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防控方法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防控方法小麦吸浆虫,又叫麦蛆。
其幼虫吸食麦粒的浆液,可导致小麦减产30%左右,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毁灭性害虫。
本文介绍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并讲讲小麦吸浆虫防控方法。
一、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越冬吸浆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3月下旬至4与中旬幼虫在浅土层中化蛹。
小麦抽穗期吸浆虫化蛹出土,然后选择在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产卵,一般3天后孵化。
幼虫孵化后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内吸食汁液,造成麦子秕粒,导致减产。
为害15~20天后发育成熟,便坠入土壤,在10公分左右深处结茧越夏、越冬。
幼虫孵化期与小麦扬花灌浆期基本吻合,这种产卵习性是构成同一地方不同地块和品种间危害有轻重之别的主要原因。
二、小麦吸浆虫防控方法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条件、小麦的品种、轮作与栽培方式、土壤等。
要根据影响其发生的因素进行防治更为有效。
一般来说,我们可采用三种方式进行防治:1、防治小麦吸浆虫要选用抗虫品种一般麦芒长、多刺、小穗排列整齐、颖壳厚、扬花期短而整齐、籽粒表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
选用这些品种,能有效预防吸浆虫害发生。
2、轮作倒茬能预防吸浆虫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使吸浆虫失去寄主,对降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
3、小麦吸浆虫的药剂防治在五一前后,推行一喷多防技术,实施小麦病虫兼治,即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喷雾,能达到防病、治虫、增产的目的。
杀虫剂选用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吡虫啉等。
杀菌剂选用烯唑醇、戊唑醇、粉锈宁等。
叶面肥则选用0.2%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
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按比例进行混合喷施,同时可加入微肥等混配成药液。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主要以小麦的汁液为食,会导致小麦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小麦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小麦吸浆虫对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首先,合理施肥。
小麦吸浆虫多发生在施肥不当的小麦田地里,因此合理施肥是预防小麦吸浆虫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的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避免因施肥不当导致小麦过于肥壮,从而诱发小麦吸浆虫的大量滋生。
其次,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小麦田地的通风透光,有利于小麦的生长,也有助于减少小麦吸浆虫的滋生。
此外,要定期清理田间的病虫害,及时发现并处理小麦吸浆虫的滋生地,防止其大量繁殖。
另外,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在小麦吸浆虫大量滋生的情况下,可以适量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使用过期的农药,以免对小麦和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可以引入天敌或者利用天敌对小麦吸浆虫进行控制,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或者寄生性昆虫来控制小麦吸浆虫的数量,达到防治的效果。
最后,加强田间观察。
定期对小麦田地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小麦吸浆虫的滋生地和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滋生,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防治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种植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生物防治和加强田间观察等方面,来保障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重视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工作,共同保护好小麦田地,保障粮食生产。
小麦吸浆虫防治时间以及办法

小麦吸浆虫防治时间以及办法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害虫,由于它的虫体比较小,隐藏比较隐蔽,所以防治的话,就需要有很高的技术,领先小麦种植技术专家,经过多年来防治小麦吸浆虫的经验,对吸浆虫危害的顽固性、毁灭性和隐蔽性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块,由于防治的不及时,导致危害加重,使最后的产量减产。
由于小麦吸浆虫个体比较小,不容易被发现,那么怎么样防治,在什么时间防治比较好呢?
据领先小麦植保技术专家介绍,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麦吸浆虫成虫会在麦穗上产卵,然后幼虫孵化后,对麦穗进行危害,而小麦吸浆虫的寿命一般只有3-5天,所以防治时间要抓紧,要求防治的时间也要把握好,根据往年的经验,漏防和晚防的现象常有发生。
用药剂防治小麦吸浆虫的话,可以用好当先杀虫剂80ml,兑水15-30公斤,均匀喷雾,要注意在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后有雨的情况下,请勿施药。
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

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害虫,它会在小麦的叶片上吸取汁液,导致小麦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生物防治
1.引入天敌:小麦吸浆虫的天敌有瓢虫、蚜茧蜂等,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来控制小麦吸浆虫的数量。
2.利用微生物:利用一些微生物如拟青霉菌、芽孢杆菌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数量。
二、物理防治
1.黄板诱捕:在小麦田间设置黄色的粘板,吸引小麦吸浆虫爬上去,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2.喷洒水:在小麦叶片上喷洒水,可以将小麦吸浆虫冲掉,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三、化学防治
1.喷洒杀虫剂:在小麦叶片上喷洒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数量。
但是,由于杀虫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应该谨慎使用。
2.喷洒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数量,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综上所述,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
在防治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防治方法,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

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在小麦生长期间吸取小麦的汁液,导致小麦生长不良,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小麦减产。
因此,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
在小麦生长期间,我们可以在小麦田里放置一些黄色的粘虫板,这样可以吸引小麦吸浆虫,从而减少它们对小麦的危害。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小麦田里种植一些芸豆、豌豆等作物,这些作物可以吸引小麦吸浆虫,从而减少它们对小麦的危害。
我们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在小麦生长期间,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农药来防治小麦吸浆虫。
常用的农药有敌敌畏、氧乐果等。
但是,在使用农药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农药,不同的农药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
我们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在小麦田里放置一些天敌,如蚜茧蜂、瓢虫等,这些天敌可以吃掉小麦吸浆虫,从而减少它们对小麦的危害。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如拮抗菌、生物农药等,这些微生物可以对小麦吸浆虫产生一定的防治效果。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小麦的危害非常大。
我们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方法来防治小麦吸浆虫,但是在使
用防治方法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方法的正确性和安全性,以免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
小麦吸浆虫如何防治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增加天敌的数 量和控制效能。例如,引入寄生 蜂等天敌,通过生物控制的方式
减少吸浆虫的数量。
农民与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1 2
提高农民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吸浆虫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采取防治措施。
社区参与
组织农民成立防治小组,互相交流防治经验,共 同开展防治行动,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04
小麦吸浆虫的化学防 治
常用化学药剂介绍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这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小麦吸浆虫有良好的防治 效果。常用的有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
有机磷类杀虫剂
如敌敌畏、乐果等,对小麦吸浆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使用时 要注意其毒性较大,注意安全间隔期。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如灭多威等,对小麦吸浆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防治效果较好。
虫口密度监测
定期监测田间的虫口密度,结合预测模型,及时发出预警,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 防治措施。
监测工具和技术
黄板诱捕
利用小麦吸浆虫对黄色的趋性, 设置黄板诱捕器,定期检查和计 数诱捕到的虫数,以评估虫口密
度。
性信息素诱捕
利用小麦吸浆虫的性信息素来吸引 并诱捕雄虫,从而减少虫害的繁殖 和扩散。
遥感技术
3
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供必要的防 治设备和药剂,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吸浆虫的防治 工作。
未来研究与技术展望
深入研究
01
加强对小麦吸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深入了解
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子,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创新
02
研发新的防治技术和产品,如高效低毒的杀虫剂、生物防治剂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抗药性控制
采取轮换用药、混合用药等策略 ,延缓吸浆虫抗药性的产生,提 高防治效果。
环保型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环保型农药的研发
针对环保要求,研发低 毒、低残留、易降解的 环保型农药,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绿色防治技术
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 治等绿色防治技术,促 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防治
01
02
03
轮作倒茬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 小麦连作,降低吸浆虫存 活率。
深耕细作
通过深耕、中耕等措施, 破坏吸浆虫的生存环境。
选用抗虫品种
种植抗虫性较强的小麦品 种,提高抗虫能力。
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
使用药剂拌种或包衣,预 防吸浆虫危害。
土壤处理
在小麦播种前,对土壤进 行药剂处理,杀死土壤中 的吸浆虫幼虫。
深耕灭蛹
选用抗虫品种
选择对吸浆虫抗性较强的品种,减少 虫害发生。
在小麦播种前,通过深耕将土层中的 吸浆虫蛹翻至地表,降低其存活率。
化学防治技术
药剂拌种
使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种子处理 ,预防吸浆虫在苗期危害。
土壤处理
在小麦播种前,使用杀虫剂对土壤 进行处理,杀死土层中的吸浆虫蛹 和幼虫。
喷药防治
在小麦抽穗期,使用杀虫剂进行喷 施,杀死成虫和幼虫,减轻危害。
生命周期
小麦吸浆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是危 害小麦的关键时期。
习性
成虫喜欢在湿润、阴凉的地方产卵,幼虫孵化后钻入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 浆的小麦籽粒浆液。
02
防治策略与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措施
谈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下层继续休 眠。这就是小麦吸浆虫具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 眠现象的原 因。小麦吸浆虫年生活 史的发展变化大致归纳
为 下 列 几个 阶段 : f 1 ) 幼虫破茧活动期 3 月 中下旬 当气候 开始转暖 , 充足的含水量f 2 0 %左右1
总虫数一平均每样方剩余虫; 平均每样方 总虫数 x 1 0 0 。
2 . 成 虫 发 生 预 测 在晴朗的天气每天傍 晚 ,选择 3 —5 块 有代表性 的麦
( 1 ) 成虫 的行为 成 虫 飞翔 能力 不 强 , 栩 的高 度 一 般 为 高 出麦 穗 1 0厘 米左右 , 飞翔距离每次为 2米 有 即停下 , 也有顺风飞翔远 达4 0米 以外 , 这是吸浆虫扩散些延 的主要方式 。下午 5时 左右至 日落前 的这段时间是飞翔最盛期 。成虫多在露脸或
条件下 , 处在虫茧休 眠状态下 的越冬幼虫破茧而出, 变为活 动幼虫 , 并 向土壤表层 上升移动 , 这时 1 0厘米 土温稳定在 1 0 ℃, 冬小麦的生育期正在处于拔节期。
( 2 ) t 4蛹 期 4月 中下旬 , 5厘米土温或气温 达 1 2  ̄ C 以上 , 小 麦开始 化蛹。化蛹有两种状态 , 一部分 以活动幼虫直接化蛹 , 呈裸 蛹; 另一部分活动幼虫先结成长茧 , 在茧 内化蛹 。此时为撒
以上。
刚齐穗而未扬花 的麦穗上产卵 ,一般不在扬过花 的麦穗上 产卵 , 产卵部位以护颖 和外颍 间隙最多。 成虫产卵对寄主有 严格的选择性 , 以不同麦类 比较 , 最喜产于小麦上 。产卵对 不同项 目品种也有选择性 。 一般凡颖壳扣合紧密 , 籽粒灌浆 快, 中皮厚的品种 , 不利于幼虫入侵 。 ( 2 ) 幼虫行为 幼 虫入侵子房或正在灌浆 的麦粒上 ,以口器刺破种皮 吸食浆 液。幼虫在麦穗上不同部位 的小穗和麦粒的虫量有 明显差 异 , 即麦穗中部远远 比两端偏多 , 幼虫三龄后爬出颖 壳随雨滴人下落入土 , 一般在 1 5 厘米左右 的土层虫 口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 穗型 紧密 、 内外 颖缘 毛长 而密 、 麦 粒皮 厚 、 浆
、
形 态 特 征
液不 宜易 外溢 的 品种抗 虫性好 。 2 . 农 业 措施
小 麦红 吸 浆虫 橘红 色 ,雌 虫体 长 2 ~ 2 . 5毫 米 。 雄 虫体 长 约 2毫米 。 雌虫 产 卵管伸 出时约 为腹 长 的 1 / 2 。
对重 虫 区实行 轮作 , 不进 行春 灌 , 实行 水地 旱管 ,
卵 呈长 卵形 , 末端 无 附着 物 , 幼 虫橘 黄色 , 体 表有 鳞片 壮 突起 。蛹 橙红 色 。小麦 黄 吸浆虫 姜黄 色 , 雌虫 体长
1 . 5毫米 , 雄 虫略 小 。雌虫 产 卵管伸 出时与腹 部等 长 。 卵 呈香 蕉形 , 末 端有 细长 卵柄 附着 物 , 幼 虫姜 黄色 , 体
表 光滑 。蛹 淡黄 色 。 二、 发 生规 律
减少 虫源 化蛹 率 。
3 . 化学 防治
( 1 ) 蛹期 ( 小麦抽穗期 ) 防治 。每 亩 用 1 . 5 % 甲基 1 6 0 5或 2 %甲基异 柳磷 粉剂 2 ~ 3千克 . 或5 0 %锌 硫磷
乳油 2 5 0毫 升 或 8 0 %敌敌 畏 乳 油 1 0 0毫 升对 水 2千
前 杂草 2叶期前 施 于土壤 . 充分 利 用玉 米 3叶期 前对
可立 即防治 。 可选 用 5 0 %辛 硫磷 乳油 、 4 0 %乐 果乳 油 、 菊 酯类 等高效 低 毒药剂 进 行喷雾 防 治 。 要 禁 用高毒 农
药 品种 。
草效 果 , 要浇 足底 墒水 , 精 细整地 , 播 后镇 压后 施用 除
冬 。一 般黄 河 流域 3月上 、 中旬越 冬幼 虫破 茧 向地表 上升 , 4月 中 、下旬 在 地表 大量 化蛹 , 4月下 至 5月上
旬 成 虫 羽化 飞 上麦 穗 产 卵 。 一 般 3天 后孵 化 . 幼 虫从 颖 壳缝 隙钻 入麦 粒 内吸食 浆 液 。 吸浆 虫化蛹 和 羽化 的 迟 早虽 然依 各地 气候 条件 而 异 , 但 与小 麦生 长发 育 阶 土 壤 处 理剂 应 于 玉 米播 后 苗 前 至 玉米 3叶 期 以
生。
三、 防 治 技 术
小麦 吸浆 虫 的防治 应贯彻 “ 蛹 期 和成虫 期 防治并 重, 蛹 期 防治为 主 ” 的指 导思想 。
1 . 选 用抗 虫 品种
一
7 0 %以上甚 至绝 产 。 现结 合西 峡县 小麦 生产 过程 中小 麦 吸浆 虫发 生情 况 , 浅 谈一 下 防治技 术 , 仅 供 参考 。
2 O头 左右 , 或用 手扒 开麦 垄 一眼 可见 2 ~ 3头成 虫 , 即
自然状 况下 两种 吸浆 虫均 一年 一代 , 也 有 的遇 到 不适 宜 的环 境多 年发 生一 代 . 红吸 浆虫 可在 土壤 内滞 留 7年 以上 。 甚 至达 l 2年 仍 可羽化 成 虫 。 黄 吸浆 虫可 滞留 4 ~ 5年 。吸浆 虫 以老熟 幼虫 在土 中结 茧越 夏 、 越
段 基 本相 吻合 。一 般小 麦拔 节期 幼虫 开始 破茧 上升 .
小 麦 孕 穗期 幼 虫 上升 地 表 化 蛹 ,小 麦抽 穗 期 成 虫 羽 化, 抽穗 盛 期也 是 成 虫 羽化 盛 期 。 吸浆 虫 具有 “ 富 贵 性” , 小 麦 产量 高 、 品质 好 , 土壤肥沃 , 利 于 吸浆 虫 发 生 。如果 温湿 条件 利于 化蛹 和羽 化 , 往 往导 致加 重发
雾 器喷 洒 。 一般 不提倡 使 用机 动喷雾 器 。
是依 据农 技人 员指 导 和农药 说 明书 , 确 立该 品
现 代农 业 2 0 1 5 年 9期
植 保
土 肥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杨 文 星
西峡 县 经 济作物 工作 站
近 年来 , 随着 小麦 产量 、 品质 的不 断提 高 , 水肥 条 件 的不 断改善 和农 机免 耕作 业 、跨 区作业 的 发展 。 吸 浆虫 发 生 范 围不 断 扩大 . 发 生 程 度 明显 加 重 . 对 小 麦 生产 构成 严重 威 胁 。如果 小麦被 吸浆 虫危 害 , 其 生长 势 和穗 型大小 不 受影 响 . 但 由于麦粒 被 吸空麦 秆表 现 直立 不倒 , 具有“ 假旺盛 ” 的长势 。受 害小 麦麦 粒有 机 物被 吸食 , 麦 粒变 瘦 , 甚 至 成空壳 , 出现 “ 千斤 的长 势 , 几百 斤甚 至几 十 斤产量 ” 的残局 。吸浆虫 对小 麦产 量 具有 毁灭 性 。 一般 可造 成 1 0 %一 3 0 %的减产 , 严 重 的达
克配 成母 液 ,均匀 拌细 土 ( 细沙 土 、细炉 灰碴 均可 ) 2 5 — 3 0千克 , 均 匀撒 在地 表 。撒 在麦 叶上 的毒 土要 及 时用 树枝 、 扫 帚等 辅助 扫落 在地表 上 。要保 持 良好 的 土壤 墒情 , 土 壤干燥 往往 防治效果 不佳 。撒 毒 土后 浇 水效 果更 好 。 ( 2 ) 成虫期 ( 小 麦灌 浆期 ) 防治 。 每1 0网复次幼 虫
草剂 。 玉米 5叶期后 须选 用茎 叶处 理剂 直接 喷 于杂革
除 草剂 耐性 强 、杂草 幼芽 对 除草剂 最敏 感 时期 施药 。 而茎 叶处理 剂则 需在 玉米 5叶期 以后 , 实行 保 达到最 佳效 果 。
4 . 选 择适 当药 量
一
茎叶 . 并 一定 注 意 利用 行 间定 向喷 雾 技术 , 在 喷雾 器 喷 头处 放 置保 护 罩 , 压 低 喷 头顺 垄 喷 于 草体 , 尽量 不 使 药液 飞溅 在玉 米植 株上 。 喷施玉 米 除草剂 用水 量要 足, 一 般每 亩 4 0 ~ 5 0千克 以上 , 喷雾 须 安全周 到 , 不重 喷. 不漏喷 , 不 随 意增 加药 量 , 用工 农 一 1 6型 等手 动 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