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32

合集下载

32 质量管理及统计技术 名师名家: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32 质量管理及统计技术 名师名家: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戴明学说及其主要观点1900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1900年10月14日生于伊阿华州苏城,几次搬家后定居于怀俄明州的鲍威尔。

)1921 (戴明就读于怀俄明大学,1921年获工程学士学位。

)1925 (1925年他继续在科罗拉多大学深造并获数学及物理学硕士学位。

) 1928 (1928年获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0 (在1940年人口统计的准备工作中,统计过程控制代替了正常的办公运作,这样把一些过程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6 倍。

)1946 (1946 年日本科学家与工程师联盟( JUSE ) 成立后,他开始与此组织建立联系,戴明由此逐渐成名并应 JUSE 之邀为日本人讲述他的统计方法。

)1956 (1956年,美国质量协会授予戴明“休哈特奖章”( Shewhart Medal )。

)1980 (20世纪70 年代末,戴明开始同美国主要组织合作,但是直到1980年6月,“如果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一文被国家广播电台( NBC )广播之前,戴明的著作相对来讲还是默默无闻。

戴明因此一举成名,在质量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986 (1986年他的第一本畅销书《转危为安》( Out of Crisis ) 出版。

)1993年12月20日,戴明博士以93岁的高龄在他华盛顿的家中与世长辞。

戴明学说及其主要观点戴明(W.Edwards.Deming)(1900 - 1993)博士是享誉全球的质量管理专家,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认为“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率就会自动提高。

”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戴明与日本有着重要的历史渊源,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戴明品质奖”就是以戴明的名字命名的。

1950年,戴明“以较低的价格和较好的质量占领市场的战略思想”对日本工业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消毒管理办法32条

消毒管理办法32条

消毒管理办法32条1.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消毒管理办法对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2.确保消毒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消毒操作培训,提高操作规范性和效率。

3.根据不同场所和物品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例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或生物消毒等。

4.对消毒药剂的选择要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5.每个消毒过程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操作符合标准流程,不留死角。

6.消毒前需要对物品进行清洁处理,确保消毒药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7.针对各类物品,制定不同的消毒频率和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8.定期对消毒设备和器具进行检验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和消毒效果。

9.消毒后要对消毒区域进行明显标识,防止误操作和二次污染。

10.定期进行环境消毒监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11.对于感染病例的环境消毒,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12.每次消毒要做好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方法、药剂浓度等信息,建立档案资料。

13.消毒人员应注重个人防护,佩戴好相应防护用具,避免接触消毒药剂。

14.定时检查消毒效果,对有问题的部分及时补救,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15.对于消毒设备和器具的存放和管理,要做好相应的标识和隔离,防止污染。

16.对于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专项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17.对于公共场所的消毒,要根据人流量和使用频率合理制定消毒计划,保障公众健康。

18.消毒操作中要注意消毒药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不可盲目增加浓度以及时间。

19.对于医疗废物等特殊垃圾的处理,要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确保环境卫生。

20.消毒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影响。

21.对于消毒设备的运行情况要定期检查,确保设备完好运转,消毒效果良好。

22.消毒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消毒,避免双手交叉感染。

23.消毒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不得擅自改动或省略消毒环节。

HSE管理体系的32个要素(2021年)

HSE管理体系的32个要素(2021年)

( 管理体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HSE管理体系的32个要素(2021年)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HSE管理体系的32个要素(2021年)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既是石油公司建立和维护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又是进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标准,它的内容由7个一级要素构成,相应的有25个二级要素,一般称为32个管理要素。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七个一级要素和相应的二级要素见表9.2。

表9.2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一级要素二级要素5.1领导和承诺—5.2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5.3策划(4个)5.3.1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5.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5.3.3目标和指标5.3.4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5.4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7个)5.4.1组织结构和职责5.4.2管理者代表5.4.3资源5.4.4能力、培训和意识5.4.5协商和沟通5.4.6文件5.4.7文件控制5.5实施和运行(8个)5.5.1设施完整性5.5.2承包方和(或)供应方5.5.3顾客和产品5.5.4社区和公共关系5.5.5.作业许可5.5.6运行控制5.5.7变更管理5.5.8应急准备与响应5.6检查和纠正措施(6个)5.6.1绩效测量和监视5.6.2合规性评价5.6.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5.6.4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5.6.5记录控制5.6.6内部审核5.7管理评审这七个一级要素在标准中是分别叙述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紧密相关,并会在不同时候同时涉及,因此在许多步骤中应同时强调。

opq32管理潜质测评试题

opq32管理潜质测评试题

opq32管理潜质测评试题1. 当你在处理一个紧急情况时,你通常会采取哪种策略来管理时间压力?2. 在团队中,你是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调的?3. 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你是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 当团队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时,你会如何处理和解决这种情况?5. 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你会如何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实现性?6. 在一个项目中,你是如何判断和管理资源的分配以确保项目的成功?7. 在一个变化频繁的工作环境中,你是如何适应和管理不断变化的情况?8. 当团队面临紧迫的截止日期时,你是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任务分配?9. 在一个多任务并行的环境中,你是如何优先和管理各项任务的?10.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是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动机和积极性来达成共同的目标?11. 当你发现一个工作过程中的缺陷或改进机会时,你会如何提出和实施改进措施?12. 在与其他部门或团队合作的情况下,你是如何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13. 当你面临一个不确定的决策时,你是如何评估并做出决策的?14. 在一个困难的工作环境中,你是如何保持冷静并有效地管理工作?15. 在一个项目中,你是如何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团结?16. 当你面临工作压力或任务紧迫时,你是如何保持高效和高品质的工作?17. 你是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并持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的?18. 在一个团队中,你是如何评估和发展团队成员的潜力和能力?19. 当团队面临重大挑战或危机时,你是如何领导和管理团队以应对和克服困难?20.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是如何建立和维护团队的信任和合作关系?21. 在一个跨文化团队中,你是如何处理和管理跨文化沟通和冲突?22. 当你面临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时,你是如何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23. 在一个团队中,你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创新和创造力?24. 在一个团队中,你是如何引导和培养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25. 当你面临一个失败或挫折时,你是如何处理并从中吸取教训?26. 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你是如何平衡个人意见和团队合作的?27. 当团队面临压力和挑战时,你是如何保持团队的士气和动力?28. 在一个项目中,你是如何评估和管理风险以确保项目的成功?29. 在一个团队中,你是如何赏识和认可团队成员的贡献和努力?30. 当你面临冲突或困难谈判时,你是如何管理和解决冲突?31. 在一个团队中,你是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积极和友好的工作氛围?32. 当团队中出现低绩效或问题时,你是如何进行干预和改进的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3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3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3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3,分数:66.00)1.关于进度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 A.进度的实际值是相对于里程碑事件的进度目标或者再细化的进度目标值∙ B.进度的计划值是以里程碑事件的进度目标值或再细化的进度目标值∙ C.进度的实际值是相对于里程碑事件或再细化的分项工作的实际进度∙ D.进度的实际值和计划值的比较是定量的数据比较(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A项,进度的实际值是相对于里程碑事件或再细化的分项工作的实际进度,以里程碑事件的进度目标值或再细化的进度目标值作为进度的计划值。

进度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应是定量的数据比较,比较的成果是进度跟踪和控制报告,如编制进度控制的旬、月、季、半年和年度报告等。

2.项目的投资控制周期应视项目的具体规模和特点而定,一般为______。

∙ A.1周∙ B.14天∙ C.28天∙ D.一个月(分数:2.00)A.B.C.D. √解析:3.在工程合同价与实际施工成本、工程款支付比较时,成本的计划值是______。

∙ A.施工预算∙ B.工程款支付∙ C.实际施工成本∙ D.工程合同价(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在设计过程中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即工程概算与投资规划的比较,以及工程预算与概算的比较。

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是相对的,如相对于工程预算而言,工程概算是投资的计划值,在工程合同价与实际施工成本、工程款支付比较时,成本的计划值是工程合同价。

4.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规定》(国发[2003]5号),取得建造师注册证书的人员是否担任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由______决定。

∙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项目业主∙ C.建筑施工企业∙ D.项目监理单位(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过渡的时间定为五年,即从国发[2003]5号文印发之日起至2008年2月27日止。

32个管理学经典理论

32个管理学经典理论

32 个管理学经典理论1、彼得原理管理学家彼得1969 年出版了《彼得原理》一书,他提出:人们在某一个岗位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就会趋向于被晋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一直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岗位为止,这样,就可能导致组织里面的所有岗位都会被不胜任其职的人所占据。

而在新的岗位上,被晋升者使用的往往是他们在低层次岗位上使用的管理经验和办法,显然,这在更高层次是不适用的。

由此,导致整个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下降,组织的效率不高。

而且,组织中的任何人,迟早都将有同样的、祐、申遭遇。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66;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9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 Y0 q; ]%2、马太效应$ K! W1 H- b' N Q+ p《新约66;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 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 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 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 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32条常用安全生产管理常识

32条常用安全生产管理常识

32条常用安全生产管理常识1 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是什么?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从广义上讲,一是预测人类活动中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危险,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不致受到伤害和职业病的危害;二是制定各种规程、规定和消除危害因素所采取的各种办法、措施;三是告诉人们怎样去认识危险和防止灾害。

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制定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程、规定和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

(3)积极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企业的生产机械设备和设施达到本质化安全的要求,保障职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采取各种劳动卫生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定期检测、防止和消除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做好女工的特殊保护,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5)对企业领导、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和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6)对职工伤亡及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上报。

(7)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深化企业安全管理。

2 什么是“四不放过”原则?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在处理时实施“四不放过”原则,即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实施这条原则,是为了对发生的事故找出原因,惩前毖后,吸取教训,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发生。

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虽然是“亡羊补牢”之举,但就防止事故再发生来说,同样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精神。

3 什么是“五同时”?“五同时”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4 什么是“三同时”?“三同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HSE管理体系的32个要素

HSE管理体系的32个要素
一级要素
二级要素
5.1领导和承诺

5.2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5.3策划(4个)
5.3.1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5.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3.3 目标和指标
5.3.4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
5.4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7个)
5.4.1 组织结构和职责
5.4.2 管理者代表
5.4.3 资源
5.6 检查和纠正措施(6个)
5.6.1 绩效测量和监视
5.6.2 合规性评价
5.6.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5.6.4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
5.6.5 记录控制5.66 内部审核5.7管理评审
这七个一级要素在标准中是分别叙述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紧密相关,并会在不同时候同时涉及,因此在许多步骤中应同时强调。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必须考虑其他所有要素,以保证整体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之后有计划地评审和持续改进的循环上升过程,从而使组织内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有效地控制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事故。
5.4.4 能力、培训和意识
5.4.5 协商和沟通
5.4.6 文件
5.4.7 文件控制
5.5实施和运行(8个)
5.5.1 设施完整性
5.5.2 承包方和(或)供应方
5.5.3 顾客和产品
5.5.4 社区和公共关系
5.5.5. 作业许可
5.5.6 运行控制
5.5.7 变更管理
5.5.8 应急准备与响应
HSE管理体系的32个要素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既是石油公司建立和维护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又是进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标准,它的内容由7个一级要素构成,相应的有25个二级要素,一般称为32个管理要素。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七个一级要素和相应的二级要素见表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能以来,有人提出六种职能、七种职能的,也 有人提出三种职能、四种职能。
西方管理学者有关管理具 体职能的各种论断


管理职能 提出者 法约尔(1916) 戴维斯(1934) 古利克(1937) 布雷克(1947) 孔茨等(1955) 梅 西(1964) 希克斯(1966) 特 里(1972)
第三节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 对象与管理者
一、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 特殊职能: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二)管理的具体职能
(二)管理的具体职能
最早对管理的具体职能加以概括和系统论述的 是经营管理理论创始人法国工程师法约尔,法约 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
计 划 × × × × × × × ×
组 织 × × × × × × × ×
指 控 协 挥 制 调 × × × × × × × × × × × × × ×
人沟 激 决 创 事通 励 策 新
×× × × × × × × × × ×
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各管理学 派公认的管理职能,鉴于在现代 管理中领导的作用日益突出,这 里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 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职能均 离不开协调和创新的作用。
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最终是要对绩效负责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技术方法,心理学的方法;
2、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很广泛: (1)从管理的对象来分,有人、财、物、时间和 信息五要素; (2)从管理的职能来分,有计划、组织、人员管 理、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 概括起来可分三个方面 一是生产力方面:合理配置组织资源 ; 二是生产关系方面:正确处理组织中的关系; 三是上层建筑方面:健全规章制度。
二、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作为一门不精确的、有待于发展的科学,有 以下特点:
(1) 一般性 管理学主要是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 理和基础理论。 (2) 综合性 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方面的业务和知识, 因此可以说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 学科。
管理学原理教学计划
教学时间:200 9-2010 学年第2学
学时及周数:每周6学时,6周32学时
任课教师: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
管理学原理教学计划
一、教材
孙成志等,《管理学》(第三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二、阅读书目
1、《跟大师学管理》.李志敏编著.中国经济出 版社.2004 2、《管理技能实战训练手册》.【美】菲利浦· L· 胡萨克尔著.张颐,汤永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水煮三国》.成君忆著.中信出版社.2003 4、《杰克· 韦尔奇自传》. 杰克· 韦尔奇,约翰· 拜 恩著.曹彦博,孙立明,丁浩译.中信出版社.2001 5、《中国人的管理工夫》.宝利嘉顾问,尹毅夫 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三)管理者的分类
1、按所处的管理层次
高层管理者。是指负责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行 动计划,有权分配组织所有资源的管理人员。 首席执行官(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财务官(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 首席运营官(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 中层管理者。是指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及有关细 节和程序,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和计 划的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又称为一线管理人员。

(六)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在掌握一定理论和 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的技巧和诀窍。
管理的艺术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循; (2)从决策的角度来看,管理绩效较多的 依赖管理者对机遇的把握; (3)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作用
一、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性质具有二重性,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 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这种指挥劳动具有同 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 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监督劳动的意志 ,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 社会属性。
二、管理的作用
一、管理的概念
经营管理理论创始人法约尔(Fayol)认为: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把管理理解为:协调人际关系,激 发人的积极性,以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Simon)认为: 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哈罗德.孔茨等认为: 管理就是设计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 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
2、按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划分
管理者可划分为:
决策指挥者--是指组织中拥有决策指挥权的管理者。
职能管理者--是指组织中负责某一项管理职能的管理人员。
决策参谋人员--为决策指挥者提供决策建议的智囊人员。
(四)管理者开展工作 所需的管理技能
• 概念性技能(Conceptual Skill)
• 包含着一系列的能力,如能够提出新的想法 和新的思想的能力,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能够把一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能力,以及能 够识别在某一个领域的决策对其他领域将产生何 种影响的能力。 主要表现为创新与变革能力、系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驾御全局的能力。
三、管理的对象

管理的对象,也称管理的客体, 是指能够被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 观事物,即管理者对什么行使管理活 动。对于工商企业组织来说,管理的 对象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 等要素,这里重要的是人。
(六)管理者角色理论
亨利· 明茨伯格他 认为管理者扮演着10 种不同的角色。分为 三个方面:
概念性技能
技术性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
高层管理 47% 中层管理 31% 基层管理 18% 47% 35% 27% 42% 18% 35%
(五)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人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动力和 源泉。有了事业心,才会产生进取心和自信心, 才会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有干事的激情、 创业的豪情、敬业的痴情。有了事业心,才会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2)责任感:体现了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 作风,这是干好工作的关键和保证。爱岗敬业、 尽职尽责,这既是起码的职业道德。
(一)管理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人 类文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 也表现在对人类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上。
(二)管理既是形成生产力的条件,又是创造生
产力的源泉。
(三)管理是决定人类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 要条件。
三、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管理的任务: (1)为组织设定使命和目标; (2)使组织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 (3)兑现组织对社会的责任。 2、管理的内容: (1)环境分析;(2)目标和战略分析; (3)资源分析;(4)管理机制分析; (5)日常活动的管理。
我很懒的,但我又很 有企图心,怎么办呢?
只好做任何事都要找对
的方法。

思 考 2
没有比这更能集 中您的精力了,您不断 地看到您的竞争对手想 把您从地图上驱逐出局 ——百事可乐公司前首 席执行官
管理,从根本意义上 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 莽,用知识代替习惯和传 统,用合作代替强制。
——彼得 • 德鲁克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在当今社会,人人都要与管理打交道,要么是管 理者即管理的主体,要么是被管理者即管理的 客体,也可能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就 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层管理者。如下图所示。
管 理 者 中层 管理者
被管理者
社会角色的简单分类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只 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但是管理活动自古就 有,它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当人们组成 一个集体去实现共同目标时,就必须进行管 理,目的是协调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活动。 管理范围很广,大到管理一个国家,小 到管理自己,管理是我们这个现实世界普遍 存在的现象。
计划
协调 创新 组织
控制
领导
管理职能的循环图
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
制定目标及目标实 施途径(做什么及 怎么做?) 实现资源和活动的最佳配 置(通过什么来做?)
计划
组织
控制 领导
衡量实际工作,矫正偏差 (到底做得怎么样?)
激励组织成员完成组织 目标(如何做得更好?)
二、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含义
传统观点认为:管理者是对他人的工作负 有责任的人,或者是在组织中从事指挥别人工 作的人员; 广义上讲,管理者应泛指所有执行管理职能, 并对组织目标实现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
(三)管理的人本性 管理的人本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 人为中心,把理解人、尊重人、调动人 的积极性放在首位,把人看成是组织中 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四)管理的创新性 管理的创新性是指管理本身是一 种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社会活动。 (五)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意指它是由一系列 相互关联的概念和原理构成知识系统, 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三、授课及考核形式
以讲授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 为主,每章结合案例分析,课程结 束开卷考试。 成绩=平时50分+考试50分 50分=出勤20分+(课堂测验 +课后作业)30分
四、开设本课的目的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运用理论思考 自己的行动和实践。 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 运用+思想化。
思 考1
管理者(管理主体)
运用一定的
管理活动
管理对象(管理客体)
管理目的 管理活动的形成
管理职能和方法
一定的
环境和条件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社会组织中的管理者 , 运用一定的职能为组织制定目标,并创造一 种良好的环境 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 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特征
(一) 管理的目的性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 有目的的活动,因而具有 明显的目的性。 (二)管理的组织性 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管理是组织中必不可 少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