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 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 题型十二 电化学分析判断型【优品】
2019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最新2019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共8套)(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练练题:选择题(1)含答案1、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的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使用。
铝在下列应用中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制银色漆颜料⑤用明矶净水⑥用明矶与苏打作食品膨松剂⑦制易拉罐⑧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⑨包装糖果和食品A.③⑤⑧⑨B.②⑥⑧⑨C.③④⑤⑨D.③⑤⑥⑦⑧⑨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中的“把铝确定为食品的污染源之一”与“控制使用”。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2、(2017- 0喀则一中月考)已知:C(s)+H2O(g)===CO(g)+出@) A^akJ-mor12C(S)+O2(g)===2CO(g) AH= -220 kJ-mol1H—H 键、O=O 键和O—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496 kJ-mol-1和462 kJ-mol1, 则a为()A.—332 B・—118C・ +350 D・ +130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第一个反应X2—第二个反应得,2H2O(g)=O2(g)+2出@) AH = (2a+220)kJ ・molT。
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计算,则2a+220 = 4X462-(436X2+496), 解得a= + 130。
本题选D。
答案D3、(2017-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常温下,取pH = 2的两种二元酸H2A与H2B 各lmL,分别加水稀释,测得pH变化与加水稀释倍数有如图所示变化,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H2A 为二元弱酸,稀释前c(H2A) = 0.005 mol-L_1B.NaHA 水溶液中:c(Na+) + c(H+)= 2c(A2-) + c(OH「)C.含等物质的量的NaHA、NaHB的混合溶液中:c(Na+)= c(A2^) + c(B^)+c(HB「)D.pH=10 的NaHB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c(Na+)>c(HB )>c(OH )>c(B2 )>c(H2B)答案B解析pH = 2的H2A稀释100倍时溶液的pH变为4,说明该酸完全电离,所以为强酸,A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aHA水溶液中:c(Na+) + c(H+)= 2c(A2_) + c(OH"), B正确;根据物料守恒可知含等物质的量的NaHA、NaHB的混合溶液中:c(Na+) = c(A2_) + c(B2_) + c(HB_) + C(H2B), C错误;pH = 10的NaHB 溶液显碱性,说明HB「的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离子浓度大小:c(Na+)>c(HB_)>c(OH_)>c(H2B)>c(B2_),D 错误;答案选B。
2019高考化学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四+Word版含解析

1 2019高考化学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
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
题型四 官能团性质判断型
1.(2017·莆田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有机物X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有机物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为C 8H 6O 6
B.X 可发生加成反应、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
C.X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D.X 能使溴水和KMnO 4溶液褪色,原因均与分子中碳碳双键有关
答案 D
解析 A 项,X 的分子式为C 6H 6O 6,错误;B 项,X 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C 项,含有饱和碳原子的有机分子,其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错误;D 项,X 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能被KMnO 4溶液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因均与分子中碳碳双键有关,正确。
2.(2018·大连市高三二模)喷普洛韦主要用于口唇或面部单纯疱疹,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喷普洛韦的分子式为C 10H 15N 5O 3
B.喷普洛韦能发生取代反应
C.1 mol 该有机物与足量Na 反应产生22.4 L H 2
D.喷普洛韦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 题型六 Word版含解析

题型六“N A”应用分析型1.(2018·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三模)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3 g CH3CH2OH与30 g CH3COOH反应,生成CH3COOCH2CH3的分子数为0.5N AB.15.6 g由Na2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N AC.32.5 g锌与一定量浓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分子数为0.5N AD.过量MnO2与浓盐酸反应产生1 mol Cl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 A答案 A解析A项,n(CH3CH2OH)=23 g46 g·mol-1=0.5 mol,n(CH3COOH)=30 g60 g·mol-1=0.5 mol,CH3CH2OH与CH3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浓H2SO4△CH3COOCH2CH3+H2O,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的CH3COOCH2CH3物质的量小于0.5 mol,错误;B项,Na2S和Na2O2的摩尔质量都是78 g·mol-1,15.6 g Na2S和Na2O2以任意比混合,n总=15.6 g78 g·mol-1=0.2 mol,Na2S和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都为1∶2,含有阴离子物质的量为0.2 mol,正确;C项,n(Zn)=32.5 g65 g·mol-1=0.5 mol,Zn与浓H2SO4的反应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变稀,Zn与稀H2SO4的反应为:Zn+H2SO4===ZnSO4+H2↑,Zn无论与浓硫酸反应还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分子物质的量等于Zn的物质的量,生成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为0.5 mol,正确;D项,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Cl2的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 mol,正确。
全国通用版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二STSE知识辨析型

题型二STSE知识辨析型1.(2018·新余市高三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水提镁、炼铁、制造玻璃等工业都用到石灰石B.将煤液化、气化,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N95活性炭口罩可用于防霾,其原理是吸附作用D.晶体硅制得的光电池,能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答案 B解析A项,海水提镁是用氢氧化钙沉淀镁离子,要用到石灰石来制取氢氧化钙,工业炼铁需要加入石灰石用来造渣,工业玻璃是用石灰石、纯碱和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取的,正确;B 项,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分析,反应前后碳的质量不变,则使用煤的液化、气化技术,不能改变生成二氧化碳的量,错误;C项,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用于吸附雾霾,正确;D项,晶体硅可导电,光电池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2.(2018·XX省重点高中高三三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阻燃剂Al(OH)3受热分解时放出能量B.蚕丝、涤纶、棉花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C.油脂在长期贮存过程中与微生物、酶和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会发生酸败D.硅太阳能电池与铜锌原电池工作时均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答案 C解析阻燃剂Al(OH)3受热分解时吸收能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A错误;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错误;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在酶和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下,氧化分解,酸败变质,C正确;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铜锌原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错误。
3.(2018·莆田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碳是一种新型三维碳结构晶体,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B.推广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将金属钛、铝混合后在空气中熔化可制得强度较大的钛合金材料D.为汽车安装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部分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答案 C解析A项,T-碳是一种新型三维碳结构晶体,与C60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B项,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C项,在空气中加热熔化,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直接在空气中制备钛铝合金,错误;D项,汽车安装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部分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正确。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 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 题型八 框图、结构分析判断型

题型八框图、结构分析判断型1.(2018·日照市高三5月校际联考)前20号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列四个不同周期和四个不同主族。
其中A为Y元素组成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化合物;常温下乙为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YB.反应①为吸热反应C.反应②为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反应原理D.X、Y分别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一定相同答案 C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分析可知,常温下乙为液体,乙为水,W为氢元素,Y为氯元素,A为氯气;甲为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X为氧,Z为钙;化合物丁和化合物戊可能为氯化钙或次氯酸钙。
A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Ca2+<Cl-,错误;B项,钙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C项,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为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反应原理,正确;D项,过氧化钙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而氯化钙只有离子键,错误。
2.(2018·聊城市高三三模)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a、b、d、g为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c是Z的单质,在铝热反应中常作引发剂;e、f为常见气体单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Y>Z>X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YD.W、Y的氧化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答案 B解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中a、b、d、g为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则a 为过氧化钠;c是Z的单质,在铝热反应中常作引发剂,c为金属镁;e、f为常见气体单质,根据框图,镁与化合物b反应生成气体单质f,则f为氢气;过氧化钠与化合物b反应生成气体单质e,则e为氧气,则b为水,d为氢氧化钠,g为氢氧化镁。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高考压轴大题特训题型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

题型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1.(2018·韶关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NH3作为一种重要化工原料,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与其有关性质反应的催化剂研究曾被列入国家863 计划。
(1)催化剂常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已知:反应Ⅰ:4NH3(g)+5O2(g)Pt/Ru高温4NO(g)+6H2O(g) ΔH1=-905 kJ·mol-1反应Ⅱ:4NH3(g)+3O2(g)Cu/TiO2高温2N2(g)+6H2O(g) ΔH2=-1 266.6 kJ·mol-1写出NO 分解生成N2与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2O也可分解生成N2与O2。
在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下表相应量充入气体,发生2N2O(g)2N2(g)+O2(g),容器Ⅰ、Ⅱ、Ⅲ中N2O平衡转化率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
②图中A、B、C 三点处容器内的总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容器Ⅳ在470 ℃进行反应时,起始速率:v正(N2O)____(填“>”“=”或“<”)v逆(N2O)。
(3)氨催化氧化时会发生上述两个竞争反应Ⅰ、Ⅱ。
为分析某催化剂对该反应的选择性,在20 L 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H3和2 mol O2,测得一定时间内有关物质的量关系如图:①该催化剂在低温时选择反应________(填“Ⅰ”或“Ⅱ”)。
②C 点比B 点所产生的NO 的物质的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第4.1讲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题型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 B .常用氢氟酸(HF)来刻蚀玻璃C .制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烧碱、石灰石、石英砂D .实验室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答案】B2.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硅是非金属元素,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B .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 .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氯气、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解析】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常温下仍能与氟气、氢氟酸、NaOH 溶液等发生反应,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氯气、氧气等发生反应。
【答案】C3.将足量CO 2气体通入水玻璃(Na 2SiO 3溶液)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 .Na 2SiO 3B .Na 2CO 3、Na 2SiO 3C .Na 2CO 3、SiO 2D .SiO 2【解析】CO 2与水玻璃反应生成Na 2CO 3和H 2SiO 3,在高温条件下H 2SiO 3变为SiO 2,Na 2CO 3与SiO 2反应又生成Na 2SiO 3和CO 2,所以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Na 2SiO 3,故A 正确。
【答案】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粗硅的制取中发生2C +SiO 2=====高温2CO↑+Si ,硅被还原,所以碳的还原性大于硅的还原性 B .硅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所以硅酸钠可以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 C .用SiO 2制取硅酸,应先使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再通入CO 2 D .由Na 2CO 3+SiO 2=====高温CO 2↑+Na 2SiO 3可知硅酸的酸性大于碳酸【解析】依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硅的还原性大于碳,上述反应能发生是因为产物中有CO 气体生成,使平衡向右移动,A错误;硅酸钠是一种黏合剂,不能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B错误;D选项中的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且产物中有气体生成,与酸性强弱无关,D错误。
2019高考化学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专题强化练

专题强化练1.(2018·齐齐哈尔质检)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中NaOH过量,得到的是NaAlO2,Al3++4OH-===AlO-2+2H2O,A错误。
空气中蒸干FeSO4溶液时,由于Fe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过程中易被氧化为Fe3+,所以最后得到的是Fe2(SO4)3,B错误。
SO2能与NaHCO3反应而被吸收:SO2+2NaHCO3===Na2SO3+2CO2+H2O,而CO2不会与NaHCO3反应,最后用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CO2气体,C正确。
新制氯水中含有的HClO具有氧化性,也能将I-氧化为I2而使淀粉显蓝色,故无法验证新制氯水中是否含有Cl2,D错误。
答案:C2.(2018·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解析:苯酚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NaHCO3,故实验的结论应是苯酚的酸性强于HCO-3,A项错误;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由于CCl4的密度大于水,则下层是有机层,从而得出结论: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反应:Cu2++Fe===Fe2++Cu,Cu2+是氧化剂,Fe2+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u2+>Fe2+,C项错误;向NaCl、NaI 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AgI沉淀,得出结论:c(Ag+)·c(I-)>K sp(AgI)。
由于题目未指明NaCl、NaI物质的量浓度大小,故无法根据生成沉淀的先后比较K sp(AgCl)、K sp(AgI)的大小,D项错误。
答案:B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解析:A项,加碘盐是含碘酸钾而不是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但遇碘酸钾不变蓝,故不能因此判断该盐不是加碘食盐,错误;B项,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无现象,排除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故能使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一定是氯离子,正确;C项,醋酸是一元弱酸,氢硫酸是二元弱酸,硫化钠二步水解,氢氧根离子由二步水解产生,无法比较醋酸与氢硫酸的酸性强弱,错误;D项,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也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十二 电化学分析判断型1.(2018·赣州市高三适应性考试)空气污染物NO 通常用含Ce 4+的溶液吸收,生成HNO 2、NO -3,再利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HNO 2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生成Ce 4+,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由右室进入左室B.Ce 4+从电解槽的c 口流出,且可循环使用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2HNO 2+6H ++6e -===N 2↑+4H 2OD.若用甲烷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当消耗标准状况下33.6 L 甲烷时,理论上可转化2 mol HNO 2 答案 C解析 A 项,根据电解原理,H +由左室向右室移动,错误;B 项,空气污染物NO 通常用含Ce4+的溶液吸收,生成HNO 2、NO -3,N 的化合价升高,Ce 4+的化合价降低,然后对此溶液进行电解,又产生Ce 4+,根据电解原理,Ce 4+应在阳极上产生,即Ce 4+从a 口流出,可循环使用,错误;C 项,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得电子,化合价降低,HNO 2转化为无毒物质,即转化为N 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NO 2+6H ++6e -===N 2↑+4H 2O ,正确;D 项,33.6 L 甲烷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33.622.4×8 mol=12 mol ,理论上可转化HNO 2的物质的量为12×26mol =4 mol ,错误。
2.(2018·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三模)锂碘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聚2乙烯吡啶(简写为P 2VP)和I 2的复合物,电解质是熔融薄膜状的碘化锂,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 2VP·n I 2+2e -+2Li +===P 2VP·(n -1)I 2+2LiI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该电池发生的总反应为:2Li +P 2VP·n I 2===P 2VP·(n -1)I 2+2LiIC.P 2VP 和I 2的复合物是绝缘体,不能导电D.该电池工作时,碘离子移向正极答案 B解析 A 项,锂碘电池中Li 为负极,锂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Li -2e -===2Li +,错误;B 项,将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得电池总反应:2Li +P 2VP·n I 2===P 2VP·(n -1)I 2+2LiI ,正确;C 项,正极材料是聚2乙烯吡啶(简写为P 2VP)和I 2的复合物,电极材料必须能导电,错误;D项,该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错误。
3.(2018·日照市高三5月校际联考)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TiO2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2S4转化为Na2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又转化为电能B.放电时,a极为负极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I-3-2e-===3I-D.M可以使用阴离子交换膜答案 B解析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A错误;放电时,a极为负极,Na2S失电子被氧化为Na2S4,B正确;充电时,阳极失电子被氧化,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 --2e-===I-3,C错误; M是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会相互反应,D错误。
4.(2018·莆田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硼化钒(VB2)—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高的电池,电池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的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为电池负极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升高C.电池连续反应过程中,选择性透过膜采用阳离子选择性膜D.VB2极的电极反应式:2VB2+22OH--22e-===V2O5+2B2O3+11H2O答案 D解析A项,硼化钒—空气燃料电池中,VB2在负极失电子,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所以a为正极,错误;B项,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所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错误;C项,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OH-,OH-通过选择性透过膜向负极移动,所以图中选择性透过膜应只允许阴离子通过,错误;D项,负极上是VB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VB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2+22OH--22e-===V2O5+2B2O3+11H2O,正确。
5.(2018·茂名市五大联盟学校高三五月联考)锌—空气电池由活性炭(空气扩散极)、锌、苛性碱溶液构成,其中活性炭部分浸泡在苛性碱溶液中,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负极产物是Zn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空气,为电池提供氧化剂B.原理图中的隔离膜为质子交换膜C.负极反应式为Zn+H2O-2e-===ZnO+2H+D.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消耗3.2 g O2答案 A解析A项,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吸附空气,为电池提供氧化剂,正确;B项,原理图中的隔离膜为离子交换膜,防止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与锌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锌,错误;C项,负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错误;D项,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通过0.2 mol 电子时,消耗1.6 g O2,错误。
6.(2018·河南省名校高三压轴第二次考试)Na2FeO4是制造高铁电池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净水剂。
在工业上通常利用如图装置生产Na2FeO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电极反应方程式:Fe+8OH--6e-===FeO2-4+4H2OB.左侧为阳离子交换膜,当Cu电极生成1 mol气体时,有2 mol 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C.可以将左侧流出的氢氧化钠补充到该装置中部,以保证装置连续工作D.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且产物为Fe3+,因此可以利用Na2FeO4除去水中的细菌、固体颗粒以及Ca2+等答案 D解析根据图示,Cu电极为阴极,Fe电极为阳极。
A项,右侧电极为Fe电极,Fe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O2-4,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2-4+4H2O,正确;B项,左侧为阴极室,H+的放电能力大于Na+,Cu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当Cu电极上生成1 mol气体时同时产生2 mol OH-,此时有2 mol 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平衡电荷,正确;C项,根据B项分析,阴极室生成NaOH,左侧流出的NaOH溶液的浓度大于左侧加入的NaOH溶液的浓度,即b%>a%,根据图示可将左侧流出的NaOH补充到该装置中部,以保证装置连续工作,正确;D项,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利用Na2FeO4除去水中的细菌,Na2FeO4的还原产物为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可吸附固体颗粒,用Na2FeO4不能除去水中的Ca2+,错误。
7.(2018·临沂市高三三模)电解NaB(OH)4溶液制备H3BO3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B.a、c为阴离子交换膜,b为阳离子交换膜C.N室中:a%<b%D.理论上每生成1 mol H3BO3,两极室共产生标准状况下16.8 L气体答案 B解析M室中石墨电极为阳极,电解时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O2和H+,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故A正确;原料室中的B(OH)-4通过b膜进入产品室、Na+通过c膜进入N室,M 室中氢离子通过a膜进入产品室,则a、c为阳离子交换膜,b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N 室中石墨为阴极,电解时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H2和OH-,原料室中的钠离子通过c膜进入N室,溶液中c(NaOH)增大,所以N室:a%<b%,故C正确;理论上每生成1 mol产品,M室生成1 mol H+,转移电子1 mol,M、N室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O-4e-===O2↑+4H+、4H2O+4e-===2H2↑+4OH-,N室生成0.5 mol H2,M室生成0.25 mol氧气,两极室共产生标准状况下16.8 L气体,正确。
8.(2018·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如图所示的C/Na4Fe(CN)6—钠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在放电时作正极,充电时作阴极B.放电时,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Na x C-e-===Na++Na x-1CC.电池工作时,Na+向电极b移动D.该电池通过Na+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B解析A项,电极a在放电时作正极,充电时作阳极,错误;B项,放电时,电极b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Na x C-e-===Na++Na x-1C,正确;C项,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即Na+向电极a移动,错误;D项,电池工作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9.(2018·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B.充电时,Mo(钼)箔接电源的负极C.充电时,Na+通过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D.外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的电量时,负极质量变化为2.4 g答案 B解析A项,根据工作原理,放电时Mg作负极,Mo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正确;B项,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即Mo箔接电源的正极,错误;C项,充电时属于电解,根据电解原理,Na+应从左室移向右室,正确;D项,负极上应是2Mg-4e-+2Cl-===[Mg2Cl2]2+,通过0.2 mol电子时,消耗0.1 mol Mg,质量减少2.4 g,正确。
10.(2018·南昌市高三二模)下列装置由甲、乙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甲是将废水中乙二胺[H2N(CH2)2NH2]氧化为环境友好物质形成的化学电源;乙是利用装置甲模拟工业电解法来处理含Cr2O2-7的废水,电解过程中溶液发生反应: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
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H +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B.乙池中Fe 棒应与甲池中的M 极相连C.M 极电极反应式:H 2N(CH 2)2NH 2+4H 2O -16e -===2CO 2↑+N 2↑+16H +D.若溶液中减少了0.01 mol Cr 2O 2-7,则电路中至少转移了0.06 mol 电子答案 B解析 A 项,根据图知,N 电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水,该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M 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甲中H +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正确;B 项,根据方程式知,乙中Fe 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则Fe 作阳极、C 作阴极,阴极连接原电池负极、阳极连接原电池正极,则Fe 与N 极相连,错误;C 项,根据图知,M 电极上生成氢离子,甲是将废水中乙二胺氧化为环境友好物质形成的化学电源,生成含有N 元素的物质是氮气、生成含有C 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因此电极反应式为H 2N(CH 2)2NH 2+4H 2O -16e -===2CO 2+N 2+16H +,正确;D 项,Cr 2O 2-7+6Fe 2++14H +===2Cr 3++6Fe 3++7H 2O 中以Fe 元素计算转移电子数=6×(3-2)=6,即消耗 1 mol Cr 2O 2-7,电路中至少转移了6 mol 电子,所以溶液中减少了0.01 molCr 2O 2-7,则电路中至少转移了0.06 mol 电子,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