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中的水泵房结构加固改造技术

合集下载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评定与加固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评定与加固

签订合同 成立检测小组
检测单位接收委托 或通过招投标承接检测任务
二二[ 制定检测方案
并报送市检测中心
二二[ 市检测中心技术
委员会论证方案
现场检测
查阅资料 现场初步调查
检测结果分析 I 提出鉴定报告I
L里竺1兰竺 T {
市检溯中心技术委
二二工二 员会专家会议审查
提交报告给委托方 并报检测中心存档
图5.1.1优秀历史建筑房屋质量检测评定工程程序
第5蕈
特种工程新技术
改堵加固工程
5.1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评定与加固
5.1.1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评定与加固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上海成陆已有六千年历史,自1843年开埠以来,建造了不少近代建筑,风格各异,代表着不 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反映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岁月流逝,建筑犹在,它无 疑已成为上海近代发展的历史见证。上海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上海市 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已列入《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好优 秀近代建筑的保护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检测结果表明,房屋各部分建造年代不同,结构类型不协调,除大楼东外立面和门厅有保护 意义外,内部结构和布局可根据置换使用单位需求改造并报市有关部门审批。 5.1.3.2结构分析与评定
需要对优秀历史建筑的可靠性作出充分论证。现以大世界游艺场为例说明。大世界游艺场 始建于1917年,最初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1925年改建为一座平面呈扇型的四层平屋顶钢筋混 凝土梁、柱、密肋板结构体系建筑,由三部分组成。最早建造的是右翼(沿延安路部分),再建左翼 (沿西藏路部分),最后建造的是有塔楼的中间部分。其中间大厅屋顶上矗立一座塔形建筑,平面 呈六角形,有八层,下部四层与四层主楼相连,上部四层突出屋面向上逐层面积缩小,由48根圆 柱斜交井式梁组成,第七层设有钢筋混凝土水箱。主楼上尖状塔楼是大世界游艺场建筑风格的 重要标志。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摘要:古建筑是固态的建筑艺术历史,其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气息和历史气息使其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对古建筑的修复与加固已经成为艺术和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

古建筑的修复主要是对破损处进行修缮,尽可能保存建筑原貌,并对其进行保护处理。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拥有古建筑的城市开始重视并开展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本文对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加固措施1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原则1.1原样真实性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证修复工作尽可能最小干预古建筑的原貌。

一方面,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传递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供专家分析、品鉴。

因此,还原古建筑的原貌是十分有意义的,它其实就是在保护古建筑的原有价值。

1.2整体性任何建筑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古建筑文物尤是如此。

只有古建筑与周围环境互相融合,才能体现出真正价值所在。

古建筑修复人员在修补时应从细节入手,尽量不对结构做大的改动,而且要根据整体的环境对古建筑以及周围环境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古建筑和周围环境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彻底实现相得益彰。

1.3发展性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方式和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适度在修复工作中添加一些现代科技元素,使其更富有活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

2修复前对古建筑现状测绘在修复前,做好古建筑现状图测绘工作、保证古建筑现状资料的完整性,是古建筑修复与保护能否顺利进行的直接因素。

(1)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古建筑现状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绘,准确绘制古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大样图等建筑图与结构图;将破损部位、破损程度在图上绘制,准确掌握相关数据。

对其裂、腐、歪、错、脱、残等进行勘查,也可进行拍照记录,从建筑外观、内部结构、色彩处理和建筑装饰等方面真实客观地记录古建筑的现状面貌,这些图像资料就是古建筑被毁损后需要进行修复与保护最直接的参考资料。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我国是个文明古国,迄今仍有2000多个历史性城镇,其中保存着大量古建筑。

为了加强国家对这类文物的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有关古建筑的保护原则与管理权限。

但要使这些原则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还需要有相应的技术规范,来统一具体的技术要求。

许多事例表明,不少古建筑遭受的损害,不完全是未加保护所致,而是保护不当所造成的。

这种情况在较低保护级别的古建筑中更显得突出。

因此,为了使分属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管理使用的古建筑都能得到科学、正确而有效的维护与修缮。

原国家计委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下达了制订本规范的任务。

第1.0.2条古建筑结构的内容十分丰富,非一本规范所能全面概括。

根据我国古建筑多采用以木构架为主体结构的特点。

作为第一本维护加固技术规范,其内容也应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

因此,明确了本规范仅适用于古建筑木结构及其相关工程的检查、维护与加固。

这里所谓的相关工程,系指以木构架为主体结构的建筑物中,与木构架相关联的各部分工程,例如:地基基础,圈护结构、小木作、石作以及排水设施等等。

之所以要包括这些内容,是因为在维修木结构时,不可避免地要触动它们。

所以应有相应的保护与维修措施。

由之可见,本规范有关这些工程的规定是有前提的。

不是对任何结构都适用的。

因此,在维修砖石砌筑的塔,幢、牌楼和拱桥等结构时,不能引用本规范相关工程的条文。

第1.0.3条主要明确规范(或标准)应配套使用,全面执行。

因为重复其他规范的有关内容。

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与混乱。

第1.0.4条历史经验表明,建立古建筑修缮的技术档案,对长期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同时,最近新颁布的国家档案法也要求这么做。

因此,就这个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以保证完整、真实地保存这些宝贵的原始记录。

第1.1.5条本条文主要从技术考核上进行把关,以保证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不致因人员素质问题,而遭受不应有的损害。

这条要求对较低保护级别的古建筑尤为重要,因为往往在这些地方,会有技术不合格的设计、施工队伍参与修缮工作。

历史保护建筑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

历史保护建筑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

历史保护建筑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摘要:通过对一座典型的历史保护建筑改扩建施工具体情况的分析,阐述了该类工程中采取的改造方法,加固手段以及施工工序的控制措施,并通过对施工全过程以及后期监控,也说明了上述方法与手段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总结出在进行该类项目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对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出展望,这对于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工程所采用的有关设计方案及技术手段,对于城市改造中同类工程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历史保护建筑;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分析探讨历史保护建筑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大部分历史建筑都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岁月的推移,出现严重的老化或者破坏,导致建筑使用功能降低。

这不仅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整个国家民族传统文明的传承和发扬。

因此,对历史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在此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城市不断发展和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更好的承载历史建筑原貌旧史,扩展历史建筑现代功能,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论文案例即是以上海一处重要历史保护建筑改扩建为例,具体阐述了如何扩大建筑使用功能,保持建筑原貌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结构加固技术措施等内容,对于类似工程具有很大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一、工程概况分析这座历史建筑始建于1923年,平面布置呈矩形(长156m,高19m),总建筑面积10095平方米,共5层,是一座由砖墙,钢柱,钢梁,木楼盖,木梁及木屋架等构件联合承载的混合结构,按其竖向荷载传递路径,房屋属于纵横墙承载体系。

改造前是居民住宅,办公和商铺等,按照该区综合改造的要求,该楼将改建成一座高档大百货商场,而在这座老楼南面扩建同高五层的新楼房,内设两层地下室。

设计中首先对旧建筑物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研究了原建筑功能及使用状况,然后对原结构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

老楼和新楼之间的地上部分设缝相连,而地下部分的老楼基础最接近新楼基坑的位置在2.5米左右。

“结构改造与加固”

“结构改造与加固”

浅谈“结构改造与加固”[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近百年的建筑,无法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通过结构加固和改造,来满足现在功能的需求。

[关键词]结构改造结构加固城市的各类建筑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的水平,保护和维修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房屋建筑,有其历史意义,并可保持一个城市特有的风格和特色。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建筑在历经多年的风吹日晒的情况下,房屋的使用寿命从抗震能力上还是承载力等方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这样结构加固与改造在当今社会就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改造加固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

结构加固与改造,由于涉及到整个房屋的结构构件,所以对于不同的结构构件也有不同的加固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由于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梁柱板构件破坏,经常采用加大截面法(混凝土结构加固法rc)、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等。

对由于住宅老化、施工不良、内部应力不均匀或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常采用水泥压力灌浆进行墙体加固;对由于局部承载力不足或抗震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墙体,经常采用单面或双面钢筋网片水泥砂浆加固法。

对于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加固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混凝土加固法、托墙换基法、压密注浆法和换填法等。

对新旧结构连接常采用植筋的方法进行加固。

总的来说结构加固的方法很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一、加大截面法加大截面法(也称混凝土加固法)是在原有梁柱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增大截面面积使其承载力提高的一种常用加固方法,这种方法施工周期较长,施工难度也比较大。

中百一店老大楼改建工程就使用了这种加固方法。

中百一店老大楼为上部九层,地下一层的框架结构,在中百一店老大楼改造工程时,由房屋检测报告得知,该房屋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有的梁底保护层大部分脱落,钢筋外露,钢筋腐蚀严重。

许多梁和柱的配筋都无法满足现有设计要求,再加上该房屋使用功能的不断改变,比如:根据业主要求,将在原有建筑屋面上增设钢结构网架,并对六层、七层进行结构局部补缺,并增设两部自动扶梯。

历史保护建筑的结构加固与修缮设计

历史保护建筑的结构加固与修缮设计

历史保护建筑的结构加固与修缮设计发布时间:2021-02-24T15:06:17.570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1期作者:陈东阁[导读] 本文以上海市某优秀历史建筑为例,阐述如何在遵循恢复建筑原有风貌的原则下陈东阁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设计管理总院,上海201206[摘要]:本文以上海市某优秀历史建筑为例,阐述如何在遵循恢复建筑原有风貌的原则下,对旧的砖混结构进行结构加固与修缮设计,使其符合现代化的功能要求,并为城市历史建筑修缮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历史建筑,砖混结构,加固修缮,抗震历史建筑多以砖混结构或砌体结构居多,一般为低强度砌体、砂浆或混凝土砌筑,由于年久失修或地震破坏等因素已无法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亟待加固及保护,本文以某历史建筑的加固修缮为例,分析砖混结构产生事故的原因,并系统地提出加固修缮方法。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上海市某历史建筑,始建于1935年,是一幢主体二层、局部四层的多层砌体内框架结构(如图1)。

房屋外围砖墙厚254mm,采用黏土红砖及混合砂浆砌筑。

内部大空间采用混凝土柱承重,柱截面为圆形、近似半圆形及矩形三种情况,柱主筋多采用方钢,箍筋多为双肢,间距约95~254mm(柱端箍筋逐渐加密)。

房屋屋面采用密肋板,板厚64mm,其余各层楼板多为95厚现浇板,采用分离式配筋。

该建筑兼具中国古典元素与近代西方风格,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二、检测鉴定业主委托质量检测站进行结构调查、安全性鉴定分析及抗震鉴定分析,主要从房屋倾斜沉降测量、材料强度测试、室内外损伤状况、结构验算及原因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如下:1、倾斜沉降:根据质量检测站提供的《历史建筑综合检测与评估报告》,建筑东西向最大倾斜率实测0.37%,南北向最大倾斜率实测0.46%,倾斜变形值在容许值范围内,且房屋基本无因沉降引起的严重开裂,在上部荷载不增加的情况下,地基基础承载力总体上能满足要求。

某优秀历史建筑改造加固实例

某优秀历史建筑改造加固实例
2 现场检测情况与结果
经过现场勘查发现,该建筑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被抽查结构 构件配筋和保护层厚度总体上符合原设计要求,但保护层厚度略
低于现行规范的规定要求; 部分雨篷有微小裂缝; C 区所有的屋面 框架主梁以及部分屋面梁梁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裂缝,缝宽在 0. 1 mm ~ 0. 5 mm 不等; C 区范围内的部分屋面板板底沿短跨方 向出现裂缝,但裂 缝 沿 整 个 截 面 高 度 范 围 内 没 有 贯 穿,主 要 是 由 于屋面板板底的 钢 筋 锈 蚀 引 起,通 过 现 场 开 凿 裂 缝,发 现 裂 缝 处 均有钢筋,裂缝部位的钢筋已经有锈蚀现象; C 区的屋面板的钢筋 局部有外露且锈蚀的现象; 其他区域的屋面板以及其他楼层的楼 板未见混凝土剥 落、钢 筋 外 露、钢 筋 锈 蚀 及 混 凝 土 裂 缝 等 损 伤 现 象; 个别柱子的牛腿发生混凝土剥落以及个别屋面梁存在钢筋外 露与孔洞现象; 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结果显示,混凝土结构构件 碳化深度较深均在 6 mm 以上,部分填充墙出现不同程度裂缝,但 是凿开墙体粉刷层后未见砌体裂缝贯穿。
D 北
A
B
C
E
图 1 主体结构分区 现该建筑需进行 生 态 节 能 改 造,需 增 加 屋 顶 花 园,部 分 房 间 功能的改变,都会 使 原 结 构 所 承 受 荷 载 增 加,从 而 使 部 分 结 构 构 件在改造后不能 够 满 足 承 载 力 的 要 求 而 需 要 加 固 ,同 时,该 建 筑 使用年限已超过 50 年,使用过程中各种材料都会存在不同程度 老化,材料强度一 般 都 会 变 低,部 分 墙 体 粉 刷 层 以 及 顶 层 的 屋 面 梁还出现了裂缝。考虑到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增设通风井道,这种 情况下局部楼板需要开孔,开孔部位也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应对结构进行适当妥善的加固修缮 处理,以确保该优秀历史建筑顺利改造,并保证改造后安全使用。

泵房改造方案施工工程

泵房改造方案施工工程

泵房改造方案施工工程一、工程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管网不断完善,水泵房也逐渐成为城市供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泵房的主要作用是将自来水从水厂输送到城市各个区域,确保城市居民正常用水。

然而,随着供水系统的不断更新与改造,一些旧水泵房设施逐渐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水力性能下降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本工程的项目为某城市XX水泵房的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泵房设备更换、管道改造、水泵升级以及系统自动化控制等内容,旨在提高水泵房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确保城市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工程施工方案1.泵房设备更换针对现有水泵房设备老化的问题,需要对一些老旧设备进行更换。

首先,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新型水泵,并进行维修或更换旧水泵。

其次,对泵房内的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等设备也需要进行检修与更换。

新型设备的选型要符合城市供水系统需求,能够提高供水系统的水力性能,减少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管道改造在现有供水管网的基础上,针对一些老化、漏水等问题,需要对部分管道进行改造。

此次改造将采用优质材料进行管道更换,保证管道的稳定流通,减少漏水量,提高供水系统的稳定性。

3.水泵升级为了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供水能力和稳定性,本次改造工程将对水泵进行升级,确保水泵的运行效率和节能性能。

采用先进的水泵技术,提高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并合理配置水泵的数量和排布位置,以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供水能力。

4.系统自动化控制为了提高水泵房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次改造工程将对水泵房进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实现水泵的远程监控和自动运行。

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对水泵房的设备进行自动化调节和监控,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人为巡检和操作的工作量,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三、施工流程1.前期准备对水泵房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评估,确定工程改造范围和具体需求。

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进行设备和材料的选购。

确定施工队伍和人员分工,并完成相关手续和资质的审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柱Z1、Z2、Z3,梁LI、L2、L3有 明显开裂及损 抗剪力薄弱也是梁底裂缝产生的一部分原因。
伤 ,其他结构暂未发现明显损伤 。
3)柱 、梁裂缝的开展 ,导致钢筋外露直接接触外界空
2)主要结构构件因老化存在钢筋锈蚀 ,梁 、柱表面 气 ,当钢筋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 ,钢筋的锈蚀膨胀又
生原因主要包含3个方面 】。 1)柱 、梁二次加固施工过程中,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图1柱 内部开裂 、钢筋锈蚀 图2 粱 内部开裂 、钢筋锈蚀
处理不尽完善 ,反而导致结合界面成为最薄弱位置 ,在长
期荷载作用影响下形成细微裂缝并逐渐展开扩大。
2 需要解决 的问题
2)原底面增大只增加了底部抗拉钢筋,未设置箍筋,
不锈 钢

’ .


..L.

图4 柱修复加固示意
3.1.2 梁修 复补 强 方案 先采用与柱相同的 “置换混凝土法 ”修复 ,对承载
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强度的构件采取 “增大截面法”加固。 “增大截面法”是采用与原构件同种材料 (钢筋混凝土 )
来增大原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面积 ,达到提高承载力的一
的 耐腐蚀 能 力减小 。
3 设计 与施工方案
· 作 者 简介 :杜 红兵 (1§6§一 ) 男 本 科 工 程 师 0 通信 地 址 £上 海 市 中山南 路 99号 (;;200010)i 收 稿 日期 ;2016。_o6叫 2
3.1 结构修复补强 方案 3.1.1柱修复补 强方案
房屋涉及区域平面布置及相应梁 、柱位置如图3所示。


_一
。 。 8
L2
(o
L3 , \z2 量 一 l _ 量
。 。 量
3 200
、Z3 3 200 11 2∞
4 800
图3 涉及区域的平面及相应梁、柱位置
经初步判断 ,该区域柱 、梁进行过二次加固 ,裂缝产
■●■一
2TB一10[ ×1-2一
. 。 _



3200 3 200
11 200
l _ B一100 1
Ⅱ 垩 曷 co
——

I 。00 【
图7 碳 纤维板加 固示意
种加固方法 。本工程新增部分采用结构加固料浇筑 。待结 构加固料达 到设计强度要求后 ,再顺钢筋方向在梁底 、梁 侧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补强 ,梁修复加固示意见图5。
及碳 布、碳板对构件的补偿 性加 固技术等。
关键词 :历史保护建筑 ;植筋 ;灌浆 ;碳布 ;碳板 ;加 固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6.3
文献标志码 :B
DOI:10.14144 ̄.cnki.jzsg.2016.08.033
Reinforcement and Renovation Technology for W ater Pump Room Structure in Historic Building
图6 箍筋增补示意
有修补措施完毕后 ,还需进行补偿性加固。补偿性加固若 采用钢梁,其节点锚固不仅连接力度不强 ,反而会再次扰 动原梁板内部结构 ,加上 自身质量较重 ,反而增加荷载。 所以本工程拟在梁两边板底各粘贴2层宽100 mm的碳纤维 板进行 结构补强 ,碳纤维板抗拉强度是普通钢材的7~1 0 倍 ,弹性模量优于钢材 ,具有优异的抗蠕变性能 、耐腐蚀 性和抗震性 ,碳板质量仅为钢的1/4,有较高的韧性 ,非常 适用于本工程 (图7) 。
针对柱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现场条件 ,拟采用 “置换混
2016.8.BuIlding O0nSfructi。n固
杜 红 兵 : 历 史建 筑 中 的 水 泵 房 结 构 加 固改 造 技 术
凝土法”及碳纤维布加固技术修复补强。置换混凝土法主 要是针对既有混凝土结构裂损或混凝土存在蜂窝、孔洞 、 夹渣 、疏松等缺陷 ,而采用挖补的办法用优质高强的聚合 物砂浆配合钢丝网片将这部分劣质混凝土置换掉 ,达到恢 复结构基本功能的 目的 。碳纤维增强加固法则将碳纤维片 材浸含 在树脂系粘贴剂中 ,粘贴于混凝土构件受拉区表 面,使其与混凝土基体成为整体 ,共 同变形和受力 ,从而 达到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 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修补构件 损伤厚度较小的情况 ,亦针对本工程现场条件支模困难的 实际 ,在置换混凝土后表面再粘贴碳纤维布封护补强可使 结构加固后能恢复原貌 ,不改变使用空间 ,适用于各种混 凝土结构构件的局部加固处理。修复示意如图4所示。
历史建筑中的水泵房结构加 固改造技术
杜 红 兵
交通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上海 200010
摘要 :以交行上海市分行大楼 的水 泵房 结构 加固为研究对象 ,对年久失修 、结构老化 的历史保 护建筑的局部 结构加固
技术进行 了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 :损坏严 重的构件修复技术 ;加 固钢筋 的化学 植筋 方法 、构件面压力灌浆技术 ;以
有多处暴裂。原结构混凝土中采用了竹节方钢 ,据资料 了 加速了裂缝的开展。
解 ,竹节方钢的主要物理性能达到现 ̄HPB235级钢的技术
框架柱 、梁结构的开裂受损 ,造成 了局部区域柱 、梁
指标 。
承载力不足 ,危及房屋使用安全,须针对该区域予以修复
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大部分已碳化 ,钢筋 补强处理。
3.1.5 受损梁的除锈及 环氧树脂 注浆修补处理 环氧树脂注浆补强就是将环氧树脂材料配制成浆液 ,
用压送设备将其灌入既有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 内,使其扩
DU Hongbing Bank of Communicati0ns Co..Ltd.Shanghai Branch Shanghai 200010
1 工 程概 况 交行上海市分行大楼始建于1 927年 ,为钢筋混凝土框
架结构。该大楼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属于上海市第一 批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但 由于年久失修 ,其底层水泵房 的梁 、柱上发生多处开裂、钢筋生锈等不 良状况 (图1、图 2),为保证结构的安全 ,须采取若干修复和加固的技术并 遵循 “按原样恢复”的措施进行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