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73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73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73(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
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C.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D.适用唐朝的法律√“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3.宋朝法律规定,一般案件的理雪期限是判决生效的( )。
A.三天之内B.三个月之内C.六个月之内D.三年之内√理雪是宋朝的一种诉讼制度,即当事人或其亲属不服刑事判决向上申诉的制度。
理雪案件的期限是判决后的三年内。
4.在中国历史上,法律对“奸生子”的继承权明确加以确定的时期是( )。
A.秦朝B.隋朝C.宋朝D.明朝√中国古代法律对奸生子继承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操作情况,奸生子一般没有身份继承权,但是有财产继承权,中国在元代以后法律明确了奸生子的继承份额,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
5.唐律规定,在他人土地里发现宿藏物,其所有权归( )。
A.土地所有者B.国家C.发现人D.发现人和土地所有者各半√按唐律的规定:①若在自家土地和公地上发现,归自家所有。
②若在他人土地上发现,发现人与土地产权人对分。
6.“鞫谳分司”的司法审判制度始于( )。
A.秦朝B.汉朝C.宋朝√D.元朝鞫谳分司是两宋独特的刑事司法制度。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套)及答案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一、单项选择题1.《唐律》的篇目数是( )。
(2010年一综一第32题)(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2.唐朝编纂的第一部律典是( )(2010年一综一第36题)(A)《武德律》(B)《开皇律》(C)《永徽律》(D)《贞观律》3.宋朝元丰年间,开封府民人钱某与赵某因相邻土地的田界问题发生纠纷,钱某欲告官解决。
按照《宋刑统》的相关规定,官府可以受理钱某词状的时间是( )(2019年一综一第30题)(A)四月初一(B)六月十八(C)八月十八(D)十月初一4.南宋庆元年问,某州有一妇人被杀。
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衙拘捕,受尽拷问,招认了“杀妻事实”。
在法官提交本路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
对此,符合宋代翻异别推制度规定的是( )(2018年一综一第32题、2018年一法综一第20题)(A)发回原州衙由原审官员重审(B)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C)上报中央大理寺审理(D)指定本路另一州衙官员审理5.典卖契约是一种附有回赎条件的特殊类型的买卖契约。
宋朝法律规定,以原价赎回标的物的最长期限( )(2017年一综一第39题,2017年一法综一第18题) (A)10年(B)20年(C)30年(D)40年6.中国古代对一种刑罚有如下的描述:“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
”该材料所描述的刑罚是( )(2016年一综一第39题)(A)刺配(B)折杖(C)廷杖(D)发遣7.《历史名臣奏议》记,宋高宗时“狱司推鞫,法司检断,各有司存,所以防奸也”反应司法制度是( )(2016年一法综一第18题)(A)翻异别推(B)鞫献分司(C)三司会审(D)死刑复奏8.据某著名武侠小说:北宋年间,有人向官府告发称,丐帮帮主乔某杀害其师父。
经官府审理,控告属实。
又查明乔某系辽国人,其师傅系北宋人。
根据宋朝法律,对乔某的行为应适用的法律是( )(2015年一综一第37题)(A)《宋刑统》(B)辽国法律(C)宋刑统或辽国法律(D)被告人可选择的第三国法律9.《宋刑统》共十二篇,其首篇的篇名是( )(2015年一法综一第18题)(A)具律(B)刑名(C)名例(D)法例10.下列关于宋代“翻异别推”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4年一综一第39题) (A)实行“审”与“判”相分离(B)农务繁忙季节停止民事诉讼审判(C)皇帝特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长官会同审理(D)犯人翻供且“实碍重罪”时.须交由另外司法官或司法机构重新审理11.为防止冤错案件,宋朝规定在犯人翻供且所翻情节关系重大时,案件改由另一司法机关重新审理。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时期,最早打破“不预设刑”、“临事议制”法律传统的诸侯国是( )。
(2012年真题)A.郑国√B.齐国C.楚国D.秦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奉行的“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临事制刑,不预设法”(《左传.昭公六年》)的法律传统,颠覆了奴隶主贵族利用“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左传.昭公六年》)的神秘力量垄断控制法律的局面。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左传.昭公六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故选A项。
3.中国古代首次设置律博士的政权是( )。
(2010年真题)A.北魏B.曹魏√C.西晋D.北齐三国曹魏政权在廷尉之下首次设置律博士,以教授法律、培养司法官吏为职责。
可见,选B项。
4.秦朝作为司法官吏断案依据的成例称为( )。
(2010年真题)A.决事比B.封诊式C.廷行事√D.断例秦朝将司法机关断案所形成的成例称为廷行事,故选C项。
决事比作为汉朝法律形式的一种.是指在律无正条时比照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判案件依据的单行法规;封诊式是秦朝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是司法机关有关审判原则、治狱程式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文书程式;断俐为元朝的刑事法律形式。
5.“八议”中保护前朝皇室宗亲及其后裔的制度是( )。
(2010年真题)A.议亲B.议宾√C.议贵D.议故所谓“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下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7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7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在近代立法活动中,最早确立民商合一体例的是( )。
A.清末B.北洋政府时期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正确答案:D解析: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5月至1930年12月陆续颁布了《中华民国民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正式颁行的第一部民法典,中国也第一次实行了民商合一的编制体例。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个突出特色是( )。
A.行政司法合一B.司法独立C.大量实行军事审判D.司法公正正确答案:C解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事审判范围扩大,成为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个突出特色。
这是由于军事审判所受制约甚小,更便于军阀为恶,因而北洋政府扩大了军事审判的范围。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清未“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沈家本B.张之洞C.杨度D.伍廷芳正确答案:B解析: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清末法制变革时,将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的机关刑部改为( )。
A.大理寺B.大理院C.法部D.高等审判厅正确答案:C解析: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刑部改称,有尚书、侍郎等官,掌司法行政、监督大理院及京内外审判、检察机关,所属有京师高等审判厅、检察厅与京师初级审判厅、检察厅等。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5.在南京国民政府六法体系中,唯一未被法典化的是( )。
A.民法B.刑法C.宪法D.行政法正确答案:D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在行政立法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单行立法,没有法典化,这也是南京国民政府六法体系中唯一没有被法典化的法律部门。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定的《大统式》开创了以下哪一种法律形式( ) A.律B.令C.格D.式正确答案:D解析:西魏编定《大统式》是我国历史卜第一部式的汇编,这一法律形式为唐、宋王朝所沿用。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在我国封建法律发展史上,最早确立法典12篇结构的是以下哪一著作( )A.《开皇律》B.《永徽律》C.《北齐律》D.《北魏律》正确答案:C解析:《北齐律》于武成帝河清三年(564年)完成,其特点为:形成了12篇的法典体例。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麟趾格》是( )A.定罪量刑的普遍性规范B.弥补的附属性法律C.规定国家制度的暂时性法令D.地方习惯法正确答案:A解析:格这种法律形式,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北魏中期,格刚从科演变而来,在内容上与汉晋之科无大区别,作为弥补律令的副法行用。
北魏后期至北齐初期,格逐渐取代律文成为主要法律形式。
东魏时颁布《麟趾格》作为正刑定罪的规范,这一阶段格成为当时的通制。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以身高来决定是否负刑事责任的是以下哪个朝代( )A.曹魏B.唐朝C.汉朝D.秦朝正确答案:D解析:秦律规定,未成年者犯罪,小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
秦朝把身高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规定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以卜要承担刑事责任。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5.秋冬行刑制度始于( )A.汉朝B.西周C.秦朝D.曹魏正确答案:A解析:汉朝死刑的执行采取秋冬行刑制度,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这段特定的时间执行,这主要是受到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6.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B.秦朝的立法主张“缘法而治”和“法令由一统”C.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D.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与“人治”正确答案:B解析: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西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 )(2012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2题)(分数:2.00)A.《九刑》B.《汤刑》C.《吕刑》D.《禹刑》3.西周时期对诉讼已经有所区分,其中“以财货相告”称为( )(2010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5题)(分数:2.00)A.讼B.告C.狱D.诉4.下列关于《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4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4题)(分数:2.00)A.《法经》的编纂者是商鞅B.《法经》将“名例”置为首篇C.《法经》确立的九篇体例为后世法典所继承和发展D.《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5.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
”这里的“廷行事”是指( )(2016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3题)(分数:2.00)A.制定法B.司法成例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6.在汉文帝十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以替代黥刑的刑罚是( )(2009年综合课单选第42题)(分数:2.00)A.笞三百B.笞五百C.弃市D.髡钳城旦春7.汉朝建立了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囚徒复核审查的制度,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
这种制度称为( )(2010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40题)(分数:2.00)A.读鞫B.乞鞫C.录囚D.举劾8.下列法典中,首次确立“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是( )(2012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6题)(分数:2.00)A.《开元律》B.《北魏律》C.《晋律》D.《贞观律》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讯野蛮残酷。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年单选31)《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中具有诉讼法性质的篇目是( )。
(分数:2.00)A.《网法》与《捕法》B.《网法》与《杂法》C.《杂法》与《具法》D.《捕法》与《具法》3.(2004年单选39)秦朝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 )。
(分数:2.00)A.刑部B.大理寺C.廷尉D.司寇4.(2005年单选38)“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的诉讼类别出现于( )。
(分数:2.00)A.秦朝B.汉朝C.三国两晋南北朝D.唐朝5.(2009年单选39)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 )。
(分数:2.00)A.决事比B.封诊式C.指挥D.廷行事6.(2011年单选44)依据秦朝诉讼法律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公室告”案件的是( )。
(分数:2.00)A.贼杀伤B.盗他人C.子告父母,臣妾杀家主D.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其子及臣妾7.(2012年单选34)下列刑罚中,属于秦朝作刑的是( )。
(分数:2.00)A.髡刑B.耐刑C.赀刑D.城旦舂8.(2013年单选34)秦始皇三十三年,咸阳令审判一起盗羊案件时,误将系羊绳圈的价值计入赃值,与秦律规定的计赃方法不符。
依照秦律,该县令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其所触犯的罪名是( )。
(分数:2.00)A.不直B.纵囚C.失刑D.擅刑9.(2014年单选35)下列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哪一个是明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A.明德慎罚B.德主刑辅C.德本刑用D.明刑弼教正确答案:D2.在中国古代,“律”是在什么时期首次作为法律形式的?(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正确答案:C3.在秦代主要的法律形式中,类似于后世“律疏”的法律形式是( )。
A.令B.廷行事C.式D.法律答问正确答案:D4.“法例”作为篇名,存在于下列哪个法典中?(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正确答案:B5.中国封建社会最具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法典是( )。
A.《法经》B.《北齐律》C.《唐律疏议》D.《大清律例》正确答案:C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行政法典是( )。
A.《朝律》B.《唐六典》C.《元典章》D.《明会典》正确答案:B7.“条法事类”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
A.唐末五代B.北宋C.南宋D.元朝正确答案:C8.《问刑条例》的删定,使得“例”成为正式的法律。
《问刑条例》删定于( )。
A.明太祖时期B.明成祖时期C.明孝宗时期D.明神宗时期正确答案:C9.明朝是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开始编撰《会典》的?(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孝宗正确答案:C10.清朝则例开始制定于( )。
A.顺治B.康熙C.雍正D.嘉庆正确答案:B11.上请原则在什么时期成为普遍特权?( )A.西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隋唐正确答案:B12.“亲亲得相首匿”正式确立于( )。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宣帝D.汉献帝正确答案:C13.“准五服以制罪”正式确立于( )。
A.曹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开皇律正确答案:B14.根据“准五服以制罪”原则,下面哪个情形处罚最重?( )A.父杀子B.子杀父C.侄杀伯D.伯杀侄正确答案:B解析:“准五服以制罪”要求在刑罚适用上,凡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73(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
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分数:2.00)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C.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D.适用唐朝的法律√解析:解析:“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3.宋朝法律规定,一般案件的理雪期限是判决生效的( )。
(分数:2.00)A.三天之内B.三个月之内C.六个月之内D.三年之内√解析:解析:理雪是宋朝的一种诉讼制度,即当事人或其亲属不服刑事判决向上申诉的制度。
理雪案件的期限是判决后的三年内。
4.在中国历史上,法律对“奸生子”的继承权明确加以确定的时期是( )。
(分数:2.00)A.秦朝B.隋朝C.宋朝D.明朝√解析:解析:中国古代法律对奸生子继承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操作情况,奸生子一般没有身份继承权,但是有财产继承权,中国在元代以后法律明确了奸生子的继承份额,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
5.唐律规定,在他人土地里发现宿藏物,其所有权归( )。
(分数:2.00)A.土地所有者B.国家C.发现人D.发现人和土地所有者各半√解析:解析:按唐律的规定:①若在自家土地和公地上发现,归自家所有。
②若在他人土地上发现,发现人与土地产权人对分。
6.“鞫谳分司”的司法审判制度始于( )。
(分数:2.00)A.秦朝B.汉朝C.宋朝√D.元朝解析:解析:鞫谳分司是两宋独特的刑事司法制度。
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
鞫,指审理犯罪事实。
谳,指检法议刑。
宋朝中央和地方都实行鞫谳分司制度。
7.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
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本路(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
提刑司对本案可能做出的下列处置中,哪一种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制度的规定( )。
(分数:2.00)A.发回原审州府重审B.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C.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理D.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解析:解析:宋代重视口供,翻异别勘是宋朝的一种诉讼审判制度,指在诉讼中,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翻异),事关情节重大,一般由另一法官或其他司法机关重审(别勘)的制度。
别勘分为差官别推(换法官审理)和移司别勘(换司法机关审理)两种。
8.科举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分数:2.00)A.汉朝B.晋朝C.隋朝√D.唐朝解析:解析:科举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选官制度,它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自隋唐形成以来,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途径,科举制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
9.唐朝主持制定《永徽律》的是( )。
(分数:2.00)A.萧何B.杜预C.长孙无忌√D.窦仪解析:解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永徽律》由长孙无忌、李绩等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并作郑重说明:“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
”10.折杖法创设于( )。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解析:解析: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意在笼络人心,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
11.隋《开皇律》12篇的体例源于( )。
(分数:2.00)A.《新律》B.《晋律》C.《武德律》D.《北齐律》√解析:解析:《开皇律》共计十二篇、五百条,其篇目是: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
这种体例主要是仿照《北齐律》,但又对《北齐律》作了必要和合理的修改。
12.关于唐律中的五刑,下列哪—选项是正确的( )。
(分数:2.00)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解析:解析:唐律承用隋《开皇律》中所确立的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作为基本的法定刑,其具体规格与《开皇律》稍有不同。
13.唐朝的中央审判复核机关是( )。
(分数:2.00)A.大理寺B.大理院C.刑部√D.御史台解析:解析:唐代刑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下设刑部、都官、比部和司门等四司。
刑部有权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对中央、地方上报的案件具有复核权,并有权受理在押犯申诉案件。
14.唐朝时京城长安某人犯有三种罪,三种罪的处刑分别为徒一年、徒二年和徒三年,依据唐律的规定,该罪犯最终将被处以( )。
(分数:2.00)A.徒二年B.徒三年√C.徒六年D.徒三年以上六年以下解析:解析:唐朝法律关于合并论罪的规定,在处理上类似于现代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处理原则。
“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的刑法适用原则,对于保证犯数罪的法律适用也具有积极意义。
15.《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的篇目数是( )。
(分数:2.00)A.6篇B.7篇C.12篇√D.18篇解析:解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宋刑统》在结构内容上沿袭《唐律疏议》,共12篇。
16.宋初法律规定,准予妻子改嫁或离婚的条件之一是:丈夫外出( )。
(分数:2.00)A.一年不归B.二年不归C.三年不归√D.四年不归解析:解析:宋代赋予妇女一定的离婚权,丈夫外出三年不归、逼妻子为娼或出卖妻子人身、丈夫犯罪被处以流刑或被处以其他刑罚而移乡编管,其妻可以离婚。
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7.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8.明朝官吏的选举方法为( )。
(分数:2.00)A.学校√B.科目√C.荐举√D.铨选√解析:解析:明朝选举时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
但科举始终是选官的基本途径。
19.清朝的荫生制度包括( )。
(分数:2.00)A.恩荫√B.难荫√C.功荫D.特荫√解析:解析:清朝的荫生制度是做官的一种简便途径,共分为恩荫、难荫、特荫,达到一定品级的官员及殁于王事的官员可以荫一子做官。
功臣子孙可以送部引见加恩赐官。
20.明朝中央司法机关为( )。
(分数:2.00)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大宗正府解析:解析:明朝的中央司法机关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组成,合称为“三法司”。
大宗正府为元朝的审判机构。
21.明朝的会审形式包括( )。
(分数:2.00)A.圆审√B.大审√C.朝审√D.热审√解析:解析:蕊嗣明朝的审判制度较前期有较大发展,突出表现在创设了一套会官审录制度,即对疑难、重大案件以及死刑复核案件进行会官复审。
明朝的会官审录制度共包括圆审、大审、朝审、热审。
22.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
(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解析:解析:宋朝和元朝时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明朝和清朝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
23.清代的例可分为( )等名目。
(分数:2.00)A.条例√B.则例√C.事例√D.成例√解析:解析:清代最重要的法律形式就是例,例是统称,可分为条例、则例、事例、成例等名目。
24.以下属于明朝颁布的法律有( )。
(分数:2.00)A.《明会典》√B.《问刑条例》√C.《理藩院则例》D.《大诰》√E.《钦定吏部则例》解析:解析:明朝颁布的法律有《明会典》《问刑条例》《大诰》,《理藩院则例》和《钦定吏部则例》为清朝颁布的法律。
25.《大明律》将唐律的篇目改为名例律、工律、吏律等各律,此外还有( )。
(分数:2.00)A.户律√B.礼律√C.兵律√D.刑律√解析:解析:《大明律》改变了唐以来沿袭八百年的封建法典编纂体例,以名例律冠于篇首,下按六部管制,分吏、户、礼、兵、刑、工六律。
26.在明朝法律上,厂卫机构具有以下哪些司法特权( )。
(分数:2.00)A.侦察缉捕权√B.汛问权√C.判决权D.法外施刑权√解析:解析:明朝厂卫干预司法活动,厂卫从事侦缉、监视活动,自设特别法庭,任意刑讯问罪.所使用的刑罚也大多是法外之刑。
所以厂卫机构具有侦察缉捕权、讯问权、法外施刑权。
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7.简答题第64-66小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8.简述汉朝刑事立法中定罪艟刑原则。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刑事责任年龄。
最低和最高年龄区别:八岁以下,八十岁以上;七岁以下,七十岁以上;七岁以下,八十岁以上;十岁以下,八卜岁以上。
根据犯罪情节,确定科刑轻重。
一般劲刑、免刑,这些人因矜老怜幼与正常人在处刑上有区别。
反映了“德主刑辅”。
(2)亲亲相首匿。
直系三代血亲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不受法律追究或轻免刑罚。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为后来封建法律继承。
(3)先自告除其罪。
汉自首叫自告,犯罪者在罪行未被发觉以前,自己到官府报告犯罪事实,可以免其罪。
①数罪并罚,只免除自首之罪。
②犯罪集团出谋划策者,自首也不免。
③杀伤父母、奴伤主等不免。
(4)贵族官员有罪先请。
保护汉朝官员法律特权。
公侯及其嗣子、官吏三百石以上享受有罪“先请”特权,一般减刑或免刑。
)解析:29.简述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