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一.( 08年山东)【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二.( 08年内蒙古)(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 8 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全解析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全解析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全解析1. 南京市(09江苏省)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裂缝。

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2分)诗文语句表达的感情《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1)▲《小石潭记》心乐之心情快乐《观第五泄记》(2)▲依依不舍7.(2分)D8.(2分)B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l0.(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衢州市(09浙江省)(二)(12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小石城山记》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小石城山记》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小石城山记》【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

梁(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小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答案)

《小石谭记》阅读训练题(答案)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8分)(1)悄怆幽邃()(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5)以其境过清() (6)不可名状()(7)伐竹取道()(8)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两个句子的意思。

(1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小石潭记》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小石潭记》
8.柳宗元,字_________,唐代文学家。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 )
(2)为嵁,为岩( )
(3)佁然不动( )
(4)悄怆幽邃( )
10.文章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详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明•袁宏道《观第五泄⑥记》)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撼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栏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有。今浙江境内。
25.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闻水声( )
(2)不可久居Biblioteka )(3)瀑见( )(4)山行之极观也( )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文章来自:《小石潭记》阅读题(一)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1分)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8.作者通过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5.(1分)柳宗元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对比练习附答案

《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对比练习附答案

《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对比练习附答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①梁俪②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⑤,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予未信之。

(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①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②梁俪:俪,lì,栋梁。

③箭竹,竹子的一种。

④数:cù,密,与“疏”相对。

⑤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⑥更:经过。

⑦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③良久乃已________________ ④益奇而坚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文第一段写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试结合语段简要分析。

(3分)两文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比较这两篇文章,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试作分析。

(4分)答案①大约②使。

凄凉③停止④更加(答对1个给1分)①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的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enxue)。

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8分)(1)悄怆幽邃 ( ) (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以其境过清 ( ) (6)不可名状 ( )(7)伐竹取道( ) (8)佁然不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 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 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
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

”是二
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

梁(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小
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
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
楚国的南部。

67.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A.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B.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C.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D.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6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A.岸势犬牙
..差互(狗牙)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
C.益.奇而坚(增加)
D.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羞辱)
6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以.其境过清
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
C.为睥睨梁之.形能以径寸之.木
D.是.二者,余未信之问今是.何世
7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71.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的不平之气。

【答案】
67.A
68.B
69.C
70.(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71.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