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专业学业考核与评价方案
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定位 (1)(一)课程的性质 ...................................... -1 -(二)课程的理念 ...................................... -1 -(三)课程的价值与功能 ................................ -I -(四)设计思路 ........................................ -1 -1.教学方式 (1)2.课程考核形式........................................ -2 -二、课程目标 ........................................... -2 -(一)培养目标 ........................................ -2 -1.总体目标............................................ -2 -2.专业能力目标........................................ -2 -3.方法能力目标........................................ -2 -4.社会能力目标........................................ -2 -(二)职业范围 ........................................ -3 -(一内容范围........................................(二)学习情境设计 .................................... -4 -1.内容与学时分配...................................... -4 -2.学习情境1设计...................................... -4 -3.学习情境2设计...................................... -5 -4.学习情境3设计...................................... -7 -5.学习情境4设计...................................... -8 -6学习情境5设计........................................ - IO CS)教学场所与设备要求................................ -11 -(一)教与学的建议 .................................... -13 -(二)教辅编写建议 .................................... -13 -(三)考核评价建议 .................................... -14 -一、课程定位(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机械加工领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开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范文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1. 引言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该专业已成为高校工科类的重要专业之一,培养出的人才在制造业和机械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方案,以期提高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 学科建设目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科建设目标是培养既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工程设计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够适应现代机械制造技术需求的高素质机械工程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2.1 理论知识学生应熟练掌握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和机械加工技术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2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和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具备独立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和仿真等实践能力。
2.3 工程设计能力学生应具备机械工程设计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够承担机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
3. 课程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涵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方面。
3.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力学等,为学生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和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和机械结构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加工技术能力。
3.3 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包括工程实习、机械设计和制造综合实验、机械仿真和数值计算、机械工程设计项目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4. 师资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师资队伍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工作目标,注重实践教学,将学生带入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中,使之了解产业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5. 学生培养方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培养方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取得学位的计划和指导方案,应体现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课程标准

《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课程标准(4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091300)的基础与技能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工作所必需的机械常识和钳工技能,初步形成解决本专业涉及机械知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是一门重要的生产实践技能训练课程。
是从事机械维修,机械加工,机械安装等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工量具的使用,机本机械零件的手工加工,机械设备零部件的安装等,具备工具量具的应用操作能力,基本零件手工加工,并能书写加工工艺流程等能力。
并为学习其他机械类课程作好准备,能胜任机修钳工,装配钳工,普通钳工等岗位。
2.课程设计思路以任务为引领,项目为驱动,通过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着力培养— 1—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切实解决学生会“做”的问题。
本课程包括九个模块,各个模块内容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并按技能、知识、工具、态度、安全五项要求与车工职业岗位相对应,从而可以结合学生水平和实训基地的条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灵活组织教学。
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结合来展示教学内容。
例如:在手锤制作项目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常见的平面划线入手,然后安排锯削、锉削长方体,最后是较复杂的手锤立体加工线绘制,通过加工制作和工艺分析,使学生具备基本加工、测量和工艺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钳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工作任务;(2)熟悉钳工的工作性质、范围;(3)钳工的操作技能;(4)熟悉钳工工作的程序;(5)熟悉钳工的技能操作;(6)能够开展产生产品废品原因的调查;(7)能够进行机械零件制作、鉗加工及工艺的设计。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类别:机械加工授课层次:五年高职、大专考核性质:理实一体化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后续课程: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学时分配:总课时160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地位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要求结合企业车工岗位的生产实际及技能需求,突出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兼顾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将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各训练项目,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并掌握基本理论,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最终达到相关技能等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目的。
本课程是获取普通车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必备课程。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普通车床的性能、结构、传动系统(以CA6140车床为例)。
2、常用测量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3、常用工装夹具的结构、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三爪卡盘、四爪卡盘及花盘)。
4、常用车削刀具种类及刀具刃磨技术(基本刀具单独讲解,其他刀具讲解渗透在项目中)。
5、简单阶梯轴的加工与测量技术(普通刀具与量具的规范使用技术)。
6、带锥度轴类零件的加工与测量技术(转动小拖板法与角度规的使用技术)。
7、内孔加工及测量技术(钻头、镗刀与内径量表使用技术)8、成形面加工技术(直纹、斜纹滚花,球面加工技术)9、三角螺纹、梯形螺纹的加工与测量技术(止通规及三针法测量技术)。
10、工件定位、夹紧与工艺规程。
*11、偏心轴的加工和测量方法(四爪卡盘的使用及偏心的测量技术)。
*12、细长轴的加工与测量技术(跟刀架或中心架使用技术)13、生产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贯彻质量、安全及生产现场的标准要求。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措施1、陈述项目内容、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对每一项目先作一定的专业理论讲解,然后针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技能教学演示,而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对照鉴定标准,学生自我评分,教师总结存在的问题,再次示范指导,学生针对性练习。
强化机械加工专业实习教学的措施

强化 机 械 加 工 专 业 实 习教 学 的措 施
孙 敏 敏 ( 江苏省 靖江职业教 育中心校 Biblioteka 苏靖江 2 5 ) 4 00 1
摘 要 : 习教 学是按 照专业培 养 目标要求和教 学计 划的安排 , 实 组织 学生在实 习车间、实 - 9基地 等场所进行教 学的一种活 动形式, 是专 业教 学 的 一 项 重 要 内 容 。 文 章 对 强 化 机 械 加 工 专 业 的 实 习教 学 活 动 的 措 施 作 了 阐 述 。 关键词 : 机械加 工 实 习教 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 : l G7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5 2 0 ) ( ) 1 -0 1 3 9 ( 0 9 1 a 一0 9 6 7 0 O 1 各 触 现 代 企 业生 产 与 管 理 实 际 , 将 所 学 专 起 着 主 导 作 用 。 中职 学 校要 加 强 实 习 教 并 师 队 伍 的 建 设 , 立 一 支 高 质 量 的 “ 师 建 双 业技术运用于生产中 。 型” 习教师队伍。 实 目前 , 些 职 业 学校 机 一 械加 工专 业 实 习教 师存 在 专 业技 能 水 平 不 3 编 写切 合 实 际 的 校本 实 习 教材 机 械 加 工 专 业 教 学 实 习 包 括 入 门 实 高 、 习 教学 组 织能 力欠 缺 的 现 象 。 实 我 们 要 根 据 省 中职 学 校 四 星 级 评 估 标 习、 高实习、 提 强化 实 习 。 目前 , 种 实 习教 各 材 尚 不能 与 各 校 的具 体 的实 习教 学需 要 完 准 配 足 配 齐 实 习指 导 老 师 , 帮 助 教 师 制 可 建 全相 配套 。 此 , 加 强 实 习教 学 内 容 的针 定 个 人 成 长 规 划 , 立 教 师培 训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械类专业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修订稿)

附件3-3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械类专业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修订稿)一、制定依据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意见》(苏教职[2018]9号),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机械类相关专业教学标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械类相关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制定本考纲。
二、适用专业本考纲适用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包括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012700)、金属压力加工(050200)、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050400)、机械制造技术(051100)、机械加工技术(051200)、数控技术应用(051400)、模具制造技术(051500)、船舶制造与修理(051900)、金属热加工(052100)、焊接技术应用(052200)、化工机械与设备(060400)、铁道车辆运用与检修(08040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080800)、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081800)、制药设备维修(102400)等专业。
三、命题原则1.通用性原则:依据机械类专业相关岗位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顺应基于专业类、专业群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关注机械行业技术发展的分化与综合,兼顾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归纳和提炼机械类专业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建构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具有深度评价意义的知识领域和考试内容。
2.基础性原则:着眼于学习者综合素质提升,根据机械类专业相关岗位的基本要求,以从事机械行业相关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本专业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强化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促进学习者工程思维的形成、技术能力的成长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3.科学性原则:命题力求科学、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真实、准确地检测出学生掌握机械类专业理论知识的水平。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范围本考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机械类专业涉及的“制图常识”、“图样画法”、“图样识读”、“机械与支承零部件”、“机械连接与机械传动”、“电工基础及电气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加工过程及其设备”、“职业素养与情感”、“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与法规”等11个知识领域,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适度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D0605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4计划学时:68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1.前言1.1课程定位《机械工程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气压传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以岗位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就业岗位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从机、电、气综合考虑自动机和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针对标准零件选型、常用机构选型与设计、电气控制气压传动的运用,为日后从事自动化机构工程师的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为了与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本专业课程体系相呼应,本门课程的设计始终坚持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强化以理论知识指导操作实践的智力技能培养,摒弃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注重知识分析与操作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有效整合,以“够用”为原则。
将课程内容根据合理分块,通过基本理论、实践操作、结合实际典型机、电、气压控制技术,将标准件选型、常用机械传动装置、气压传动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
课程设置的依据为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来自企业的工作实践,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在机、电、气压控制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知识结合,使得机电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项目编排上,先介绍标准件选型和机械传动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一般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接着安排一个模块将气压传动与电气控制通过仿真联系起来,实现机、电、气联合控制。
最后通过机械基础实训环节,让学生掌握标准件选型,常见机构选型和设计,简单非标件设计方法和步骤。
通过三维装配与运动仿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为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和今后从事自动化机构工程师的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机械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

机械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一、项目背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机械行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对于机械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掌握最新的机械知识和技术是极为必要的。
因此,机械培训计划应运而生。
二、培训目标本机械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学员的机械技能,加强对机械行业的了解,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职业发展能力,满足企业对于机械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
三、培训内容1. 机械基础知识培训1) 机械工程概论2) 机械设计原理3) 机械加工工艺4) 机械制造技术2. 机械系统维护与保养1) 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2) 机械基础维护知识3) 机械设备日常保养与检修4)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维护3. 机械设备操作技能培训1) 机械操作技能培训2) 安全操作规范3) 大型机械设备操作培训4) 机械设备综合操控技能培训4. 机械智能化与自动化培训1) 机械智能化设备与系统2) 机械自动化设备与系统3) 机械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应用4) 机械智能化与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5. 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1) 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 机械行业危险源与预防3) 机械行业事故案例分析4) 机械行业安全操作规范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设备故障,实际操作机械设备,综合应用所学的机械相关知识与技能。
四、培训形式本培训计划以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确保学员能够掌握所学的机械知识与技能。
五、培训师资1. 师资力量本培训计划将邀请具有丰富机械行业从业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专业人才作为培训教师,并邀请机械行业的专业人士做专题讲座,以确保培训教育质量。
2. 师资力量培训本培训计划将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对于机械行业的理论和实践认识,使教师更好地去教授学员。
六、培训对象适合机械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工程师、机械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维护人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泾阳职专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方案
一、制定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能考试,以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为依据。
二、命题原则
泾阳职专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能考试以本专业专业所要求掌握的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和制定能力、数控编程能力、合理使用加工刀具能力、合理选择加工工艺参数能力、零件加工质量控制能力,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现场实操或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技能测试的特点,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项目二:机械零部件机床加工制造(普通车加工技术)
四、考试形式和题型分值
(一)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现场实操和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考核的方式。
机械零部件手动加工制造(工具钳工技术)和机械零部件机床加工制造(普通车加工技术)采用现场实操考试方式,精密机械零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数控车工加工技术)采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考试方式或现场实操考试方式。
1.现场实操
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工与图纸相符的工件并进行检测,以学生最终提
交的工件进行结果评判并考核考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职业素养。
工件加工质量占
2.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
要求考生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切削刀具选择、毛坯设置与装夹,加工工艺及切削参数制定,开机、回参考点及关机等机床操作,输入程序、仿真加工,尺寸精度控制与加工效率等要求。
以学生根据下发任务书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的操作过程、工件质量、职业素养进行评判。
操作过程、工件质量占95分,职业
(二)考试时间
1.机械零部件手动加工制造、机械零部件机床加工制造、精密机械零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现场实操考试时间各为180分钟。
2.精密机械零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考试时间各为150分钟。
(三)命题方法
每个考试项目不少于10套同等难度的试题组成题库。
正式考试时随机从题库中抽取一份作为考试试题,同时对试题4处尺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随机修改。
(四)考评方法
现场实操考试由考评员根据考生提交的工件质量和操作过程中的职业素养现场评定。
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考试结束后,由实训平台独立完成评判。
六、考试样题
(一)工具钳工加工技术
1.零件图
序号考核内
容
考核要求配分评分标准
检测
结果
得分
1 锉削
55±0.023 6 超差不得分62.1±0.19 超差不得分
90º±0.1º8 超差不得分
5 超差不得分
(5处)10 1处超差扣2分Ra3.2 (5处)7.5 1处超差扣1.5分
2 锯割55±0.4 6 超差不得分
4 超差不得分
测量棒φ20×30h7 1 划针 1 光面塞规φ10 H9 1 手锤 1 手用直铰刀φ10 H9 1 样冲
麻花钻φ3、φ8.5、
φ9.8、φ12
各1
软钳口1副
锉刀刷 1
丝锥M10 1组毛刷 1 铰杠250 1
备
料
图
(二)普通车加工技术
1.零件图
序
号
考核内容考核要求配分评分标准检测结果得分
1 外圆主要尺
寸
Ø40 0 -0.0337 超差0.01扣2分
Ø36 0 -0.0397 超差0.01扣2分
Ø43 0 -0.054 6 超差0.01扣2分
2 内孔主要尺
寸
Ø22+0.033 +07 超差0.01扣2分
22+0.1 +0 6 超差0.01扣2分
3 沟槽主要尺
寸
Ø30 0 -0.084 6 超差0.01扣2分
10+0.1 +0 6 超差0.01扣2分
4 长度主要尺
寸
116±0.175 6 超差0.01扣2分
26±0.042 5 超差0.01扣2分
40+0.13 +0 5 超差0.01扣2分
5 三角形螺纹
M27x2-6g 6 超差不得分
牙型角60º 1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螺纹两侧Ra3.2 3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退刀槽6x2 1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6 圆锥面 4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7 次要尺寸30、8、8 2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8 倒角去毛刺60º、1.7 1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C1.5、C1 1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锐角倒钝 1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9 表面粗糙度
Ra1.6 6 1处不符合扣2分其余Ra3.2 4 1处不符合扣0.5分
10 行位公差 4 超差不得分
11 职业素养(1)着装规范,
未受伤。
(2)刀具、工具、
量具的放置。
(3)工件装夹、
刀具安装规范。
(4)正确使用量
5
每违反一条酌情扣1
分。
扣完为止
11 活络扳手12寸 1
12 鸡心夹头夹持外圆φ25~
φ50 1
13 60°死顶尖自制 1
14 铜皮0.5~1 若干
15 螺纹对刀样板60° 1
16 计算器 1
材料 1 45钢φ45×120 1
(三)数控车加工技术
1.零件图
2.信息化综合实训考核平台综合评价
序号考核项目评分标准配分得分
1 外圆90°右偏/左偏外圆车刀
正确选择切削刀具;包含
最优刀具、次优刀具,不
合格刀具;漏选、多选、
错选相应扣分。
1分
正确选择得
1分;全部选
择正确得满
分;多选按规
则扣0.1分。
80°右偏/左偏外圆车刀
45°右偏/左偏外圆车刀
30°右偏/左偏外圆车刀
......
2 ...... ...... ......
序考核项目评分标准配分得分
(5)尺寸精度控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