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小石城山记》

合集下载

2020版粤教版选修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1课小石城山记学案含答案解析

2020版粤教版选修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1课小石城山记学案含答案解析

第1课小石城山记
1.通假字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同“技”,技艺。

2.古今异义
(1)其上为睥睨
..、梁之形。

古义:城墙上的女墙。

今义:斜着眼看,表示厌恶或傲视。

(2)其疏数.偃仰。

古义:读cù,密集。

今义:数字。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古义:得到赏识。

今义:卖出。

3.一词多义
(1)而其一少北而.东:并列连词,并且
土断而.川分:承接连词,不译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转折连词,却
(2)为其上为.睥睨:形成
不为.伟人:造就,造作愈以为.诚有:认为
(3)类类.智者所施设也:像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种类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类推
(4)径自西山道口径.北:一直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直径。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1:第1课 小石城山记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1:第1课 小石城山记 Word版含解析

奇丽之景不应埋没偏 远之地,而应生得其所,
都强调险远之 名为替险远奇丽之景
处有奇景 鸣不平,实则表达自己 怀才不遇的感慨
文字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 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 至也。(王安石《游褒禅 山记》)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 光在险峰。(毛泽东《为 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 洞照》)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被贬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 也最为孤独寂寞郁闷的十年。但这十年,却造就了一个古文大 家的绝世风范,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取得了一 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
写于永州的《永州八记》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包括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钴钅母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把山、水、石、草、木都摄入笔端, 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并在描绘景物的过程中融入了 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 谢灵运,而山水游记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所以,我们看到在抒发身世之叹、愤懑之情之后,作者还在 议论中寄托了他的志向和人生态度,那就是虽然处于逆境,但仍 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
2.试比较以下三段内容相近、情感有异的文字,体会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的写法。 【明确】
文字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而列是夷狄,更千百 年不得一售其伎,是 固劳而无用。(柳宗 元《小石城山记》)
_…__…__的__样__子__)
(9)良久乃﹒已(动词,_停__止__、__停__歇__) (10)﹒环①之可﹒上②(①名词作动词,_盘__旋__攀__登__。②名词作动词,
_攀__上__、__爬__上__)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第1课小石城山记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被贬南夷,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但是,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

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

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选自百度文库)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美字体赏美文唐代文儒柳宗元在星光灿烂、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柳宗元的诗只留下140余首,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他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代表.其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

”(《新唐书·柳宗元传》)政治途穷,而后文采始得焕发。

柳宗元的好文章大都出在受贬之后.柳宗元以真挚的性情,感之于大自然的奇瑰媚丽,发为旷朗心声。

他对前贤宏文也不迂执一家,而主求“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采取之”。

被人们推崇备至、千古传诵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而其不少的寓言故事,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为尽人皆知的古代寓言精品。

柳宗元的文论别出心裁,颇具卓见,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

此外,还强调先“立行”再“立言"。

柳宗元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首先表现在对历史理论有突破性的见解。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唐代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未找到正确的途径。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小石城山记文本助读(含解析)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小石城山记文本助读(含解析)

第1课小石城山记当帝王将相浓缩成墨迹,干瘪地居于书橱一隅;当金碧辉煌化为砾土,卑微地栖居于人们脚下;唯有你——柳宗元,无论命运起伏跌宕,生活悲喜无常,你的文字,依旧是那么鲜艳明亮。

跨越历史的迷雾,拂去时光的尘埃,经久不衰。

宦海浮沉,你独具慧眼,你的笔尖沧桑之感,怜惜之情。

第一次与小石城相遇,你便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幽思。

小石城幽美却偏僻荒凉,你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

有时,人与自然总是那么容易相融,心心相通。

人在自然中得到慰藉,自然之景在人的思维中得到升华。

就让我们跟随着柳宗元的贬官之旅,去荒蛮远僻的永州,领略小石城的山行埤堄,水生动然;去荒蛮远僻的永州,感受失意者柳宗元的不戚贫贱,宠辱不惊。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

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的作品集有《河东先生集》;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游记系列有《永州八记》,它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者在作品中把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摄入笔端,用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二、背景资料柳宗元曾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变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到达永州后,为排遣胸中郁闷,他多数时间游山玩水,探幽访奇。

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首,共写了八篇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即812年。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小石城山记》是由柳宗元所创作的,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小石城山记》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石城山记》唐朝: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石城山记》古诗简介《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

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作者用欲擒先纵的笔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发泄了自己屈遭贬谪,横受压抑的不平。

《小石城山记》翻译/译文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

《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

《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城山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文本助读含解析20190521130

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文本助读含解析20190521130

第1课小石城山记当帝王将相浓缩成墨迹,干瘪地居于书橱一隅;当金碧辉煌化为砾土,卑微地栖居于人们脚下;唯有你——柳宗元,无论命运起伏跌宕,生活悲喜无常,你的文字,依旧是那么鲜艳明亮。

跨越历史的迷雾,拂去时光的尘埃,经久不衰。

宦海浮沉,你独具慧眼,你的笔尖沧桑之感,怜惜之情。

第一次与小石城相遇,你便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幽思。

小石城幽美却偏僻荒凉,你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

有时,人与自然总是那么容易相融,心心相通。

人在自然中得到慰藉,自然之景在人的思维中得到升华。

就让我们跟随着柳宗元的贬官之旅,去荒蛮远僻的永州,领略小石城的山行埤堄,水生动然;去荒蛮远僻的永州,感受失意者柳宗元的不戚贫贱,宠辱不惊。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

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的作品集有《河东先生集》;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游记系列有《永州八记》,它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者在作品中把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摄入笔端,用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二、背景资料柳宗元曾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变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到达永州后,为排遣胸中郁闷,他多数时间游山玩水,探幽访奇。

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首,共写了八篇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即812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小石城山记》【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
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

梁(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小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益奇而坚()(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译文: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投以小石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是日更定矣
1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

(2分)
(二)11.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划对一处1分)12.(1)像狗牙那样(2)凄清(3)更加(4)有的人(每小题1分)13.(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每小题2分)14.D(2分)1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