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盐城市一中2015届高三摸底卷 历史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2.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3.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
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4.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5.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6.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5.3.2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2.《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信人则制于人。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材料观点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
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
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4.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增长 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 D.增加政府收入5.“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
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6.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卷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 3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
周朝青铜器多用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行B.冶炼技术的提高C.宗法制的盛行D.宗教思想的蔓延2.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的“违制”,主要指皇帝的做法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4.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B.格物致知C. 心即理也D.致良知5.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A. 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6.英方文献记载:“……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A.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B.民众对世界情况一无所知C.中国人民民族意识淡薄D.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7.近代中国某一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8. 《四库全书》中说道:“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光。
江苏省盐城市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摸底卷

江苏省盐城市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摸底卷2014.9.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2.“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
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
”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3.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4.“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这表明黄宗羲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5.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6.梁启超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
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
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①传播信息②开通民智③引导舆论④控制政府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报》刊登了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的电文: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
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试卷

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试卷2014.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2.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之有为,是以难治。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术之有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4.明代冯梦龙廓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①城市生活丰富②商品经济发展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
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2.《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信人则制于人。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材料观点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
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
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4.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增长B.稳定地方秩序C.完善政绩考核D.增加政府收入5.“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
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A.《洛神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墨兰图》6.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2015年江苏省高考模拟试题_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1)

2015届盐城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2.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田庄手工业3.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
”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A.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C.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D.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4.清代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记载,“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下列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A.小说被社会更多阶层所接受B.小说的影响力十分广泛C.儒学不再居于统治地位D.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5.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附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5.3.2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2.《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信人则制于人。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材料观点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
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
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4.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增长B.稳定地方秩序C.完善政绩考核D.增加政府收入5.“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
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A.《洛神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墨兰图》6.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一中 2015 届高三历史摸底卷2014.9.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荀子·儒效》中说: “ 《诗》言是其志也; 《书》言是其事也; 《礼》言是其行也; 《乐》 言是其和也; 《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2.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
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 因而不改也。
”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 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3.欧阳修说: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 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 要表现在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4.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 之意。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这表明黄宗羲 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 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5.下图是 1843—1858 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6.梁启超说: “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 现在之粮也。
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 。
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 ①传播信息 ②开通民智 ③引导舆论 ④控制政府1A. 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1911 年 11 月 2 日, 《神州日报》刊登了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的电文:务乞亿兆同胞,军 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
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 方不可折人满洲,存帝自扰。
该电文 A.促成了袁世凯成为首位临时大总统 C.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迫切要求 B.说明了辛亥革命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D.反映了当时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8.1940 年 9 月 7 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 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 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 A. 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 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 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这一 论断是鉴于 A.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第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 快。
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在右图所示地区采取的重大举措 包括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③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A. 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11.2013 年 3 月 22 日,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 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相互促进, 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这一声明 A.改变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 B.确立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机制 C.巩固了中俄两同的结盟关系 D.有利于建立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12.加拿大知名学秆哈罗德·伊尼斯认为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摧毁了权威的根基。
这一论 断是基于梭伦 A.实行财产等级制 B.设守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设立十个地区部落 1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 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 何阻碍。
”其核心主张足世俗权力 A.只能在上帝的委托下行使 B.可以拯救天主教徒的灵魂2C. 应当高于罗马教会的权力D.必须配合教会维护社会秩序14.右图反映了 16 世纪初到 18 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 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非洲为下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5.17 世纪 90 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 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
这一举措 A. 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16.美国第 7 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提到维护各州的权利和捍卫联盟的完整时说: “这两 个问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其唯一的解决办法乃是, 联邦和各州都按照人民用符合宪 法的方式所表达的意志,在自己的适当范围内明智地行使各自的权力。
”材料强调了 ①“宪法至上”的理念 ③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②各州权力都由联邦政府赋予 ④各州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权力A. 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 “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 有课税性质。
”苏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保证同内战争的胜利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8.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 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
”该材料的观 点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依然牢固 B.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C.美元应该与黄金保持着固定汇率 D.美元的国际地位事实上得到加强 19.某同际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 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
”该组织 应是20. “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 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
”这一理论的提出 A. 奠定厂研制发电机的理沦基础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挑战厂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3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满分 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21.(13 分) 明朝中后期奢侈之风盛行,社会影响甚大,时人有大量记载以及评论。
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 不拘贵贱, 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 习以成风。
—— 《明宪宗实录》 材料二 计。
——李乐 《见闻杂记》 材料三今也不择德,不论才。
富则昏(婚)之,贵而富者亟昏(婚)之。
鬻田聘妇,殚家遣 女,佩环盈路„„不然者,夫厌其妻,而舅姑辄怒骂其妇。
——归有光 《震川集》 材料四 以苏杭之湖山言之, 其居人按时而游, 游必画舫、 肩舆, 歌舞而行, 可谓奢矣。
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陆揖 《蒹葭堂杂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明朝中后期的奢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奢侈之风盛行的 原因。
(5 分) 中州(中原)之俗率多侈靡,迎神赛会,揭(借)债不辞。
荚食鲜衣,惟顾目前之(2)据材料三、四,说明奢侈之风盛行的影响。
(5 分)(3)材料三、四在看待奢侈之风盛行的影响时,侧重点有何不同?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史 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上述材料表明经济史研究出现怎样的变化?(3 分)22.(13 分)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跌宕起伏,让人们深切感到和平与对话的重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6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 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 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 任。
”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材料二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我们想要赢得 和平,并不是对任何其他国家人民的胜利,而是一种有“妙手回春”之妙用的和平,一种给 那些苦难的人民带来同情的和平,一种对那些反对过我们的人表示谅解的和平。
——1969 年 1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就职演说 材料三 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 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 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 更不能为一已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4乱。
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 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
——2013 年 4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二战后初期美国试图“挑起领导的担子” 。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表现。
(4 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张走向“谈判时代”的原因。
(4 分)(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世界政治形势呈现怎样的局面?分析材料二、 三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 的异 同点。
(5 分)23.(14 分)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在此影响下的五四运动更是中国近 代史的重要里程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中国的统治阶级曾经尝 试实业救国,曾经尝试改良社会制度来救国,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 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运动的意义上, 新文化运 动从根本上是启蒙运动。
——高玉 《 “启蒙” 与 “救亡” 》 材料二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从大学师生的街头抗议开始,带动全国性罢课、 罢工、罢市。
后来,由于近邻苏俄的榜样作用,尤其是列宁与共产国际的直接支持,这一抗 议运动成为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和革命战争的前奏。
材料三 ——姚国华 《百年启蒙运动的迷雾》 民族存亡的危机促发了学西方反传统的运动, 思想启蒙的新思潮又推动了政治 ——杜玲 《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4 分)上的救亡,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