ) A.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D.北半球、东半球
答案
3.A c点的经纬度是(50°S,40°E),位于南半球、东半球,故选A。
4. 区域①和区域②的面积大小关系为 ( ) A.①>② B.②>① C.①=② D.不确定
答案
4.B 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区域①所跨纬线长度小于区域②,所跨经线长度与区域② 相同,因此区域②的面积大于区域①,故选B。
7. 新考法[2022永州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林与小红分别位于A点和B点,其经纬度分别是A( , )、
B( , )。
(2)图中小林与小红的说法,哪一个可信?为什么?
(3)小林大致在小红的
方向。
(4)小林与小红若以相同速度和相反方向沿所在的纬线环绕地球行走,他们能否相遇?
答案
7.【答案】 (1)(20°N,0°) (40°N,120°E) (2)小红的说法可信。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小红所在位置属于东半球, 小林脚跨0°经线,而0°经线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西南 (4)不能。因为所有的纬线都是平行的,小林和小红不在同一纬线上。 (5)不相等。因为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小林所处的纬度低,走的路程比小红 长。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N,0°),B点的经纬度位置为 (40°N,120°E)。 第(2)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A 点经度是0°,在东半球,B点经度为120°E,在东半球,故小红的说法可信。第(3)题,根 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断,小林在小红的西南方。第(4)题,所有 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小林与小红不在同一纬线上,他们不能够相遇。第(5)题,赤道是最 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小林所在的纬度较低,纬线较长,故小林 所走的路程比小红长。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巧学魔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球体, 五点一亿表面积。 六三七一是半径, 坐地日行八万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321.9.320:06:5920:06:59September 3,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3日星期五下午8时6分59秒20:06:5921.9.3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下午8时6分21.9.320:06September 3,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9月3日星期五8时6分59秒20:06:593 September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8时6分59秒下午8时6分20:06:5921.9.3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2.我们看到月食时月亮上的影子总是呈圆弧形或者整个圆形,这 反映了地球是一个什么形状?
【答案】由于月食时看到月亮上的阴影就是地球的影子,因此从影子的轮廓 边缘能够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总结】
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1)月食; (2)远处驶来的帆船; (3)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 (5)地球卫星照片(最直观证明)。

七年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D.圆形
2.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棋盘似的正方体 B.倒扣的盘子 C.球体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4.地球的表面积是( )

4.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6357千米 D.4万千米
A.5.1亿K㎡ B.5.1亿Km C.5.1亿Km² D.5.1Km
5.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 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渐短 东西方向
4.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60° 40° 20° 0° 20° 40°
90°
90°
5.纬线的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增大
90°N 60°N
40°N 20°N 0°
20°S 40°S 90°S
赤道是南北半球 分界线
向北度数变大的是北 __纬, 南纬 向南度数变大的是__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6.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 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线和纬线—纬线
思考回答:
1.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圆
2.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 线? 无数条 3.不同的纬线,长度是 否相等?有何变化规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
天圆地方
根据太阳、月亮的形 状推测地球的形状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麦哲伦和他的船员开始了 伟大的航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卫星照片
海边看船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要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要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的四个过程是:①;②;③;④。

2.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球体。

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约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千米。

3.生活中能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实例有:①;②;③。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做。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但地球仪上的、、等是人为假想的,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

三、纬线和纬度1. 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

2. 纬线的特点有:①;②;③;④。

2.赤道(通过厄瓜多尔德首都)的纬度为,是纬度的起始点。

从赤道向北向南各为90°,称为和,分别用“”和“”表示。

3.人们规定,全球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

4.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四、经线和经度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线,也叫线。

2.经线的特点有:①;②;③;④。

3.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天文台旧址)的经度为____,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向西各分,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和“”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作经线。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和构成的经线圈。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

2.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和某条的交点。

3.经纬网的作用是:。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甲不动,眼睛保持与木板等高,乙将竖直铅笔由D向C 缓慢移动,甲观察到:随着铅笔位置的变化,其长度 ____不__变___(改变/不变)。
(2)用篮球代替木板,当竖直的铅笔由A向B缓慢滑动时, 会发现铅笔的长度将会逐渐变___短____(长/短),直至铅 笔___上____(上/下)端消失;当竖直的铅笔由B向A缓慢滑 动时,铅笔长度发生的变化是逐渐变___长____(长/短);随 着位置的移动先出现铅笔的____上___(上/下)端,后出现 铅笔的___下____(上/下)端。
【疑难点拨】 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纬线在地球上都不存在,是人们为 方便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而假想的。
【易错易混】 地球仪的形状与地球的形状不同: 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仪的形状是正球体。
探究主题一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例证 探究过程: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两名同学面对面 站立,距离2米左右。如图所示:
【考点小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人造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是球体。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描图填图】 ·在图中描出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 ·在图中方框内的横线上填出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 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表示方法:用不同的颜色、____符__号___和文字表示陆 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 __位__置___、形状和名称。 3.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____地__球__的__面__貌___,了解地球 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____分__布___。
【操作说明】 按任意键进入 →上下选择键 ↑键↓键 →确认键 enter键
点击进入 放松一刻
(3)观察大海上驶向远处的帆船,与上面实验中由_A_ (A/B)到____B__(A/B)移动铅笔类似。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交流讨论
1.太阳的东升西落能否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不能
2.日食现象能否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不能
探究新知 (二)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_6_3_7_1千米 最大周长约_4_万_千米
表面积约_5_._1亿平方千米
感受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
(1)地球的表面积约 相当于多少个足球 场的总面积?
约729亿个
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 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 那么,古代人又是如何 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
探究新知 (一)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 球体”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臆想
①天圆地方
直观
猜测
②太阳和月 亮
实证
④地球卫星照片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2.你能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吗?
站在海边,遥望远 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 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 船身先消失。
一个足球场面积约7 000平方米
(2)地球的最大周长 约相当于多少个400 米跑道的总长?
约10万个
思考:1.地球的半径为什么用“平均半径”这个概念?
经过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 径为6 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 赤道半径比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的长度 多21千米。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 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地球并不是一个十 分规则的球体。
发生月偏食时, 地球挡住一部分日 光,使地球的影子 投射在月面上,就 像给地球照镜子, 使我们看见了地球 的球体形状。
站得高,看得远
地球卫星照片: 确证地球是一个 球体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 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 么? 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
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 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 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浑天说、球体、不规则的椭球体。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_麦__哲__伦_,率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 是一个球体。 现在人类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地球表面积约_5_.1_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6_3_7_1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 _4_万__千米。
Hale Waihona Puke 14.在地球上有许多小的岛屿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在地 球仪上是无法表示出来的,通常我们会(C )
A.不标记该岛屿 B.把比例尺变小 C.用一些不成比例的点和文字标记出来 D.只用文字注记 点拨:有些小的地理事物对于军事、航海、航空等方面非常重要,必须把它标 出来,所以我们只能用不成比例的点、线、面来标记。
15.在地球仪上,表示海洋的颜色通常采用( C ) A.白色 B.黄色 C.蓝色 D.红色 16.写出下图中地球仪各部位的名称。
A.底__座__ B._固__定__架_ C.地__轴__ D.赤__道__ E._北__极_ F._南__极_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船,从 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 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为介入当地土著人的纠纷而身 亡。船员们忍痛继续向西航行,他们艰难地横渡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最后只 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 球一周的航行。
1.(海南中考)如图所示,驶近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由此可推测 (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古印度:人们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 的海龟身上。
在古埃及:他们认为地球是一个方盒,天则是一块天花板, 四方有四根天柱亦即山峰支撑着,星星是用链连接悬挂在天 上的灯,在方盒的边沿上,围着一条大河,一条船载着太阳在 河上行驶。
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呢?
1.读课文中图1.1,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学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 索的精神。 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 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 球仪的基本结构。
在中国:古老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一些人想 象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 后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 包地,犹壳之裹黄”。地球像一个蛋黄被天空包裹。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出 的模型,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 特征及其分布。
(3)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什么不同?
地球仪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 地理事物。
4.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 船身。参照下图,自制一个小纸船,放在课桌上轻轻推移,平 视纸船,看看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再将纸船放到地球仪上 演示,看看两次的现象有何不同。体验在球面上看船的情景。
古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 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 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
(2)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很多现象说 明大地不是直觉中的那么平。此时,人们又推测地球是什么 样的呢?
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3)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 路线,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他证明了一个什么事实。
放在课桌上轻轻推移小纸船,平视纸船,船的部位没有变 化。将纸船放到地球仪上轻轻推移,平视纸船,在船远去 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读地球卫星照片图,这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的依据,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 体。
2.读课文中图1.2,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 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数据资料来描述 地球的大小呢?
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地球表面积。
3.读课文中图1.3,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什么是地球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