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历史摸底测试试题 【含答案】
江西省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材料二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附设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文馆,后又陆续设法文馆、德文馆、俄文馆和东文馆。出于培养翻译人才的目的,授课科目仅限于外国语言文字和汉语语言文字,对西方的各门科学一概不予开设。初期的京师同文馆受到朝中保守势力的剧烈反对。在传统士大夫的眼中,中国传统的礼教可以礼化所有的人,无需学习西方技术。1895年,甲午战败。改革旧制,变法维新成为时代的要求,自强运动逐步被取代。思想意识上的转变使得作为洋务运动直接成果的京师同文馆受到冲击。1900年庚子事变,京师同文馆学生全体解散,所设各科暂时归入京师大学堂。190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并入京师大学堂。
12.从1996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参加WTO的兴旺国家有4个,开展中国家有31个。截止2021年,WTO成员国数量到达149个,约占全球国家总数的63%.这说明
A. 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B. 国际旧政治格局遭到冲击
C. 新兴独立国家数量猛增
D.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推进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从材料的数据明显可以看出,WTO不断的向前开展,参加的国家越来越多,说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不断的加强,选项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旧的政治格局遭到冲击,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展,选项B排除。材料看不出新兴独立国家数量增加,只能看出参加WTO的国家增多,选项C排除。经济全球化不是曲折而是开展,选项D排除。
7.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必须依靠广阔贫农作革命先锋,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彻底摧毁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力量,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由农民协会掌握农村一切权力,然后进行减租减息、分配土地等斗争。这说明当时中共
江西省202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A卷

江西省202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二下·天水期中) 《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 . 启发诱导B . 学思结合C . 因材施教D . 温故知新2. (2分) (2019高二下·舒城月考) 唐代前期均田制关于百姓部分受田状况如下表是所示。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均田制()A . 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B . 加强了政府对人民控制C . 缩小了土地买卖的范围D . 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3. (2分) (2020高一下·河北期中) 下图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
该画创作时间不会早于()A . 春秋战国B . 西汉C . 东汉D . 唐代4. (2分) (2016高一上·遵义期中)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B . 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C . 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D . 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5. (2分) 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
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
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
”由此可推出()A . 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B . 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C . 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D .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6. (2分) (2017高一上·沭阳月考) 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
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B . 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 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D . 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7. (2分)(2017·吉林模拟) “苏维埃”是从苏联引进的革命词汇,中共一开始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后来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 国民大革命的需要B . 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C . 全民族抗战的需要D . 筹建新中国的需要8. (2分)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司经济成分比较表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商品零售额95.8% 4.2%A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 . “大跃进”运动迅速开展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大力推进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9. (2分) (2016高二上·郏县期中)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10. (2分)(2017·南昌模拟) 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有2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高考4月份模拟历史试卷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高考4月份模拟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荀子·正论篇》中提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A.周王B.诸侯王C.卿大夫D.士2.《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唐太宗吸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A.发挥三省监督牵制作用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3.宋陆九渊《语录》卷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A.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D.否定“六经”的地位与价值4.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这反映出苏州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劳资矛盾尖锐C.商业法律较为完备D.商品经济发达5.近代江苏某书记载:“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
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
”从实质上反映了A.外国商品具有竞争优势B.民族工业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中国百姓收入提高,生活富裕6.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
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7.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
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答案

2021届高三摸底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28、29题12分,共50分。
)26.(1)特征:受客观形势的影响;被动调整;具有半殖民地化倾向;逐步专业化;逐步近代化;地位不断提高。
(6分)(2)评析:是西方列强侵略、影响的产物;体现了华夷观念、秩序的打破;使晚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清政府逐步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的工具;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参与国际合作;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其它领域的近代化。
(8分)27.(1)目的:将百姓束缚在特定的区域、职业;保护农业经济,抑制工商业;保证国家赋役征派;控制流民的数量与规模;稳定封建统治秩序;(6分)(2)差异:信息系统支撑;分类管理;福利引导、责权统一;引导流动人口主动接受管理;以法律、税收为杠杆;(中国明清以行政高压管理为主,西方国家以杠杆引导为主;中国明清管理手段落后,西方国家实现信息化管理。
)(6分)28.(12分)示例1: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迁科技进步改变信息传播方式。
中国古代,造纸术、印刷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造纸术的材料从纤维到鱼网、树皮等,印刷术的材料从木板到到泥巴等,充分体现了农业社会的特征。
西方国家,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电子广泛应用,电报、电话的发明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带有明显的工业社会烙印。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诞生,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科技进步改变能源使用结构。
在农业社会,人们利用水能、风能等自然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中国唐朝的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
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与发明,热能与电能成为重要的工业能源。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出现,核能得到开发,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
2021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24.商代的征伐,只是迫使被征服者屈服,没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同族子弟统治;而周人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周人的封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权利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25.陵县是指为修建、保护帝陵和祭祀而设的特殊的县。
西汉在长安周边设置陵县,并大量移民徙居。
徙入陵县者,高祖时为齐、楚大姓,燕、赵、韩、魏之后及豪杰兼并之家;武帝时是郡国豪杰及赀三百万以上的;宣帝时是郡国吏、民赀百万以上和丞相、将军、吏二千石。
这一举措旨在A.强化皇室独尊地位B.防范地方割据势力C.笼络各地豪强势力D.保持统治集团稳定26.从唐朝到宋朝,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书院由13个增加到19个,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五省书院由26个增加到564个,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B.儒学地位的强化C.科举制度的改革D.经济格局的变化27.明清时期,地方士绅通过修家谱、建祠堂、立族规、行族约、选族长、明赏罚、设族田、兴族学等方式,达到“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的目的。
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伦理渗透乡间治理B.文官政治依旧存在C.士绅群体掌控基层权力D.民间文化形式多样28.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招收八旗少年入馆学习。
初设英文馆,不久增设俄文馆、法文馆,1872年增设德文馆,1895年后又增设日文馆。
同文馆设馆语种的增加,从侧面反映出A.清政府主动适应世界局势B.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C.列强在华扩张不断地加剧D.西方民主思想逐渐普及29.从器物到制度,近代中国都尽力学习西方,但却落得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后果。
这让仁人志士心有不甘。
为了寻找答案,他们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化,试图从中解剖中国现代化蹒跚而行的根源。
江西省2021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I)卷

江西省2021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7·新课标Ⅱ) 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 .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 .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 .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 .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 (2分) (2019高一上·北京期中) 唐朝赋税制度中有关“庸”的规定是()A . 农民可以交纳绢或布代替服徭役B . 农民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或布C .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为官府服徭役D . 农民可以向政府交纳钱或粮代替交纳绢或布3. (2分)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A . 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B .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C .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D . 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4. (2分) (2017高二上·吉林月考) 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A .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 .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 . 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D . 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5. (2分) (2018高一上·惠来月考)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该机构是()A . 清代军机处B . 元代中书省C . 宋代枢密院D . 唐代门下省6. (2分)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 中央集权制B . 郡县制C . 君主专制D . 宗法制7. (2分) (2015高二上·长安期末) 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A .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 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C . 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D . 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8. (2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2021届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C.史上并无大禹其人D.“九州”一词不早于战国时期
2.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
A.加强了中央权力B.保障了公平公正
C.迎合了豪强地主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催生了门阀士族
C.改变国人自大的心态D.为对外交涉争取主动
6.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要办实业,提倡“商战”,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御侮;张之洞也以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积极地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这说明
A.“实业救国”成为朝野共识B.发展民族工业顺应时代要求
C.洋务派出现维新变法倾向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战时经济法·美国》
材料二: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作出了调整军事工业的战略决策:兵器工业要从战时工业向国防工业转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兵器工业进入紧急战备生产。为了加强对兵工生产和建设的领导,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央兵工委员念。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降低军政费用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随着国防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部门类别复杂齐全,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管理体制也相应作出调整。1961 年11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防工业办公室。国防工办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也于六十年代中期成立了一些管理国防工业的相应机构。
A.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B.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
C.科技发展依赖国家制度D.理论探讨甚于技术发明
5.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禁烟期间,他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此举意在
A.推动晚清社会变革B.深人学习西方文化
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周人曾以宗法制为范式,在天子与诸侯的盟会中,通过联姻、赐姓等方式将异姓贵族纳人新的宗法秩序之内。
这主要是为了A.借鉴以往世袭教训B.扩大王室家庭组织C.维护西周专制统治D.稳定分封等级秩序2.“关市”指设在边境关塞要地的集市。
依据下表记载可知,西汉A.开与南越边境贸易先例B.经济军事实力强于匈奴C.国家安全影响边境商贸D.借助朝贡贸易巩固边疆3.张载认为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
关于其讲学的主旨,集中的体现在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由此可知,张载A.提倡学以致用B.忽视循序渐进C.集心学之大成D.思想不切实际4.1689年,康熙帝命人以南宋楼璃原作为基础,融入清代风俗并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重绘《耕织图》,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
康熙不仅每图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且于图前亲书序文,并于序首、序尾盖印。
此图A.体现了满汉绘画艺术交融B.印证农耕文明没有根本突破C.反映了清代文化专制主义D.有力证明文人画的发扬光大5.张之洞在《拟设织布局折》中说:“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其利。
……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
”这一主张旨在A.振兴民族经济B.抵制外国商品C.维护国家主权D.积累政治资本6.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月,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凡在日本文部省直辖之各高等院校及程度相当的各项实业学校3年毕业,得优等文凭者,给予举人出身。
在大学专科某科或数科,毕业后有选科或普通毕业文凭者,给予进士出身。
这表明清政府A.成为列强侵略的工具B.从依靠欧美转向求诸日本C.改变传统的抑商政策D.根本上拒绝教育制度改革7.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会议上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