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红薯栽培技术
高淀粉甘薯品种栽培模式及影响效应初探

高淀粉甘薯品种栽培模式及影响效应初探高淀粉甘薯是红薯种植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其淀粉含量高达70%以上。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高淀粉甘薯的种植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高淀粉甘薯品种的栽培模式及其影响效应。
一、高淀粉甘薯品种高淀粉甘薯是指淀粉含量在70%以上的甘薯品种。
常见的高淀粉品种有:澳洲甜薯、家养红薯、光明薯、白腊甘薯等。
这些品种不仅淀粉含量高,而且食用口感好,营养丰富,因此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1、种植时间高淀粉甘薯的种植时间应在气温达到20℃以上的季节进行。
一般可分为春季和秋季两次种植。
春季种植时间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秋季种植时间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
2、土壤选择高淀粉甘薯喜生长在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是种植高淀粉甘薯的关键。
大田栽培时要注意轮作,不能连续种植。
3、施肥措施高淀粉甘薯的肥力要求高,对充足的氮、磷、钾需求量很大。
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需求情况进行施肥。
一般建议农民使用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
4、浇水要点高淀粉甘薯生长期长,对水分的需求高,浇水应及时,一般每7天至10天浇一次水。
在干旱天气,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浇水次数。
三、高淀粉甘薯的影响效应1、经济效益高淀粉甘薯的淀粉含量高,市场需求旺盛,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某些品种,如光明薯,还具有药用价值,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2、生态效益3、社会效益高淀粉甘薯是一种植物资源,人们从中可以提取出淀粉等有用物质。
而且,由于这种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
因此,种植高淀粉甘薯不仅具有经济效益,也具有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高淀粉甘薯种植的成功与否,除了品种选择外,还需要注意种植模式和各个环节的把握。
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让高淀粉甘薯在市场上得到更好的应用。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甘薯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适合在黄土高原生长,而当地常用的品种有黑龙江育新22号、湖南富硒1号等。
这些品种生长快、产量高、抗逆性强,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
但应注意,不同品种的栽培条件有所不同,要根据所选品种的特性调整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
2.地块选择太和县地势较为平缓,土壤属于灰黄壤质土壤,适宜种植甘薯。
在地块选择时,应优先考虑土地的水土保持条件,避免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
同时,应选择深厚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风口较少的地块。
3.前期准备在甘薯种植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其疏松透气,增加土壤肥力。
其次,要进行化肥施用,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甘薯品种确定。
在施肥时应注意注意不要过量,避免造成土壤污染。
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影响甘薯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田间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水分管理。
太和县属于半干旱区,要合理使用水资源,保持土壤湿润。
在干旱季节,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影响甘薯的生长和产量。
(2)定梢整枝。
甘薯在生长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盲枝和病枝,这些枝条会影响甘薯的生长和产量。
在生长期内,要及时对盲枝和病枝进行剪除,让甘薯专注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3)打荫覆苗。
太和县气候炎热,容易导致甘薯晒伤。
在太阳光强度大的时候,要在甘薯上方安装遮阳网覆盖,防止叶片灼伤,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4)病虫害防治。
在甘薯生长期间,会遇到各种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会影响甘薯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要采用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生物防治方法,如蚜虫的防治,可采用人工提蚜或借助天敌等方式进行防治。
5.收获处理收获是甘薯栽培的最终目的,也是甘薯品质保证的重要环节。
在收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时收获。
为保证甘薯的品质和产量,应在甘薯的根系成熟后适时收获,一般在农历九月份进行收获。
(2)采用机械化采摘。
人工摘收甘薯效率低,存在易挤伤和误伤的问题。
淀粉专用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 号
¥ 5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7 7 3 1 ( 2 0 1 3 ) o 3— 5 2— 0 2
红薯( I p o m o e a b a t a t a s L a m) 具 有高产 稳产 、 耐旱 、 耐瘠
摘
要: 简述 了红 薯 的 生 育 特 点 和 经 济 价 值 , 对 思 南 县 近 年 来 试 验 示 范及 推 广 应 用 的 淀 粉 红 薯 高 产 培 技 术 进 行 总 结
和归纳 , 即选用 良种 、 培 育壮 苗、 抓好田 间管理及妥善贮藏等综合配套技术 , 以便 薯农 掌握 应用 , 促进增收致 富。
红薯 全生育 期 要 抓 住 “ 前期 稳长, 中期 健 壮 , 后 期 迟
衰” 这 3个 要点 采取适 当的管理措 施 。 3 . 1 深耕、 垄作 深耕 能 改善 通 气性 , 增 强 蓄水 能 力 , 促
生 产上 , 红薯 通常 采用 块 根 育苗 , 然后 从 苗 床 上剪 取 蔓 藤
薯为 宜 , 然后用 地膜覆 盖或 低拱 覆膜保 温 。
2 . 3 精心 管理 , 培 育壮苗
出苗 前 以提温 保 温催 芽 为主 ,
床温 保持 在 3 0~ 3 4 ℃, 促 使薯 块 早萌 芽 、 多 发 芽 。温度 超 过3 5 ℃ 要及 时揭 开 覆膜 一 角 降 温 , 床 土 不 能过 于也 不 能 过湿 , 如果 床 土发 白 , 则 应在 晴天上 午适量 浇 水 ; 出苗后 床
5 2
安 徽农 学 通 报 , A n h u i A g r i . S c i . B u l 1 . 2 0 1 3 , 1 9 ( 0 3 )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太和县是中国安徽省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苏皖赣黄金交汇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是一个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方。
近年来,太和县淀粉型甘薯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甘薯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
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太和县积极探索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面将介绍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选择淀粉型甘薯对土壤的要求较低,但是在土壤的选择上还是有一些要求的。
太和县的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这种土壤非常适合甘薯的生长。
在进行土壤选择时,要选择排水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这样有利于甘薯的生长发育。
需要做好土壤的肥力评估,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为甘薯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二、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影响甘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主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进行种植。
近年来,当地农业科技部门和种植大户逐渐选择了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进行种植,如“太和白”、“太和红”等优质甘薯品种,这些品种在当地种植效果非常好,产量高、品质优,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
三、适时播种甘薯的播种时间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太和县,一般选择在春耕后的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甘薯的播种。
这个时候正值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甘薯的生长,同时也能避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适时的播种可以保证甘薯的生长周期,从而保证产量和品质。
四、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是保证甘薯高产稳产的关键之一。
在太和县,农民一般选择有机肥和矿质肥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这样可以同时满足甘薯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在播种前,先进行基础施肥,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和磷、钾等矿质肥料,为甘薯的初期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还要根据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适时进行追肥,及时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尤其是在生长初期和结薯期,追肥更是不能忽视。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一、引言淀粉型甘薯是太和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产、高淀粉含量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为了提高淀粉型甘薯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稳产高效,本文将介绍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二、土壤环境要求淀粉型甘薯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32℃,土壤pH值适宜为5.5-6.5。
在选择土地时,应优先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地,并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三、品种选择太和县地处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种植中早熟、耐热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淀粉型甘薯品种。
目前,太和县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桂薯1号、恒薯152、恒薯168等。
四、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是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配套栽培基地应选择生长良好、块根饱满的甘薯作为种薯。
种薯收获后,应进行储藏,保持其营养和生长状态。
在繁殖和储藏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
五、种植技术1. 土地准备:做好耕地准备工作,犁地翻草,耙调整土壤结构,平整整地面,为甘薯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 施肥技术:太和县的土壤一般较为肥沃,但还是需要适量的有机肥和无机肥料来提高土壤养分水平。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肥力和甘薯的生长期进行合理施肥,注意突出深施和缓释,提高肥料利用率。
3.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秋季播种。
4. 喷、灌技术:在生长季节中,根据甘薯的生长需求进行适时喷洒和灌溉。
喷洒可以采用赤霉素、生长调节剂等,用于促进植株根系和枝条的生长;灌溉要求合理、经济,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水logging和根系缺氧。
5. 病虫害防治: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病虫害有甘薯斜块丝核菌病、甘薯叶泡菜病、甘薯马铃薯蠕虫等,合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并注意轮作和间茬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甘薯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淀粉型甘薯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品种。
太和县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产甘薯区,近年来在淀粉型甘薯的栽培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提高淀粉型甘薯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生产,必须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配套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希望能对甘薯种植户有所帮助。
一、选优品种甘薯品种的选择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太和县适宜栽培的淀粉型甘薯品种有双10、双17、双18等,选取优良品种进行种植,是保证高产稳产的关键。
二、合理施肥甘薯是属于高耗肥作物,种植户在施肥上应该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生长期进行施肥。
一般来讲,施肥要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时期。
基肥宜选用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追肥宜选用氮肥和钾肥,以保证甘薯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科学浇水甘薯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过少或者过多的水分都会影响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在田间管理上要注意科学浇水,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四、合理密植太和县的甘薯栽培密植比较普遍,但密植不是盲目增加种植密度,而是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来调整密植量。
过密植会影响甘薯的通风透光和根系生长,降低产量;过疏植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合理的密植对于高产稳产是非常重要的。
五、病虫害防治甘薯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甘薯害螺、甘薯斑驳病、甘薯蚜虫等,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防治病虫害,种植户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病虫害防治剂的合理使用、定期清除病虫害,保持田间通风和排水等。
六、科学收获甘薯的收获也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收获过程中,要避免损伤甘薯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采取轻拿轻放的方法进行收获,并且及时运输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整理、包装和储存。
七、合理储藏甘薯的储藏也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甘薯储藏时要选择通风、干燥、光线透明的地方,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包装。
在储藏过程中要定期翻仓、通风、消毒,及时处理烂坏的甘薯,以保证甘薯的质量和产量。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太和县淀粉型甘薯高产稳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一、选优种、优地选用适宜的品种,具有早熟、抗病、抗旱、抗逆、品质好、淀粉率高等特点的优良品种,如红兔系、红薯一号等。
选择沙土质地优良、肥沃、疏松、透气、保水力强、PH值在5.5-6.5之间、土层深厚的耕地,发现有低窝田宜选面积小的地块种植,不宜将水排至低窝处。
二、肥力施肥太和县的土壤大都以红壤为主,土质结构松散疏松,不同于一般土地,需注意在施肥时能根据土地特征进行施肥。
一般要在春季开镇前或植株生长出新枝期施基肥,即每亩使用人粪、畜粪、绿肥30-50吨,复合肥500-800斤同时加入发酵腐熟过的生物肥,磷肥、钾肥及微量元素肥也可加入一些。
施肥时间要合理,以确保甘薯在生长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足够的养分供给。
基肥的施用时间应在播种前、返青前和开花前进行。
当然,施肥的合理性不是施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生长状况、栽培历程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施用适量的肥料。
三、合理密植种植密植是太和县淀粉型甘薯栽培的关键。
当然密植并不是随意的,要按照薯苗质量、品种、土地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密植。
一般行距为70-90cm,株距为25-30cm,每亩可种植15000-20000株,密植作物株间竞争激烈,能促进苗期生长,缩短生长期,使产量增加并提茶单产。
种薯放在土里深度合理,一般为3-5厘米为宜,放薯深度过深,会导致出苗不齐,土壤湿度增加,而浅令会抗风能力弱、日光照射太强等问题。
四、适当修剪太和县淀粉型甘薯还需要进行适当修剪。
甘薯一般在6月---------8月进行修剪,将细梢剪掉,保留主蔓和大枝,这样可以促进甘薯的光合作用,增加收获量,同时排除病虫害的繁殖圃害、充分利用营养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收获量。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太和县的淀粉型甘薯遇到撒娇的虫害有白粉虱、螺旋芽背螨、铜斑病、黑斑病等。
预防与控制病虫害是提高甘薯产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应根据当时的天气、环境、甘薯的生长状况进行防治,如对叶片的黄曲线叶螨,可浇水杀虫剂,对红薯材飞虱,可采用挂黄板,对黑斑病,可使用泾县6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在上药时先拿喷雾器加水稀释,药丸打出后再停药,六、适时收获太和县淀粉型甘薯7-8月即可开始收成,而收获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地下块茎的表面,注意不要损伤甘薯皮,避免接触阳光或高温,损害甘薯中的淀粉质量。
高淀粉甘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科普惠农ZH C O iN cG zH I Jl SHU高淀粉甘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正和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网—、技术概述甘薯是重庆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 4万hm2左右,播种面积居全国第3位,总产量 90万t左右,居全国第4位,是我市重要的粮食和饲 料。
髙淀粉甘薯标准化栽培技术着力于解决重庆甘薯 品种混杂、种薯退化、栽培技术不配套、管理粗放、病虫 为害严重,生产中未能实现标准化栽培等问题。
该技术可加快贫困山区的脱贫步伐,带动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提髙甘薯单产和品质,满足深加工 需要,增加农民收人,提髙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还 可以降低面源污染,甘薯藤蔓作为饲料喂养家畜或 还田作肥,提髙了资源的利用率,对于防止三峡库 区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该技术于2008—2011年在 忠县等11个区县累计推广52.9万hm2,每667 m2平均增产416.9 kg,每667 m2平均增收166.76元,新增纯收益56.76元/67m2,总经济效益27870.49 万元,获得201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二、技术要点(一) 示范品种以渝薯17、万薯7号、商薯19万薯34等髙淀 粉品种为主。
(二) 培育壮苗一是采用地膜保温育苗,提早栽植期。
二是精心 选择苗床地。
三是精细整地、施足苗床肥,做成苗床,按每m2施腐熟有机肥水1担兑过磷酸钙0.5 kg、草 木灰5 k g泼浇苗床。
四是掌握好种薯放置技术,采 用开沟放种横放或竖放,按上齐下不齐的原则排放 整齐。
五是加强苗床管理,采取前期髙温催芽,中期 适温长苗,后期自然温炼苗的方法。
注意加强对苗 床的中耕除草、病虫防治和施肥管理。
(三) 起垄早栽,合理密植栽插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净作地起垄栽培每667 m2密度4 000窝,在玉米套种提垄栽培,每 667 m2密度3 300~4 000窝,水平栽插。
(四) 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在起垄前应施堆渣肥2 000 ~3000 kg/667 m2,将其撒匀后包厢做垄,以硫酸钾复合肥30 kg/667 m2作底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减 产 。 在 红 薯 种植 的地 区 可每 隔 7 d灌 水 1 次, 注 意 小水
浅灌 。 不 要采 用漫 灌 , 保持 水分 适宜 即可 。
4 病 虫 害 防 治 技 术
幼苗 期 、 生长 期 和 贮藏 期 均 是 高淀 粉红 薯 病 虫 害 的发 生 阶段 , 主要 危害红 薯 的块 根与 根 茎基 部 , 对地 上 的部 分 没
个 地 区 种植 面 积 广泛 , 但 由 于大 部 分 种植 地 区 经济 条 件 和
人 为 地 翻蔓 、 提 蔓 会 影响 其 正常 的生长 , 造 成 对根 茎 、 薯 块
的损害 , 同时 降低 薯叶 进 行光 合作 用 的功 能 , 破 坏 根部 对 水 分 和养 料 的吸 收 , 严 重影 响红 薯 的生长 系统 , 导 致减产 嘲 。 干 旱 会严 重影 响红薯整 个生长 过程 , 薯农 应及 时有效 地进 行适 当灌 溉 。 在 地 势低洼 容 易形成 积 水 的地 区注意 排 水 , 顺 应地
势选 择 排 水沟 的位 置 , 防 止 红 薯遭 受 浸 泡根 系 腐 烂 导 致死
科 技水 平 较为 落后 , 品种 参差 不齐 , 高淀粉 红 薯 的生产 受 多
种病 虫 害 的威 胁 和 生产 种 植技 术 的限 制 , 导 致 红 薯减 产 或
质量 低 下 , 严 重影 响 了其产 量和 质量 ; 加之 高淀 粉红 薯 的 制
造 用途 广 泛 , 可 制作 红 薯粉 丝 、 红 薯淀 粉 等 多种 食 品 , 也可
生产 乙醇 和制 作饲 料 , 极 大程 度 上增加 了 市场 的 需求 量 。 因 此, 提 高 高淀 粉红 薯病 虫 害防治 技术 和 种植 栽培 水平 、 改 善 其 生产 现 状 刻 不容 缓 。 结合 高 淀粉 红 薯 的 种植 现 状和 我 国 的 气候 情况 , 加 强对 其病 虫 害防 治和 栽培 技 术 的科学 研 究 ,
1 良种 选 择 及 育 苗
麦娥 、 甘薯叶甲、 长足象、 蚜虫、 鞘翅 、 蛴螬 等 , 成 虫在 田间 或 薯窖 中 啃食 薯块 , 幼虫在 茎 蔓或 薯块 内钻 蛀 腐蚀 , 并且 在 受 害 薯 内潜道 内排 泄使 其散 发 臭味 , 导致 无法 食用 。 红 薯瘟 病 又 名甘 薯细 菌性 萎病 、 烂 头、 发瘟 , 是 一 种萎 缩性 疾病 。 主 要 发 生在 育苗期 , 其 蔓延 很快 , 损 失严 重 。 针 对 不 同种 类 的红 薯 病 虫害 , 应 当采 取及 时有 效 的措
施 预 防和 减 少 病 虫害 对 高淀 粉 红 薯产 量 和 质量 的损 害 , 或
高 淀粉 红 薯 主要 用于 食 用 , 或 者 进 行 其他 副产 品 如 饲
料、 乙醇 和淀 粉 的加 工嘲 。 因此 , 宜选择 高淀 粉 型红 薯 良种 豫 薯8 6 8 、 S L 一1 9 、 桂粉 2号 、 湘薯 1 7号这 些 品种 , 经 过试 验 这 些品 种 出粉 率 高 , 产量较高 , 抗 病 虫 害强 , 红 薯 种植 效 益 很 大 程度 上 取决 于 品种 。 选 好 品种后 , 培 育 种苗 主要 有 3种 方
试 验和 高淀 粉 红薯 的产 量 关 系进 行施 肥 , 保 证红 薯 能 够 得
到 足 够 的养 料 。 底 肥 分 2次 施 用 , 以氮 肥 为 主要 增 施 , 磷 钾 肥 作 为辅 助 。 不要 经常 性对 薯 茎进 行翻 蔓 、 提蔓。 试 验 证明 ,
红 薯 是 我 国大 部 分农 村 地 区 的主 要 农 作 物 , 在 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各
有 太大 的影 响 。 威 胁 高淀 粉 红 薯 生长 的病 虫害 主 要 有 甘 薯
提 出合 理 有效 的解 决方 法 , 并有 效地 应对 自然环 境 、 科 学 种
植 和生 产技 术 等的 限制 , 提 高高 淀粉 红 薯 的产量 和 质量 , 满 足 市场 需求 , 实现 可持续 发 展 。
红薯, 又称 地瓜 、 杆薯等, 是 我国 主要 农产 品 之一 , 具 有
素 的影 响 , 在 种植 3 ~ 7 d后 应注 意观 察 , 及时 有效 地 查 苗 补
很 高 的的 生产效 益 和经 济价 值 , 且在 全 国 各地都 有 种植 。 高 淀 粉 红 薯含 有 丰富 的营 养价 值 , 包 括一 些 人体 必须 的 营 养 成分, 还 有丰 富 的镁 、 钙、 硒 等 多种微 量 元素 , 是 有 利于 人们 身 体健 康 、 平 衡膳 食 的保健 食 品I 1 1 。 同时 , 高 淀粉 红 薯 中所 含 的热量 极低 , 并 且富 含维 生素 和果 胶 , 有效 地 避免 了淀 粉 转 化 为 脂 肪 的过 程 . 对 于改 善现 代 人肥 胖 的疾病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由于其 极 高 的营 养 价 值和 食 物 功能 备 受 人们 的喜 爱 和
青睐。
蔸并 对其 实行 重点 管理嗍 。
3 田 间 管 理
红 薯 田间 施肥 是比 较 重要 的 一 项 管理 方 式 。 红 薯 对钾 的 要 求较 高 , 对氮、 磷、 钾 的 需求 比例 在 2 : 1 : 3最 为 合 适 , 薯 农 应 坚持 科 学 施肥 的原 则 , 主施 底 肥 、 重施钾肥。 根 据 施 肥
农 艺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5年 第 1期
高淀粉红薯栽培技术
黄 焕敢
( 广 西壮 族 自 治 区 巴马 县 凤 凰 乡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站 , 广 西 巴马 5 4 7 5 1 1 )
摘要 从 良种选择 与 育 苗、 耕作 与栽 培、 田间 管理 、 病 虫 害防 治等方 面总 结 了高淀粉 红薯 栽培技 术 , 以促 进其 高产栽 培 。 关 键 词 高 淀 粉 红 薯 ; 栽培 ; 病 虫 害 防 治 中图分类 号 ¥ 5 3 1 . 0 4 8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5 ) O 1 — 0 0 6 2 一 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