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直喷汽油机机械损失及分解摩擦试验研究
增压直喷汽油机扫气抑制爆震试验研究及模拟解析

增压直喷汽油机扫气抑制爆震试验研究及模拟解析王志;徐雅齐;王建昕;肖建华【期刊名称】《内燃机工程》【年(卷),期】2013(034)004【摘要】针对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GDI)高负荷爆震问题进行研究,利用可变气门正时控制发动机扫气过程,在稀燃条件下分别对不同节气门开度和负荷的情况进行了不同VVT角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扫气可抑制爆震并能提高发动机的低速扭矩;同时,基于一维热力循环模型的模拟解析发现,扫气主要通过降低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和降低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实现抑制爆震;通过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充量和抑制爆震后增大点火提前角来提高发动机的低速扭矩.【总页数】5页(P13-17)【作者】王志;徐雅齐;王建昕;肖建华【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11【相关文献】1.利用扫气抑制增压直喷汽油机“超爆”的研究 [J], 贾志超;朱航;张扬军;王伟;杨万里2.利用二次喷射抑制增压直喷汽油机超级爆震的试验研究 [J], 张健;虞坚;滕勤3.基于LIVC和双VVT技术的增压直喷汽油机抑制爆震试验研究 [J], 高永兴;张玉银;许敏;苏建业;孔令逊;李铁4.利用扫气抑制增压直喷汽油机爆震的试验研究 [J], 李正伟;张志福;王孟轲;周重光;王志;王建昕5.增压直喷汽油机超级爆震发生机理以及爆震抑制的试验研究 [J], 苗瑞刚;曾小春;曹黎明;景国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众奥迪轿车V8_增压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一)

102·March-CHINA栏目编辑:刘玺 *****************◆文/江苏 范明强范明强(本刊编委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加过陕西汽车制造总厂的筹建工作,主管柴油机的产品开发;1984年调往机械工业部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曾任一汽无锡柴油机厂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无锡研究所高级技术顾问、湖南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大众奥迪轿车V8增压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一)为了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法规的要求,发动机小型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奥迪公司开发了新一代4.0L-V8-TFSI 增压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替代A6和A8系列轿车的5.2L-V10-FSI 自然吸气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
这种采用两个废气涡轮增压器的V8增压直喷式汽油机用于S6、S7、S8、 A8、RS6和RS7车型,其最重要的开发目标,除了具有运动型动力性能(良好的加速性和功率发挥、运转平稳性以及发动机噪声)之外,还必须在大大改善行驶功率的同时明显降低燃油消耗,为此采用了发动机启停系统和用于汽缸按需工作的汽缸切断系统(COD=Cylinder on demand),同时应用了新型的变扭器—自动变速器或新型双作用离合器变速器,达到了新的外形设计与强劲的运动型行驶功率和低油耗的完美结合,为运动型轿车的行驶动力性能特别是加速响应特性树立了新标杆。
一、结构特点新款4.0L-V8-TFSI 增压直喷式汽油机(图1)的结构设计与4.2L-V8-FSI 自然吸气直喷式汽油机类似,但其排量缩小到4.0L(表1所示奥迪4.0L-V8-TFSI 增压直喷式汽油机的主要尺寸和特性参数),其主要特点是排气歧管和废气涡轮增压器等高温部件都布置在V 形夹角中,与普通的V 形发动机进气歧管布置在V 形夹角中而排气歧管则布置在两列汽缸外侧相比,其汽缸盖的进排气侧互换了位置。
新鲜空气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发,穿过节气门,经过同样布置在V 形夹角中的间接增压空气冷却器、两个安置在端面的空气分配管和安装在发动机外侧的进气管进入汽缸盖进气道供应汽缸,如图1中蓝色箭头所示。
武汉理工大学发动机原理A机械损失的测定杜常清

5. 测量方法比较
① 示功图法适用于各种发动机; ② 倒拖法只能用于配有电力测功器的情况,压缩比不高的汽油机
适合采用此法; ③ 对于小型非增压柴油机,可用灭缸法、倒拖法、油耗线法; ④ 对于排气涡轮增压的发动机, 除示功图外,尚无其他适用的
方法; 倒拖和灭缸法均破坏涡轮增压系统工作,油耗线法可以用于低 增压柴油机(Pb<0.15MPa).高增压发动机只能用示功图法。 ⑤ 对于4冲程发动机,除示功图法外,其他测量方法尚无法排除 泵气功。
误差:活塞上止点、多缸不均匀性 设备:发动机试验设备、示功图测量设备等 适应性:任何发动机,上止点测量必须精确
2. 倒拖法
测功机 (主动)
倒拖
发动机 (被动)
• 发动机运行至正常试验状态,倒拖转换 • 测量给定转速发动机的倒拖功率:机械损失功率
误差:缸内压力下降,摩擦损失减少;包含了泵气损失; 传热损失。实际结果偏差难以估计。
4. 油耗线法
该方法理论基础
BH u it 3.6 103 Pi 3.6 103 (Pe Pm )
当柴油机空转(无负荷),
若it不随负荷增减而变化时, B0 H u it 3.6 103 Pm
两式相除,得:
B Pe Pm线法
m
pme pme pmm
倒拖和灭缸法均破坏涡轮增压系统工作油耗线法可以用于低增压柴油机p对于4冲程发动机除示功图法外其他测量方法尚无法排除泵气功
机械损失的测定
通过实验的方法测试发动机的机械损失
1. 示功图法
• 仪器测录发动机气缸内的压力示功图,从中计算Pi值 • 测量发动机转矩和转速,计算发动机的有效功率Pe
• 计算 Pm = Pi - Pe,计算机械效率
增压直喷式汽油机性能与爆震的试验与模拟研究

KI =
10 000
!
A
! km
!
(
VT VHale Waihona Puke DC I)e-
T T
a u
!
( 3)
∀ 24 ∀
内燃机工程
2010 年第 6 期
双区模型将缸内的混合气划分为已燃和未燃两 个区[ 6] , 两区之间由一个不连续的界面, 即火焰锋面 分隔开, 两区的温度压力分别计算, 故使用双区模型 模拟能大致反 应缸内流 场以及缸 内的压 力温度分
布, 同时计算过程中可以嵌入爆震模型进行爆震分 析。对于爆震的分析采用经验自燃诱导时间( induc t ion t ime) 计 算关 系式[ 7] , 这 个公 式 源于 阿列 纽斯 ( Arrhenius) 函数, 通过给定混合气的相关参数如压 力温度等, 来测定自燃时间, 自燃时间的计算式为:
值, 并在计算过程中进行调试。
1 试验样机
本文以某 2. 0 L 可变气门正时缸内直喷式涡轮 增压汽油机作为研究对象, 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见 表 1。该机涡轮增压器选用 Garr et t 公司的 GT 20 系 列, 压气机和涡轮 MA P 图如图 1、图 2 所示。
表 1 增压汽油 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2010 年第 6 期
内燃机工程
∀ 25 ∀
4 中冷后温度对爆震的影响
双区模型结合爆震模型可以对发动机的爆震强 度进行分析。爆震的产生主要是燃烧过程中火焰尚
未传播到燃烧室末端时, 末端混合气自燃造成的。 其中, 缸内温度的升高容易造成末端混合气迅速达 到自然点而产生爆震。进气温度是影响缸内温度的 因素之一, 通过对其进行控制可以起到部分控制爆 震的作用。因此, 本文分析了中冷后温度对 爆震的 控制作用。
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摩擦磨损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摩擦磨损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柴油机缸套是柴油机中的核心零部件,它是活塞与曲轴之间的重要结构件,起到承担往复运动、密封气体和承受热量等多种功能。
随着柴油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已成为目前柴油机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其摩擦磨损问题也逐渐突显。
因此,研究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的摩擦磨损行为对于提高柴油机的效率和延长缸套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深入分析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的摩擦磨损行为,探究其摩擦磨损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加工与材料技术的改进策略,为提高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的使用寿命和降低能耗提供理论支持。
3.研究内容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实际问题,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的材料特性、结构特点和工作系统的要求,并阐述摩擦磨损的机理理论。
(2)开展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的摩擦磨损实验,测试并分析其摩擦磨损特性、磨损失重和表面形貌等指标。
(3)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提出针对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摩擦磨损问题的加工和材料改进策略,包括表面处理技术等,以提高缸套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性。
4.研究意义高强化系数柴油机是未来柴油机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缸套作为核心部件,其摩擦磨损问题直接关系到柴油机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的摩擦磨损行为,对于优化柴油机设计、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燃油消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5.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探究其摩擦磨损机理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加工和材料改进策略。
具体实验方法包括磨损试验、表面粗糙度测试、显微结构分析等;理论方法包括摩擦磨损机理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等。
6.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深入分析高强化系数柴油机缸套的摩擦磨损机理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加工和材料改进策略,以提高缸套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性,为促进柴油机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2011利用扫气抑制增压直喷汽油机爆震的试验研究

利用扫气抑制增压直喷汽油机爆震的试验研究李正伟1张志福2王孟轲2周重光2王志1王建昕11.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2.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安徽芜湖241009 摘要: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扫气对增压汽油机爆震的抑制效果。
在转速为1 800 r/min,扭矩分别为150,200,250 N ・m工况下,分析了扫气对点火提前角、进气流量和涡轮前端温度的影响。
研究了相同节气门开度不同配气相位情况下,利用扫气改善大负荷下扭矩的潜力。
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增加,扫气效果逐渐增强,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并不随着负荷的增加而推后,只是在一定区域内波动,进气流量增加,涡轮前端温度先降低后增加;大负荷下利用可变气门技术形成的扫气可以有效提高充气效率和动力性;在1 800 r/min下,发动机扭矩可以提高50 N・m。
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汽油机;扫气;爆震TK411.8B1001-2222(2011)04-0031-062011-05-182011-08-09国家“九七三”研究发展计划(2007CB210005)李正伟(1985-),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缸内直喷汽油机;lizhengweitsinghua@gmail.com。
负荷相位增加@@[1] 王建昕.高效车用汽油机的进步[ J].内燃机学报, 2008(增刊Ⅰ):83-89.@@[2] Bandel, Fraidl, Kapus, et al. The Turbocharged GDI Engine: Boosted Synergies for High Fuel Economy Plus Ultra-low Emission [C]. SAE Paper 2006-01- 1266.@@[3] Henning Kleeberg, Dean Tomazic, Oliver Lang, et al. Future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for High Output Turbocharged Direct Injected Gasoline Engines [C]. SAE Paper 2006-01-0046.@@[4] Coltman, Turner, Curtis, et al. Project Sabre: A Cl ose-Spaced Direct Injection 3-Cylinder Engine with Synergistic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Low CO2 Output [C]. SAE Paper 2008-01-0138.@@[5] Yi Jianwen, Steven Wooldridge, Gary Coulson, et al.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Ford 3.5 L V6 EcoBoost Combustion System[C]. SAE Paper 2009-01- 1494.@@[6] Masayuki Shimizu, Kazunori Yageta, Yoshinori Mat sui,et al. Development of New 1.6 Liter Four Cylinder Turbocharged Direct 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 with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 Timing Control System[C]. SAE Paper 2011-01-0419.@@[7] Tim Lake,John Stokes, Richard Murphy. Turbocharg ing Concepts for Downsized DI Gasoline Engines[C]. SAE Paper 2007-01-0259.@@[8] Donghee Han, Seung-Kook Han, Bong-Hoon Han. Development of 2.0 L Turbocharged DISI Engine for Downsizing Application[C]. SAE Paper 2001-01- 1545.@@[9] Neil Fraser, Hugh Blaxill, Grant Lumsden. Challen ges for Increased Efficiency through Gasoline Engine Downsizing[C]. SAE Paper 2009-01-1053.@@[10] Bertrand Lecointe, Ga(e)tan Monnier. Downsizing a Gasoline Engine Using Turbocharging with Direct Injection[C]. SAE Paper 2003-01-0542.@@[1]张飞,简弃非.汽车尾气余热利用技术及应用[J].山 西能源与节能,2010(1):43-45.@@[2]邹政耀.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的研究[D].南京:东南 大学,2007.@@[3] Hugues L Talom,Beyene Asfaw. Heat Recovery from Automotive Engine[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09,29(2/3) :439-444.@@[4]沈中元.中国汽车领域的节能潜能[J].国际石油经济, 2006(8):28-35.@@[5] 吕云嵩.车用蓄能器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7 (7):7-9.@@[6]童钧耕.工程热力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7.@@[7]傅秦生.热工基础及应用[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7.@@[8]王革华,田雅林,袁婧婷.能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sidual Heat Recovery System of Automotive Exhaust Based on Accumulator Principle YANG Xing LU Yong YANG Liang TAN Chun-lai LIU Yang HAN Chun-xu YAN Yu-qu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uppressing Knock of Turbocharged GDI Engine with Scavenging LI Zheng-wei ZHANG Zhi-fu WANG Meng-ke ZHOUChong-guang WANG Zhi WANG Jian-xin 。
某型TGDI汽油机活塞销孔划伤原因分析

某型TGDI汽油机活塞销孔划伤原因分析
任全水;钟建勤;袁正维;杨辅新;孙程龙;田志松
【期刊名称】《内燃机》
【年(卷),期】2022(38)3
【摘要】涡轮增压缸内燃油直喷(Turbo Gasoline Direct-Injection,TGDI)汽油机以其高效的性能逐渐成为车用发动机的主流。
由于热负荷和缸内压力高于传统的进气道喷射(Port Fuel Injection,PFI)汽油机,开发过程中对TGDI汽油机的耐久性考核强度也高于PFI汽油机。
合理的耐久试验故障排查思路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发动机的开发效率。
本文针对一台2.0L TGDI汽油机冷热冲击耐久试验中出现的活塞销孔划伤故障,进行了详细的故障成因分析和排查,包括失效零部件强度计算校核、缸内最大燃烧爆发压力(爆压)测试、尺寸和装配工艺校核、失效表面分析等,发现零部件装配表面清洁度不达标是导致失效的原因,改进之后进行试验验证,证实上述分析是正确的。
本文可为TGDI汽油机耐久试验故障排查提供经验参考。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任全水;钟建勤;袁正维;杨辅新;孙程龙;田志松
【作者单位】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27
【相关文献】
1.非调质钢活塞销孔内壁缺陷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2.活塞销孔表面微观划痕的原因分析及探讨
3.活塞销与活塞销孔配合的工作可靠性分析
4.38MnVS6活塞销座孔内壁掉肉原因分析
5.活塞销与活塞销孔配合的可靠度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增压汽油机机油消耗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增压汽油机机油消耗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压汽油机已经成为当今汽车市场上的主流动力系统之一,这种引擎通常具有高功率、高效率和高转速等优点。
然而,一些车主反映他们的增压汽油机机油消耗率很高,这可能会对发动机的寿命和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研究增压汽油机机油消耗率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研究目的1.了解增压汽油机机油消耗率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统计,探究不同情况下机油消耗率的变化规律。
3.提出降低增压汽油机机油消耗率的有效方法,降低车主使用成本,提高车主的使用体验。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增压汽油机进行实验,采用故障诊断设备和数据记录仪等设备采集数据,并分析数据以查找机油消耗率变化的规律。
同时,我们还将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和分析不同车型和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机油消耗率,以找到解决机油消耗率问题的方法。
四、研究内容1.增压汽油机机油消耗率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
3.数据分析及研究结论。
4.提出有效的解决增压汽油机机油消耗率的方法。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汽车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汽车生产企业和车主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而言,可以根据研究结果提高汽车引擎的设计和研发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车主而言,提高了对汽车维护和保养的认识,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了使用效果和使用安全性能。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获得以下成果:1.建立增压汽油机机油消耗率变化的实验模型和分析方法。
2.分析不同情况下机油消耗率的变化规律。
3.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降低机油消耗率。
4.为相关企业和车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七、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于2021年开始,预计需时6个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前期调研和成果查阅,时间1个月。
2.研究方案制定和实验设备准备,时间1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8卷第10期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8No.10 2017年10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Oct.2017 DOI:10.11817/j.issn.1672−7207.2017.10.037增压直喷汽油机机械损失及分解摩擦试验研究付建勤1,2,段雄波1,2,刘敬平1,2,周峰1,2,舒俊1,2(1.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2;2.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82)摘要:基于AVL试验台架,对一款先进车用增压直喷汽油机分别开展整机摩擦试验和分解摩擦试验,研究全转速范围内整机机械损失和各子系统机械损失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节气门开启与否对整机机械损失压力影响较大;在中低转速区域,节气门开启后发动机机械损失压力明显下降;但在高转速区域,发动机机械损失压力上升;在节气门开启时,增压器才对发动机倒拖功率有影响;随着转速增加,附件损失和曲轴损失所占百分比变化很小,气门机构损失所占百分比逐渐减小,而活塞连杆损失百分比逐渐增加;在低转速时,发动机机械损失主要为气门机构损失,1000r/min时达到52.3%;在高转速时,除附件损失外,其余3种损失大体相当。
以上规律为提高增压直喷汽油机的机械效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汽油机;机械损失;泵气损失;机械效率;倒拖试验中图分类号:TK4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207(2017)10−2830−06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loss and friction decomposition ofa turbocharged direct 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FU Jianqin1,2,DUAN Xiongbo1,2,LIU Jingping1,2,ZHOU Feng1,2,SHU Jun1,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Vehicle Bod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2.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Powertrain Technologies,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Abstract:The engine motored test and friction decomposition test were conducted on an advanced turbocharged direct 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 based on AVL test bench,and then the engine friction losses and various subsystem friction losses were obtained in the whole speed rang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e of throttle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engine mechanical loss.At the low and middle speed,when the throttle is opened,the engine mechanical loss decreases obviously;but at the high speed,the engine mechanical loss rises.Only when the throttle is opened,the turbocharger will have effect on the engine motored power.With the increase of engine speed,the percentages of attachment loss and crankshaft friction loss only change a little.The percentage of valve train loss decreases gradually,while the percentage of piston and connecting rod friction loss increases gradually.At the low speed,the engine mechanical loss is mainly in form of valve train loss,and its percentage goes up to52.3%at1000r/min.At the high speed,the remaining three losses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except the attachment loss.The above rules have provided basic data for improving the mechanical efficiency of turbocharged direct 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Key words:gasoline engine;mechanical loss;pumping loss;mechanical efficiency;motored test收稿日期:2016−10−07;修回日期:2016−12−04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6050,51376057)(Projects(51506050,51376057)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通信作者:付建勤,博士,副教授,从事发动机性能开发与优化研究;E-mail:fujianqinabc@第10期付建勤,等:增压直喷汽油机机械损失及分解摩擦试验研究2831在动力机械中,内燃机由于功率和转速范围广、热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好、能量密度高等多项优点,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
近年来,随着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传统内燃机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由内燃机热平衡理论可知,内燃机的缸内膨胀功有相当一部分被摩擦损失、附件损失和泵气损失所消耗[2],这3项损失统称为内燃机的机械损失。
由于机械损失的存在,缸内指示功不可避免地减小,从而导致内燃机有效热效率与指示热效率具有较大的偏差。
提高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减少机械损失及其所占内燃机总功的比例,是改善内燃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对于提高内燃机各个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3]。
为了降低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国内外学者在整机机械损失测试和计算方法、摩擦损失影响因素以及对内燃机性能影响等方面相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4−10]。
FOX[11]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通过降低摩擦损失对重型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的改善潜力。
URAS等[12]提出将IMEP法用于活塞组摩擦力的测量,并用这种方法测量了低速时内燃机活塞组的摩擦力。
张启等[13]通过研究活塞组加速度、部分连杆体质量的惯性力和连杆简化方式对摩擦力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IMEP法测量活塞组摩擦力的计算精度。
杜家益等[14]采用倒拖法对一款高速直喷柴油机的机械损失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损失功率约占整机机械损失功率的60%,并对该型柴油机的机械损失功率进行了预测,提出了该型柴油机机械损失功率的经验公式。
虽然国内外对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主要是针对传统汽油机或柴油机,而对于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先进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研究还较少,尤其缺乏全工况范围的试验数据。
为此,本文作者针对一款先进车用增压直喷汽油机,开展各种状态下的整机机械损失试验和分解摩擦试验,对该机机械损失的变化规律、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各子系统机械损失所占比例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提高增压直喷汽油机的机械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1试验对象和方法本研究的试验对象为1台排量为1.4L、轿车用直列四缸增压直喷汽油机,其主要结构和性能参数见表1。
试验台架为AVL自动控制试验台,测功机为AVL 交流电力测功机,发动机水温控制单元和机油温控单元分别为AVL553和AVL554。
主要测试仪器和设备见表2。
其中,AVL测功机的精度为扭矩±0.3%,转速±0.5%。
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试方法有停缸法、倒拖法、油耗线法和示功图法等。
在电力测功机条件下,倒拖法不失为一种简便可行的发动机机械损失测试方法,并且在冷却水温度和机油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测试精度较高[15]。
因此,本研究采用倒拖法对该增压直喷汽油机的机械损失进行测试。
首先进行整机摩擦试验,分别研究带增压器与不带增压器、节气门开启与关闭等条件下整机的机械损失水平及泵气损失差异。
整机摩擦试验的方法及流程如下:1)拆掉发动机空滤器和增压器涡轮机出口后所有管路;2)节气门全开;3)设置冷却水温和机油温度为90℃。
待发动机水温在(88±5)℃,主油道机油温度在(95±5)℃范围时即可开始试验;4)切断油路,使管路中剩余的燃料耗尽;5)切断喷油和点火线路,用电力测功机拖动发动机;6)从5200r/min起,按照外特性试验工况测试点逐步降低转速,即3000r/min以上转速间隔为500 r/min,2000~3000r/min转速间隔为250r/min,1000~ 2000r/min转速间隔为200r/min。
试验在发动机熄火后3min以内完成。
表1增压直喷汽油机基本参数Table1Specifications of turbocharged direct-injected engine 参数数值或类型发动机型式直列4缸、四冲程、水冷、双顶置凸轮轴、进气VVT 缸径/mm76.5行程/mm75.6排量/L 1.39压缩比10:1点火顺序1−3−4−2额定功率/kW96最大转矩/(N·m)220增压方式涡轮增压+中冷喷油方式缸内直喷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8卷28327)节气门全关,重复3)~6)试验;8)拆掉增压器,重复2)~7)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