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明治维新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评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评课稿一、综述本文档为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评课稿,在这节历史课中,我们将重点学习明治维新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本专题涵盖了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维新的原因和推动因素、维新的内容和成果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明治维新的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并理解明治维新的重要性和意义;2.掌握明治维新的起因和推动因素,包括西方列强的入侵、尊王攘夷思想的兴起等;3.理解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措施,如开国方略、改革制度等;4.掌握明治维新带来的重要成果,如结束幕府时代、建立近代化国家等;5.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和世界的影响,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3.1 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
明治维新是指发生在日本明治时代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其起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 日本的封建社会体制和幕府统治; - 弘化·文久年间的国内外形势变化;- 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对日本的影响。
3.2 明治维新的起因和推动因素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明治维新的起因和推动因素。
明治维新是源于日本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一系列思潮的兴起。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打开国门的压力; - 尊王攘夷思想的兴起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 土佐藩士的行动和倒幕运动的发起。
3.3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措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具体的措施。
明治维新是一场全面的变革,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 开国方略的制定和实施; - 改革制度的过程和成果; - 文明开化的推动和日本的近代化建设。
3.4 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带来的重要成果。
明治维新将日本从封闭的幕府统治下解放出来,为日本成为近代化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二明治维新的举措》104人民版PPT课件

措施:明治政府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宣布“四民平等”(4分)
意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分)
2.经济领域:发展新经济;核心词——殖产兴业
【概念阐释】
幕藩体制 (右图)
幕府 藩国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名义上归天皇所有),领 主领有土地,有使用权但是没有所有权和买卖权 (有点类似于中国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了解:倒幕运动的概况
(1)倒幕派力量: 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
(2)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实现自立自强;以武力 夺取政权,推翻幕府统治。
推行义务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 教育改革 重视自然科学 培养大量人才
军国主义教育
灌输忠君思想, 封建色彩浓厚
介绍西学 移风易俗
传播了西方启蒙思想, 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 方式中陈规陋习
【材料解析】
材料四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 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 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 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 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 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 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 之若鹜的时尚。
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 和西南强藩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 新政权。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 效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外部 因素
国际环境有利,较少外部干涉。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二明治维新的举措》105人民版PPT课件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有三个方面,第 一是人心灵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 第三是器物层面、经济层面的改变,这三个 层面的顺序应该是先是心灵的改变,然后是 政治体制的改变,最后才是经济的改变。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 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 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 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 主要意义:
• 1.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实力,摆脱了民 族危机;
• 2.为侵略亚洲各国提供了强大的军事 后盾,加速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
四、文明开化
• 阅读教材:什么是“文明开化”?明 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 (一)含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改 造日本封建旧文化。
• (二)措施
1.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2.传播西方启蒙思想 3.改革社会风尚
8.2 万物维新
• 课程标准: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 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7年继承皇位。 1868年改年号为明 治元年,在位时期实 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 质的改革,日本完成 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 主义社会的过渡。
明治天皇 (1852—1912)
• 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 2.“洋才”:向西方学习,向文明进军,传 播了启蒙思想;引进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 成为推进工业化的强劲力量。
身穿和服的教师给学生上课
• 2.传播启蒙思想:1873年明六社的成立。 其成员共出版专著和译著20余部,提倡自 由主义、欧化主义,对日本人民进行启蒙 教育,号召日本人民向近代文明进军。
企业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 经营。对资本家免征商业税。
• 材料 政府投资兵库造船所81万日元,财产 估价32万元,出售价格18万元;政府投资 釜石铁矿237万元,财产估价73万元,出 售价格仅1万多元。
明治维新的举措

课标二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 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学习要求 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2.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3.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 路的多样性, 4.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二 明治维新的举措
1868年
项目
明治维新 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 19末 失败
资义发展水平较高 社会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背景
资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 倒幕派实力强大 资阶弱小,寄希望于
力量 掌握了政权
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 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1 自由资义时期 国际 2 西方侵略中国的 环境 有利的国际环境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 大日本帝国宪法选摘
思考:这些条款说明了什么问题
重难点分析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方法 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 因素的影响,
历史潮流 19C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评价:
1 1889年宪法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 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但同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 在法律上,宪法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具 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三框题 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 有哪些有利因素
1 政治: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封建害据,建立 中央集权国家,
务对和天不皇提负名责继任者的手段来搞垮它不满意的内
阁,这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

(五)明治维新(1868年 日本)
2、措施:
(2)发展新经济
①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
的货币;
②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
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③“殖产兴业”:政府创办“样板”企业,大力 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明治维新(1868年 日本)
2、措施:
(3)建立近代化军队(富国强兵)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组建常备军;
高考实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 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法;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 指令 主化;废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指令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指令
高考实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 日本改革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
日本改革的目的。(3分)
(2011福建,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 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五)明治维新(1868年 日本)
1、背景(原因):
(1)幕府统治危机(必要性): ①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并 得到发展; ②政治上等级森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③列强侵略(佩里叩关); (2)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可能性)
专题八 明治维新(教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word版: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主要叙述1 9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运动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可以分三课时授课。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
国内社会矛盾重重,上的专权,以天皇为旗号,掀起声势浩大的倒幕运动,在日本推行新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从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东亚地区的政治军事强国,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中也蕴涵了多样性。
把握历史发展的这些特点,是学习历史上改革问题的关键。
正确估计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是把握改革及其成效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根据每课的重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了解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改革也是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意义。
难点: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原因。
■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UploadDir}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知识与能力]{$UploadDir}.概述{$UploadDir}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分析其原因。
2.列举《日美亲善条约》内容,分析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通过想像美国佩里叩关的情形,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4.了解倒幕派的形成,知道维新主力和斗争策略的演变,理解各派力量的联合是倒幕运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相关内容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的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像再现战后人民进行反抗斗争的画面,辩证地认识日本开国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专题八 明治维新

专题八明治维新一、内容标准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二、构建体系三、知识疏理(一)历史背景1、政治: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外交:黑船来航事件(列强侵入日本),使日本民族危机加深。
4、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
(二)基本内容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⑴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⑶派出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⑴方针:第一阶段:大力创办官营企业;第二阶段: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⑵特点:政府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⑴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⑵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⑶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
⑷扶植军事工业。
⑸建立起了近代警察制度。
4、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⑵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⑶社会习俗方面大力推行西化。
(三)评价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进步性:①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②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③明治维新使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
3、局限性:(1)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2)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二明治维新的举措》95人民版PPT课件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 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 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 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 价值。
② 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和魂洋才)
(2)传播启蒙思想,宣扬自由民主
(3)大力推进生活习俗西化 ① 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② 但出现了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福泽谕吉
◆明治时期文化精英,“日本近代教育之父”、 “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淡泊名利,拒绝出仕;
项目 政治
2.影响:
(1)增强国防力量,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
(2)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中国、 朝鲜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4.文化上:文明开化
实质: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旧文化
(1)按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① 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技术的人才;
——《日本文明史》
日本三菱财阀
日本三井财阀
如何评价明治政府实行的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的政策? 提示:明治政府所实行的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的政策,正如 马克思所说的:是一种制造厂主剥夺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___资__本______,用___暴_力_______ 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
英、法 美 德 日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独立战争
王朝战争、民族统一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2、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3、通过明治维新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2、评价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
3、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比,认识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探讨其原因。
【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德川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
在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即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设“藩”。
除此之外,还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贱民
在外交上,采取锁国政策。
幕府的腐败统治日本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
基础,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
3、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使民族危机加深。
由于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继美国与日本签定《日美亲善条约》之后,英、俄、法等国也强迫
日本开国通商。
从而使日本陷入了严重的半殖民地危机之中。
4、倒幕运动
为了克服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由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组成的倒幕派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结果打
败了幕府,从而为改革扫清了障碍。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措施)
1、政治上:破旧立新
废藩置县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将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
从而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
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了“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个等级,实行“四民平等”。
这样,平民可以自由择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
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华族和士族的上层投资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
从而形成了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
制定、颁布了1889年宪法这部宪法虽然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因此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它的颁布标
志着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2、经济上:发展新经济
“殖产兴业”①由政府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②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③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政府
把除铁路、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价格转让给私
人资本家;政府以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上的支
持。
因此在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日本已经成为
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4、文教上:倡导“文明开化”
了解西方文明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改革教育统一全国教育,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生活习俗西方化采用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等文明开
化政策。
5、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
措施:(1)实行义务兵役制
(2)仿照欧美建立一支常备军
(3)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
(4)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局限性:推行武士道教育,形成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
作用: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提高了日本的国家实力。
三、明治维新的结果
1、实现了富国强兵
2、实现了国家近代化
四、明治维新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五、明治维新的影响
1、积极: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是日本从落后的封建国家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渐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2、消极: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依然存在浓厚的封建残余。
同时伴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对外扩
张的道路。
【课堂反馈】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3年,日本发生“黑船事件”。
同年,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
材料二、日俄两国改革内容对照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黑船事件”和“克里米亚战争”分别对日本和俄国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冲击?
(2)据材料二,归纳日俄两国改革在内容上的异同。
2、材料1、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军工生产企业。
三菱重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年间。
1884年,三菱创始者岩崎弥太郎从政府租借了工部省长崎造船局,将其命名为长崎造船所,此后发展为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材料2、一八九五年马关条约的赔款为二亿三千万两(其中三千万两为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补偿金),约合当时日币三亿六千万圆。
日本政府在一八九四年开战时的年度预算为九千一百一十四万三千一百三十八圆,故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为当时日本岁收的四倍。
日本「殖产兴业」工业化的资金,就是如此来自中国。
例如日本著名的八幡制铁所(後来的「日本制铁」)就是在日本政府培植军需工业政策下,从赔款专案下拨出五十八万圆创立的。
——安藤良雄编《近代日本经济史要览》
据此探究:
(1)日本的重工业有天生的基础吗?初期的工业化主要特征是什么?(2)日本政府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
(3)你认为哺育日本工业的营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黑船事件”使日本主权遭到践踏,紧锁的国门被打开,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意识和改革意识萌生。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激化,加剧了农奴制统治危机,变革的呼声高涨。
(2)同:改革土地制度、扶植工商业、法律平等、普遍义务兵役制、发展近代文化教育。
异: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核心,保留了沙皇专制政体;日本是全方位的改革,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
2、(1)没有。
工业化之前日本是一个传统的自己自足的农业社会。
工业化之初,日本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2)明治政府在维新中确立了“殖产兴业”的政策。
首先从西方大力引
进生产技术、设备、人才,建立一些规模大、技术先进的“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还修筑铁路、架设电报线,组建轮船公司,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扶持方式一是将国营企业无偿或优惠地转让给资本家,二是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资本家以资助。
(3)日本工业的营养一方面来自于日本政府的赠送和扶持。
如三菱公司的发展就是其典型;二是来自于被侵略地区的赔款和原材料。
八幡制铁所的发展就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