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 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PPT】小石城山记课件[24张]

【PPT】小石城山记课件[24张]

虚词“而”字的用法:
• • • • • • •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并列) 拔剑撞而破之。 (递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承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折) (修饰) 吾恂恂(Xún)而起 。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假设) 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代词) (语气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基础过关
阅读课文,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yí n pìnì cù yǎn
垠 睥睨 更
数 伎
偃 逾
tǎng

gēng


少: 垠:
寻: 睥睨:
重 点 词 句
数:
售:
不过:
伎:
傥:
或:
环:
是:
西、北、东:
投以小石:
少:稍; 垠:边、界;
寻:寻找; 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重 点 词 句
数:密集;
翻译课文第一段中带有“而”字的句子, 注意“而”字前后之间的关系。
1、逾黄茅岭而下 译:越过黄茅岭向下。
2、其一少北而东 译: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
3、土断而川分
译: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
4、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译: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 5、益奇而坚 译: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
刘禹锡
因参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后又


贬连州。 代表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 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高中语文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

高中语文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

A.嘉树美箭
箭:箭竹
B.其疏数偃仰
数:读cù,密集
√C.类智者所施设也
D.愈以为诚有
施:名词,摆设 诚:真的
施:动词,安排。
3.下列加颜色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 解析
A.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
B.其疏数偃仰
C.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D.其响之激越
A、B、C三项皆为古今异义。
4.对下列各句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A.投以小石(介宾结构后置)
1.下列加颜色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答案 解析
A.瑰玮(ɡuī) 睥睨(pì) 亘古未有(ɡèn)
√B.深窈(yāo) 梁 (lì)
C.无垠(yín) 堡坞(wù)
风流倜傥(dǎnɡ) 更千百年(ɡēnɡ)
D.贬谪(zhé) 偃仰(yǎn) 金蝉脱壳(qiào)
“窈”读yǎo,“傥”读tǎnɡ。
2.下列加颜色的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解析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古义:得__到__赏__识__。_ 今义:_卖__出__。
3.一词多义
(1)而
其一少北而东:_并__列__连__词__,__并_且__ 土断而川分:_承__接__连__词__,__不__译__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转__折__连__词__,__却__
(2)为
其上为睥睨:_形__成__ 不为伟人:_造__就__,__造__作_ 愈以为诚有:_认_为__
3.“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一句,“其气之灵”表现何在?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
其气之灵表现在三处:一是土堡的形状,二是山洞的深窈,三是山石的分 布疏密有致。 山石虽美,却不被人亲近、赏识,作者以物喻人、借奇石比自己,含蓄、 形象地引发了身世之恨,沉痛而无奈。

《小石城山记》课件解析41页PPT

《小石城山记》课件解析41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小石城山记》课件解析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小石城山记公开课21页PPT

小石城山记公开课21页PPT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小石城山记公开课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

《小石城山记》课件

《小石城山记》课件
3、其次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渴求 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问题探讨: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 不同?
• 第一段以写景为主,其次段以谈论与抒情 为主。写景为谈论抒情做铺垫,而谈论抒 情是对写景的点化。这种描摹山水与抒情 言志相结合的手法开创了唐宋游记散文即 事入理、物我相融的风气,成为后代作家 学习的典范。从《岳阳楼记》到《醉翁亭 记》,从《游褒禅山记》到《石钟山记》, 都从柳宗元那里吸取了养分。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 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 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假设门焉。
• 从西山路口始终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 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查找 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 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 断了,有积存的山石横截在路面。它的上 面自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外形,旁边耸出 一座自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一样的一个 地窖。
小石城山记
柳柳宗宗元元
教学目标: 1、凭借注解,能翻译浅易文言文。 2、体会作者屡遭贬谪、怀才不遇而渴望转变的情怀。 3、学习本文物我相融的意境、象征手法和言志载道的 风格。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 说:“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 个局部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 之而来,很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 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 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 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 ,只好与山水亲近。这一来,文章 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 不坏。”
小石城山之“奇” 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其上为睥睨、梁欐 之形,其旁出堡坞, 有假设门焉。 ②投以小石,洞然有 水声,其响之激越, 良久乃已。 ③无土壤而生嘉树美 箭,益奇而坚,其疏 数明确:没有,从“神者傥不宜如是。”一句,以 及对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 人而多石”这两种观点的不信任都可看出。

《小石城山记》课件

《小石城山记》课件

概括大意,并指出:两段文字在表达 方式上有何不同?
第一段先叙小石城的景观,第二段写对造物者 有无进行议论。第一段写景叙事,第二段议论 抒情,
写景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议论抒情是对写景 的点化。这种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的手 法开创了唐宋游记散文言志载道、物我相融的 风气,成为后代作家学习的典范。从《岳阳楼 记》到《醉翁亭记》,从《游褒禅山记》到 《石钟山记》,都从柳宗元那里汲取了营养。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常见的是游记 散文)
表达方式:叙事、绘景状物、抒情、议论。
请举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一二段记叙游褒禅山半途而废的经 过,然而由这次半途而废引发对“志、力、物”三者关系的议论。
若:像 投以小石:以,拿。状后 响:回声 乃:才 环:盘旋攀登 益:更加
疏数偃仰:疏密起伏。数: 密集、偃:卧倒
类智者所施设也:像是智者 有意安排的。类:像。判断 句。
第一段写小石城,找出写小石城的语句,作者描 写了小石城哪些景观,这些景观有什么特点?
山形:睥睨梁丽之形 堡坞、山洞:(深邃幽静) 山石:无土壤而嘉树美箭(奇丽坚实)、 疏数偃仰(错落有致) 作者通过对小石城景观的描绘,呈现了小石城
1.作者对造物者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用课文的原字句回答。
久疑——诚有——果无乎
由第一段的描述可知,小石城类智者所施设也, 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 出来,绝非人力所能为,所以作者由久疑到相 信造物者确实有。
2.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又开始怀疑造物者是否 真实存在呢? 用原文语句回答。
分析本文的象征写法。

《小石城山记》课件

《小石城山记》课件

译: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并列)
翻译重点句子
1、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 门焉。 2、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 久乃已。 3、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4、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游踪路线:
西


小石 城山
黄茅岭
西山
第一自然段研析与概括
1.第一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写景)
是作者由自然景观带来的联想和思索。(议论)
总结文章脉络
全文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据此理请 课文结构。
1、 第一段写景。
分两层来写:先是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自西山道 口——有积石横当其垠”,然后描写小石城山的奇貌。
2、第二段议论。
是作者由自然景观带来的联想和思索。
思考:本文两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古今异义
土断而川分 古义:道路。


今义:泥土。
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 古义:城墙上的女墙。 今义:斜着眼睛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不过四十丈 古义:不超过。

今义:只是,仅仅。
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句式
被动句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辱,表被动,被辱)

状语后置句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应为“以小石头投”)

我们学过的哪些诗人、作家曾经被贬?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不能窥见 柳宗元被贬谪时的思想、情感呢?
①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别人观点,作者 反对)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 之南少人而多石。(别人观点,作者反对) ③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 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自己观点)
总结:
绝佳美景,千年无售,作者认为造 物者是劳而无用。以佳胜之地被埋没, 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斥, 谪居荒蛮,壮志难酬的悲愤。真是“一 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啊!

小石城山记正式版ppt课件

小石城山记正式版ppt课件

表现作者心境的语句有: 一、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二、望西山,始指异之。 三、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四、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两文情感的不同之处:
1.前文含蓄.形象,借小石城山来表明心迹;后 文直白和含蓄结合。
2.前文单一;后文有层次变化。
2021精选ppt
31
《小石城山记》主要通过对小石城山秀美 景色的描写,表达自己遭贬谪,才能无法施展 的愤懑之情。
③尺寸千里。
眼中所见的尽寸之地实际上有千里之距。 (形容山高望远)
④四望如一。
四面眺望,景色如同一样。
2021精选ppt
27
4.填空: ①“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
游而不知其所穷”这句话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___与__天_地__万_物__融_为__一__起_的__悠_闲_。.得意
②“萦青缭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借_代________,
2021精选ppt
8
学习课文第一段:
自读,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少: 稍
寻:寻找
垠:边.界
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数: 密集
不过: 不超过
环: 盘旋攀登
径:一直.径直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北.下: 名词做动词,向北走.向下走
西: 名词做状语,向西
投以小石: 介词短语后202置1精选,ppt“以小石投”
13
学习第二段:
怪: 诧异 售: 得到赏识 伎: 技艺,美景 傥: 或者,倘 辱: 屈辱,贬谪
或: 有人
是:这
2021精选ppt
14
重点字词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 果真,如果
诚 及是,愈以为诚有 确实, 的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 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似在说 物,其实质要表达什么?你认为作者是否在影 射自己? 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表达作者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 表惋惜和不平。 作者在这里是借题发挥,在影射 自己。 作者为小石城山叫屈,亦为自己 叫屈,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因身遭贬 逐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流露出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 心态。
• 我们学过的哪些诗人、作家曾经被 贬?你还了解古代有哪些文人被贬? • 古代被贬的著名文人
• 唐代: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杜 甫、白居易、张九龄。 • 宋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范 仲淹 。
文章主旨: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 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 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独立思考】研读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 作者主要抓住小石城山 的什么特点来写?试用一 个字概括。

2、小石城山景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原文回答)
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
门焉。 (土堡的形状)
②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
乃已。 (山洞的深窈) ③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 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山石的分布)词
• • • • • • • • • 径直,直接 自西山道口径北 逾黄茅岭而下 翻越,越过 不过四十丈 不超过 河流 土断而川分 才;停止 良久乃已 及是,愈以为诚有 到;确实,实在 更千百年不得售其伎 得到赏识;美景 神者傥不宜如是 同‚倘‛,倘若 其一少北而东 通‚稍‛,稍微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yú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 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shāo北而东,不过四十 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yín。其上为睥睨pì nì 梁欐lì之形,其旁出堡坞wù,有若门焉。窥之正黑, 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 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其疏数cù偃yǎn 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第一段以记叙为主,写景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gēng千百年不得 一售其伎jì,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tǎng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 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第二段以议论与抒情为主。
5、齐读全文,思考探究
①分析本文采用的是什么写法。
象征手法(即‚物我相融‛)。
②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着什么?
象征柳宗元遭贬怀才不遇的处境。
③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石象征着什么?
象征柳宗元峻洁孤高的人格。
作者借景抒情,借题发挥,“ 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抒 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渴求 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 (于) 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文:(我)又奇怪它(神灵)不在中原地区创 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 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 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 南少人而多石。 译文:这 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却 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 少而怪石多。”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 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 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 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 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 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 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 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 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 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 有一个洞象门。
柳宗元,唐宋八大 家之一,著有《柳河东 集》。 他和韩愈一样写 了许多书、序,同时发 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 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 散文文体,代表作有:
柳 宗 元
773~819
传记文:《童区寄传》 《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寓言散文:《三戒》(《临江之麋》、《黔 之驴》、《永某氏之鼠》 )。
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柳宗元 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又升为礼部员外 郎。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 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告失败。 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 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 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 马事件‛。司马为编外闲职,实为流 放之别名。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第二课时
• • • • 教学目标: 1、疏通第二段大意,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2、合作探究,领悟象征手法的运用; 3、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学习第二段:注意实词: 怪:诧异。 为之中州:创造 列:陈列.放置 更:经历 售:展示,得到赏识。 伎:技艺,美景。 傥:倘, 或者。 则其果无乎:难道 辱:屈辱,贬谪。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 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 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 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 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堂清练习
• 翻译下列句子: • 1、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 夷狄,更千百年 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 译: • 2、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 南少人而多石。 • 译:
第二段翻译 唉!我怀疑创造天地万物的神灵有没 有已经很久了。(我)到了这里便越发地 以为确实是有的。 (我)又奇怪神灵不 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 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 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 功的啊。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 难道确实没有造物主吗?有人说:“这是 神灵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 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 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 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这 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 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 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 智者所施设也。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 小石子投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 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 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 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 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 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 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词类活用
• 自西山道口径北 北,名做动,向北走 • 逾黄茅岭而下 下,名做动,下来 名做状,向西 • 其一西出 • 其一少北而东 东、北,名做动,北行,东行 • 环之可上 环、上,名做动。环行,上去。 •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形做意动,以----为怪 •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辱,形做动,被
辱没,受屈辱
• 公元815年,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 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 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 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 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 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 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 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 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独寂寞 郁闷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这十年,却造 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 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强烈 的激发, 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 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永州八 记‛就作于永州。
《永州八记》分别是 :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母潭记》、 《钴母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 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中国 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 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 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 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 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 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 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 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如 果柳宗元不是被贬到永州,就不会 有‚永州八记‛的问世。柳宗元的 被贬,实在是他个人的不幸,却是 中国文学之大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