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区蓝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龙文工业开发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龙文工业开发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9.10•【字号】闽政文[2003]277号•【施行日期】2003.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州龙文工业开发区总体规划的批复(闽政文[2003]277号)漳州市人民政府:《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报请省政府批准龙文工业开发区总体规划的请示》(漳政(2002)10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漳州龙文区工业开发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开发区规划》)和省建设厅的技术审查意见。
二、漳州龙文工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路网结构、用地功能布局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要加强与蓝田等周边开发区的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公共事业资源共享和互补。
三、原则同意开发区的规划布局结构。
要搞好开发区与城市和过境交通的内外交通组织,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控制好开发区与城市和过境交通相连接的线路和交叉口用地。
四、要强化开发区的绿化环境建设,控制好规划公共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和河网水系两侧的绿化用地,强化过境交通以及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的防护绿化隔离带建设,提高开发区绿化建设整体水平。
五、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加强环保工作,确保开发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开发区的污水必须纳入城市已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实行达标排放。
六、要严格实施《开发区规划》。
《开发区规划》是开发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开发区范围内的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开发区规划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改变。
《开发区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确需改变的,应依法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省建设厅要加强对《开发区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漳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区规划执行情况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是指根据国家土地政策和发展需求,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和指导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以指导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市场需求分析1.城市经济发展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重点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包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并结合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确定相应的土地利用布局。
2.农村发展需求农村发展需求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农村生活用地和农村经济发展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根据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和土地资源特点,规划合理的耕地保护和农业用地布局,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生态环境保护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重点保护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合理规划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用地,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二、土地利用目标确定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合理评估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在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的前提下,鼓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提出具体的措施,如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3.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方案应确定土地利用布局和发展方向,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支持,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结构,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利用布局和建设措施1.城市用地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布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一、引言土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为目标,是指导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长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规划。
二、背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利用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和关键。
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是当务之急。
三、总体目标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原则和指导思想1. 科学性原则:依据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方向,合理划定各类土地利用区域,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集约利用。
2. 生态环保原则: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划定各类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经济适度原则: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目标。
4. 社会公平原则:注重社会公正,合理配置土地利用权益,尊重农民土地权益,确保利益平衡和社会稳定。
五、规划内容1. 土地资源现状评价:通过对现有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问题,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
2.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依据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需求,划定各类土地利用区域,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
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优化资源配置。
3. 土地规划实施措施: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方案,包括政策支持、技术支持、资金保障等方面,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顺利实施。
4. 土地资源保护和修复:重点保护生态脆弱区和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土地修复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5. 土地利用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地利用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监测土地利用情况,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方案,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规划概述1.1 规划背景漳州市蓝田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告审核通过的省级开发区。
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见附件2《闽政文【2006】123号》),将漳州蓝田工业区、漳州龙文工业区整合为福建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
文件明确该区的定位是:电子、光学、机电、精密机械、生物制药、食品罐头、轻纺、家具等。
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形成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集群。
为了更好的发展壮大蓝田经济开发区,借漳州市整合整个市区内工业园区的契机,为更好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漳州市在《漳州市人民政府龙文区现场办公专题会议》上通过了将蓝田经济开发区北部片区,即环城北路以北、漳龙高速以南、七号路以东的蓝田北部片区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并入蓝田经济开发区。
蓝田经济开发区是漳州市九龙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开发区之一。
规划面积分别为3.1921km2、3.5km2和1.3651km2。
蓝田工业区一期、二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由均得到省环保局的批复,且企业均已入驻。
本次规划环评的范围为:蓝田开发区三期、蓝田经济开发区北部片区以及龙文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8.0572km2。
1.2 规划目标、规划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目标:发挥区域对台经贸合作的优势,将产业模式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从低附加值逐步转向高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产业升级,构建一处专业化、规模化及标准化的新型制造工业基地。
规划定位:蓝田经济开发区总体定位为:建设成为集工业、商贸、科技、观光、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型生态工贸城区,形成低能耗、低污染及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
各片区的定位为:蓝田三期为轻型、低耗、轻污染的外向型工业区;龙文片区为外向型和具有漳州传统优势的轻加工工业区;北部片区为发展高科技、轻污染的制造业的工业基地。
产业发展方向:电子、光学、机电、精密机械、生物制药、食品罐头、轻纺、家具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利用的长期规划。
它是国家地方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指导性、统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涵盖了城市建设、农村发展、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并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政策。
总体规划的编制需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总体情况评估。
通过对土地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
第二步,确定发展目标。
根据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第三步,制定政策措施。
在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管理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经济和技术的保障。
第四步,编制规划方案。
根据已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方案和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用地的分布范围和用途,为土地利用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第五步,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将制定的规划方案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通过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
第六步,发布和实施。
经过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最终发布公告。
规划的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实施并加强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实现精细布局,有效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阐述乡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周 边乡镇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分析
01
地形地貌
描述乡镇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 ,包括地势、地貌类型、地质构 造等。
气候条件
02
03
水文条件
分析乡镇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 、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以及气 象灾害的频率和影响。
描述乡镇所在地区的水文特征,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及 其分布情况。
评估乡镇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情况,包括医院、卫生所和医 疗资源分配等。
文化体育设施
研究乡镇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情况,包括图书馆、体育馆和 活动中心等。
社会保障服务
分析乡镇的社会保障服务情况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
社会福利等。
04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质量。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PPP等方式,引导社会 资本参与乡镇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
加强资金监管
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 ,确保资金使用合法、 合规,提高资金使用效 益。
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
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制定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监督 管理制度,明确监督管理的职责 、权限和程序。
限建区
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重要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价值,但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区域,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 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限建区内可以进行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活动,但要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强度 。
适建区
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开发基础,适宜进行各类建设的区域,包括城镇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适建区内要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环境保护 和生态建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下面一起和店铺来详细了解一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其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并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1.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与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长远规划,因此它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有:(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要求;(3)土地供给能力及各项建设对土地要求;(4)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原则:(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层次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宜按行政区划体系分级编制。
根据我国行政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域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意义包括: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对土地资源现状和潜力的全面调查和评价,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划分土地功能区,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保障国家安全:通过规划建设军事用地、国土资源开发、生态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重要区域,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4.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规划编制方案确定:确定编制规划的范围、目标、任务和原则,明确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基础工作开展: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区域经济社会情况、生态环境等进行详细调研和评估,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3.规划方案编制: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4.规划方案论证:对规划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征询,完善方案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规划报批:将规划方案报批相关部门审批,形成正式文件,成为当地的法定规划文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
在规划实施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组织实施:按照规划方案的要求,有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和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区蓝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龙文区蓝田镇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 (2)第一节区域概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与主要问题 (3)第二章规划目标 (8)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0)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0)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14)第四章主要用地安排 (16)第一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 (16)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 (17)第三节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9)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及管制规则 (21)第一节建设用地分区与管制规则 (21)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 (23)第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8)第一节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 (28)第二节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 (29)第三节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 (30)第四节扩大规划的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30)附表 (32)附表1 蓝田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汇总表 (32)附表2 蓝田镇耕地保有量情况表 (33)附表3 蓝田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 (33)附表4 蓝田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34)前言土地是十分宝贵、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促进蓝田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漳州市龙文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蓝田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土地资源特点,在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龙文区蓝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蓝田镇土地利用发展方向,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各行业用地安排和土地利用政策,指导全镇依法开展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和实施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年为2010年。
《规划》的规划范围为蓝田镇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
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第一节区域概况一、区位条件与资源环境蓝田镇位于117°41′E-117°45′E,24°29′N-24°32′N之间,地处漳州平原中部,东与龙海市接壤,南隔九龙江西溪与龙海市相望,西邻步文镇,北依朝阳镇,属漳州市新城区的组成部分。
蓝田镇境内水系发达,九龙江西溪沿镇南边缘向东环流而过,九十九湾穿境而过,此外还有长山水库和扑船水库等水利资源遍布。
蓝田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平均气温21.4℃,年降雨量1400-1500mm,无霜期可达334天,土壤以砖红壤性红壤和水稻土为主。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为农业和林业的多种经营活动提供极有利的条件。
二、社会经济发展蓝田镇2005年辖8个行政村(兰田、蔡坂、东屿、梧桥、西坑、湘桥、小港、圳头)和一个镇办农场,总人口2.97万人。
本镇区位优越,迎宾大道、水仙大道、江滨大道、漳龙高速公路贯穿全镇。
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大部分位于蓝田镇域内,是龙文区主要工业生产基地。
近年来积极调整工业结构,不断增资扩产,现已形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光学工业、家具制造、印刷包装、电子钟表六大产业集群。
农业方面主要发展食用菌、茭白笋种植和养殖业等城郊型高优农业。
2005年,该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6.0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亿元;出口总额4400万元;工商税收7538万元,比增53.5%;农民人均纯收入5848元。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与主要问题一、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蓝田镇土地总面积2379.22公顷,其中,农用地1125.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7.29%;建设用地965.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0.59%;其他土地288.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12%。
(一)农用地耕地面积457.1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40.63%;园地面积213.54公顷,占农用地面积18.98%;林地面积116.4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10.35%;其他农用地面积338.0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30.04%。
1、耕地耕地面积457.11公顷,集中分布在九龙江西溪北岸地带。
其中,水田359.12公顷,占耕地面积78.56%;水浇地42.92公顷,占耕地面积9.39%;旱地面55.07公顷,占耕地面积12.05%。
2、园地园地面积213.54公顷,集中分布在镇域东南部。
其中,果园212.62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99.57%;其它园地0.92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0.43%。
3、林地林地面积116.48公顷,集中分布于镇域东部。
其中,有林地64.26公顷,占林地面积55.17%;灌木林地0.60公顷,占林地面积0.51%;其它林地51.62公顷,占林地面积44.32%。
4、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面积338.01公顷。
其中,设施农用地260.11公顷,占其他农用地面积76.95%;农村道路20.86公顷,占其他农用地面积6.17%;坑塘水面25.04公顷,占其他农用地面积7.41%;农田水利用地8.35公顷,占其他农用地面积2.47%;田坎23.65公顷,占其他农用地面积7.00%。
(二)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905.7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93.80%;交通水利用地43.6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4.52%;其他建设用地16.18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1.68 %。
1、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679.48公顷,占全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75.02%;农村居民点用地226.31公顷, 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4.98%。
城乡建设用地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分布。
2、交通水利用地交通水利用地43.69公顷。
其中,公路用地32.73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的74.92%;水工建筑用地2.71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的6.20%;水库水面8.25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的18.88%。
3、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16.18公顷,占全镇建设用地的1.68%。
(三)其他土地其他土地面积288.42公顷。
其中,水域面积124.76公顷,主要包括九龙江西溪和九十九湾,占全镇其他土地总面积的43.26%;自然保留地面积163.66公顷,主要分布在镇域的东部丘陵地区,占全镇其他土地总面积的56.74%。
表1 蓝田镇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05年)二、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一)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农用地分布较分散伴随着蓝田开发区的发展,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大,相对集中分布在蓝田镇区以及蓝田开发区。
农用地则在镇区外围分散布局,多分布于九龙江西溪北岸地带。
(二)土地利用结构东西差异明显蓝田镇西部地势平坦,耕地和建设用地所占的比重大。
东部为丘陵地带,是蓝田镇林地和自然保的集中分布区。
(三)交通用地分布不均匀镇域西部是漳州市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交通道路网密度及交通用地面积均高于镇域北部及东部。
三、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建设用地供需压力大规划基期,蓝田镇正值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建设用地需求量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及耕地保护战略的确定,建设用地供给压力越来越大。
(二)水域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蓝田镇南临九龙江,西与步文镇隔九十九湾相望。
长度约4公里的九龙江干流及丰富的水系给水产养殖、排涝泄洪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目前由于泥沙淤积、河床变浅、过水断面减少以及九十九湾因疏浚的管理滞后,致使泄洪排涝功能低下,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三)建设用地利用方式粗放,土地集约利用度不高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日益扩大,蓝田镇之前分散分布的工矿企业和部分农村居民点,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使得蓝田镇的土地利用率低,土地集约利用度不高。
第二章规划目标一、耕地保护目标2010年和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为269.92公顷(4048.80亩)和29.48公顷(442.20亩)。
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分别控制在1308.67公顷(19630.05亩)和1731.70公顷(25975.50亩)以内。
其中,2010年和2020年的城乡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1239.60公顷(18594.00亩)和1640.17公顷(24602.55亩)以内。
至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93.90公顷(4408.50亩)以内,其中,占用农用地260.72公顷(3910.80亩),占用耕地170.06公顷(2550.90亩);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622.58公顷(9338.70亩)以内,其中占用农用地587.23公顷(8808.45亩),占用耕地302.60公顷(4539.00亩)。
三、节约集约用地目标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
201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42.00平方米。
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58.00平方米(见表2)。
四、土地生态保护目标规划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化水域环境的保护与综合整治,实现从源头上治理污染,至2020年力争生态环境质量达到龙文区总体水平;至2020年,改善土地生态系统效益,建成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态区域。
表2 蓝田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总体结构调整至2010年,农用地面积83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20%,比2005年的47.29%减少12.09%(面积减少287.58公顷);建设用地规模1308.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01%,比2005年的40.59%增加了14.42%(面积增加343.01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232.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9%,比2005年的12.12%减少2.33%(面积减少55.43公顷)。
至2020年,农用地面积481.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25 %,比2005年的47.29%减少27.04%(面积减少643.35公顷);建设用地规模1731.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78%,比2005年的40.59%增加了32.19%(面积增加766.04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165.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7%,比2005年的12.12%减少了5.15%(面积减少122.69公顷)(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