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23·四川省·模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石钟山记宋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闲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螳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从学校、学校、高中到高校乃至工作,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状况特别的多,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学问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忙到我们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篇1《石渠记》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乃记之而去。

【解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4分)(1) 民桥其上() (2 )逾石而往有石泓()(3)北堕小谭()(4)心乐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分)(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2分)【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

(4分)【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观鱼和巡游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答案【小题1】(1)桥:建桥、架桥。

(2)逾:过、越过。

(3)堕:落入。

(4)乐:以……为乐【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漂亮悦耳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2分)(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掩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漂浮。

(2分)【小题1】甲文:清亮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清亮透亮,水声动听。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1篇《小石潭记》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1篇《小石潭记》作业(含答案)

第11篇小石潭记一、[2021亳州市利辛县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琅琊溪①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琅琊溪位于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佁然..不动佁然:(3)悄怆幽邃.邃:(4)但.见流出山中花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节选)写景动静结合,其中写动景的句子是“, ”;《琅琊溪》写景虚实结合,其中(虚/实)写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 (虚/实)写山中的春意。

(4分)4. 《小石潭记》(节选)和《琅琊溪》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柳宗元D. 王维2. 《小石潭记》中描述的石潭位于哪个地区?A. 江南B. 塞北C. 岭南D. 蜀地3. 根据《小石潭记》,作者在石潭中发现了哪些自然景观?A. 瀑布和深潭B. 古树和怪石C. 清泉和小鱼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4.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述的是_________的景象。

5. 文中提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些描写体现了石潭周围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作者对石潭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四、翻译题7. 将下列句子从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五、论述题8. 论述《小石潭记》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六、阅读理解题9. 阅读《小石潭记》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七、作文题10. 以“我眼中的小石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描述你想象中的小石潭景象,并表达你对自然的感受。

答案:1. C2. D3. D4. 清澈见底,鱼儿自由游动5. 植被茂密,生机勃勃6. 作者对石潭环境的感受是既惊奇又愉悦,体验是宁静与和谐。

7. 向西南方向望去,石潭的轮廓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时隐时现。

8. 作者在《小石潭记》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9. 作者在文中从对石潭的好奇和欣赏,到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再到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经历了由外向内的转变。

10. 作文题答案略。

[注:以上内容为虚构,仅作为示例。

]。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B.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C.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 参差.披拂(ch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若:是。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文言文。

(11分)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2分)(1)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堪:(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2分)【小题3】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小题1】⑴不平的岩石⑵像狗牙那样【小题2】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小题3】⑴水尤清冽⑵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堪”课文注释中有,如果记忆清楚就直接解释,如果记忆不清,就概括语境解释字词。

“犬牙”按字面义理解即可。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点评:本题不难,皆常用字词。

学习古文,要注意积累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学一知三,归纳识记,判断时可从自己归纳的多种义项中考虑选择。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要注意“斗”和“蛇”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见”不是能看见,是“现”,“明灭”意为“隐隐约约”。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篇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斗折蛇行(4)以其境过清【小题2】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D.然胡不已乎(《公输》)【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答案:【小题1】(1)格外(2)大约(3)像北斗星那样(4)凄清【小题2】B【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题4】柳宗元听到小石潭悦耳的水声,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于是“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他又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小题1】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可”,应解释为“大约”;“斗”,名次作状语,应解释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清”,是“凄清”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佁然不动” 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这样”的意思,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情况。

“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4. 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 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乐、悲(由乐到悲)。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 乙文论道,重在议论,观点鲜明。甲 文记游,侧重描写、抒情,请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谈谈甲文这方面的特点。(4分 )
甲文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写了小石潭的石、水以及周围的景物, 流露了“下见小潭”之“乐”、赏鱼之 乐以及看到小潭“四面竹树环合”的 “凄清”“悄怆”之情,正是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 轻快迅疾的样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3)悄怆幽邃(
凄凉

(4)隶而从者(
跟随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技 和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 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学习指南
班级:姓名:学号:等第:
【学习目标】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二、理解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它们都是山水散文中的珍品,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课前预习】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
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
2、试着口译全文。

(1)写出你认为是重点的文言现象。

(2)写出你的疑惑(翻译、内容等方面)
3、读准课文,试着背诵。

【课堂探究】
4、《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写出各段的大意。

5、第2段写出了“水” “鱼”的什么特点?在描写上有什么特色?
6、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如何理解文中两次提到的“乐”?
【课堂反馈】
7、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
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
8、一词多义
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
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点击中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水流回旋。

④委:聚集。

⑤荠(jì):荠菜。

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水尤清冽冽: (2)佁然不动佁:
(3)西折纤秀长曲西: (4)尽溪,平坦如荠尽: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 《小石潭记》参考答案:
1、pèi huán yíchùcēn cīxīdǒu qiǎo chuàng cīliáo
7、⑴向西走;往西走。

⑵以……为乐。

⑶在空中游动。

⑷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⑸像狗的牙齿一样。

⑹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8、A、⑴清澈。

⑵凄清;冷清。

B、⑴以……为乐。

⑵欢乐。

C、⑴大约。

⑵可以。

D、⑴游动。

⑵游玩。

【点击中考】
1.(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
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1分)
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1分)
4.杜甫。

(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