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

合集下载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
黄连木、小叶朴、青檀、榆树等。
4、桑 (桑科):聚花果
5、毛茛科
根据牡丹生态习性,分析其在园林中主要应用方式及栽培要点:
牡丹喜温暖而不耐酷热气候,喜光但忌夏季曝晒; 以在弱荫下生长最好;尤其在花期适当庶荫可延长花期并可保持纯正的色泽;肉质直根,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略带湿润的沙质壤土,最忌粘土及积水之地;据此牡丹在园林中的主要应用方式为花台、花池或盆栽做室内观赏;栽培以在地势较高,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栽植为宜;植株上方应配置疏荫大树。
花的色彩美
花色美
红色系(红色、粉色、水粉):
黄色系(黄、浅黄、金黄):
白色系
蓝紫色系
(二)芳香美
(三)、花相理论
1、独生花相:如苏铁、凤尾兰
2、线条花相:如连翘,金钟花、迎春。
3、星散花相:如珍珠梅,鹅掌楸,白兰等
4、团簇花相:如玉兰,木兰,大绣球
5、覆被花相:泡桐,广玉兰,栾树
桃与山桃区别:
? 桃:干皮红褐色、无光泽;叶片中部或上部以上最宽,叶柄具腺体;萼筒短柔毛;果肉多汁。
? 山桃:干皮古铜色、光亮;叶片近基部最宽,叶柄常无腺体;萼筒无毛;果肉干燥。
梅与杏形态区别要点:
? 杏:小枝红褐色;叶基常圆形,叶柄多带红色,果肉离核,核平滑。
? 梅:小枝绿色;叶基常宽楔形,叶柄不带红色。果肉粘核,核具蜂窝状点穴。
园林树种的调查:组织培训、制定调查项目和进行园林树木调查的总结
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的原则
1.符合自然规律,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符合城市的性质特征;
3.重视“适地适树”的原则
4.注意特色的表现;
5.应注意园林建设实践上的要求。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

1. 简述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园林树木学是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主要内容有园林树木的种类识别、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观赏价值、产地分布和园林用途等。

2. 试述中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

我国园林树木资源具有种类繁多、分布集中、特色突出、独放异彩的四大特点。

3. 如何理解“谁掌握了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如何合理保护、开发利用我国的园林树木种质资源。

⑴园林树木种质资源是携带各种不同种质的园林树木的总称,包括了众多的野生类型及栽培品种。

没有好的种质资源,就不可能育出好的品种。

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可以通过引种驯化可直接用于园林建设,又是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材料,缺少这些优良资源,园林树木的育种将无法进行,可见园林树木种质资源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⑵植物资源的保护及保存方法一般分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两种方式。

保护和保存种质资源的途径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制订严格的法规外,对栽培的种和品种一般是搜集活材料,集中栽培于适合其习性要求地区的品种圃,在植株衰老前,通过营养繁殖及时更新。

对于一、二年生草花,为防止天然异花授粉,一般实行定点、分区保护栽培,组成隔离保存优良品种原种的网点;或采用网罩等人工隔离措施,以保证原种纯正。

对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多采用建立种子贮藏库贮藏种子的方式。

、建立种质库(基因库),对种子、花粉、营养器官、组织和活植株等实行长期保存。

其中茎尖组织的超低温贮藏新技术尤有发展前途。

凡搜集保存的种质资源均需经过严格的检疫,编号登记,作出初步评价,并将有关形态、习性、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等方面的情况和研究结果详细记入科技档案。

⑶①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搜集:资源开发利用前,必须进行资源的调查与搜集工作。

目的是查清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规律,并收集种子及活体材料,为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②园林树木种质资源评价及性状鉴定: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必须对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价与性状鉴定。

园林树木学_03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答题

园林树木学_03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答题
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正好抵偿呼吸作用的消耗。 补偿点越低的植物越耐荫。
饱和点:光强达到某一值时,净光合速率 达到最大。 2 形态指标:
树木的耐荫性受下列因素影响: ¨ 年龄:幼苗阶段耐荫性强; ¨ 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下,树木的耐荫
性强,寒冷干旱的环境下,趋于向光;
¨ 土壤:肥沃湿润土壤下,树木耐阴性强。
本节思考题:
¨ 1、名词解释:植物的环境;生态因子; 生存条件;综合作用;主导因子;寒害; 霜害;冻害;冻拔;冻裂。
¨ 2、突变温度对植物的生长有何影响?及 常见的树木防冻措施。
¨ 3、昼夜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在控制温度的温室栽培中有何指导意义?
第物
¨ 四、空气的流动与抗风树种
¨ 1、空气流动的利弊 ¨ 利:有助风媒花树种的传粉 ¨ 弊:造成树木的生理和机械损伤 ¨ 2、抗风树种等级划分 ¨ 强:如马尾松,黑松 ¨ 中等:如侧柏,龙柏 ¨ 弱:大叶桉,榕树,雪松
¨
¨ 本节思考题:
¨ 1、空气中对植物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有那些? ¨ 2、空气中污染物有那些种类?
¨ 一、基本概念
¨ 1、旱生植物——在干旱的环境中能长期 忍受干旱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 P63
¨ 2、中生植物——不能忍受过干或过湿的 环境条件的植物类型。P64
¨ 3、湿生植物——在潮湿环境中才能正常 生长的植物类型。P65
¨ 4、水生植物——在水中才能正常生长发 育的植物类型。P65
¨ 5、耐旱植物——在干旱环境中能正常生 长的植物类型。P65
的标准 • 6、形态指标法包括那些内容?
第4节:空气因子
¨ 1、空气中对植物起主要作用的成分 ¨ 2、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种类 ¨ 3、城市环境中习见污染物质及各级抗性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在进行园林(包括风景区)规划设计、绿化工程、园林建筑、城市园林的管理和养护等诸方面的工作中,都要具备园林树木学的知识。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形态、生态、繁殖、栽培和景观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园林树木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1、园林树木:指那些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等。

2、乔木:高大直立,有明显的主干,树高一般在5米以上,分枝点较高,能形成树冠的树木。

3、灌木:矮小丛生,没有明显的主干,或主干低矮,一般在5米以下的树木。

4、藤本植物:不能直立生长,需要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的植物,包括各种瓜果、花卉等。

5、常绿树:四季常绿,终年保持绿叶的树木,如松树、柏树等。

6、落叶树:在秋季会落叶的树木,如杨树、柳树等。

7、生态习性:指树木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8、观赏特性:指园林树木的形态、色彩、芳香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

9、土壤质地:指土壤中沙、粘土、粉砂的比例以及土壤的结构状况等。

10、病虫害防治:指对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

11、整形修剪:指根据园林美学的要求,对树木进行修剪和整形,以达到特定的景观效果。

12、古树名木:指那些树龄较长、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或生态价值的树木,是园林中的重要景观资源。

13、耐阴性:指树木在阴暗环境下生长的能力。

14、适应性:指树木在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能力。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一节树木的生长发育第二节园林树木个体生长发育第一节树木的生长发育一、根系的生长发育二、枝条的生长与树体骨架的形成三、叶和叶幕的形成四、花的形成和开花五、果实的生长发育六、园林树木各器官的相关性一、根系的生长发育(一)根系的年生长动态1、根系生长一般比地上部分时间长春季早于地上部分,秋季晚于地上部分。

2、年生长有高低峰(1)高低峰出现往往与地上部分交错进行(2)根系出现高低峰的次数和强度与树种、年龄等有关(3)夜间快于白天(二)根的生命周期1、幼年期根系生长速度一般要超过地上部分,逐渐减慢,直至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局部自疏与更新始终发生。

自疏(根系)是指须根随着前端的生长由基部向根端枯死。

3、根系生长的有限性和向心更新4、根的寿命长于地上部分二、枝条的生长与树体骨架的形成(一)芽的特性1、芽的异质性(1)概念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2)芽的异质性的变化①顶芽比侧芽饱满如云杉、油松、杨树。

②顶芽自枯,上部芽饱满,基部为扁芽和隐芽如丁香,果树。

③上、中部芽饱满,基部为隐芽,多数灌木和多数阔叶树(3)应用利于剪口芽的强弱增强或缓解树势,弱芽生长势弱,易潜伏或发弱枝。

所以要抑制树势或促进壮枝分化花芽,只要剪口留瘪芽就能达到目的,枝条中部的芽常抽生粗壮的营养枝,适于做骨干枝或延长枝,壮芽易生壮枝,或转化为花芽,增加花果产量。

3、芽的早熟性与晚熟性(1)晚熟性芽需过冬才萌发的芽,如丁香、山杏等早春开花的树木。

(2)早熟性芽当年能萌发的芽,如珍珠梅,国槐,月季。

4、萌芽力与成枝力(1)概念萌芽率(萌芽力):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的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的,则称萌芽力弱。

成枝力:母枝上的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的枝)的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是成枝力强;一般只能长1-2条长枝的成枝力弱。

园林树木学的定义

园林树木学的定义

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园林树木学是研究园林中树木的学科,它关注树木的种类、特性、栽培和管理等方面。

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对于园林设计和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树木的分类、特性、栽培和管理等方面来介绍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和内容。

一、树木的分类树木是指高大的木本植物,它们通常有坚硬的茎和分枝,可以长时间地生长和存在。

树木可以按照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叶子的形状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按照树干的特征分为乔木和灌木;按照树木的用途分为经济树和观赏树等。

二、树木的特性树木具有多种特性,包括生长习性、形态特征、木材性质等。

树木的生长习性包括喜阳性、喜阴性、耐寒性、耐旱性等,这些特性决定了树木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树木的形态特征包括树干的高度、树冠的形状、叶子的大小和形状等,这些特征对于园林设计和景观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树木的木材性质也是园林树木学关注的内容之一,木材的硬度、耐久性和纹理等特性对于木质建筑和家具制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木的栽培树木的栽培是指将树木从种子或幼苗开始,通过适当的土壤、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园林树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树木的栽培技术。

树木的栽培技术包括播种、移植、修剪、施肥等方面。

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园林环境。

四、树木的管理树木的管理是指对树木进行养护、保养和修剪等活动,以保持其健康和美观。

园林树木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树木的管理方法。

树木的管理包括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修剪和整形、水分和养分的供应等方面。

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延长树木的寿命,保持园林的景观效果。

园林树木学作为一个学科,对于园林设计和园林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树木的分类、特性、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选择合适的树木种类,合理布局树木的位置,提高园林的美观性和舒适性。

同时,园林树木学的研究也可以为树木的繁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树木学》课程笔记

《园林树木学》课程笔记

《园林树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园林树木学概述一、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景观学等多个领域,专注于研究园林中树木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以及园林应用等方面。

园林树木学旨在通过对树木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高园林景观的美学价值、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1. 园林树木的分类与系统演化- 探讨园林树木的分类体系,研究科、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 分析园林树木的地理分布和演化历史。

2. 园林树木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研究园林树木的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过程。

- 了解树木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运输等生理机制。

3.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周期- 研究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成熟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

- 分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和内部激素调控。

4. 园林树木的繁殖技术- 探讨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的方法。

- 研究提高园林树木繁殖成活率和遗传稳定性的技术。

5. 园林树木的栽培与管理- 研究园林树木的栽培基质、栽植技术、水肥管理、修剪整形等。

- 探讨树木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和健康管理。

6. 园林树木的景观应用- 研究园林树木在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原则和应用技巧。

- 分析树木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三、园林树木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 直接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

- 使用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辅助观察。

2. 实验法- 设计实验来测试树木的生长反应、繁殖效果等。

- 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等在研究中的应用。

3. 调查法- 对特定地区的园林树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

- 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4. 比较法- 对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树木进行比较分析。

- 研究其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性。

5. 数量分析法-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树木生长数据、繁殖数据等进行处理和分析。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第一章:绪论1.中国被西方人士称为“园林之母”,园林树木资源极为丰富。

2.中国园林树木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种类繁多(2)分布集中(3)丰富多彩(4)特点突出第二章:园林树木的分类(重点)1. 园林树木: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体闲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的应用的木本植物。

2.p7物种(种)(1)“种”是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2)“种”与“种”之间是有明显的界限的,除了形态特征的差别外,还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即异种之间不能交配产生后代,即使产生后代亦不能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

3.p7-8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类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种:也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虽然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型: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的重瓣或单瓣,毛的有无,叶面上有无色斑等。

4.p8品种:(1)由人工培育大量而成的特殊物种称之为品种。

(2)指物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性状有一致,经过长期演变,且具有同一共性的物质。

5.p9林奈“双名法”: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发明的,其完整内容和书写格式如下:属名+种加词+种命名人名字6.p11恩格勒(谁做了什么)恩格勒系统(谁做的,是什么)这个系统是以假花学说为依据,由德国的恩格勒的两部巨著,即《植物自然分科志》和《植物分科志要》而建立的。

它是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较为稳定实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我国北方多采用。

7.p11哈钦松(谁做了什么)哈钦松系统(谁做的,是什么)该系统是以真花学说为依据,由美国的哈钦松在其著作《有花植物志》中建立的。

以多心皮植物为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较为合理,我国南方,如广东,云南多采用该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树木的枝、干、根等及其 观赏特性
枝干 枝干的形状和颜色在园林绿化中具有一定的观 赏价值,特别是对落叶树种。 根 树木裸露的根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表现出 树木的苍老景象,如松、榆、朴、梅、榕等;而板 根则能表现热带雨林的景观,如榕属、人面子等。
Hale Waihona Puke 园林树木的意境美(联想美)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坚贞、气节和理 想,代表高尚品质; 红豆表相思、恋念; 含笑表深情; 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四君子:梅、兰、竹、菊。
园林树木的配植
一、配植的原则 1.满足功能要求 2.同环境条件协调 3.满足艺术要求 4.经济原则
二、艺术配植 1.定义 园林树木的艺术配植,是运用艺术技法把 各种植物组合起来,以美的形式充分发挥园林树木 的形象美及其基本特征,使配植形式与总体艺术布 局相协调,以创造优美、舒适和健康的环境。 2. 2.基本方法: A 对比与调和 B 平衡与动势 C 韵律与节奏 D 主调、基调、配调及转调
(二)、花的芳香 清香:茉莉 甜香:桂花 浓香:白丝花 淡香:玉兰 幽香:米仔兰
(三)、花相理论
1. 什么是花相? 2. 花相的类型: 按花或花序在树冠上的整体形态划分: A 独生花相 B 线条花相 C 星散花相 D 团簇花相 E 覆被花相 F 密满花相 G 干生花相
1
按照花朵或花序在树冠上的分布特点划分: A 外生花相 B 内生花相 C 均匀花相
园林树木的叶及其观赏特性
(一)、叶的大小 (二)、叶的形状 (三)、叶的质地 (四)、叶的色彩 1 绿色类 2 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 3 秋色叶类 4 常色叶类 5 双色叶类 6 斑色叶类 叶的香气和叶的音效也是园林绿化植物配植中考虑 的重要因素。
园林树木的花及其观赏特性
(一)、花形与花色 1.花形各异,不同的树木花的形态不同。 2.花色: A 红色系花:桃、月季、山茶、夹竹桃、刺桐等 B 黄色系花:迎春、金桂、黄蝉、黄槐、金茶花 C 蓝色系花:紫藤、杜鹃、楝树、蓝花楹、假连 翘、等。 D 白色系花:茉莉、女贞、广玉兰、白兰、鸡旦 花、等
园林树木的配植方式
1.规则式配植 A 辐射对称配植方式:中心植和环状植 B 左右对称配植方式:对植、列植和三角式配植 2.自然式配植 A 孤植 B 丛植 C 群植 D 林植 E 散点植 3.混合式配植
功能配植
1. 防护配植: A 防污配植 D 防火配植 2. 视觉配植: A 引导配植 C 遮光配植 3. 遮荫配植 4. 缓冲配植 B 防尘配植 E 防风配植 C 防音配植
B 遮蔽配植 D 明暗配植
古树、名木的调查与保护
1. 古树、名木的概念 2. 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
园林树木的果实及其观赏特性
1. 果实的形状:以奇、巨、丰为准。 2. 果实的色彩: A 红色:铁冬青、火棘、南天竹、紫金牛、桔 B 黄色:柚、佛手、黄皮、假连翘、蒲桃 C 蓝紫色:紫珠、蛇葡萄、葡萄、十大功劳、 桂花 D 黑色:小蜡树、女贞、鸭脚木、金银花、红 楠、樟树、阴香 3. 果实对生物的诱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