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2)(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附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崇.拜(chóng)彼.此(bǐ)塑.像(sù)中.伤(zhōng)B. 豢.养(juàn)不朽.(xǔ)和谐.(xié)卦.辞(guà)C. 懒惰.(duò)沙漠.(mò)鲁钝.(dùn)桑.叶(sāng)D. 懦.夫(nuò)雕.刻(diāo)樵.夫(jiāo)单调.(dià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石像繁植倘若用武之地从天而降B. 惯通单调封锁哑口无言先知先觉C. 镰刀枯干茅草走头无路接二连三D. 屋檐瀑布飞禽一丝一毫参天大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 在作文时,我们一定要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龙点睛....。
C. 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九(二)班准备开展“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一说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莫尔斯在设法制造出强大的足以越过大洋的电报信号前一筹莫展。
一天,他看到拉车的马匹在驿站被换下来,联想到电报信号的中继站,即每隔一段距离把电报信号放大,使问题得以解决。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架桥就是靠修筑桥墩来实现的,当遇到难以打桩架桥时怎么办?发明家布伦特看到蜘蛛吊丝做网时,联想到造桥,顿时恍然大悟,从而发明了吊桥。
探究结果:______活动中,有同学当场作诗,请你写两句给他接下去。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5.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习题(含答案)

《创造宣言》基础练习一、字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遁词()玄奘()懦夫()苏彝士()(二)解释下列词语遁词:鲁钝:众叛亲离:二、课文(一)填空1.《创造宣言》是一篇,作者反驳了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从而得出,的结论。
2.“遁词”的近义词有、;“鲁钝”的近义词有、。
(二)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通过的论证方法,反驳了、、、的错误观点。
2.《创造宣言》这篇驳论文运用的主要写法是()A.先破后立B.先立后破C.边破边立D.先破后立再破3.简答(1)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2)“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一句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3)“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一句的含义及作用。
(4)如何理解“罗丹说:‘恶是枯干。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5)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的提出?参考答案一、(一)dùn xuán zàng nuòzhíyísài háo(二)遁词:因理屈词穷而避开正题所说的推托应付的话。
鲁钝:不敏锐,笨拙。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
形容十分孤立。
二、(一)1.驳论文五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2.托词借口愚钝迟钝(二)1.举例论证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了、陷入绝境2.A3.(1)作者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是为了大大增强人们的创造意识。
(2)含义:只要有勇气,我们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借歌德的话来论述玄奘、哥伦布、莫扎特最终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勇气继续创造,点出了创造的重要性。
人教九年级上 (部编)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20*创造宣言陶行知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平凡单调,只是懒duò者之遁词。
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懒duò(惰)遁.词(dùn)懦.夫(nuò)(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走头无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走投无路”。
(3)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话。
示例: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之霍金,毕竟发现了黑洞。
2.九(2)班准备开展“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一说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莫尔斯在设法制造出强大的足以越过大洋的电报信号前一筹莫展。
一天,他看到拉车的马匹在驿站被换下来,联想到电报信号的中继站,即每隔一段距离把电报信号放大,使问题得以解决。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架桥就是靠修筑桥墩来实现的,当遇到难以打桩架桥时怎么办?发明家布伦特看到蜘蛛吊丝做网时,联想到造桥,顿时恍然大悟,从而发明了吊桥。
探究结果:示例:联想往往能激发人们创新的灵感。
(2)活动中,有同学当场作诗,请你写两句给他接下去。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3)张洁同学为本次活动准备了一份发言稿。
下面是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经济大国未必就是经济强国,[A]一个国家长期落后不取决于经济规模的大小,而经常是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导致的。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21分)1. (9分) (2019七上·天台期末) 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日头落尽云影无光时,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mù________色里。
两岸看船人呼喝声越来越少,河面被一片紫雾lǒng________罩,除了从锣鼓声中尚能biàn________别那些龙船方向,此外已别无所见。
然而岩壁缺口处却人声cáo________杂,且闻有小孩子哭声,有妇女们尖锐叫唤声,综合给人一种悠然不尽的感觉。
(《湘行散记》)2. (2分) (2018八上·白城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聒燥拙拙逼人按步就班杳无音信B . 炫目无动于衷尾尾动听风度翩翩C . 肆虐大相迳庭循规蹈距不言而喻D . 喧嚣劫后余生矢志不移见异思迁3. (2分)(2019·龙东)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叶圣陶《苏州园林》)B .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C .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D .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鳞次栉比。
(减克家《说和做》)4.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②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③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
20《创造宣言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0 创造宣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塑.像( ) 遁.词( ) 中.伤( )鲁钝.( ) 豢.养( ) 懒惰.(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②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zàng,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③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④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⑤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懦.夫( ) 玄zàng(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3)②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用波浪线画出语段的事实论据。
其运用的是的表达方式。
(5)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众叛亲离”相同的一项是 ( )A.取得佛经B.三重压迫C.粮水断绝D.山穷水尽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不管是谁做的,我们一定要查他个山穷水尽....。
B.我们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克服,不能自暴自弃....。
C.写作文时,我们一定要做到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龙点睛....。
D.张医生自认回天乏术....,能治好这个病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师要时常读书,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使学生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热爱知识。
B.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了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你们的行囊中装下的虽然有难忘的记忆,更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饱满的人生。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思维方式是可以自己支配的。
④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
九语上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附解析)

九语上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附解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附解析)专题20《创造宣言》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1)譬( )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 )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答案]譬(pì)妄(wàng)[解析] “譬”容易读错。
譬如:拼音是pì rú,意思是比如。
虚妄:xū wàng词义:没有事实根据的。
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塑相六贤祠哑口无言山穷水尽B. 金刚无字碑走头无路众叛亲离C. 卦辞茅草房画龙点晴陷入绝境D. 封锁安魂曲自暴自弃接二连三[答案]D[解析]A.“相”应写作“像”;B.“头”应写作“投”;C.“晴”应写作“睛”;故选D。
3.选出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3)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A. 平庸鲁钝放任B. 平凡鲁莽放弃C. 平庸鲁莽放任D. 平凡鲁钝放弃[答案]D[解析] “平凡”与“平庸”,既有共性,也有不同。
共性在于两者都含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意思,不同在于“平凡”多指社会属性,“平庸”多指个人特点,故(1)处应填写“平凡”;“鲁钝”的意思是。
“鲁莽”指言行不仔细考虑,轻率从事。
故(2)处应填写“鲁钝”;“放任”不加约束,听其自然。
“放弃”指丢掉,不坚持。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含答案)

20* 创造宣言01 积累运用1.阅读下列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s ù)像,是这个人一刀,那个人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倘.(t ǎng)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h én(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ch óng(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hu ǐ(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2.选出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D)(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3)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我们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A .平庸 鲁钝 放任B .平凡 鲁莽 放弃C .平庸 鲁莽 放任D .平凡 鲁钝 放弃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 .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 .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解析:B.“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 .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B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下滑。
C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D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A.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可删掉“能否”;C.语序不当,将“有效的”移至“方法”前面;D.语意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6.中心主旨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 “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 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7
一课时 巩固探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灌 溉( ɡuàn ) 懦 夫( nuò ) . . n ) 伤痕 ( hé 樵 夫( qiáo ) . . 中 伤( zhònɡ ) . 塑 像( sù ) . 玄奘 ( zànɡ) . 烟囱 ( cōnɡ ) . 遁 词( dù n ) . 崇 拜(chónɡ) . 豢 养( huàn ) . 鲁钝 ( dù n ) .
8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 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 .... 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 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3)有人说: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4)粮水断绝、众叛亲离 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 ....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9
3.填空。
陶行知 (1)《创造宣言》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 __________ ,他为人 一代巨人 ”。 民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____________ (2)《 创 造 宣 言 》 一 文 批 评 了 五 种 “ 不 能 创 造 ” 的 错 误 观 点 , 分 别 是 : 环境平凡 ; ____________ 生活单调 ; ____________ 年纪太小 ; ____________ 太无能了 ; ____________ 陷入绝境 ____________ 。作 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 者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一、关于字词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遁词()玄奘()懦夫()苏彝士()
(二)解释下列词语
遁词:
鲁钝:
众叛亲离:
二、关于课文
(一)填空
1.《创造宣言》是一篇,作者反驳了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从而得出,的结论。
2.“遁词”的近义词有、;“鲁钝”的近义词
有、。
(二)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通过的论证方法,反驳
了、、、的错误观点。
2.《创造宣言》这篇驳论文运用的主要写法是()
A.先破后立B.先立后破
C.边破边立D.先破后立再破
3.简答
(1)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
(2)“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一句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3)“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一句的含义及作用。
(4)如何理解“罗丹说:‘恶是枯干。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
(5)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的提出?
三、扩展练习和语文活动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善待挫折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
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
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
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
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第1段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什么?
2.第2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3.第3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4.第4段中,科学家贝佛里奇的话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
5.第5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二)每人搜集古今中外的关于创造的4个实例,在班级交流。
参考答案
一、(一)dùn xuán zàng nuòzhíyísài há
o (二)遁词:因理屈词穷而避开正题所说的推托应付的话。
鲁钝:不敏锐,笨拙。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
形容十分孤立。
二、(一)1.驳论文五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2.托词借口愚钝迟钝(二)1.举例论
证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了、陷入绝境2.A 3.(1)作者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是为了大大增强人们的创造意识。
(2)含义:只要有勇气,我们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借歌德的话来论述玄奘、哥伦布、莫扎特最终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勇气继续创造,点出了创造的重要性。
(3)含义:对持有“我太无能,不能创造”观点的人的质问,激励他们要积极创造。
作用:这是一个犀利的反问句,引人反思,催人奋进。
作者把以“我太无能”为借口,自暴自弃,不去创造的人和吃桑叶就能吐丝的蚕做比较,激励人们去创造,去奉献。
(4)意思是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就不能停止创造。
显示了作者坚定的创造信念。
(5)本文是驳论文,驳论的一般写法是“先破后立”,作者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也渗透了自己的观点,当读者已被充分的例证折服后自然也接受了文章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和说服力。
三、(一)1.生活道路上充满坎坷。
2.引出下文,提醒读者注意。
3.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取消一个不可以。
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
4.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
种特殊环境。
5.前进路上的障碍;前进的基础。
要自觉的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做生活的强者。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