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12西北行(1)
西北行记

路边 , 尊海予 年轻时 期的塑像静静矗立 ,
姐姐 , 代 今夜 仃
尽 找 两= 空
悲墒 握不 一
淌。”
’ L 离砰这 个 【 _ { : 界的 人海 I . _ , 2 8 年 , 卜 了这首今火小 为 轻 人目 。 热卷的 诗 但德 令 哈却 冈此 i d l f - : 了诗 人钟经的情
感 羽i 徉颂 。因为一, l j“ 炯叭 ,今夜代n 馋令
茫茫 一 .七 J ] 吉就存眼前 !代停] 车,
流域最 K最大的冰…。我赶 紧将车开下一
繁便道 .以不同的 角瞍拍下了这i 卜 我震撼无
记一 埘惝的 水
代心中的灭 f
l 【 j l警 卅; f 湖.
丘。 长 一 段路 秤之 , 方L H 现 丫绿 1 城l } 】 ,癌 令喻,我仃 ] 水r ! “ 蛆姐 今皮 傅令哈, 色 。 。
M 唧a j 山!对于雪 山我 已一 J 空 见惯 .本
.
: 稀奇 ,f H
当我第一 眼看 见并确定这 就
矬自 0 化石 峡 疗 k 湖映
、
阿 尼p j 唧雪 山时 ,竞一时愕 然。三 喹雪峰 光 、晶莹剔透 远远望去 ,讫如 浮在
托索 洲
黑
z 天之 勺 水晶碓塑 ,在云雾 中显得 巨大而
雪【 l l 、浩瀚的 湖泊、乇小 的 漠 、} 由 秘的石 话 、 悄姜的 竖 、绚 的 荫 、边 的 岁 r ] 、占老的 化……撼 ^ 、 心魄 的 赶 雨儿已经 深i 地侥划存于 { c f r ' ] i 已 忆 处。
霄 的巨 火山峰从车窗右 边扑 面而来。啊 !
掠 』 二 } 车过黄} 戈 桥, 生"f : 』 一祭僻 静 f 卜 冰 怼恙 终年不化. 孕育了久面积的冰 f将碧 的 、 瀚的洲f 汕撤的 删 水、
2012暑期西北行

2012暑期“西北”行攻略7月1日乐清出发前往上海上海浦东机场T1起飞前往兰州中川机场(18:40起飞.21:45到达)航班号9C8811 乘机场大巴前往市区(30元)晚住:兰州百时捷快捷酒店(139)(自带洗漱用品)7月2日兰州一日行水车博览园(10元)黄河风情线中山桥K591 19:01兰州.次日09:30到达敦煌,晚住火车。
7月3日早09:30到达敦煌,入住敦煌广源大酒店(218元X2夜=436元)。
下午游览鸣沙山、月牙泉(120元)建议16至17点前往,可看日落!【骑骆驼80元、鸣沙山鞋套10元、滑沙20元】7月4日早前往敦煌莫高窟(160元)【自带手电】下午游览党和风情线,敦煌市中心标志建筑“反弹琵琶像”。
晚游览敦煌著名的沙洲夜市7月5日早K592 09:32敦煌出发前往西安晚住火车7月6日早09:23到达西安,入住西安“好家快捷酒店”(西安火车站店188元)。
下午15:00左右游览大唐芙蓉园(200元)【17:00凤鸣九天剧院观“梦回大唐”演出,20:00在紫云楼前观看激光表演,20:15在紫云楼前看水幕电影。
】7月7日~8日跟团延安2日行(370元不含餐费)7月8日下午回西安,晚入住西安“好家快捷酒店”(西安火车站店188元X3夜=564元)晚游钟、鼓楼夜景、鼓楼附件的高家大院“皮影戏”(15元)回民街。
7月9日早坐火车站游5前往兵马俑(150元)下午游半坡博物馆(遗址性博物馆)(60元)傍晚登明城墙(40元)【租自行车100分钟20元】7月10日早陕西省博物馆书院门(值得一逛,但要杀价)广济街(特产相对便宜)下午大唐不夜城大雁塔大雁塔广场晚大雁塔夜景亚洲第一大音乐喷泉(8:30左右)7月11日西安咸阳机场飞回上海!上海动车回乐清!敦煌特色:黄驴面杏皮水干果夜光杯莫高窟壁画等西安特色:临潼火晶柿子延安狗头枣马永信黄桂柿子饼春发生葫芦头樊记肉夹馍老孙家、同盛详泡馍回民街:贾三灌汤包子红红酸菜肉丝炒米饭酸梅汤敦煌温馨提示:*紫外线照射强烈,气候干燥,请游览景点前带充足的水、阳伞、墨镜及防晒油。
西北行考察报告

西北行考察报告西北行考察报告西行归来,带着一身的疲惫,心中充溢着太多的情绪。
我们这一路走得太多,走得太快,多的应接不暇,快的无法消化。
这一路太过厚重,我不敢在此妄言,厚重之前只会显得我更加浅薄。
只需像只老牛,不断反刍,这一路够我咀嚼一生。
兰州临行之前带上两条黑兰州,这出自陇西大地的烟草,燃烧出娉娉袅袅青烟。
此行的厚重我带不走,只希冀着能带走些许幻若浮生的气息。
西风未变,丝绸之路上的驼印却依然清晰;喧声未落,驼铃声还在耳际回响,又把我的思绪逆着这现代机车的速度拉回了飞天的故乡,车窗玻璃上映出的是手电光中让人近乎窒息的壁画、残缺近乎难以看清的经书。
敦煌学,却不止这些。
111年前,在中国甘肃敦煌地区,发生了一件人类文化史上的大事,这就是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
由于这一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莫高窟被时光侵蚀的光华似乎都赋予了敦煌学的研究。
敦煌,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
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
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意义自不待言。
敦煌文献中的科技史料,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支奇葩,它不仅使我们体会到古代中国科学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且敦煌文献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纸谱,标志着中国造纸术的发展历程。
敦煌文献还保存了一些音乐、舞蹈资料,如琴谱、乐谱、曲谱、舞谱等,它不仅使我们有可能恢复唐代音乐与舞蹈的本来面目,而且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音乐史、舞蹈史的研究。
敦煌文献始于十六国,终于五代宋初,历时近七个世纪,因此,敦煌写本也是研究中国书法的活资料。
敦煌文献中除大量汉文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汉文文献,如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龟兹文、梵文、突厥文等,这些多民族语言文献的发现,对研究古代西域中亚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日记大全】西北之行

【日记大全】西北之行
从我们从西宁下飞机以来,这几天都是坐大巴车,几天下来我们走了一千多公里。
今天从敦煌到兰州,我们改乘火车,刚好是夜晚,我们可以在火车上睡一晚,明天早上6点就可以到达兰州。
我们一听说要坐火车,就非常激动。
我们不喜欢坐火车。
我们可以坐火车吃方便面。
平时,我们的母亲不答应我们吃饭。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不快乐。
晚上十点,迎着太阳最后的余晖(这里晚上10点后太阳才落山),我们就来到敦煌火车站,到附近的小商店买了各自爱吃的方便面。
大人们都不想吃,他们一直同意到达兰州,早上去吃兰州拉面。
开车前一个多小时,我们在车站广场疯狂地踢足球,用U形枕头保护脖子。
广场上偶尔有行人奇怪地看着我们。
一上车大家都迫不及待得泡面,在大家过完瘾后才依依不舍的睡觉。
清早6点就被叫了起来,说到了兰州站。
兰州下着毛毛雨。
我们把行李放在车上,导游带我们去一家旧商店吃兰州拉面。
这里有很多拉面餐厅,但没有一家餐厅的名字前面写着“正宗”这个词。
拉面20元一碗,味道真是不错,几位家长和5位同学都吃了2碗,不过我和妈妈就吃了一碗。
吃完拉面回到车上,我们要前往中卫。
西北行:(19)白龙江

西北行:(19)白龙江知道东北黑龙江,不知西北白龙江?我也是到了甘南才第一次听说。
在郎木寺,初识白龙江。
瘦瘦的,细细的,其貌不扬。
宽约2米,也能称“江”?眼里分明藏着不屑。
从花湖去迭部,路上也曾见过弯弯的河流,不知是不是白龙江。
山坡上的金顶吸引了我的眼睛。
看风景要紧。
没想到,我们到了迭部,白龙江又追上来了。
这是要第二次握手吗?清晨,毛毛细雨。
江边几乎没人。
对称的引桥,拱起一座亭子。
上书“幸福桥”。
金色的雕塑,引人注目。
饮水不忘加水人。
花开感谢雨露补。
鲤鱼跳龙门,美好的愿望。
凉亭入白云,清新的早晨。
如果不是下雨,我要在红色的跑道上跑一圈了。
这桥,与郎木寺那里的小桥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江,还是那条江吗?从不足2米,发展到宽达几十米。
当刮目相看。
不能在门缝里看人,也不能在门缝里看江啊!起于微末,不可小觑。
滔滔江河,始于细流。
巍巍高山,起于垒土。
江中见黑龙。
江边游金龙。
山上飞白龙。
白龙入江。
人在云里走。
红龙过江。
桥在水上横。
我喜欢水。
我喜欢云。
在水闸旁看水。
在大桥上看云。
红地毯伸向大桥。
伸向远方。
桥上桥下,都是白龙。
桥柱桥梁,均似积木。
一边是高楼。
一边是青山。
迭部,据说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
看来,我也要为你竖大拇指。
迭部,还是红色圣地。
当年红军长征曾经过这里。
中心广场上有纪念红军长征的雕像。
大型红色剪纸雕板。
无人机代我去向白龙江告别了。
兴许,我们还能再见面?如果您觉得这篇游记还可以看看,请点右下角的“在看”。
谢谢!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
西北之行考察报告完整版

系别:艺术系班级:2013级美术学本科2班姓名:王肃雅西北之行考察报告今年同往年一样,一年一次的艺术设计生的校外考察,但这次又与以往的不同,这次的考察给我深深地震撼。
对一名学艺术学画画的学生来说,艺术考察不光是一门课程,更可以开阔视野,是增长见识的必不可少的经历,多看多听多走走,使我们了解更多,从对艺术的感受,心灵上都会有和大的帮助和提升。
一考察目的:通过考察的亲身经历,提高对艺术的感受,从珍贵文物与建筑中,感受美与艺术手法的运用,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感知力与对绘画的更深认识,画出更好的作品。
二考察时间和地点:考察时间:2016年3月12日-------3月25日考察地点:今年我们的第一站是-------------天水。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
至2013年天水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
天水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还有其他大小石窟6处。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著名“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
看游览手册上介绍麦积山石窟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
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
麦积山现存洞窟中的塑像,大多数是北魏时期塑造的。
麦积山石窟的创建时间普遍认为是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佛像面相雄健,直鼻大眼,小嘴薄唇,粗壮坚实的躯体。
菩萨高冠、披发、袒裸上身,下着长裙体态浑厚。
塑像题材主要是三世佛、交脚弥勒菩萨和思维菩萨。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44窟主尊阿弥陀佛,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它虽然身露残龛,历经一千多年风雨,却依然晶莹玉润,完美如新。
第123窟门口的一对男女待童,造形十分简练,神态天真可爱,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雕塑家王朝闻1987年9月28日重来麦积山石窟时的题词中写到“123窟供养人是人创造出来的,创造的成果,显示了人的品格,透过泥塑形象所显示的高尚品格,不仅是人们的审美对象,也是如何建设社会文化必须的”。
大西北行

大西北行作者:姚春生来源:《西部散文选刊》2019年第03期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的一天,我和夫人在西安大徒弟方文家做客。
早上六点,我们四人披着晨曦上了小汽车,开始为期两天的圣地延安、壶口瀑布等景点的旅游计划,去领略大西北迷人的风情,聆听沙的呼吸,触摸历史的脉搏。
车一直往深山开去,九点时来到了计划的第一站方文朋友的水库工地,只见一片荒疏,到处是坍塌废弃的窑洞。
满地黄士,黄风漫天而来,夹着枯枝顿感脸上生痛,紧闭嘴巴,仍觉齿有泥沙,莫非我来到了歌中的黄士高坡?是啊,这里就是黄士高坡,不像《黄士高坡》歌中所唱的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那么令人鼓舞、向往和豪放。
《黄士高坡》也是我喜欢唱的,不知今后再唱时是什么感觉。
车上高速,方文以每小时百公里的速度向延安方向飞驰,路边一排排高耸的井架一闪而过,十一时便到达延安。
肚子也咕噜作响了,赶紧寻找到一间貌似清洁的路边饭店。
端上菜来,其味尚可,见空碗时则油渍渍、脏兮兮的,方文见状忙用纸擦之,我笑曰:“其盛菜之同样脏也”。
徒笑答:“老师,眼不见为净也”。
好一句“眼不见为净”,真是“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清、心不见不烦;放眼去看,又有何处是净土?心安即是净土。
水能净万物,可荡去的是尘世之浮尘,而得尘世之净。
何者为净?皆在出入之间。
出则易清,入则易昧。
”是正合我此刻退休之心情也。
飯毕,来到素有革命圣地的象征的宝塔山,其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为八角形砖塔。
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
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
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登上塔顶,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西北行作文

西北行作文西北行哈哈!我太高兴啦!因为我马上要去祖国大西北啦!不过听说那边雨水少,少降雨,蔬菜比牛羊肉贵。
老爸说:那边的羊肉和我们这边味道不一样,那才是正宗的牛羊肉。
而且都是鲜嫩的小羔羊。
我一定要去尝尝!第一站——延安随着飞机的缓缓降落,我们一行到达了延安机场。
不愧为革命圣地,延安的机场是我见过的最俭朴的机场。
出了机场,延安的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导游和我们说:“延安很少下雨,下雨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只有贵人来了,天空才会显灵下雨!”延安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共产党领导人曾在这里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我们首先来到了杨家岭,走进杨家岭,首先看到的就是“七大”会址。
具有里程碑的中共中央“七大”在这里召开,历时50天,就像我们现在的北京人民大会堂。
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
他们在延安隐姓埋名,养精蓄锐,准备一举打败蒋介石的国民党!毛主席来杨家岭以后,亲自种了一块菜地。
因为主席是湖南人,种了辣椒一些之类的。
来提醒共产党人不能松懈,要俭朴,不能让老百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让老百信免遭涂炭。
随后,我们来到了枣园。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人先后在这里居住,领导中国革命。
我们来的时候,枣园的一部分窑洞正在整修,我们只参观了部分窑洞,有点遗憾。
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晚上回到酒店,我想:我要好好学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收复台湾、收复外蒙古、制服日本、越南……让祖国繁荣昌盛!想继续了解大西北吗,那就继续跟我来吧!西北行早晨起来,雨停了,我们要离开延安了。
我们这一行算不算贵人啊?继续下一站第二站——西安兵马俑坐了5个小时的车,终于到西安了。
因为大家都很累了,所以在酒店休息半天。
第二天,终于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了——秦兵马俑博物馆。
很早我就看历史书,兵马俑说是秦始皇生前建造给自己当坟墓的,有很多人陪葬啊!这学期又学习了课文《秦兵马俑》,说兵马俑规模宏大,而且神态各异,今天我就要看看!我们先来到了一号坑,哇!果然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刚挖出来的兵马俑色彩并不这么低沉,不是棕色的;而是五彩缤纷,颜色很鲜艳;一旦和空气接触,就会被氧化,颜色就变成了棕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西北行7月28日—8月28日这次出行,沿长城去,顺黄河返。
西去时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东返时从玉门关至曲阜,行程近似一个椭圆形。
沿长城而去,可游览名胜古迹,欣赏塞外风光;顺黄河而回,可了解周秦汉唐的地理环境,体会周文唐诗意境。
行期为一个月,行程以西北为主。
今年,马一铭高一毕业,古文一直是课外学习的重点,行万里路尤为重要。
7月28日星期六山海关—老龙头山海关城楼北京—天安门广场早晨六点半不到,打车到沈阳北站。
南广场正在扩建,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在北站北广场下车。
7点20分,乘上开往山海关的D16次动车。
动车内部设施陈旧,形制像普通火车,有些杂乱拥挤,但每人都发有一瓶矿泉水。
经过锦州地区时,天色变得阴沉。
临近山海关,窗外下起了小雨。
天气不作美,令人有些沮丧。
上午十点左右,到达山海关。
站外刚刚下过小雨,空中阴云密布,地上积水成片。
马一铭自己去售票厅买票,车票是三点开往北京的D602次。
出站后在广场前候车,乘25路公交车去老龙头景区——万里长城东端的入海口。
公交车经过一道古城墙,转了个弯儿,便一路南下,来到海边。
海边下着牛毛细雨。
身穿薄塑料雨衣,直奔景区。
岸边雾气蒙蒙,雨丝绵绵;海上阴云四合,电闪雷鸣。
一道道闪电划过海空,一声声炸雷滚过头顶,心中忐忑,不敢贸然前行。
一路缓步而行,来到山龙头景区,此时天色放亮。
上午十点半左右,进入老龙头景区大门。
才进门,看见路旁有个“长城奇观园”,便购票进入展馆。
展馆内灯光昏暗,迎面有一幅巨画,画着万里长城的东起点——角山长城。
画面中天空远阔,山岭起伏,城墙逶迤,地势险峻,景色壮观。
馆内多人物画像,与老龙头并无关系,便一览而过,出了景馆。
信步而行,来到宁海城前。
宁海城是山海关城的辅城,为明代守备兵营,城内就是老龙头。
穿过宁海城楼,来到城墙前的坡道。
坡道当中是青砖马道,两侧是青砖步道,直通高高的城台。
城台之上,矗立着一座两层木楼,红栏黛瓦,九脊重檐,是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歇山式屋顶。
这是一座明代建筑,叫作“澄海楼”。
澄海楼居高临下,俯视四方,古为瞭望台,今为观景楼。
楼上高悬着横匾“雄襟万里”。
襟,有包裹之意。
歇山顶建筑,是指屋顶有九条屋脊,正脊两端分布着三角形的山墙,四条侧脊沿三角形斜垂,然后平折展开,形成八条脊线。
一正四垂四平九条脊线,称作九脊顶,又称歇山顶。
澄海楼上下两层,称作单檐歇山顶重楼。
经过澄海楼,来到一座古碑前,石碑周围包着青砖,碑面油黑,上刻“天开海岳”四字。
据说这是一座唐碑,楷体大字。
唐疆域广阔,曾两次出兵辽东,东征高句丽。
城墙直通大海,这里就是著名的“入海石城”——老龙头。
明将戚继光镇守北方一带,修筑了入海石城,以抵御蒙古强敌入侵。
后来,入海石城毁于清末八国联军入侵的炮火之中,眼前的石城是二十多年前复制所成。
石城上有座高台——靖卤台。
卤,指海水,谐音“虏”字,有荡平海域、扫除外虏之意。
大明王朝兴起于元末,创立于外族统治中,战事持续不断。
明朝中期,东南沿海一带倭患肆虐,戚继光创建“戚家军”,平息了倭患。
站在石城上远眺,海面浓雾重重,水天一色,景物茫茫。
天空细雨飘飘,阴晴不定。
石城上,游人打着雨伞,穿着雨衣,摩肩擦踵,来来往往。
马一铭背着背包,外面套着白色雨衣,细雨斜风中面色不展。
入海石城旁边,有一条台阶。
沿台阶下到海滩。
海滩上绿树碧草,白浪黄沙。
入海石城基石清晰可见,颜色黄褐,参差不齐。
高高的靖卤台矗立在大海旁,宛如一个巨型的龙头,从高高的山岗一头扎进大海,爬伏在海边,吞吸着浩瀚的海水。
万里长城西起大漠,一路翻越山岭,连绵逶迤,来到山海关,一头扎入大海之中,气势磅礴,已成为中华民族坚强性格的象征。
不远处有个小岛,岛上坐落着一排宫殿。
岛端的小亭,重檐八角攒尖顶,叫观海亭;中间重檐歇山顶建筑,是天后宫;后面单檐歇山顶式建筑,便是海神殿。
沿海滩奔向海神殿,沙滩上排着小吃摊,摆着桌椅,游人成群,很是热闹。
小岛犹如一条入海石船,载着巍峨的宫殿和小巧的海亭,与入海石城遥相呼应。
海神殿里游人稀少,景物冷清,大略一过,便原路返回。
细雨初停,漫步沙滩。
海水中露出一排黄色礁石,石形凸出,棱角锋利,波涛激荡。
汹涌的海浪越过礁石,冲上沙滩,留下一层白色细浪。
海浪消退,沙滩如洗,游人不见,踪迹不留。
马一铭身穿雨衣,足踏户外凉鞋,淌过海水,站在礁石上留影。
回到老龙头石城,穿过澄海楼,下了青砖坡道,来到宁海城古兵营中的“把总署”。
这里石径蜿蜒,花红草绿,青砖青瓦,单门独院。
路旁伫立着黄色的士兵塑像,披甲戴盔,手持大刀,威风凛凛。
乍看之下,仿佛真人一般,心中不禁为之一凛。
把总署的附近有座“将台”。
将台上端坐着戚继光的雕塑,身旁站着护卫。
将台旁边有座八卦阵,青砖砌成,半人多高,游人臵身其中,如同进入迷宫。
马一铭钻进八卦阵,翻来覆去,兴致勃勃。
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在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之后,调任京城一带镇守北方边关,功绩卓著。
离开长城入海处,走出老龙头景区,在公交车站候车。
车站有两个中年男女,据说有“天下第一关”兑换券,显得有些神秘。
同另外一个游客一起来到山海关城楼南门入口处,中年男子用部队介绍信办理了进入景区的手续。
然后进入景区,少花了二十元。
下午一点,来到山海关城楼前广场。
天空放亮,小雨骤停,地面遍是水迹。
这里是山海关主城门——镇东门。
镇东门城楼背朝西南,面向东北,巍然而立,正对着关外的东三省。
山海关据守着东起老龙头、西至角山长城一线,扼守着南北交通咽喉,地理位臵险要。
明末吴三桂扼守着山海关城,令清兵望关却步,不得南下。
镇东门城楼上高悬着著名的匾额——“天下第一关”。
城楼为单檐歇山重楼,又称箭楼,起着护卫城池的作用。
沿楼旁台阶攀到城墙之上。
从侧面望去,箭楼上布满了方形箭孔,正对着城墙通道。
箭孔上支着红色窗板,画着白圈,点着黑点。
这就是“鹰眼”,用来驱赶鸟雀,防止飞禽筑巢。
远远望去,满楼的窗板布满了“鹰眼”,仿佛是一只只巨型眼睛,令人眼花缭乱。
山海关,唐代称作“榆关”。
唐高适《燕歌行》中有“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的诗句。
碣石山,在山海关西几十里处。
周时疆域广阔,齐临东海,燕控渤海,海上常出现海市蜃楼,人们便传说海上有仙岛神山,那里的神仙长生不老。
战国时期,燕齐两国国君多次派人入海寻仙,终无所获。
秦始皇时,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三次东巡碣石海边,并立碑纪事。
秦皇岛便以此得名,岛上至今还留有“秦皇求仙入海处”的遗迹。
汉武帝时,东巡碣石,在山顶筑台拜仙,以祈求长生。
魏武帝曹操,出兵山海关外辽西,得胜后班师回朝,在这里登高赋诗,留下一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风雄健,成为千古的名篇。
五十年多前,毛泽东在北戴河避暑办公,闲暇时畅游大海,兴之所至,写下《浪淘沙〃北戴河》一词。
词末“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一句,道尽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指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必然的规律。
来到城楼上,站在门楼旁,城楼高大,气势巍峨。
城楼上高悬着白底黑字的巨型横匾——“天下第一关”。
字体古朴浑厚,端庄凝重,显得大气磅礴,威武雄壮。
传说,“下”字的一点为补笔。
但“下”字笔划连贯,气势呼应,位臵绝佳,显然是一气呵成。
信步进入城楼大厅,墙上迎面挂着一幅复制的山海关军事地形图,图上城关宛然。
在老龙头与角山长城之间,有一道长长的城墙,墙上设有三座城楼,镇东门居中,门外便是方形的瓮城。
山海关是明将徐达修建的军事重镇,城关依山傍水,城墙高大坚固。
一个大城被分成了四座小城:城中套城,城墙纵横。
明末,清军击败辽东明军,将其赶入山海关城内,却始终无法攻克关城。
两军在此形成对峙局面,相持不下。
如果没有吴三桂的阵前倒戈,清军恐怕永远不会进入关内。
山海关也因吴三桂降清而闻名于世。
漫步城墙,来到城楼外面的瓮城上。
瓮墙高大,周遭围绕,形状方整。
这座瓮城拱卫着后面的镇东门。
即使瓮城被敌人攻破,敌人也会被围在镇东门外面。
瓮城内草木茂盛,郁郁青青,墙根处摆放着攻城器械,类似攻城云梯、投石车和马车等器具。
瓮城之外,小河萦绕,绿树葱茏,波光明亮。
这里大概就是明代的护城河。
沿瓮城绕行一周,来到镇东门前,楼上箭窗横排竖列,“鹰眼”密布,多达四九三十六个。
瓮城墙与关城墙高度相当,高达二十来米,但墙道偏狭,居高临下,令人目眩头晕,有些腿软。
清军入关之前,东北地区有三百万汉族军民。
清军入关之后,汉人多死于战事,其余人口悉数被迁入关内。
清政府在关外设臵“柳条边”,使东北地区成为满族人采参和狩猎的永久居住地。
“柳条边”以北地区人烟稀少,辽宁省每平方公里不足两人,吉林和黑龙江地区则不足一人。
这就为沙皇俄国侵占东北的大片土地埋下了祸根。
民国时期,奉系军阀张作霖大力增加东北居住人口,“闯关东”一时成为中原人口北迁的大潮。
新中国成立之时,关外人口总数由清末的三百万骤升至四千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
清政府的闭守政策由此可见一斑。
绕过瓮城,沿城墙一路南行。
路过小摊,买了两块花生糕,补充体力。
花生糕是山海关的名吃,香甜可口,用木槌反复敲打制成。
据说曾是当年进献清廷的贡品。
来到靖边楼,沿马道下来,出了山海关景区,直奔火车站。
下午两点左右,来到站前,走进路旁饭店,点了两份炒面。
吃完进站,乘上下午3点02分开往北京的动车。
下午六点半,到达北京站。
这是马一铭第三次来到北京,将满十六周岁。
上一次是八岁,暑假去山东之时。
出站后乘地铁二号线,来到前门站。
穿过地下通道,经过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来到天安门广场。
天色黄昏,广场旁矗立着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建筑方整,颜色浅淡,门柱高大,层次感强。
大会堂由花岗岩砌成,建筑时间不到一年,是新中国的一大奇迹。
下午七点二十分,是国旗降旗的时间。
随游人来到天安门广场国旗升降台。
升降台周围游人汇聚,密密匝匝,人头攒动。
落日时分,国旗护卫队穿过长安大街,步入天安门广场。
人群开始涌动,视线不能平视,只可仰观。
蓝天清湛空阔,旗杆挺拔细长,国旗随风飘扬,万众瞩目,气氛庄严。
马一铭用相机录下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晚七点半,降旗仪式结束。
人群四散,纷纷离开。
随人流穿过地下通道,来到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河畔。
天安门广场游人已经散尽,人民英雄纪念碑灯光闪耀,金黄色的光芒凌空四射,直透夜空。
天安门灯火通明,色彩亮丽。
蓝色的夜空宁静深邃,金色的城楼巍峨壮观,金水桥桥面微微拱起,栏杆金亮。
城门上高挂着巨幅的主席像,九脊重檐上高悬着国徽,城墙上的巨幅标语表达着全国人民的心声。
城楼前呈现着红黄相间的颜色,如同国旗一般亮丽。
此时,天安门城楼已经关闭,桥头上站着卫兵,金水桥上开始戒严。
沿长安街东行,经过劳动人民文化宫,来到著名的王府街小吃一条街。
街口便有烤肉店,15元一大串。
从街口吃起,边吃边走,品尝着各种烤肉串儿,先从牛肉串和羊肉串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