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

合集下载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一、综合密度综合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堂课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交换练习区);学生做练习;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相互间观察与帮助等五个方面。

综合密度的测定步骤与方法:1、准备工作: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测定者明确分工,选择好测试对象(中等水平的学生)2、测定方法与记录方法: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方法:上课开始时先按动一只总表,计算上课的总时间。

另一只表记录课中实际活动时间,报时后及时回表记录方法:记录者及时填写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内容,测定者报时后即刻记录,把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

3、统计:如学生练习时间是864秒,总上课时间是45*60=2700秒练习密度=(练习时间)/课的总时间*100/100二、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综合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概念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

在一次体育课中构成生理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1)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

如:50米全程跑3次;立定跳远5次。

(2)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时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

如:同一学生用9秒跑完50米与用11秒跑完50米,显然用9秒跑完50米的强度大。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来说成反比的关系。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观察法:一是观察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如: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生理负荷是否合适。

二是观察学生生理反应,如:面色、呼吸速度等来分析学生生理负荷的大小。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课间各项活动占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比例,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特点和任务出发,学生的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活动应占主要成分,体育教师应力求用最少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并减少其它不必要休息等时间。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合理的运动负荷,它必须遵守人体的活动规律,是随着身体练习而逐渐加大的。

根据专家们的有关研究“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这等于给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定了个标准。

这个120—140次/分之间是怎样得来的呢?当然,是通过测量后,计算出来的。

目前对于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很多。

用得最多的无疑是对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的测量。

对于一节课的平均心率来说,它的最高峰应达到多少,要视其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气候而定。

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每节体育课,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综合以上影响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可根据上课的时间负荷的大小,以及出现的高峰来合理进行安排。

并且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

2021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1-高中体育答案解析

2021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1-高中体育答案解析

2021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一(高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答案】D。

解析:原动肌是指在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参与完成动作的肌群。

原动肌中起主要作用的肌群称为主动肌,起次要作用的肌群称为次动肌。

2.【答案】A。

解析: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3.【答案】D。

解析:运动中枢是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

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的4区和6区。

大脑皮质运动区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运动柱”,细胞呈纵向柱状排列。

同一“运动柱”与同一个关节的运动有关。

运动区的细胞接受多方面的感觉传入。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

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4.【答案】D。

解析: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有肌肉、韧带及肌腱的伸展性,关节周围的体积,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关节的结构。

肺活量跟柔韧素质无关,因此选D。

5.【答案】B。

解析:强度为3-6RM,组数为3-4组,可以发展肌肉的最大力量;强度5-10RM,组数为3-4组,可以发展肌肉的体积和肌肉力量;强度为10-15RM,组数为3-4组,可以发展爆发力;强度为15-30RM,组数为3-5组,主要发展肌肉耐力。

6.【答案】A。

解析:合理膳食包括:(1)食物多样性,以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与水果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

三餐分配要合理。

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答案】B。

运动负荷与密度

运动负荷与密度
运动负荷过小,对身体发展作用不大,达不到体育课
预期效果;运动负荷过大,超过学生生理负担能力,
会引起过度疲劳,有损身体健康,因此合理安排体 育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
和技能、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
必须科学地安排和调节课的运动负荷。
2、能够促进学生各种能力产生定向变化
适宜的运动负荷应该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这 几个方面都产生定向变化。 (1)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不同阶段,运动负荷的安排 不同。 (2)运动负荷要符合发展各种不同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 (3) 运动的乐趣也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来诱发。
量正常,可以维持同样的运动强度;如果脉搏次数逐渐降低,说明仍然
具有一定的潜力,可以适当增加负荷量,但负替量的增加要循序渐 进。——摘自中国青年报2004年9月27日对毛振明教授“孩子该如何进 行体育锻炼”的专访。
(八)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定与计算
心率测定法,是通过一次课中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了 解和掌握一次课心率变化情况,分析生理负荷安排是否合理。 其具体的测定步骤如下:
(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检查和评定
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适,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和评定。通常采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检验。 ①观察法。教师在课中通过对学生外部表现进行观察,主要 从学生的脸色、呼吸、汗量以及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
体的能力、注意力、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判断生理负荷的
大小。 ②自我感觉法。以学生自述主观感觉来判断生理负荷的大
小。如自我感觉对练习的兴趣、课后饮食、睡眠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③生理测定法。包括测定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 吸氧量、尿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最常用的是心率测定法。

体育课的密度

体育课的密度

体育课的密度与心率测量方法一、体育课的密度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

综合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节课中的各项活动有:教师指导(如讲解、示范、演示教具、纠正错误等);学生做练习;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组织措施(如整队、交换作业地点的调动队伍)等5 项。

这些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成为专项密度。

如教师指导的密度、组织措施的密度。

运动密度(又称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二、测定与分析体育课密度步骤与方法1.准备工作(1)研究教案,了解每节课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方法(2)明确测定者之间的分工,一般2—3 人一组,1 人计时,1 人记录,1 人分析。

(3)准备好测定密度的登记表、计时表及必要用具。

(4)选择好测定对象(一般选择班级中中等水平的学生)2.测定和数据整理工作。

测定密度是以一次课实际所用的时间来计算。

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为止,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时要注意:上课开始先按动一只表,以后是两只表同时按动,一走一停;报时后及时回表;应认真地、准确地测出各项活动的时间,记录着将进行教学的内容,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的时间,及时准确、认真地记录在“教学活动内容和时间使用情况记录表”相应栏内。

课一结束即将测得数据资料加以归纳整理,按各项目分别登记在课的密度测定表内。

表一:教学活动内容和时间使用情况记录表表二:综合密度登记表3.统计与制图(1)统计是先把各项活动时间相加,如教师的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等,运用时间共500 秒。

(2)把一堂课的时间化成秒,即:40×60=2400 秒(3)计算某项所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教师指导时间÷全课时间×100﹪=500÷2400=20.8﹪4.练习密度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3)课的类型特点 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对运动负荷的要
学校
1 4
6
1、组织
2、练习
2
3、保护帮助
3 4、指导
5 5、浪费
6、休息
年级 上课教师
测定者 等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4)分析与评价
一般密度:越大越好。
专项密度:根据具体情况,客观的作出
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3、调节体育课密度的方法措施 (1)尽可能减少组织工作中不合理的措施; (2)从教法措施上调节; (3)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遵守组织
练习次数、组数
场地器材 气候条距离、高度

外 部 因 素
运 动 负 荷
内 部 因 素
练 习 强 度
练习重量、体积 练习速度、方式
机体用力大 小与
紧张程度

休息方式

休息时间、次数


间歇类型


二、体育课的负荷
3、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依据 (1)学生身心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本次课的内容
体育课的密度及测量、评价 体育课的负荷及测量、评价
本次课的任务
基本了解体育课的密度的分类及界定; 初步掌握体育课密度的测定与评价方法; 大致了解体育课的负荷类型及常用测定方
法; 熟练掌握脉搏测定法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
的方法。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1、体育课的密度类型及界定 一般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 的时间之和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高中生处于体能增长期,适合发展肌肉力量、
肌肉耐力,且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开始细化,个性

提升小学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实践探索

提升小学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实践探索

研究提升小学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实践探索黄土铨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测量法、录像观察法、数理分析法等,根据心率、练习密度作为基础指标维度,通过跟踪录像、测量和分析江门市新会区10所小学的30个五年级教学班,共150名男生和150名女生在体育课堂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三大类教学项目的练习密度由高到低排名依次是操化类、球类、田径类;运动负荷由高到低排名依次是球类、田径类、操化类;体育课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相对合理,准备部分及结束部分稍有超时,基本部分时间分布较合理,学生课平均心率最高值大多出现在热身跑的环节。

提升方法:遵循以学生的健康为基础组织教学,教师应做到认真备课、更加熟悉教材、教法与学情,钻研教法,组织形式合理;做到精讲多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兼顾技能教学体现自身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组织形式应合理充分利用时间,强化教师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意识,最终实现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双达标。

关键词:体育课;练习密度;运动负荷体育课程的发展理念在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也经历了各种尝试与革新,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体育教学以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为目标,而保证课堂上学生的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1]。

目前有不少体育课过于形式化,看上去精彩热闹,但是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却低到难以置信,根本实现不了体育课强身健体的功能。

一、新会区小学体育课练习密度分析(一)新会区小学体育课各部分时间分配情况分析体育课的结构主要包含:准备环节、基本环节与结束环节。

依据这三部分的内涵与功能,首先在课程设计上应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次给予分配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2]。

准备部分约占总时间的15~20%;基本部分约占总时间的60~70%;结束部分约占总时间的10%。

新会区体育课程结构各部分时间所占比重相差不大,但与标准比例稍有偏颇。

新会区小学体育课时间为40 min/节,按比例分配计算,准备部分时间大约为6~8 min,新会区小学体育课准备部分时间平均:8.78min,占总时间的22%;基本部分时间为24~28 min, 新会区基本部分时间平均24.86 min,占总时间的62%;结束部分为4min左右,新会区结束时间平均6.37min,占总时间的16%。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运动负荷与密度测定与分析报告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运动负荷与密度测定与分析报告
三、体育课的分析报告
教师常规
(1)课前要求
1.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安排好教学计划,写好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四个计划。
2.按课时计划布置好上课场地,准备好教具,搞好教学环境卫生。
3.做好自身的准备活动。
4.穿整洁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带好口哨,保持仪表端正,提前15分钟到达上课地点,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体育课运动负荷与密度测定与分析报告
一、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1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课堂要求
1.认真检查学生的出勤,着装情况,明确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安排见习生,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2.通过教学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和耐劳毅力的锻炼。
3.讲解语言清晰简洁,示范动作力求准确规范,老年女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做示范,合理组织课堂练习。
4.各种类型课都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密度,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利的安全防护措施。
2.有伤病或女生的例假等情况,课前须向任课老师请假后参加见习。
3.课前3分钟应按教师制定地点站好队,并保持安静准备上课。
(2)课堂要求
1.专心听课,认真思考,认真观察示范。
2.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按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练习,不得自行变换联系内容,不开玩笑,练习中应有秩序,听从小组长指挥。
3.不随便移动器材的位置的高度,不得坐在器械上,注意保持场地。器材的卫生整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是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两个指标。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体育课密度的评价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种活动合理应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也称为教学密度。

一般来说,体育课的活动可分为五种: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学生做练习、相互帮助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伍等),这些活动中某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

评价体育课的密度和课中各种活动所占时间比例安排得是否得当,应建立如下指标:
1、课的密度和各项活动时间的分配,是否依据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负荷能力,以及场地器材、上课时间与气候条件,进行了周密而合理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组织是否严密。

3、观察教学方法、技巧的应用是否灵活、合理、有效。

4、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做到自觉地遵守组织纪律;是否发动学生相互保护和相互帮助,提高时间利用率。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评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所承担的生理负荷,它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反映着练习过程中身体的生理机能变化。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这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

评价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可建立如下考查指标:
1、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遵守了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依据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加大的原则。

2、运动负荷是否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来安排。

3、运动负荷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的实际。

4、运动负荷安排是否考虑到教材的性质、活动范围、难易程度、练习强度,以及与学生的生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5、安排运动负荷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其他体力负担量、气候变化以及学生的生活制度等因素。

6、是否考虑到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课后文化课学习的影响。

运动负荷的测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2、学生自我感觉法。

3、生理测定法。

一堂课中学生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叫平均心率。

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小学应是120—130次/分,初中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女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男生应是130—150次/分为宜。

课中学生的平均心率与课前相对安静时的心率比,叫心率强度指数。

该指数在2.0以上为最大,1.8—2.0为较大,1.5—1.7为中等,1.2—1.4为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