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

合集下载

第三章--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资料

第三章--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资料
b)设置不灵敏Ⅰ段: 按(3)整定
对零序电流Ⅰ段保护的灵敏性要求同相间电流Ⅰ段
零序电流II段保护
按单侧电源电流II段整定方式计算,但需考虑:分支 电路的影响
1.有 Y0 /接线的变压器时,零序电流II段保护的整定
a.分支电路使故障线路中的零序短路电流增大 b.如果前一级零序电流 II段保护仍按原方式整定,则
第二节 直接接地系统的零序电流保护
零序电流保护的缺点是: (1)受中性点的接地数目与分布的影响很大;对于短线路或
运行方式变化很大的情况,保护往往不能满足运行的要求 (2) 在重合闸动作的非全相运行状态可能出现较大的零序电
流,因而影响零序电流保护的正确工作 (3)当采用自耦变压器联系两个不同电压等级的网络时,则
第二节 直接接地系统的零序电流保护
一、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获取 1、外接
第二节 直接接地系统的零序电流保护
第二节 直接接地系统的零序电流保护
2、自产(软件计算)
3U0 U A U B UC
3I0 IA IB IC
目前,多数微机保护中采用自产零序电压, 而零序电流两种方法都采用,并且通过比较 可以检测采样是否正常
IA 0
IB j C0U BD
IC j C0U CD
3Id 0 (IA IB IC )
j C0 3E A (e j1500 e j1500 ) j3U d 0 C0
第四节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 的接地保护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接地短路时零序分量的特点
第四节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 的接地保护
• 越靠近故障点的零序电压越高,因此零序方向元件没 有电压死区
• 当故障点距保护安装地点很远时,由于保护安装处的 零序电压较低,零序电流较小,必须校验方向元件在 这种情况下的灵敏系数

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措施

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措施

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措施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措施是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保护电力设施不受损坏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针对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的一些常见措施:1. 跨越保护:输电线路通常会经过道路、铁路、河流等地形,为防止人造物或自然物与输电线路直接接触,需要进行跨越保护。

常用的跨越保护设施包括隔离开关、避雷针、避雷器和防护网等。

2. 防雷保护:由于输电线路处于室外环境中,容易遭受雷击。

为保护设施免受雷击损害,会使用避雷器对线路进行保护。

避雷器通常由非线性电阻器和间隙两部分组成,当线路电压超过设定值时,避雷器会放电,将过电压分流到大地,从而保护线路设备。

3. 过流保护:输电线路可能会发生过电流事故,这会对设备造成严重损坏。

为了防止过电流损害电力设施,可以使用过流保护装置。

过流保护装置可以及时检测到过电流情况,并切断电路来保护设备。

4. 接地保护:接地是保护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输电线路系统中使用接地装置将线路的金属部分或设备与大地连接起来,避免电流滞留在设备中,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隐患。

5. 温度监测与保护:线路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负荷过大、环境热量等因素导致温度升高,为防止设备烧毁,需要进行温度监测与保护。

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及时感知到设备超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降低负荷等。

6. 振动监测与保护:线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部振动的影响,这会导致设备松动或损坏。

为了保护线路设备,可以安装振动传感器进行振动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7. 检修与维护:定期的检修与维护是保护输电线路电力设施的重要手段。

检修与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紧固件的检查、电气元件的检测等,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措施涉及跨越保护、防雷保护、过流保护、接地保护、温度监测与保护、振动监测与保护以及定期的检修与维护等方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保护电力设施不受损坏。

输电线路保护讲义

输电线路保护讲义

输电线路保护讲义一、引言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它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通过变压器传送到各个消费者。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保护线路设备的安全性,输电线路保护显得极为重要。

本讲义将介绍输电线路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二、输电线路保护的目的输电线路保护的主要目的是迅速、准确地检测出故障,切断受故障影响的部分,保护其他正常运行的设备。

同时,还需要保证线路的可靠运行,减少因故障而造成的停电时间和损失。

三、输电线路保护的原理1. 故障检测: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过对线路电流、电压进行测量和比较,检测故障的发生。

常见的故障包括短路故障、接地故障等。

2. 故障判断:一旦检测到故障,保护装置需要判断故障的类型和位置。

常见的故障类型有单相接地故障、两相接地故障、两相短路故障等。

保护装置需要根据故障的特征进行准确判断。

3. 故障切除:保护装置在判断故障后,需要通过断路器等开关设备,切断故障电路,以防止故障继续影响线路的其他部分。

四、输电线路保护的常见方法1. 过电流保护:通过对线路电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超过额定电流的情况,保护装置会迅速切断故障部分。

采用不同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可以实现不同的保护策略,例如差动保护、相邻线路保护等。

2. 距离保护:距离保护是一种常见的保护方法,它通过测量线路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来判断故障的位置。

距离保护装置可以根据设置的保护范围,迅速切除故障部分。

3. 差动保护:差动保护是一种针对线路电流的保护方法,它通过比较线路各处电流的差异来检测故障。

差动保护主要用于检测短路故障。

4. 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是一种用于检测接地故障的保护方法。

它通过测量线路接地电流或接地电压来判断故障的发生,并迅速采取切除措施。

五、总结输电线路保护是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讲义简要介绍了输电线路保护的目的、原理和常见方法。

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管理规定

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管理规定

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一.加强施工现场的电气安全管理,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二.施工现场必须健全电气安全管理和责任制度,由动力设备科负责电气安全管理,设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电气安全。

安全科负责监督检查。

施工现场的电工在动力设备科的指导下,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电气安全。

三.技术部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必须有专项电气安全设计,包括输电线路的走向,固定配电装置的设置点及其配电容量,大型电气设计、集中用电设备的平面布置,有针对性的电缺陷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

四.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有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1.凡是触及或接近带电体的地方,均应采取绝缘,屏护以及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2.电力线路和设备的选型必须按国家标准额定安全载流量。

3.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具备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护。

4.所有临时电源和移动电具必须设置有效的漏电保护开关。

5.在十分潮湿的场所或金属构架等导体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宜使用安全电压(12V)。

6.有醒目的电气安全标志。

无有效安全技术措施的电气设备不准使用。

五.电气线路和设备安装完毕后,由动力设备科会同安全科、工程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六.必须经常对现场的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电气绝缘、接地接零电阻、漏电保护器等开关是否完好,必须指定专人定期测试。

台汛季节要强化检查。

对查出的问题要编制电气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限期解决。

七.必须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电气专业人员和职工进行电气安全技术教育和电气安全常识教育,新工人的三级教育中必须有一课时以上的电气安全教育,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懂得触电急救知识,未经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书的电工和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人员,不准从事电气安装、修理和电气设备的操作工作。

八.施工必须建立和健全如下电气安全管理制度:1.各类电气设备、设施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电气安全值班负责制和交接班制;3.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的检查、维修、保养制度;4.电气事故的处理规程。

输电线路检修保电措施有哪些

输电线路检修保电措施有哪些

输电线路检修保电措施有哪些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输送电能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必须进行定期的检修和保养工作。

在进行检修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电措施,以确保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电线路检修保电措施的相关内容。

1. 断路器操作。

在进行输电线路检修时,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断路器进行操作。

断路器是用来切断或接通电路的开关装置,它可以在电路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流,以保护线路和设备的安全。

在进行线路检修时,需要先将相关的断路器切断,确保线路处于断开状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接地操作。

接地是保护输电线路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线路检修时,需要对相关的设备和线路进行接地操作,以确保线路上的电压为零,避免触电危险。

接地操作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3. 安全防护措施。

在进行输电线路检修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

这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靴、安全帽等,以及设置警示标志和隔离区域,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外,还需要对相关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

4. 检修计划和方案。

在进行输电线路检修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修计划和方案。

这包括确定检修的时间和地点、确定检修的范围和内容、确定需要的人员和设备等。

检修计划和方案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和批准,以确保检修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5. 现场监护和指挥。

在进行输电线路检修时,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现场监护和指挥。

他们需要负责对检修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操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发生意外或紧急情况时,他们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6. 检修结束和恢复供电。

在进行输电线路检修结束后,需要对相关的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确认线路无异常后,可以进行恢复供电操作,将线路重新接通,恢复正常运行。

在进行恢复供电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输电线路接地方式及地网设计研究

输电线路接地方式及地网设计研究

输电线路接地方式及地网设计研究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接地方式及地网设计则是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确选择和设计接地方式及地网可以有效保护输电线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输电线路接地方式及地网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其重要性、现有的方式以及设计原则。

一、接地方式的重要性输电线路的接地方式是指将线路中的金属部分与地进行良好连接的方式。

接地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稳定系统电压:正确的接地方式可以减少线路的过电压,并保持系统的电压稳定。

2. 排除故障电流:接地系统可以提供一条低阻抗的路径,使故障电流迅速排除,有效减少故障对线路的影响。

3. 保护人身安全:合理的接地系统可以将故障电流引导到地下,减少触电风险,保护人身安全。

二、常见的接地方式目前,常见的输电线路接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单点接地:将线路的一个点与地进行连接,适用于电压等级较低的输电线路。

2. 多点接地:将线路的多个点与地进行连接,适用于电压等级较高的输电线路。

3. 零序接地:对三相系统的中性点进行接地,适用于三相四线制输电系统。

4. 导体接地和电阻接地:通过导体或电阻与地相连接,形成接地回路。

三、地网设计原则地网是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合理的地网可以提高接地系统的性能。

在地网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选择合适的地网形式:地网的形式可以是水平地网、垂直地网或者混合地网。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网形式可以提高系统的接地效果。

2. 考虑土壤电阻率:土壤的电阻率是决定接地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

根据土壤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地网尺寸和形式,确保接地系统的低阻抗连接。

3. 合理布置地网电极:地网电极应该均匀分布在接地区域,并与线路的绝缘支柱相连接,确保电流的有效引导和散布。

4. 地网与地下管线的协调:在地网设计中,需要注意与地下管线的协调,避免对地下管线造成影响或破坏。

四、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关于输电线路接地方式及地网设计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着技术创新。

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与距离保护

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与距离保护
1
第六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6-1 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 §6-2 常用保护继电器 §6-3 线路的电流电压保护 §6-4 电网的方向电流保护 §6-5 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 §6-6 距离保护简介 §6-7 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6-9 电力电容器的保护
2
6.5 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
一、概述
大接地电流系统中的单相接地短路保护: ✓采用完全星形接线的相间电流电压保护——灵敏度常常不 能满足要求; ✓装设专门的接地短路保护——反映零序电流、零序电压和 零序功率的保护。 小接地电流系统中的单相接地短路保护:当单相接地电流 较大时,应装设单相接地保护,使之动作于信号,以便让 运行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故障。
电力工程基础电力工程基础1第六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61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62常用保护继电器63线路的电流电压保护64电网的方向电流保护65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66距离保护简介67电力变压器的保护69电力电容器的保护265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一概述?大接地电流系统中的单相接地短路保护
《电力工程基础》
电力工程基础
距离保护的优点:由于 Z k只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有关,因此,用 U I Z 构成的距离保护,其保护范围基本上不受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21
6.6 距离保护简介
距离保护的保护范围 距离保护的保护范围用整定阻抗Zset值的大小来表示。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若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Zm小于整定
阻抗,即Zm<Zset,保护动作;若Zm >Zset,则保护不动作。 因此,距离保护实质上是一种低量动作保护。
带时限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动作电流:应与下一级线路的零序I段相配合。但是,当 两个保护之间的变电所母线上接有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时, 如图6-36所示,应考虑该变压器的影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后习题解答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1-1 答: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是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元件,使其免受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元件恢复正常运行;监视电力系统各元件,反映其不正常工作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规范设备承受能力而动作,发出告警信号,或减负荷、或延时跳闸;继电保护装置与其他自动装置配合,缩短停电时间,尽快恢复供电,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2 答: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1-3 答: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力系统故障时电气量通常发生较大变化,偏离正常运行范围,利用故障电气量变化的特征可以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例如,根据短路故障时电流增大.可构成过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根据短路故障时电压降低可构成低电压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等。

除反映各种工频电气量保护原理外,还有反映非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如超高压输电线的行波保护和反映非电气量的电力变压器的瓦斯保护、过热保护等。

1-4 答:主保护是指能满足系统稳定和安全要求,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是指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起后备作用的保护。

后备保护又分为近后备和远后备两种:(1)近后备保护是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线路或设备的另一套保护来切除故障以实现的后备保护;(2)远后备保护是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前一级线路或设备的保护来切除故障以实现的后备保护.辅助保护是为弥补主保护和后备保护性能的不足,或当主保护及后备保护退出运行时而增设的简单保护。

1-6答:(1)当线路CD中k3点发生短路故障时,保护P6应动作,6QF跳闸,如保护P6和P5不动作或6QF, 5QF拒动,按选择性要求,保护P2和P4应动作,2QF和4QF应跳闸。

(2)如线路AB中k1点发生短路故障,保护P1和P2应动作,1QF和2QF应跳闸,如保护P2不动作或2QF拒动,则保护P4应动作,4QF跳闸。

第二章继电保护的基础知识2-1答:(1)严禁将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2)短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必须使用短路片或短路线,短路应妥善可靠,严禁用导线缠绕;(3)严禁在电流互感器与短路端子之间的回路和导线上进行任何工作;(4)工作必须认真、谨慎,不得将回路永久接地点断开;(5)工作时,必须有专人监护,使用绝缘工具,并站在绝缘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规定:1.对3~63kV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的单相接地故障,继电保护配置原则的具体规定。

(1)在发电厂和变电所母线,应装设单相接地监视信号装置。

一旦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信号装置动作告警,以便通告运行人员及时处理及寻找故障点。

(2)在线路上装设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

对有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线路,或者不能安装零序电流互感器,而单相接地保护能够躲过电流回路中不平衡电流的影响,也可将保护装置接于三相电流互感器构成的零序回路中。

(3)在出线回路数不多,线路又不是特别重要,或装设选择性保护也难保证有选择性时,可以采取依次断开线路的方法,寻找单相接地在哪条线路。

有时为了快速恢复对完好线路的供电,断开后如无故障,靠自动重合闸恢复供电。

2.对110kV 线路的下列故障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1)单相接地短路。

(2)相间短路。

对接地短路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装设带方向或不带方向的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2.对某些线路当零序电流保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装设接地距离保护并应装设一段或二段零序电流保护作后备保护。

第一节 大接地电流系统的接地故障特点一、接地保护概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将出现大的短路电流,故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又称为大接地电流电网。

在我国通常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均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

前面讲述的电流保护和方向电流保护,若采用三相完全星形接线,虽然也能反应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短路,但由于它们的动作电流较大,而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又往往比相间短路电流小,因此灵敏系数常常不能满足要求。

另外,反应相间短路的保护兼作接地保护时,其时限也比专用接地保护长,故为了反应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短路故障,通常装设专用的接地保护-反应零序分量的保护。

电压为3~35kV 的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统称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

在这种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时,不构成短路回路,故没有短路零序电流,只有零序电容电流,其值比负荷电流小得多,所以这种电网又称为小接地电流电网。

由于这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电流很小,且电网的线电压仍对称,不影响对负荷供电,故允许带着接地点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因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通常装设作用于信号的零序分量保护,以便采取措施消除接地故障,防止故障扩大。

二、大接地电流系统接地故障的特点大接地电流系统的接地故障主要是单相或两相接地短路。

下面分析在发生上述故障时的参数特征。

正常运行或三相短路时,由于三相电压和电流是对称的,故∙0U = 31(∙U U +∙V U +∙W U ) = 0∙0I = 31(∙U I +∙V I +∙W I ) = 0 即没有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

两相短路时,例如VW 两相短路,在故障点∙U kV =∙U KW = -21∙U kU ;∙I kU = 0,;∙I kV =-∙I kW ,因此故障点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为∙U d0 = 31(∙U U +∙V U +∙W U ) = 31(∙U kU -21∙U kU -21∙U kU ) = 0 ∙0I = 31(∙I kU +∙I kV +∙I kW ) = 31(0 +∙I kV -∙I kV ) = 0 上述分析说明,正常运行及相间短路时,均没有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

但是,发生接地短路时,情况不同。

例如U 相接地短路,则在接地故障点,故障相电压∙U KU = 0,∙U KV =∙V U ,∙U kW =∙W U ;∙U I =∙IKU ,∙V I = 0,∙W I = 0,因此故障点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为 )1(k0∙U = 31(∙U kV +∙U kW ) = 31(∙V U +∙W U ) (3-1) ∙0I (1)= 31∙I kU(3-2)若发生VW 两相接地短路,在故障点有,∙U kV =∙U KW = 0,∙U kU =∙U U ,∙I kU = 0,则有)1.1(k0∙U=图 3-1 大接地电流电网单相接地短路时的零序分量 (a )网络接线;(b )零序等效网络;(c) 零序电压分布31∙U kU =∙U U (3-3))1.1(k0∙I = 31(∙I kV +∙I kW ) (3-4)由上述分析可知,出现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是接地故障区别于正常运行和相间短路的基本特征。

下面进一步分析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分布。

故障点处三相电压不对称的程度最高,故该点零序电压也最高,离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低,变压器接地中性点处零序电压为零。

例如在图3-1(a)所示电网中k 点单相接地时,其零序电压的分布见图3-1(b)。

由于故障点处出现零序电压所以产生零序电流'0I 和''0I ,它们经变压器的中性点构成回路。

对零序电流的方向,仍然采用母线流向故障点为正,而对零序电压的方向是线路高于大地为正,根据图3-1(b)所示等效网络,则有∙U k0 = -'0I (0.T1Z +'0L Z )= -''0I (0.T2Z +''0LZ ) (3-5) 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压为∙0.M U = -'0I 0.T1Z ∙0.N U = -''0I 0.t2Z (3-6) 式(3-6)说明,保护安装处母线上的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的大小关系决定于该处背后的零序阻抗值,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相位差则决定于母线背后零序阻抗的阻抗角φk0通常φk0约为70°~ 85°,所以3'0∙I 落后于-3∙0.M U 70°~ 85°,或者说3'0∙I 超前3∙0.M U 95°~ 110°,见图3-2。

这一点在后面分析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动作行为时需特别注意。

接地故障点零序电流3∙0I 的大小取决于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和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数目。

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数目越多,系统的零序阻抗越小,接地故障点的零序电流越大。

故障点零序电流在故障点两侧的分配与各侧的零序阻抗成反比,若0.T1Z +'0L Z >0.T2Z +''0L Z ,则''0∙I >'0∙I ,若变压器B 2的中性点不接地,则0.T2Z = ∞,''0∙I = 0,'0∙I =∙0I ,即故障点的零序电流全部流经左侧。

因此对单侧电源电网,为提高线路首端零序电流保护的灵敏系数,线路末端变压器中性点一般不接地。

第二节 大接地电流系统的接地保护零序电流保护反应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短路时的零序电流分量,原理简单可靠,灵敏度高、保护区较为稳定,在输电线路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零序电流保护和反应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一样采用阶段式,多为四段式,并可根据运行需要而增减段数。

零序电流'0∙I图 3-2 零序电流与零序 电压的相位关系可由电流互感器构成的零序滤过器获得,零序电压可由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形获得,也有微机保护根据输入的三相电流、三相电压分别计算出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由零序电流速断保护(零序Ⅰ段)、限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零序Ⅱ段)、零序过电流保护(零序Ⅲ段)组成。

零序Ⅰ段和零序Ⅱ段共同构成反应本线路接地故障的主保护,零序Ⅲ段为后备保护。

一、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零序Ⅰ段)反应接地故障的零序电流速断保护与反应相间故障的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相似,其选择性是靠动作电流的整定获得的。

为此,也可以求出单相或两相接地短路时零序电流3I 0随线路长度l 变化的关系曲线,然后用类似于相间短路保护Ⅰ段的整定计算方法求得零序Ⅰ段的动作电流。

零序Ⅰ段动作电流的整定需考虑以下三个原则:(1)为保证选择性,零序Ⅰ段的动作电流应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发生单相或两相接地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3I 0. max ,即I set = K rel 3I 0. max (3-7) 式中 K rel ——可靠系数,取1.2~1.3。

在确定最大零序电流时,要考虑零序电流为最大时的运行方式和接地故障类型。

具体说,应考虑系统正序阻抗Z 1为最小,保护安装侧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数目最多,而线路末端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数目最少或都不接地的情况。

至于是单相接地短路时的3I 0(1)大,还是两相接地短路时的3I 0(1.1)大,可比较∑1X 和∑0X ,若∑1X >∑0X ,则3I 0(1.1)>3I 0(1);反之,若∑1X <∑0X ,则3I 0(1)>3I 0(1.1),这是因为,∑1X =∑0X 的条件下,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为 3I 0(1)=∑∑+0123X X E (3-8) 而两相接地短路电流为3I 0(1.1)=∑∑+0123X X E(3-9)由式(3-8)和式(3-9),不难得出上述结论。

由于零序Ⅰ段的动作电流需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的最大零序电流,故零序Ⅰ段不能保护本线路的全长,只能保护本线路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线路的零序阻抗远比正序阻抗大,一般X 0=(2~3.5) X 1,故线路始端与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电流变化显著,即3I 0 = f ( l )曲线较陡,使零序Ⅰ段的保护范围比相间短路电流保护Ⅰ段的保护范围大。

而且由于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时,一般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点的数目和分布保持不变,即零序阻抗基本保持不变,所以零序电流受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小,使零序Ⅰ段的保护区比较稳定。

(2)零序Ⅰ段的动作电流应躲过由于断路器三相触头不同时合闸时所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3I 0. SC ,即I set = K rel 3I 0. SC (3-10) 如果在零序电流速断保护中设有一个小延时,由于该延时大于断路器三相触头不同时合闸的时间,则本项条件可以不考虑。

按上述两项原则整定的零序I 段,称为灵敏的零序I 段,其灵敏系数按保护范围的长度来校验,要求最小保护范围不小于线路全长的15%,这对零序Ⅰ段是较易满足的。

(3)在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中,常采用综合重合闸装置,致使系统容易出现非图3-3 有分支电路时,零序Ⅱ段动作电流的整定 ( a ) 网络接线;( b ) 零序电流变化曲线 全相运行状态。

在非全相运行情况下又出现振荡时,将有较大的非全相振荡零序电流,此时上述灵敏的零序I 段可能误动作。

为避免这种误动作,可由综合重合闸闭锁灵敏的零序I 段,而为了仍有快速的零序保护,可增设不灵敏的零序I 段,它按躲过非全相振荡时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整定。

二、限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零序Ⅱ段)零序I 段能瞬时动作,但不能保护本线路全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