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归纳
《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共23页文档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Biblioteka 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二、《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三、《小石城山记》作者介绍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作者:[唐]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nì避逆):(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小石城山记的知识点

小石城山记的知识点【篇一:小石城山记的知识点】小石城山记字词句归纳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词..等谢谢_百度【篇二:小石城山记的知识点】小石城山记范文一:小石城山记小石城山记作者:〔唐〕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小石城山记归纳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逾.黄茅岭而下越过
2.有积石横当其垠.。
边、界
3.其上为睥睨
..梁欐之形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
..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数:密集偃:俯类:像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更:经历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而列.是夷狄陈列
7.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宜:应该
8.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屈辱,贬谪
9.或.曰:其气之灵
或:有人
10.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词类活用
1.其一西.出向西名作状语
2. 其一少北.而东.向北延伸、向东延伸名作动
3. 环.之可上.盘旋攀登名作动
/ 登上名作动
4.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感到奇怪
形作动
四、特殊句式
1.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被动句
3.是固劳而无用判断句
五、重点句子翻译
1.
之处,山路中断,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
2.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
往里看去一片浓黑,把小石子投进去,从很
3.
山石上没有土壤,
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好像智者的有意安排。
4.
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
5或曰:”或曰:“其
少人而多石。
”。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作品介绍】《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 nì避逆):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
(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小石城山记》(终极版)解析

试揣摩全文: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2、研读第一段,完成下列 问题
1. 作者主要抓住小石城山 的什么特点来写?试用一 个字概括。
奇
2、小石城山景之“奇”表现在哪 些方面?(原文回答)
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 门焉。 (土堡的形状) ②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 乃已。 (山洞的深窈) ③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 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山石的分布)
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独寂寞
郁闷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这十年,却造就了一个
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柳宗元的文学才
华得到了强烈的激发, 取得了整个一生
中最
光辉最杰
出的成就。“永州八记”就作于永州。
柳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宗
《柳河东集》。
元
他和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
序,同时发展了人物传记、
第一段以记叙为主,写景,
分两层来写: 先是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自西山道口……有积
石横当其垠”。然后描写小石城山的奇貌。
第二段以议论与抒情为主。
写景为议论抒情做铺垫,
而议论抒情是对写景的点化。
这种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的手法开创了唐 宋游记散文即事入理、物我相融的风气,成为后代作 家学习的典范。从《岳阳楼记》到《醉翁亭记》,从 《游褒禅山记》到《石钟山记》,都从柳宗元那里汲 取了营养。
小石城山记知识点总结(小石城山记字词归纳)

小石城山记知识点总结(小石城山记字词归纳)1.小石城山记字词归纳通假字:1、少:通“稍”。
2、当:通“挡”。
3、有:通“又”。
4、伎:通“技”。
词类活用:1、北:方位名词做动词,向北走。
2、下:方位名词做动词,向下走。
3、环:名词活用为动词,盘绕。
虚词:1、以(投以小石):用,拿。
连词。
2、而:逾黄茅岭而下(顺承关系,不译);其一少北而东(并列关系);土断而川分(并列关系);无土壤而生佳树美箭(转折关系);益奇而坚(并列关系);2.小石城山记解析作品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
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咚咚的响声,那激越的声音,好久才消失。
盘绕着石山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箭竹,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俯有仰,好似智者的有意安排。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我认为造物者确实存在。
但又奇怪他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却放在偏远的永州,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造物者倘若不应该这样做,那么难道果真没有造物者吗?有人说:“小石城是用来安慰那些德才兼备而在这里受屈辱的人。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造就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
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
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
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逾.黄茅岭而下越过
2.有积石横当其垠.。
边、界
3.其上为睥睨
..梁欐之形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
..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数:密集偃:俯类:像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更:经历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而列.是夷狄陈列
7.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宜:应该
8.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屈辱,贬谪
9.或.曰:其气之灵
或:有人
10.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词类活用
1.其一西.出向西名作状语
2. 其一少北.而东.向北延伸、向东
延伸名作动
3. 环.之可上.盘旋攀登名作动
/ 登上名作动
4.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感到奇怪
形作动
四、特殊句式
1.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被动句
3.是固劳而无用判断句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土断而川分,
之处,山路中断,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
2.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
往里看去一片浓黑,把小石子投进去,从很
3.益奇而坚,
山石上没有土壤,
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好像智者的有意安排。
4.
年不得一售其伎,是。
5或曰:”或曰:“其
少人而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