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公司的发展

合集下载

横向并购案例

横向并购案例

横向并购案例
横向并购是指在同一行业或相邻行业之间的企业合并或收购。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横向并购案例:
1. 惠普收购康柏
1997年惠普公司以181亿美元收购了康柏公司,两家公司都是计算机硬件制造商。

这项并购使得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整合后的人员调整、公司文化差异等。

2. 沃达丰收购横跨欧洲的电话公司
2000年,沃达丰以183亿美元收购了横跨欧洲的电话公司。

沃达丰一直以来都是运营电话服务的公司,而这一横向并购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机会。

这项收购将沃达丰推向了全球通信市场的前列。

3. 耐克收购锐步
2008年,耐克以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体育品牌锐步的子公司。

这一收购使耐克从品牌、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等多个方面具有竞争力。

锐步在中国市场占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这对于耐克在亚洲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4. 阿里巴巴收购天猫
2010年,阿里巴巴以3.82亿美元收购了电商平台天猫的控股权。

这一横向收购为阿里巴巴稳固了在中国电商市场的领导地位。

天猫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电商市场的王者之一,其高度影响力和强大的品牌效应使得阿里巴巴的收购更为必要和有利。

总之,横向并购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带来风险和挑战。

公司在考虑横向并购时需要仔细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运营效率、市场竞争力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并购后的整合顺利进行并有效果。

MD公司cpu发展史

MD公司cpu发展史

第一章AMD的时间架构1969年5月1日,公司成立。

1970年,Am2501开发完成。

1972年9月,开始生产晶圆,同年发行股票。

1973年1月,第一个生产基地落成在马来西亚。

1975年,AM9102进入RAM市场。

1976年,与Intel公司签署专利相互授权协议。

1977年,与西门子公司创建AMC公司。

1978年,一个组装生产基地的落成在马尼拉。

同年AMD公司年营业额达1亿美元。

1979年,股票在纽约上市,奥斯丁生产基地落成。

1981年,AMD制造的芯片被用于建造航天飞机,同年决定与Intel公司扩大合作。

1982年,新式生产线(MMP)开始投入使用。

1984年,曼谷生产基地建设并扩建奥斯丁工厂。

1985年,被列入财富500强。

同年启动自由芯片计划。

1986年10月,AMD公司首次裁员。

1987年,索尼公司合作生产CMOS芯片,4月向INTEL提起诉讼,这场官司持续5年,以AMD胜诉告终。

1988年10月,SDC基地开始动工。

1990年5月,Rich Previte成为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991年3月,生产AM386 CPU。

1992年2月,AMD对Intel法律诉讼结束,AMD胜诉,获得生产386处理器的资格。

1993年4月,开始生产闪存,同月,推出AM4861994年1月,AMD与康柏公司合作,并供应AM485型 CPU。

1995年,Fab 25建成。

1996年,AMD收购NexGen。

1997年,AMD-K6出品。

1998年,K7处理器发布。

1999年,Athlon(速龙)处理器问世。

2000年,AMD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10亿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销售记录,同年Fab 30开始投入生产。

2001年,AMD推出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Athlon MP双处理器。

2002年,AMD收购Alchemy Semiconductor。

2003年,AMD推出面向服务器Opteron(皓龙)处理器,同年9月,推出第一款桌面级的64位微处理器。

十大质量管理案例

十大质量管理案例

10大质量管理案例基于事实决策质量管理案例一:阿迪达斯的失败阿迪达斯公司成立于1949年,其运动设备(产品)目前在全球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12%,落后于1972年才成立的耐克公司30%的市场占有率达18个百分点。

然而,在耐克崛起之前,全球运动产品几乎是阿迪达斯一家的天下。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阿迪达斯因其生产的球鞋鞋底的塑胶鞋钉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速度,增加稳定性而一战成名,当时世界上有85%以上的运动员穿的是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三叶标志成了成功的象征。

面对骄人的战绩,阿迪达斯公司的决策者们没有重视耐克公司正在迅速成长这样一个严重的事实,决策者们认为自己拥有85%的市场占有率,即便对手抢走一部分市场,仍有大半个天是属于阿迪达斯公司的,没有采取确实有效的对策去扼制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威胁,造成今天眼巴巴地看着对手以18个百分点领先自己,在运动服装市场独领风骚的残酷现实。

质量管理案例二:摩托罗拉市场的萎缩全球著名手机企业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现在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0%和33%,摩托罗拉2001年第一季度营业亏损达4亿多美元,而去年同期其营业额是盈利5,300万美元,美国权威管理机构分析指出,摩托罗拉的现状完全是自找的,在美国经济衰退之前,许多消费者多希望能购买具有全新概念和全新形象的手机来替换现有的产品,来自芬兰的诺基亚捷足先登,率先研制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替代产品,从此赢得了广大的消费者,等到摩托罗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等到他们研制出新款手机时,消费者在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已经放弃了更换手机的打算,摩托罗拉因此失去了市场的先机,造成大规模的亏损。

质量管理案例三:国企的悲哀内地某国营企业曾经与外商草签了一份供销合同,合同规定由外商给该企业提供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合同为期三年,三年后该企业将无偿拥有这些设备的所有权。

合同约定,在三年合同期内,该企业按双方商定好的价格每年为外商提供某种产品10,000件。

2024年康柏西普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康柏西普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康柏西普市场规模分析本文旨在对康柏西普(CompuWest)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康柏西普是一家经营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的公司,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市场覆盖。

通过对康柏西普的市场规模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潜力。

1. 市场概述康柏西普所经营的市场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相关产品和服务。

这个市场在近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增加,市场对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的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最新的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康柏西普在计算机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全球计算机市场总规模达到了1.2万亿美元,而康柏西普在其中的市场份额约为5%。

在过去几年里,康柏西普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预测,康柏西普的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主要的驱动因素包括技术进步、数字化转型以及人们对高效办公和娱乐体验的追求。

3. 市场趋势与展望康柏西普所在的市场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以下是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势:a.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功能和智能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人工智能在识别、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方面具有巨大的能力,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康柏西普积极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以满足市场需求。

b. 云计算的普及云计算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领域之一。

通过将数据和应用程序存储在云服务器上,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随时随地访问和共享信息。

康柏西普致力于提供全面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对灵活性和便利性的需求。

c. 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交互的各种物理设备和物品。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系统将实现互联互通,这为康柏西普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商机。

康柏西普市场规模的增长取决于其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通过紧跟市场趋势和满足用户需求,康柏西普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案例-IBM的三次兴衰

案例-IBM的三次兴衰

占领计算机市场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宣告了电子数 据处理时代的到来,IBM投资开发了700 系列、650系列电子计算机,并以其强大 的销售服务及高层经理对销售的支持,超 越先行者占领了计算机市场。 50年代末,IBM已经成功地占有了计算机 市场75%的份额。

第一次兴盛时期

1956年晶体管和1959年集成电路的发明激发了计 算机行业技术进步的新浪潮。IBM以其4000人的 研究开发阵容和50亿美元开发经费投入,大力利 用这些新技术成果,于1964年向市场投放了与原 有计算机都不兼容的360大型计算机,打击了其 竞争者。此时,IBM以每月1万美元左右的租金在 全球范围内出租的5万多台计算机为公司带来了 7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9亿美元的净收益,并以 70%的占有率近乎垄断了美国大型计算机市场。
IBM的三次兴衰
IBM公司总体介绍
IBM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简称,它曾是美国 四大工业公司之一,年营业额高达六七百亿美 圆,员工人数最多时达到40余万人,被称为 “蓝色巨人”。 但自80年代末,IBM陷入困境,1991年至1993 年间,累计亏损额高达162亿美元,相当于每 天亏损1480万美元。不过令人惊奇的是1996 年,IBM实现了7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60亿 美元的净利润,其东山再起的奥秘值得探究。

其他产品的竞争
IBM以大型机为主的经营还受到了来自其 他厂商的市场细分产品的竞争。 1965年,DEC首先开发出了小型计算机, 而IBM受大型机视野制约,没有进行小型 机的开发。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迅速兴起的个人电脑, 该种产品引起了计算机行业的重大革命。

第二次兴盛时期

1980年9月,IBM成立了相对隔离的个人电 脑开发小组。由于摆脱了“惟大型机独 尊”、视个人电脑为玩具的那些高层经理 人员的干扰和公司日益严重的官僚体制的 束缚,这个由50人组成的富有创新精神的 开发小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研制出 了IBM PC机,并很快成为个人电脑的行业 标准。

amd公司历史

amd公司历史

2001年:AMD发布首款工作站处理器Athlon MP;HyperTransport总线技术获Agilent、苹果、博通、思科、IBM、NVIDIA、Sun、德州仪器等半导体企业采纳。
2002年:AMD收购Alchemy Semiconductor,获得其低功耗嵌入式处理技术;Athlon XP处理器首次支持Cool'n'Quiet节能技术;Hector Ruiz取代创始人Jerry Sanders成为CEO。
在创办初期,AMD的主要业务是为其它公司重新设计产品,提高它们的速度和效率,并以"第二供应商"的方式向市场提供这些产品。AMD当时的口号是"更卓越的参数表现"。为了加强产品的销售优势,该公司提供了业内前所未有的品质保证--所有产品均按照严格的MIL-STD-883标准进行生产及测试,有关保证适用于所有客户,并且不会加收任何费用。
1985年:AMD进入财富五百强;ATI设计了自己的第一款图形控制器和第一款图形卡产品。
1986年:Intel取消了与AMD之间的授权协议,并拒绝透露i386处理器的技术细节,双方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法律大战。
1987年:AMD收购Monolithic Memories,开战可编程逻辑业务。
1970年:AMD发布第一款自主产品“Am2501”逻辑计数器。
1972年:AMD公开上市。
1975年:AMD进入RAM芯片产业,通过对Intel 8080微处理器的逆向工程设计了一款位片处理器。
1979年:AMD进入纽约证交所,并在德州奥斯汀成立新的生产工厂。
1982年:AMD获得Intel授权,成为其8086、8088芯片的第二供应商,客户是IBM;根据Intel的设计和微代码制造了80286处理器的克隆体“Am286”。

成功人士勤奋创造财富的故事

成功人士勤奋创造财富的故事

成功人士勤奋创造财富的故事勤奋是风,吹拂心愿的帆;勤奋是帆,载着希望的船;勤奋是船,畅游知识的海;勤奋是海,拍打幸福的岸。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人士的勤奋故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成功人士的勤奋故事篇1:郭台铭郭台铭20年前在台湾,他名不见经传,所属企业规模连台湾一千大制业都够不上;但如今却是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台湾科技首富,麾下企业遍及欧美。

他就是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老总郭台铭。

对于鸿海的成长过程,郭台铭曾经说过:“阿里山的神木(台湾最著名的风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回顾鸿海成长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铭自己能够体会。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老大。

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

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

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

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

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

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

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

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

1985年,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

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

DDB公司介绍

DDB公司介绍

半价篇
DDB
广告效果
1、广告有力的促进了销售:通过对网站访问状况 统计,得出广告效果良好的结论,网站访问量 提高50%,产品下单量提高40%。 2、有效树立是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网站 的品牌形象。 3、在目标消费群心中明确树立了的品牌 定位:电子商务@中国。 4、得到客户的充分肯定。 DDB
DDB
Company Flyer
DDB
Company Brochure
DDB
Company Brochure
DDB
Product Leaflets
DDB
Giveaways
Headband
Raincoat
Polaroid Frame
DDB
Print Ad
DDB
Lucky Draw Coupon
Lucky Draw Box
DDB
Press Materials
Press Room Poster Invitation Card
DDB
Print Ad
DDB
Print Ad
DDB
Print Ad
DDB
Print Ad
DDB
大众(VW)企业形象广告
创意执行
核心主题 : “大众之所以能给您的生活增添艺术的享受,凭 借的是值得您信赖德国技术和品质。” 主题标题:
DDB
恒美广告
我们的创意作品
DDB
恒美广告创意评估标准
恒美评估一个广告的效益,是用以下三项 标准来衡量的: Relevance 相关性 Originality 原创性 Impactful 冲击力 Return 投资 of (的) Investment 回报
DDB
案例研究: 康柏电脑产品形象广告 康柏服务网形象广告 大众汽车企业形象广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柏公司的发展1998年年初,美国电脑业出现两颗天王巨星,一位是格罗夫先生,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另一位则是康柏公司首席执行官普飞伊珐。

美国权威经济杂志《福布斯》经过认真评选,确定“康柏”公司为全美年度最佳公司。

评选结果一经问世,爱克哈德·普飞伊珐(Eckhard Pfeiffer)顿时声名大噪,跻身电脑界巨擘之林。

普飞伊珐于1991年开始执掌康柏,呕心沥血,卧薪尝胆,历经七年磨练,终成正果,率领康柏公司打进国际信息业10强之中。

据统计,1997年康柏公司的收入高达25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为24%,位居世界前列。

由于《福布斯》将康柏公司评为年度最佳公司,普飞伊珐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美最佳首席执行长。

普飞伊珐先生绝非偏执狂,他是一位冷静的管理人才,作为普鲁士人,他依靠理智、科学和实干,将康柏公司带上一条康庄大道。

当他风头正劲之时,如果沿着他的经营轨迹稍加留意的话,就不难发现,康柏公司已不再是昔日的廉价电脑装配厂家了,一个崭新的经营模式业已出现。

历来保持低调的普飞伊珐已不再需要隐瞒自己的战略意图了,康柏已经羽翼丰满,作为一家年收入250亿美元的国际超级公司,不屑仰承别人鼻息,跟在他人背后,亦步亦趋,惟强者马首是瞻。

康柏已是国际信息产业中一颗参天大树,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向全世界宣布,康柏将在2000年达到年收入500亿美元,并将在大型计算机领域展开搏杀。

此次康柏矛头所指,不是别个,却是世界电脑帝国——IBM公司!原先人们一直以为,当今世界上,能够向IBM发出挑战的,舍微软与英特尔其谁?但是,现在人们方才恍然大悟,从不显山露水的康柏才是后起之秀,力图逐鹿中原,取而代之。

确实,比尔·盖茨和格罗夫的个人魅力使人难忘,在这个崇拜英雄的时代里,媒介铺天盖地的宣传往往使人们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微软强则强矣,终不过是一家软件公司;虽说软件是魂,但是,没有硬件系统支撑,魂将焉附?英特尔公司作为芯片帝国,实力雄厚,对此无人否认,但是,仅仅依靠芯片,何以进行战略决战?英特尔公司最近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挥师进军网络产品市场,但是,要取得一定的战略控制权,恐怕还得假以时日。

时势造英雄,在这种情况下,康柏公司一跃而起,脱颖而出,不再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

康柏不甘当老二,对老三、老四的地位更是嗤之以鼻,去年兼并Tandem公司,进军大型主机市场,其问鼎之心,遂已大白天下。

电脑业历来是一场跳背游戏,今天你跳过我,明天我跳过你。

这是IBM公司第二代领导人小沃森的警句。

这一次康柏公司开始向IBM王位发出挑战,有道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康柏此次有备而来,精兵强将,自不消说,阵法分明,进退有序,摆开一副全面决战的阵势。

看来,IBM不得不展开一场卫冕大战了。

战端一开,电脑业从此不得安宁。

谁是最后的赢家?人们正拭目以待。

1.20世纪80年代的康柏微软公司比尔·盖茨先生在其名著《未来之路》一书中,在回顾国际计算机发展历史时,曾经谈到康柏公司的起家过程。

他说:“有三位工程师,看准了IBM进军个人计算机市场带来的机会,辞去了德州仪器公司的工作,组建了一家新公司——康柏计算机公司。

他们生产的硬件,采用与IBM个人计算机相同的附件卡,并获许使用MS—DOS,这样他们的计算机就可以与IBM个人计算机运行同样的应用软件。

他们生产的计算机与IBM个人计算机功能完全相同,却更便于携带。

”当年,随着IBM286电脑上市,许多电脑公司也推出了IBM兼容电脑,其中康柏286电脑由于图形能力更强,外观设计精巧,很快受到市场瞩目。

康柏立即成为美国商界一个成功典范,开业第一年销售额高达1亿多美元。

后来,IBM公司推迟发售装有英特尔386芯片的个人计算机,以保护自己低端大型计算机销售市场。

IBM希望采用自己的微处理器,应用CMOS技术开发自己的286产品,同时发展IBM专有16位元作业系统OS/2,以使用在286电脑中。

当时大型电脑均采用32位元架构,因此,IBM认定32位元是大型电脑领域,如果发展386电脑,则会影响大型电脑市场,因此他们试图以16位元个人电脑作为连接大型电脑的基本终端权,拒绝采用386芯片。

IBM这一次却错误估计了市场形势。

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已非IBM独家所能控制。

IBM拒绝生产386,其他几家电脑公司却跃跃欲试,乘虚而入。

一马当先的就是康柏公司。

康柏历来强调要生产百分之百与IBM相容、却比IBM微机产品更好的个人电脑,一直和英特尔保持联系,对386深具信心。

在英特尔开发芯片的同时,康柏公司已开始着手设计386电脑,并于1986年9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386桌上型电脑,顿时声望陡增,大获全胜。

但是,骄兵往往容易失败。

康柏电脑的市场口号是:比IBM电脑更为精巧,更为廉价;可到后来愈卖愈贵,制造成本日益高昂,江河日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2.20世纪90年代的康柏1991年,普飞伊珐先生入主康柏公司。

他出生于德国,曾经获得工商管理硕士。

他22岁时进入德州仪器公司工作,20年里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后晋升为公司市场部副总裁。

1983年,当康柏公司建立一年之后,他改换门庭,转入康柏,担任高级主管。

80年代中期,康柏公司一直保持35%左右的年利润,可是,随着竞争加剧,来自戴尔(DELL)公司、AST公司等同行的挑战,使得康柏公司每况愈下。

在这种情况下,大名鼎鼎的投资人本·罗森要求康柏公司创始人凯尼恩让贤,在董事会支持下,普飞伊珐临危受命,接管了公司大权。

普飞伊珐上任伊始,大刀阔斧,裁减2700名雇员(占全部员工的1/4左右),然后采取削价战略,力图重新占领失去的市场份额,并尽力扩大分销商队伍。

一年之内,公司大有收获,从1992年的41亿美元销售额提高到1993年的72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70%以上,战绩如此辉煌,足令同行叹服。

美国新闻界在描述普飞伊珐时,说他“不善言辞”者有之;挖苦他“在会议室里的讲演使人昏昏入睡”者亦有之。

据说他身材高大,经常穿着西部牛仔大靴子在公司总部办公大楼里昂首阔步,走来走去。

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逖奇(Tichy)专门研究普飞伊珐的管理模式。

逖奇教授认为:“普飞伊珐的经历表明,要成为一名成功的首席执行官,并不一定需要具备天生的个人魅力。

”普飞伊珐上任之后,立即进行公司重建工作。

他把原来按照功能进行划分的部门,诸如制造部、工程部、销售部等,重新进行改组,按照产品类型组建部门,如服务器部、台式电脑部、手提电脑部、网络产品部等。

康柏公司企业运转模式转型的突破口是服务器。

10年以前,服务器只不过比普通电脑内存较大、速度稍快而已,往往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之中。

康柏公司早在1989年就已推出第一台服务器,但是质量很不理想。

普飞伊珐责成服务器部主管尽快提高产品质量。

后来,该部采用PCI技术,使得客户可在不关闭服务器系统情况下,对驱动器和电源装置进行更换。

此外,服务器部还和科罗拉瑞公司进行协作,推出先进软件系统,在一个服务器上,同时运行8个英特尔处理器。

现在,康柏公司服务器可以支持9100台台式电脑,存储高达708 GIGABYTES,售价却只有50万美元左右。

康柏服务器也可单独使用,为因特网用户提供庞大的数据资料。

随着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飞跃发展,康柏服务器可以为特定公司雇员群、客户群以及供应商提供网络系统服务。

普飞伊珐深知骄兵必败,福兮祸之所伏,凯尼恩前车之鉴,他是不敢忘却的。

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康柏公司不能仅仅定位在台式电脑装配及销售厂商位置上。

这个定位问题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但是,他所看重的定位,是为了进攻,着眼于前进,而不是一味保本,缩手缩脚,甚至推卸责任。

他认为:康柏公司应该主动出击,从微机生产厂家逐步发展成为微机、服务器、大型主机等系统一条龙体系,说白了,就是要走IBM之路,但却倚靠Wintel阵营优势。

普飞伊珐所制定的康柏发展战略还真是壮志凌云,以当时康柏实力来看,似乎还有些好高骛远的味道;不过,现在回顾康柏的历程,人们不得不为他的战略眼光所折服。

鹰毕竟是鹰,鹰的定位永远是为了展翅飞翔,在广阔天空之中,纵情享受搏击蓝天的乐趣;而鸡终究是鸡,不管他如何定位,狭隘的目光始终让他自甘落后,匍匐在地,却还振振有词,强词夺理。

毋庸置疑,康柏公司坚强盟友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的战略性支持使得普飞伊珐所得甚丰。

举例来说,英特尔公司奔腾Ⅱ型处理器在功能方面,比1990型大型主机强大10倍。

而最近即将问世的MERCED处理器功能还将更胜一筹。

在软件系统方面,微软公司视窗NT系统于四年前推出,目前虽然无法和IBM公司OS/390相抗衡,但是,视窗NT服务器5.0系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问世,有可能逐步取代UNIX系统,占领大型机市场。

康柏公司加入Wintel阵营的初衷是为了借助英特尔和微软的研究优势和产品优势,大量节省研究经费。

目前,康柏研究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3.5%;而太阳公司和惠普公司研究费用比例分别为9.6%和7.2%。

在这一方面,普飞伊珐实在是精打细算,非常合算。

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的产品使得康柏公司如虎添翼,信心百倍。

1997年,普飞伊珐抓住战机,斥资30多亿美元,一举买下天腾公司(TANDEM),试图利用天腾公司在大型机市场中的丰富经验,同竞争对手进行搏杀。

天腾公司已有20年历史,原先使用自行研制的操作系统,现已改弦更张,开始采用视窗NT系统。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视窗NT技术的发展,采用视窗NT的服务器厂家日益增多。

鉴于市场竞争加剧,天腾公司等专门从事服务器生产的企业每况愈下,必须另外寻找出路。

对于康柏而言,不再满足于利润微薄的微机市场,试图另辟蹊径,涉足服务器领域,以扩大产品种类。

康柏购买天腾,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创造了很多方便条件。

目前,全球66%的信用卡业务、80%的自动柜员机业务、90%的证券业务都是由天腾公司完成的。

天腾加入康柏,是对康柏高端业务实力的补充与加强,使康柏成为在高可用性、容错和集群技术方面的领导者,可立即进入高档服务器市场,进而借助自己在市场销售方面的渠道,双管齐下,交叉进攻,将天腾服务器产品向康柏公司客户推销,与此同时,也把康柏产品提供给天腾原有的客户群。

康柏公司销售人员习惯于为微机零售商服务,而天腾公司销售队伍在数据中心服务方面,经验更为丰富。

目前,康柏和天腾公司全部销售人员以及服务支持队伍只有8000之众,这一数目只有IBM公司1/16,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

就连数字设备公司都有25000人的销售及服务队伍。

在现在的紧迫形势下,自己培训显然来不及了。

1998年年初,康柏公司一举兼并数字设备公司,这是世界计算机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合并事件。

数字设备公司为“小型机之父”,在中高档产品方面拥有工作站、服务器、基于64倍Alpha结构的高端口服务器、视窗NT和Unix平台支持的互联网系统等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