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 中国矿业 大学 矿 业工程 学院 , 江苏 徐 州 2 1 ) 2 6 1 1
[ 摘 要] 文 面 向 工 业 工程 专 业教 学 的 需要 , 分析 了工 业 工 程 专 业 的 特 点 以及 管 理 信 息 系统课 程在 工 业 工程 专业 中的 地 本 位 和 作 用 、通 过 对 管理 信 息 系统 课 程 的知 识 构 成 和 当前 实验 模 式特 点 的 分析 . 出 了 面 向 工 业 工 程 专 业 的 管 理 信 息 系统 提
[ 中图分类号 ]G6 2 [ 4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 文章编号]17 — 1 42 1 )3 0 9 — 2 6 3 0 9 (0 20 — 0 1 0
( ) 因 工 程 : 括 劳 动 生 理 学 、 动 心 理 学 、 动 生 物 力 1 人 包 劳 劳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 S Ma a e n Ifr ai y t ) 程 是 学 、 织 行 为学 、 力 资 源 开 发 与 原理 等 。 MI , n g me t nom t nS s m 课 o e 组 人
此 . 理 信 息 系 统 已 成 为 工业 工 程 能 够 在 实 际 中充 分 发 挥 作 用 的 管
再 者 . 工 业 工 程 专 业 的 特 性 可 以看 出 . 工 业 工 程 的 专 业 从 对
如 何 设 定 管 理 信 息 系统 课 程 的教 学 目标 .如 何 来 开 展 管 理 有 力 支 撑 工 具 程 的不 同专 业 中 . 管 理 信 息 系 统要 求 掌 握 的 侧 重 点不 同 。有 的 人 才 来 说 . 要 掌 握 一 定 的管 理 信 息 系 统 开 发 技 术 . 要 掌 握 管 对 既 又 侧 重 培 养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的开 发 能 力 . 突 出 对 计 算 机 技 术 和 网 络 理 信 息 系 统 在 实 际 应 用 中与 管 理 相结 合 的运 用 方 法 是 工 业 工 但 技 术的掌握 ; 的侧 重培养对 管理信息 系统 的分析 、 用 能力 , 有 应 设 计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课 程 的教 学 模 式 时 . 该 针 对 不 同 的 专 业 . 应 有 针 对性 地 进 行 设 计 本 文 针 对该 课 程 在 工 业 工 程 专 业 本 科 生 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INDE2009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学分/54学时开课学期:第6学期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数据库、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高级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窦云霞大纲执笔人:窦云霞大纲审核人:杨宏兵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材培育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的课程,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信息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信息是宝贵的资源、无形的财富、决策的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涉及到管理思想、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是本课程依赖的环境与背景。
教学目标:了解MIS的功能和作用;掌握MIS开发要点;熟知MIS结构;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数据搜集、加工和利用的知识,取得管理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重点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知道如何按照管理任务向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提出设计要求,并配合他们成立信息系统,为管理决策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派(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重点内容:;难点内容:∆)1、信息系统概述(6学时)1.1信息化与管理1.2系统与信息系统1.3管理信息系统1.4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式1.5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1.6组织与信息系统;1.7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1.8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管理挑战1.9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成立目标及要求:1)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掌握信息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3)掌握了解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讨论内容: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2、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及重要性(3学时)2.1通信、互联网与无线技术2.2商务智能基础2.3实现卓越运营和亲近客户2.4数字化市场与数字化商品目标及要求:1)了解现今商业世界的通信和网络;2)了解通信网络、互联网和企业网络,了解无线革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3)掌握商务智能基础,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公司绩效和决策;4)了解现代ERP系统、SCM系统和CRM系统;5)了解电子商务及移动电子商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李卫强
【期刊名称】《福建电脑》
【年(卷),期】2009(025)009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国内信息化的建设,也越来越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出发,从课程的现状、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2页(P215,199)
【作者】李卫强
【作者单位】仰恩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9
【相关文献】
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双语教学探讨与实践 [J], 孙斌;张媛;韩燕
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J], 王贵财;于俊伟;靳小波
3.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J], 董成亮
4.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J], 林素娇
5.基于成果导向型的计算机模块化教学探讨\r——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课程为例 [J], 陈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业工程研究领域

工业工程研究领域现代工业工程领域涉及的专业技术体系和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方面:工效学与人因工程:包括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劳动生物力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机、环境工程、可用性理论、人机界面、生产与安全工程、职业安全与健康。
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包括现代制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现场管理优化、并行工程、先进制造系统等。
现代经营过程工程:包括工程经济、成本工程、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企业过程重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集成与信息化等。
工业系统分析方法与优化技术: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企业建模与仿真、信息系统、项目计划与控制、风险分析与管理、系统优化等。
物流工程: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物流战略、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网络与交通管理、库存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配送管理、协调机制等。
服务运作系统工程:现代IE除应用于制造业以外,在诸如通讯、银行、交通、医疗卫生、教育、以及政府部门等均得到了普遍应用。
其核心主要仍是运用运筹学的基本方法,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系统成本为主要目标,开展系统建模、数理统计、运作分析、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更多的工业工程师投身到诸如物流、信息、金融、医疗、服务、研发、国防等等众多产业当中从事系统分析与改进工作。
简短的说,工业工程师能在任何领域当中发挥作用。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有工程专业研究的方向有哪些吧?Operation Research:就是我们这里说的运筹学。
这个实际上是整个IE的一个理论基础,基本上各个学校都有这方面的研究,但是有一些专门的OR是在数学系下面的。
Deterministic Operation Research和Stochastic Operation Research是任何IE department里必须修的核心课程。
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比较难的。
Human Factor:这个叫做人因工程或者是工效学。
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及改善对策--以江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

230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国设备工程 2020.09 (下)《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结合国情,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全球制造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许多创新性的、颠覆性的技术不断涌现。
面对新科技革命和工业变革,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转型和升级都将受到智能制造而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保持或提升其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推出了一系列的智能制造相关的计划和政策,表明了发达国家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视。
如何发展智能制造,让其适应未来市场环境,这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也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随着全球制造业不断变革,中国制造业传统优势被一些国家代替。
大型加工机械设备和软硬件依赖于进口,自主研发程度低,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价值链低端,这些都是中国想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1 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智能制造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智能制造需要同时了解产业技术和运营管理的人才。
这些人才才能与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人机物的协同,将新技术更加灵活的应用,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和突发情况,在智能制造系统中,做出快速、智能地响应。
1.1 IE 人才对智能制造的影响智能制造关注人机关系,强调利用人的知识来弥补人的不足。
这就需要符合智能制造需求的人才——IE 人才。
智能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及改善对策——以江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曹文彬,谢雨杰,顾颍,赖武军,邢哲诚,张晨曦(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摘要:《中国制造2025》要求工业工程人才具备更高的能力与素质。
本文以智能制造对人才需求为目标,对现阶段IE 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改善对策。
以江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社会需求,可以发现现阶段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存在脱节与重叠、知识体系构建滞后于产业需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区域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最后,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和探索,提出课程改善的建议。
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申请项目公示名单(5月2日更新)

蒋晓曙 王树锋 宗蕴璋 干为民 刘春节 彭银年 陈秀珍 李玲玲 顾卫杰 段来根 张波 胡剑虹
赵风华、代国忠、刘爱华、李书进
常州工学院
王文琴、徐煜明、曹中心、李亦飞、费 贤举、蒋巍
常州工学院
李菼、丁兆国、张忠
常州工学院
杨小斌、蒋晓曙、余辉
常州工学院
干为民、刘天军、金卫东、沈洪雷、房 汝建、金祥曙
常州工学院
陈志伟
( 高职院校“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曹根基
奖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
究和实践
郝超
果 高职院校“四季活动引领,教学咨询并进”心理健康教育模 成 式的研究与实践
吉梅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三轴三层”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学 与实践
王继水
教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黄天民 庞杰
吴云飞 梅国英 费小平、徐畅、孙淑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公示 “1+2”型高职电气类人才“OPC”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秦益霖 王其红 张志柏 李晴
朱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目 《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应用》课程改革与实践
聂章龙 陶洪
张静
吕勇
王璐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东南大学
张宇、王进科、黄雷、吕晓迎、钱卫平 、林海音
东南大学
陈淑梅、邱斌、陈良华、任凤慧、李东 、邵军
东南大学
蒋玉俊、张靖
东南大学
吴之昕、郭锋萍、刘蓉、杨茂霞、邹长 征、石玲
东南大学
陈学武、陈怡、胡伍生、陆建、黄侨、 高英、张航
东南大学
58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Vo. 0 S p l 1 1 u p
J 12 0 u. 01
“ 理 信 息 系统 ” 管 课程 教 学 改 革 探 讨
王 宗忠
( 广东工业大学机 电工程学院 , 广东 广州 , 10 6 5 00 )
摘 要: 分析 了工业工程专业“ 管理信息 系统” 课程 的教 学现状 以及 存在 的问题 , 结合具体 的教 学实践 , 出了具 提
教学 过程 中 , 如果 教 师 本 身不 具 备 多 方 面 的综 合 知
识 和 实际 的应用 系统 开 发 经 验 , 很难 在 教 学 的过 则
程 中穿 插生 动 的案 例来 进 行 知 识 的解 析 。同 时 , 由 于“ 管理 信 息 系 统 课 程 设 计 ” 往 与 “ 理 信 息 系 往 管 统” 的课 堂教 学分 开 进行 , 造 成 在教 学 的过 程 中 , 也 不 能够结 合一 个完 整 的 、 穿 教 学始 终 的案 例进 行 贯 理 论与实 践结 合 的学 习。 第三 , 有 做 到 教 考 分 离 。各 系 各 专 业 “ 理 没 管
三、 课程建设方法与改革的思路
针 对课 程所 出 现 的这 些 问题 , 笔者 认 为 有 必要 从 以下几 个 方面对 课程 进行 改革 : 1 讲好 绪论 .
绪 论作 为一 门课 的开 头 , 的作 用 往 往 不被 人 它 重视 。在多 次 的教 学 过 程 中 , 者深 深 体 会 到上 好 笔
重 要性 不 言 而 喻 ,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 教 学 成 功 与 “ 的
信息系统” 自独立 出试题 , 各 改试卷 由主讲教师一 人完 成 , 有 横 向联 合 比 较 , 利 于教 学 水 平 的 提 没 不
高 。 同时 也存在 任课 教师 考前漏 题 、 划定重 点 , 后 考 评判试 卷 掺 杂 个 人 的感 情 因 素 , 利 于 学 生 公 平 不
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一
2 2 4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新 工业 工程专 业教 学体 系等 方面入 手 , 出 了建 立工业 工程 教 育体 系的几项措 施和 看 法。 提 关键 词 : 工业工程 ; 育体 系; 才培 养 教 人
工业工 程 fId s i nier g r ) n u ta E g ei , E 是 rl n n 技 术与管 理相 结合 的交叉 学科 ,它 既有 鲜 明 的工程 属性 , 有明显 的管理 特征 。 也 工业 工程 在 国外 已经有 一百多 年 的历史 ,是 美 国七 大 工 程学科 之一 。 它融工 程和管 理 于一体 , 对工 业发 达 国家 的经 济与社 会发 展起 了巨大 的推 动作 用 。而 工业工 程学 科建 设 和高 等教育 在 我 国仅有 十余年 的历史 。建 立 工业 工程 专业 完整 的教育 体 系对 于我 国工 业工 程教 育 的发 展具 有重要 的现实意 义 ,而构建 工业 工 程 的 教育 体系应 从人 才培养 目标 、 才培 养模 式 、 人 教学 体系等 方 面着 手 。 1正确确 立工业 工程 专业人 才培 养 目标 人 才培 养 目 是教 育 的根 本 ,一 切教 育 标 活 动都是 围绕培 养 目 进 行的 。明确 培 养 目 标 标 , 能在 培养 模 式 、 才 教学 方 法 和手 段 、 学 教
就是以重庆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机 次分 明且 具有 连续 性 、系 统性 和创造 性的实
械类 四年 制工 业工 程本 科 专业 ,将工 业工 程 践 教学 环 节 。 专业 设置 在工 科 院校 ,这种模 式 工程 学方 面 3全 面更新 工业 工程专 业 的教学体 系 的 课程 在 整 个课 程 设 置 中 占有 较 强 的 比例 , 构建 工业 工程 专业 教 学体 系的基 本思路 学生 专业 工程 技术 扎实 , 基础 较好 , 仅掌 握 是 : 不 根据 社 会 生 产 实际 需要 , 培养 目标 , 确定 专业 技术 还掌 握计 算 机技术 、管 理技 术和 工 依 照 培养 目标 , 知识 能力 结构 , 知识 明确 依据 业工 程专 门技 术 ,是社 会急需 的 既懂技 术 又 能 力结 构要 求 , 建 教学体 系 。 构 而根据 现代工 擅 长管理 的复 合 型专业 技术 人才 。第 四种 是 业 工程 学科 的特 征 、 才培养 模式 和 目标 , 人 我 以西 安 电子科 技大 学 、 京航 空航 天大 学 、 北 东 们 必须 更新 工业 工 程 专业 的教学 体系 ,调整 北大 学等 以冶 金 、 化工 、 电子及 其 它产业 类 型 课 程设 置 , 教 学 内容 , 强实 践环节 。教 优化 增 的 工业工 程 四年本 科 ,这些 院校 为工业 工 程 学体系要适应社会需求 ,应随社会需求变化 专 业模 式 既体 现 了很强 的专有 工 程基 础 , 又 而定期修改更新 , 不断完善 、 优化 , 并应具备 实践等方面采取符合该培养目标的形式。工 体现 了专 业特 色 。 定机动灵活性。加强启发式、 个性化教学, 业工程 从诞 生之 日起 , 就将 降低成 本 、 提高 质 2 . 现 工业 工程 复合 型 人 才培 养模 式 并最大 限度地 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和手 2实 量、 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总宗 旨。《 国大百科 的策 略 美 段, , 如 计算机 网络、 教学软件、 虚拟技术等 、 加强基 础教 育 , 宽专业 口径 。 拓 工业 工程 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可使学生一方面 全 书》 18 (92年版)对工业 工程 的 目标解 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苏莹莹董海梁迪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02期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面向工业工程类研究生的成长诉求,分析当前该课程教学现状,探讨课程改革思路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和信息系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统一,达到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21-02
1.课程教学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1-2]本课程着重于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培养具有坚实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的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
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运用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现代管理原理、方法与技术,做好工业工程相关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是工业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必备的重要素质。
因此,本课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使研究生明确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具备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创造企业的竞争力,合理利用和规划企业的信息资源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3-4]
2.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需要信息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背景知识,课程较难,学生对信息技术与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又参差不齐,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时,前期相关课程的知识未成体系,不能有效支撑该环节课程的学习。
另外,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安排中,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完成之后,才安排实践教学,这就导致前面理论的讲授与后面实践相脱节。
同时,由于学时有限,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往往不能充分的开展。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来获取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良好的应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真正得到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多年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经验,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系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为目标,探索适合工业工程类研究生的课程具体改革思路和方法。
3.课程改革思路和方法
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掌握某一门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工程经济和现代工程管理理论,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
在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指导下,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等内容,使学生明确信息系统研究要把重点从IT中的T(技术)转到I(信息),服务于M(管理)与E(经济),达到提高效率,创新效益的目的。
把握与信息系统密切相关的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原理、方法、技术与策略,具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特别是着眼企业竞争力,利用IT实现业务流程再造BPR,完成信息系统分析与总体规划的战略思维的知识与能力,形成契合社会需求的复合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目标如图1所示。
提出以培养学生“信息思维”教学理念
企业/组织管理是千变万化的,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学生不可能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员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而培养学生从信息、信息流、信息关联的角度,分析企业/组织管理,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才能使学生掌握其开发基本原理。
在课程讲授中,以企业运作为应用背景、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信息分析方法,强调建立企业运作与管理的“信息模型”,强化系统逻辑模型建立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把握本课程的重点。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本课程组的负责人以及成员长期承担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工程项目,主持开发和亲自参与了系统的开发,所开发的许多系统不仅为企业带来了预期的效益,还长期被企业所使用,因此主讲教师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掌握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手资料,使得该课程的讲授突破了枯燥的书本知识介绍,融入了大量的教学案例。
建立并开发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演示型实验教学、案例型实验教学、模拟型实验教学和设计型实验教学,四个层次逐层推进,相互呼应,如图2所示。
侧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紧跟国际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吸收国外的优秀教材和案例的优点,补充大量中国企业的实际案例,符合现代信息系统的发展潮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将课堂的讲授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
4.结论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改革要随着学生的特点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
关注工业工程类研究生的成长诉求,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即从管理视角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从应用视角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主要应用,从建设视角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和管理。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使其具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进行信息组织、信息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9.
[2] Kenneth C. Laudon. 管理信息系统[M].第13版,机械工业版社, 2015.9
[3]邓三鸿;许鑫;王昊;岑咏华.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9):120-124
[4]王靖. 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6): 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