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专题3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素材(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河北省邢台市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素材

河北省邢台市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素材

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河北考情分析考纲要求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命题规律 1.常考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连词成段等。

2。

成语重点考查的是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考查形式为判断使用是否正确.3.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以选择题呈现。

4。

关联词的考查常常和近义词放在一起以选择词语填空的形式考查。

河北考题回顾题型1 成语运用1。

[2015·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说天气变化无常,用“扑朔迷离"不合适。

2。

[ 2013·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

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

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百废俱兴”是指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句子的意思是:地震致使芦山“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信中断”,重建工作才开始,应该用“百废待兴”.题型2 近义词辨析3.[2011·河北]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B)(1)春天来了,天气________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________并不十分强烈。

河北省邢台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素材

河北省邢台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素材

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及知识汇总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6篇课内文言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4篇古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为考试范围,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

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6个)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并会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真题】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

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

[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 肉食者谋之b. 长跪而谢之曰c. 辍耕之垄上d. 小大之狱[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

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九年级6月模拟(四)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持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huī huáng)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现这一理想背后的牺牲和代价。

太空的环境严酷至极——①人在接近真空的环境中,______无法呼吸,______全身血液会迅速沸腾。

②以目前的技术条件,前往太空的航天员___依靠载人航天飞船、空间站、舱外航天服等严格的密封措施,______能拥有一小块可以呼吸和生存下来的空间……尽管如此,人类仍然选择迎难而上、(bù wèi jiān xiǎn),一次次飞向大气层之外,去探索广袤的未知世界。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huīhuáng)___②(bùwèi iān xiǎn)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积淀___②载人___(3)在文段①②两句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分)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8分)郭守敬应州官之邀,参与了邢州(今邢台的州治所在地)城北三条河流的治理工作。

治水中,民工们根据郭守敬的指点,竟一下子挖出了久被埋没的达活泉旧石桥基,并在此基础上,建造了一座新石桥。

郭守敬治水事迹很快在邢州周围传播开来,人们借用唐代李商隐的诗句,夸奖他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元好问,他就写了一篇《邢州新石桥记》,生动记述了达活泉上新石桥的建造,其中特别提到“里人郭生立准计工”,记下了郭守敬在水利工程上崭露头角的业绩。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指导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指导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中考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 招呼(zhāo hū)/招呼(zhāo hū)/招呼(zhāo hū)B. 沉默(chén mò)/沉默(chén mò)/沉默(mò)C. 疏忽(shū hū)/疏忽(shū hū)/疏忽(shū hu)D. 突破(tū pò)/突显(tū xiǎn)/突袭(tū xù)答案:D解析:A项中的“招呼”均读作“zhāo hū”,B项中的“沉默”均读作“chén mò”或“mò”,C项中的“疏忽”均读作“shū hū”,而D项中的“突破”、“突显”和“突袭”中的“突”分别读作“tū”、“tū”和“tū”,且意义不同,故选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准确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社会和谐。

B. 我国科学家在研究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D. 近来,我国气象部门成功预报了多次强降雨天气,有效降低了因暴雨引发的各种灾害。

答案:C解析:A项中的“不仅……而且……”连接的两个分句语序不当,应改为“这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B项中的“在研究新冠病毒的过程中”成分赘余,可以删去“的过程”;D项中的“因暴雨引发的各种灾害”搭配不当,应改为“因暴雨引发的各种灾害风险”。

C项句子没有语病,表达准确。

3、(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骄傲(jiāo ào)饱经风霜(bào jīng fēng shuāng)B. 悲壮(bēi zhuàng)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C. 惊愕(jīng è)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D. 奔跑(bēn pǎo)沐浴(mù yù)答案:C 解析:A选项中“饱经风霜”应为bǎo jīng fēng shuāng,B选项中“惊心动魄”应为jīng xīn dòng pò,D选项中“沐浴”应为mù yù。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素材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素材

专题三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河北考情分析考纲要求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命题规律 1.常考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连词成段等。

2.成语重点考查的是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考查形式为判断使用是否正确。

3.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以选择题呈现。

4.关联词的考查常常和近义词放在一起以选择词语填空的形式考查。

河北考题回顾题型1 成语运用1. [2015·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说天气变化无常,用“扑朔迷离”不合适。

2.[ 2013·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

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

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百废俱兴”是指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句子的意思是:地震致使芦山“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信中断”,重建工作才开始,应该用“百废待兴”。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题训练(选择题)7601-770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题训练(选择题)7601-770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题训练(选择题)7601-7700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连续一个月的赛前精心准备,却换来最后淘汰出局的结果,他内心顿感分崩离析....,抱头痛哭。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杜甫,我们不禁为他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所震撼。

C.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游客们涉足其间....,总是留连忘返。

D.校园“舞动青春”舞蹈大赛上,选手们纷纷婆娑....起舞,年轻的气息在悠扬的韵律中弥漫开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面愁容,狼狈不堪....。

D.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莫衷一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弥漫着收获喜悦的果园里,将甜美诱人的水果从丰硕的枝头摘下,无疑是惬意..的农家生活中最浪漫的劳作。

B.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边吃年夜饭,边谈笑风生,显得格外温馨..。

C.人群中挤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男孩跑过来,郑重其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

D.《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4.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落日晚霞、霜叶秋林需要欣赏,晓风残月、寒露孤桐也需要欣赏。

欣赏高山,会在山的巍峨中领会;欣赏大海,会在海的澎湃中领悟。

欣赏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变得高贵,不管如何,你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谱写神话,创造这大千世界的奇迹。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03词语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03词语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03词语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7题;共7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把我国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B . 在王平同学上次作文时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样的错。

C . 跟别的地方比,遂宁的经济总量不是强项,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使得遂宁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走出一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D . 为了绵遂高速公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2. (2分) (2020八上·阳山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他待人一向大度,从来不在意别人的挖苦和嘲讽。

B . 减速带作为一种强化型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 . 年节将近,民众纷纷前往菜市场采办年货,摩肩接踵的人潮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D . 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常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3. (2分)选词填空()。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________纪念碑。

A . 望见B . 瞧见C . 瞅见D . 瞥见4.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莫言从“内部”________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________。

③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________了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

A . 审视期待警醒B . 审查期盼唤醒C . 审查期待唤醒D . 审视期盼警醒5. (2分)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有误的一项()。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初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试题与参考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初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ú)翘首(qiào)殚精竭虑(dān)摧枯拉朽(cuī)B. 悄然(qiāo)桅杆(wéi)锐不可当(dāng)屏息敛声(bǐng)C. 溃退(kuì)浩瀚(hàn)眼花缭乱(liáo)杳无消息(yǎo)D. 娴熟(xián)畸形(qí)慷慨激昂(kǎi)震耳欲聋(zhèn)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选项A,“翘首”的”翘”应读”qiáo”,而非”qiào”,故A项错误;选项B,“悄然”的”悄”应读”qiǎo”,表示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而非”qiāo”,故B项错误;选项C,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正确,故C项正确;选项D,“畸形”的”畸”应读”jī”,表示不正常的,偏离正常的,而非”qí”,故D项错误。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B. “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C. “哎呀,天!”他又吃惊又发燥,“坏事情,坏事情……”D.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选项A、B、C,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均正确;选项D,有误,当说话人在中间,而说话内容分布两边时,“说”字后面不能用冒号,应改为逗号,故D项错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B.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河北考情分析河北考题回顾题型1成语运用1. [2015·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说天气变化无常,用“扑朔迷离”不合适。

2.[ 2013·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

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

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百废俱兴”是指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句子的意思是:地震致使芦山“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信中断”,重建工作才开始,应该用“百废待兴”。

题型2近义词辨析3.[2011·河北]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B)(1)春天来了,天气________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________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________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反映过度 B. 逐渐反应过渡C. 逐步反应过渡D. 逐渐反映过度[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

第(1)小题“逐步”是一步一步地,用于说明做事的过程;“逐渐”是渐渐的,故应选择后者。

第(2)小题,“反应”主要指内心因受到刺激而出现的相应活动,“反映”则是向别人介绍或者是汇报情况,故选前者。

第(3)小题,“过渡”是指事物不同阶段、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转化时的一种状态,“过度”则是过分的意思,所以明显应选择前者。

河北应考策略一、辨析成语六法二、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三、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附录五常考成语误用分类整理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2.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5.不为已甚: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3.大动干戈: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如坐春风:比喻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18.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19.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20.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1.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很大,气焰很盛。

22.一衣带水: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23.下车伊始:比喻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24.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

25.水清无鱼: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26.盲人瞎马:比喻面临极端危险的境况。

二、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一)褒错用贬1.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6.沁人心脾: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

8.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9.有口无心: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贬错用褒1.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议论纷纷(多指坏事)。

2.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3.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4.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6.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7.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

8.明哲保身: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9.忘乎所以:指因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10.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11.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2.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3.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丢失了原有的技能。

14.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含贬义)。

15.一丘之貉: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的坏人。

16.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17.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18.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19.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20.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21.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2.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23.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24.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善于狡辩(多指夸张的或不符合实际的)。

25.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三、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1.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客人一样。

4.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5.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6.青梅竹马: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7.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8.汗牛充栋:形容书籍非常多。

9.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热心恳切地教导。

10.三令五申: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1.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

也形容写诗、画画运笔自如,不受拘束。

12.人老珠黄:指妇女年老失去青春容颜,就像珍珠年久变黄不值钱一样。

13.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四、易混成语辨析1.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心意相合。

臭味相投: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坏思想和习气而彼此很合得来。

2.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3.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4.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5.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6.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错误。

7.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8.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费尽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划。

9.开山祖师:泛指首创学术、技艺的某一派别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

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0.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五、容易用错语境的成语1.身临其境:指自己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3.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舍本逐末:形容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5.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不可同日而语: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6.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7.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男女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8.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

不负众望: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12.间不容发: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附录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必须必需]“必须”,副词,侧重于“一定要怎样”。

“必需”,动词,侧重于“一定要有,不可或缺”。

[包含包涵]“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的意思,如:请多包涵。

[篡改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必须必需]“必须”,副词,侧重于“一定要怎样”。

“必需”,动词,侧重于“一定要有,不可或缺”。

[包含包涵]“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的意思,如:请多包涵。

[篡改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反应反映]“反应”,多指由外界刺激(包括言论、事物或纯粹是物理刺激)而引起的主体相应活动,带有某种“被动”色彩。

“反映”,则指主体把客观存在的情况(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

[分辨分辩]“分辨”,着重在区分、辨明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