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小学科学教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

它是根据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

8、_、_和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三)简答。

小学科学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或气体。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无关。

答案:B下列哪种物体是绝缘体?A. 铜线B. 铝制水壶C. 橡胶手套D. 盐水答案:C在光学中,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其传播方向会如何变化?A. 始终保持不变B. 一定会发生偏折,远离法线C. 一定会发生偏折,靠近法线D. 可能会发生偏折,但方向不确定答案:C关于地球的自转,以下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B.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

C.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D.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看起来像是在天空中移动。

答案:C下列哪项不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溶解反应答案:D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A. 磁铁具有磁性B. 铁钉具有磁性C. 磁铁和铁钉都带电D. 磁铁和铁钉之间存在引力答案:A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A. 地球的自转B. 太阳的辐射能C. 月球的引力D. 地球内部的热量答案:B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光合作用只发生在植物的叶子上。

B. 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

C.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D. 光合作用不需要光照,只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19特岗教师聘请考试: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能够别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爱日子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爱日子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靠,互相妨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个儿创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截了当或间接消费不人创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XXX植物开始,到凶狠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别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具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能够把它们看成一具生态群降。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具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假如生态系统的一具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假如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妨碍。

2019特岗教师聘请考试: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第二单元1.向电灯如此能够自个儿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如此,从别同侧面照耀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耀的物体侧面有关。

7.日咎是古代的人们利用日影观测的一种计时仪器。

8.小红发觉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套知识点汇总(特岗教师考试)电子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套知识点汇总(特岗教师考试)电子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套知识点汇总特岗教师复习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汇总(特岗教师考试)电子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汇总(特岗教师考试)电子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套知识点汇总(特岗教师考试)电子教案第一章:物质与能量1.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够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1.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能够判断变化类型。

教学内容:物质的基本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方法,常见生物的分类。

2.2 生态环境与保护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能够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教学内容:生态环境的概念与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

第三章:人体与健康3.1 人体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人体基本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功能,能够解释人体的基本生理现象。

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主要器官的功能,人体的基本生理现象。

3.2 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教学内容:健康生活的意义,预防疾病的方法,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结构与特征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结构,掌握地球的特征,能够解释地球的基本现象。

教学内容: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特征,地球的基本现象。

4.2 宇宙的组成与探索教学目标:理解宇宙的组成,掌握宇宙的探索方法,能够解释宇宙的基本现象。

教学内容:宇宙的组成,宇宙的探索方法,宇宙的基本现象。

第五章:技术与工程5.1 简单机械与工具教学目标:了解简单机械与工具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能够制作简单的工具。

教学内容:简单机械与工具的原理,使用方法,简单工具的制作。

5.2 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目标: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任务。

教学内容: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的使用。

(特岗)小学科学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四)

(特岗)小学科学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四)

⼀、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1、空⽓的组成⼀般说来是⽐较固定的。

按体积计算,空⽓⾥约含氮⽓百分之(79),氧⽓占百分之(21)。

2、⼈体共有(神经)、(循环)、(运动)、(泌尿)、呼吸、消化、内分泌、⽣殖等⼋⼤系统。

3、脑由(⼤脑)、(⼩脑)、间脑和(脑⼲)组成。

其中(⼩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肌⾁的运动。

4、⼈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常⻅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四⼤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5、按顺序写出农历上半年的12个节⽓:⽴春、(⾬⽔)、惊蛰、(春分)、清明、(⾕⾬);⽴夏、(⼩满)、芒种、(夏⾄)、⼩暑、(⼤暑)。

6、太阳系的⼋⼤⾏星从内到外依次为:⽔星、(⾦星)、(地球)、⽕星、(⽊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约等于365⽇(6)时9分10秒。

8、地球是倾斜的,⾚道平⾯与公转轨道平⾯夹⻆为(23°26′)。

9、池塘中的植物中,茎叶⼤部分挺伸在⽔⾯以上的植物称为(挺⽔型⽔⽣)植物,叶⽚漂浮在⽔⾯的植物称为(浮叶型⽔⽣)植物,整个植株完全沉在⽔中的植物称为(沉⽔型⽔⽣)植物。

10、⼈的⼀⽣分为胚胎期、幼⼉期、少年期、⻘春期、成年期和衰⽼期⼏个阶段,⼈类快速⽣⻓的阶段有两个,分别是(幼⼉期)和(⻘春期)。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有些植物的地上茎,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了很⼤的变化,这样的茎叫变态茎。

如⻩⽠上的(②),⼭楂上的(③),仙⼈掌上的(①)。

①⾁质茎②茎卷须③枝刺2、⽟⽶的花属(②),桃花属(①),桑树的花属(②)。

①两性花②单性花3、给下⾯动物分类:①乌贼②蝗⾍③蜗⽜④蝼蛄⑤蚰蜒⑥蛞蝓⑦蚯蚓⑧虾⑨蜘蛛⑩蚂蝗属昆⾍的有(②④)属环节动物的有(⑦⑩)属软体动物的有(①③⑥)属节肢动物的有(②④⑤⑧⑨)4、下列各种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有(②④),是混和物的有(①③)。

①糖⽔②蒸馏⽔③空⽓④氧⽓5、物质从液态变成⽓态的过程叫(③);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①);物质从⽓态直接变成固态叫(②);①升华②凝华③汽化6、冬季南部天空最引⼈注⽬的是(④);春季是观察(②)的好时机;秋季是观察(①)的好时候;夏季南天最有名的是(③)。

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19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2019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第二单元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日咎是古代的人们利用日影观测的一种计时仪器。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特岗 小学科学总复习

特岗 小学科学总复习

小学科学总复习(教科版)科学复习题(一)一、判断。

1.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3.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4.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5.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6.利用酵母菌发面后,体积可以达到原来的4-5倍。

(√)7.电池、医用针管等有毒有害垃圾要做深埋处理,才不会有危害。

(√)8.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可以减少垃圾数量。

(√)9.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10.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1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12. 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棵树后,所描述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

(√)13人们要想获取真实的资料,必须自己亲自去动手获取,没必要与会交流。

(×)14. 电磁现象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了。

(√)15.太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系统。

(×)16.正在使电灯发光的电线旁边没有磁场。

(×)17.将垃圾深埋以后,再也不会污染环境了。

(×)18.空气,土壤,海洋一旦被污染就再也无法治理了。

(×)19.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20.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高,所看到的视野就越大。

(×)2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都是很有规则的。

(√)22.锅盖做成圆顶形主要是为了锅的容量大一点。

(×)2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24.物体的细菌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25.我们在记录信息的时候,要如实记录,但不需要详细记录。

(×)26.起瓶器是一个费力杠杆。

(×)27、显微镜是能把物体放得最大的仪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简答1、科学的内涵?答:⼀、科学是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主要包括两个⽅⾯的内容:⼀是客观规律。

⼆是规律。

⼆、科学是创造知识的认识活动。

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探索、解释、考验。

科学活动是知识的⽣产,是⼈和物等要素组成的动态过程。

科学活动有其特殊性,它包括:科学劳动者、科学劳动软件和硬件、科学劳动对象、科学管理等要素。

三、科学是⼀种社会结构。

科学的社会结构,是由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和科学管理机构等共同组成的。

四、科学是社会⽣产⼒。

科学与物质⽣产活动密切联系,担负着解决⼈与⾃然的⽭盾的任务,它既是物质⽣产⼒中的⼀个因素,⼜是⼀种社会⽣产⼒。

科学作为潜在的⽣产⼒,是可以通过加⼊⽣产过程,与物质⽣产部⻔或⽣产⼒中诸要素相结合,转化为直接⽣产⼒的。

五、科学的⽂化形态: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是⼀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与⽂化密切联系,科学不仅是⽂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成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2、我国的科学教育⽬标?答:⼀、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法。

三、了解科学在⽣产、⽣活中的应⽤。

四、运⽤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科学教育的特性?答:⼀、客观性。

科学教育是第⼀个特性是客观性。

由于客观性也就有了统⼀性。

⼆、理智性。

科学教育是培养学⽣具有理性的教育。

理智性是在⼈们的求知欲望和求知活动过程中所产⽣的性格、情感。

三、实践性。

四、准确性。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本性。

五、进取性。

4、中⼩学应掌握的⽅法?答:⼀、观察。

⼆、分类。

三、数、计量、解释数据。

四、思想交流、作出预⾔和推断。

五、规定⼯作定义,提出假设。

六、找出并控制可变因素进⾏实验。

5、开发右脑的科学依据?答:⼀、右脑和左脑⼀样,都具有可塑造性。

这是提出要重视开发和培养右脑科学根据。

⼆、右脑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处于中介地位,起着突破性的认识作⽤。

三、右脑没有语⾔逻辑思维,它是⽆语⾔功能的哑脑。

它是以⼀种意会思维来出现的属⾮逻辑(抽象)思维⽅式——灵感、直觉和顿悟。

四、右脑不但有控制视觉空间和达到空间知觉的功能,⽽且还有视觉组构、重建和趋合的功能。

五、右脑的理解隐喻⽅⾯的功能优于左脑。

6、⼈的认知结构?答:⼈的认知的主观部分可分为:⼀、知识结构:⾃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天⽂、地理、⽣物等。

社会科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科学——⽂学艺术创作、⽂化积累等。

哲学——⾃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学的反思。

⼆、能⼒结构:观察能⼒——不加⼈为⼲涉的情形下,对现象或事实进⾏认识、了解的能⼒。

思维能⼒——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知能⼒。

操作能⼒——实验能⼒、科学技活动制作能⼒。

实践能⼒——将认识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创造能⼒——形成新思想观点的能⼒,是多种能⼒的集合,也可以看成是创造的思考⼒。

三、价值规范结构:道德结构——诚实、友爱、正直、好学。

意志结构——独⽴性、果敢性、坚韧性、⾃制⼒。

审美结构——⾃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

7、什么是内化学说的基本观点?答:⼀、内化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内化学说的基本观点,就是把外⾯的东⻄转化为内部的东⻄。

⼆、客体的东⻄转化为主体的东⻄,即教育活动中向学⽣所提出的素质要求,如科学⽂化素质;具有扎实的科学⽂化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观察⼒、记忆能⼒、思维能⼒、创造⼒;具有⾃学能⼒、组织能⼒、操作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等。

三、这些要求都是外部的,客体的东⻄,只有通过“内化”把它们真正转变为素质之后,才能成为内部的,主体的东⻄。

8、⼈的认知结构是怎样形成的?答:⼀、必须有主体和客体的结合。

⼆、主体必须对客体进⾏操作。

因此,强调让学⽣实验、操作、观察、到⼤⾃然中去,就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尽早地把⾃已(主体)和客体相结合。

9、如何认识STS教育?答:由于是⼀种新的探索,国内外的认识都有许多差异。

有的把它看作是⼀种科学课程的新模式,是⼀种科学教育理论。

把STS视为⼀种科学课程的新模式,⽐较偏狭⼀些。

认为是⼀种新科学教育理论,则⼜拔⾼了⼀些。

在当前,不妨看作是适应时代挑战,指导科学教育改⾰的新构想。

它是以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产、⽣活和发展中的应⽤为指导思想⽽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10、STS的特征?答:⼀、强调参与,学⽣是未来社会的主⼈。

⼆、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技术得到⽐过去更多的重视。

三、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上,决不允许忽视价值取向。

四、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必定导致⾃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和兼容,从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将是⼀种常的形式。

五、实现素质教育,避开精英教育的误区。

11、科学教育教材改⾰在落实中需要注意⼏个问题?答:⼀是继承和创新。

在课本中不断增加新认识、新结论、新知识,确是科学教育改⾰的重要任务。

因为⻘少年认识⾃然界,是从零开始,他们不可必免地重复⼈类历史上早已解决了的认识问题。

科学知识的继承性,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是普通教育阶段的基本特征。

继承和创新是⼀件事的两个⽅⾯,忽略任何⼀⽅都是不⾏的。

⼆是事实系列和概念系列。

⻘少年学习⾃然科学,是掌握科学概念系列。

是要把⾃然界放到⻘少年认识所应有的重要们置即认识对象的位置上。

三是认识结论和认识过程。

⾃然科学的教材体系是⼀系列认识结论,⼤体上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

12、科学课程的⼏种类型?答:⼀、⾃然。

⼆、综合理科。

13、⾃然教学⽬的:是义务教育⼩学阶段列⼊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进⾏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指导学⽣获得⼀些浅显的⾃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科学的能⼒,使他们受到科学⾃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健康发展。

14、确定⾃然教学内容的原则?答:⼀、教学内容应是学⽣周围常⻅的⾃然事物,以及⼈类与⾃然关系⽅⾯的科学基础知识;适当介绍⼀些学⽣能够接受的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应正确反映⾃然事物以及⼈与⾃然界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向学⽣进⾏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学内容应注意联系学⽣周围的⽣活,⽣产实际。

五、教学内容应便于学⽣观察、实验、操作,进⾏科学探究活动。

六、教学内容应能引起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七、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的年龄特征。

15、综合理科提出的理论基础?答:⼀、认识论基础——⾃然界是统⼀的。

⼆、⼼理学和教育学基础——有利于学⽣学习。

三、社会实践基础——可以满⾜社会需求。

16、STS课程兴起?答:这是⼀⻔综合课程,它强调学校在对学⽣进⾏科学和技术教育时,必须注意与⼈类社会的联系和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在社会⽣产、社会⽣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

其特点是教材不固定,不强调系统性,由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全⾯介绍有关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不同观点。

重在启发学⽣思考和讨论,并经常通过社会调查和访问进⾏。

这⻔课程从70年代开始在英国出现,近年来在各国⼴为推⾏。

17、科学课程中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为建⽴科学的世界观作必不可少的准备。

⼆、培养理性思维和守信守时的习惯。

三、遵纪守法的观念与实践的养成。

四、客观的科学探索和主观的参与意愿相沟通。

五、培养⾃尊、⾃爱和尊重他⼈的品质。

六、养成群体观念及协同活动的习惯。

18、科学教育中主要的⼏种教学⽅法?答:⼀是发现法。

⼆是创造性探讨教学。

三是⻆⾊扮演。

19、发现法的含义:发现法也叫“假设法”、“探究法”、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样,通过⾃⼰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

从中找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理智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

20、发现法的具体步骤?答:运⽤发现法⼀般分两个程序:⼀是发现过程的设计。

⼆是发现过程的教育。

(⼀)教师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明确探索的⽬标、意义、途径和⽅法,以激发学⽣兴趣,增强信⼼,做好探索准备;(⼆)学⽣进⾏⾃学提出假设和猜想,让学⽣带着发现⽬标的任务,钻研课本,提出疑问,沿着发现⽬标进⾏探索;(三)指导学⽣分组实验。

按照发现课题的要求,让学⽣独⽴进⾏实验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四)组织学⽣进⾏交流讨论,让学⽣得出应有的结论。

如结论不同,可以展开争论;(五)归纳总结将发现的规律⽤于实践。

21、创造性探讨的五个阶段。

答:第⼀阶段,把握问题。

第⼆阶段,推论。

第三阶段设计验证。

第四阶段,解释。

第五阶段发展推⼴。

22、什么是⻆⾊扮演就是⽤演出的⽅法来进⾏教学。

在⻆⾊扮演教学中给⼀组学⽣提出⼀个情境,要求⼀些学⽣担任各个⻆⾊并出声表演。

其余的学⽣观看⻆⾊扮演,认真注意与所上课程⽬标有关的具体⾏为。

表演结束后,进⾏讨论,扮演者、观察者和教师⼀起结合表演时感情的体验以及表现出的⾏为。

⻆⾊扮演⼀般有两种。

⼀是在⻆⾊扮演中,表演者放弃了他们通常的⾏为模式,以换取另⼀个⼈的⻆⾊和⾏为模式。

⼆是在⻆⾊扮演中,扮演者保持他们⾃⼰的⻆⾊和⾏为模式,但是好似他们在⼀个不同的情境中演出。

23、科学教育评价的功能?答:⼀是导向功能。

主要指评价⽬标的导向机制。

因此,评价⽬标⼀定要体现⽅向性和客观性。

教育评价对整个教育⼯作起定向指挥的作⽤。

⼆是激励功能。

主要指评价可以使被评价者看到⾃⼰的成就和不⾜,找到或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三是改进功能。

主要是运⽤反馈的原理,通过评价及时获得教育结果。

四是鉴定功能,主要指对教育成就、教育结果进⾏价值判断。

五是有序功能,主要把为横向⽐较创造条件。

总之,教育评价系统,其功能是多样的。

24、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区别?答:总结性评价通过价值判断考查、衡量、鉴别,评定出教育活动的得失、成败、进步⼤⼩、区别等第。

形成性评价是在过程中进⾏,并突出发挥在过程中的形成作⽤,因⽽也叫过程评价或进⾏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对已完成结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运⽤的,为了及时地、不断地发现问题。

总结性评价要求多种评价⼯具综合使⽤,形成性评价主要建⽴⼀种反馈矫正系统。

⼀种是终端输出,另⼀种在进⾏过程中,每⼀环节都对前⼀环节给出反馈信息,由动态序列形成评价的反馈系统。

把评价活动看作⼀个动态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在过程进⾏中的作⽤,是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个重要特点。

强调评价要充分发挥主体性,要以⾃我评价为主,是现代教育评价在评价⽬的。

评价功能和评价过程等⽅⾯发⽣了变化所产⽣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25、科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包括哪些?答:⼀是根据评价对象和范围可分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

宏观评价是指以教育的全领域为对象,是⼴义的教育评价。

微观评价是指以学⽣为对象。

也称狭义的评价。

⼆是根据教育评价的指标性质,⼜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相对评价也称常模参照评价。

绝对评价也称⽬标参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