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饮酒-晏子春秋原文
《晏子春秋》卷一内篇篇四

卷一·内篇·篇四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
弦章1谏曰:“君欲2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
”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
’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3也;不听,又爱其死。
”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4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
”于是公遂废酒。
【译文】齐景公饮酒,喝了七天七夜还不停止,弦章进谏说:“君王喝了七天七夜,臣希望你不要再喝了。
不然,就请赐臣死。
”晏子入宫拜见景公,景公说:“弦章进谏说,希望君王戒酒。
不然,就赐弦章死。
如果这样听从了弦章的话,那就是臣子为君王制定法度了,不听他的话,又舍不得他死。
”晏子说:“幸运啊,弦章遇到您。
如果弦章遇到的是桀纣那样的君王,他早就没命了。
”从此景公就戒了酒。
【注释】1、孫星衍云:「『弦章』,韓非外儲說有 『弦商』。
『章』『商』聲相近,一人也,事桓公。
』◎盧文弨云:「呂氏春秋勿躬篇、說苑君道篇,皆以弦章在桓公時,韓非外儲說左下作『弦商』,當即『弦章』。
唯新序雜事四在桓公時者乃弦寧,後問上作『弦甯』,實一字。
據此,則弦章正事景公者。
」◎蘇輿云:「孫盧說是。
『章』『商』古字通,費誓『我商賚汝』,『商』,徐邈音章。
荀子王制篇『審詩商』,王引之讀『商』為『章』,並其證。
弦甯事桓公,別一人,當依新序。
」◎則虞案:孫志祖讀書脞錄說同。
2、王念孫云:「『飲酒』上不當有『欲』字,蓋即『飲』字之誤而衍者,上文『景公飲酒,七日七夜不止』,無『欲』字。
」◎梁履繩云:「『欲』疑『今』字。
」◎俞樾云:「『欲』蓋即『飲』字之誤衍者。
」◎文廷式云:「『欲」字上當奪『從』字,諫上篇『從欲而輕誅』,諫下篇『從君之欲不足以持國』,是其證。
從欲,即縱欲也。
」3、蘇輿云:「臣為制,言制于臣也,下云『則是婦人為制也』,義同。
」4則虞案:元本、綿眇閣本、黃之寀本、子彙本「令」俱作為「今」,明鈔本作「夫」。
要义:弦章以死谏景公戒酒,晏子巧助,景公戒之。
景公饮酒文言文翻译

景公饮酒文言文翻译
《景公饮酒》译文:齐景公喝酒,喝了七天七夜。
大夫弦章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请您不要喝了!不然的话,就赐我死。
”晏婴拜见,景公对他说:“弦章劝诫我说:‘希望我停止饮酒!不然的话,就赐他死。
’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受臣子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
”晏婴回答说:“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假使遇到桀、纣那样的暴君,弦章已经死了很久了。
”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
原文: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
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
不然,章赐死。
”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
不然,章赐死。
’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
”于是公遂废酒。
《景公饮酒》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又称《晏子》,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
《晏子春秋》由于在宋代被学者认为是伪书,研究之人甚少,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晏子春秋》后,《晏子春秋》为伪书的说法不攻自破,该书思想内容丰富,不仅体现了晏婴的为政思想,也展现了齐国的政治现状,对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晏子春秋》“景公饮酒数日而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晏子春秋》“景公饮酒数日而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乎?”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趣.驾迎晏子。
”晏子朝服而至,受觞,再拜。
公曰:“寡人甚乐此乐,欲与夫子共之,请去礼。
”晏子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皆欲去礼以事君,婴恐君之不欲也,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义也。
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
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兄弟无礼,不能久同。
《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
”公曰:“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
”晏子曰:“左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君若好礼,则有礼者至,无礼者去。
”公曰:“善。
请易衣革冠,更受命。
”晏子避走,立乎门外。
公令人粪洒改席,召晏子,衣冠以迎。
晏子入门,三让,升阶,用三献礼焉,嗛酒尝膳,再拜,告餍.而出。
公下拜,送之门,反,命撤酒去乐,曰:“吾以.彰晏子之教也。
”景公游于菑,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
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
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
至,景公操玉加于晏子尸上而哭之,涕沾襟。
章子谏曰:“非礼也。
”公曰:“安用礼乎?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阜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夫子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
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夫。
”免.而哭,哀尽而去。
(取材于《晏子春秋》,有删改)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趣.驾迎晏子趣:赶紧B.告餍.而出餍:吃饱C.比.至于国者比:等到D.免.而哭免:避免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之.言过矣何礼之.有B.无以使其.下其.家必凶C.以.有礼也吾以.彰晏子之教也D.行哭而.往而.加于夫子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无礼,胡不遄死人如果不讲礼义,为什么不早点儿死掉B.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我不聪明,身边不良的人,过分地蛊惑我C.用三献礼焉,嗛酒尝膳用献酒三次的礼节,含了一口酒,吃了一口菜D.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我还是过于放纵却不知收敛,把怨恨深深地积聚在百姓身上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原文|翻译内篇谏(上)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原文及【原文】景公飲酒酣,曰:「今日願與諸大夫為樂飲,請無為禮。
」晏子蹴然改容曰〔二〕:「君之言過矣!群臣固欲君之無禮也。
力多足以勝其長〔三〕,勇多足以弒君,而禮不使也〔四〕。
禽獸以力為政,〔五〕彊者犯弱,故日易主〔六〕,今君去禮,則是禽獸也。
群臣以力為政,彊者犯弱,而日易主〔七〕,君將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故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八〕。
』禮不可無也。
」公湎而不聽〔九〕。
少間,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舉則先飲。
公怒,色變,抑手疾視曰〔一十〕:「嚮者夫子之教寡人無禮之不可也〔一一〕,寡人出入不起,交舉則先飲,禮也〔一二〕?」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請曰〔一三〕:「嬰敢與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無禮之實也。
君若欲無禮,此是已〔一四〕!」公曰:「若是〔一五〕,孤之罪也。
夫子就席,寡人聞命矣。
」觴三行,遂罷酒〔一六〕。
蓋是後也〔一七〕,飭法修禮以治國政〔一八〕,而百姓肅也。
【注释】〔一〕則虞案:此篇與景公飲酒命晏子去禮晏子諫章相合,記者略異其辭耳。
其事又見韓詩外傳九,蓋外傳襲晏子以說相鼠之詩。
侍君小燕、三觴罷酒之禮,不見於禮經;玉藻及左氏傳有之,亦不詳其節文,獨賴此書之傳。
其禮蓋嘗行乎春秋之際,秦漢後久廢,此文自非後世人所能偽託。
全章大旨,亦以勇力與禮義相較,以明禮之用。
然結之飭法修禮,與儒者以禮為終始者有間。
〔二〕則虞案:莊子田子方:「諸大夫蹴然曰,」釋文:「本或作『愀』。
」「蹴然改容」,即上林賦之「愀然改容」,彼注云:「變色貌。
」〔三〕孫星衍云:「讀『令長』之『長』。
」◎則虞案:以下文例之,「其」字衍。
〔四〕則虞案:此有二說:于鬯云:「『而』當讀為『如』,詩都人士篇鄭康成箋云:『而,亦如也。
』莊子人間世篇陸德明經典釋文云:『而,崔本作「如」,』『而禮不使也』者,如禮不使也,如禮不使,則是禽獸矣,文義自明。
《晏子春秋》第七卷:外篇第七

《晏子春秋》第七卷:外篇第七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夫?”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趣驾迎晏子。
”晏子朝服以至,受觞再拜。
公曰:“寡人甚乐此乐,欲与夫子共之,请去礼。
”晏子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皆欲去礼以事君,婴恐君子之不欲也。
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也。
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
夫麋鹿维无礼,故父子同麀,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其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兄弟无礼,不能久同。
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故礼不可去也。
”公曰:“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
”晏子曰:“左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君若好礼,则有礼者至,无礼者去。
”公曰:“善。
请易衣革冠,更受命。
”晏子避走,立乎门外。
公令人粪洒改席,召衣冠以迎晏子。
晏子入门,三让,升阶,用三献焉;嗛酒尝膳,再拜,告餍而出。
公下拜,送之门,反,命撤酒去乐,曰:“吾以彰晏子之教也。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第二公置酒于泰山之阳,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吾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晏子独搏其髀,仰天而大笑曰:“乐哉!今日之饮也。
”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晏子对曰:“今日见怯君一,谀臣三人,是以大笑。
”公曰:“何谓谀怯也?”晏子曰:“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
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
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
曷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谀也。
怯谀聚居,是故笑之。
”公惭而更辞曰:“我非为去国而死哀也。
《景公饮酒酣》原文及翻译

《景公饮酒酣》原文及翻译原文: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
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使也。
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
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公湎而不听。
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
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
君若欲无礼,此是已!”公曰:“若是,孤之罪也。
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
”觞三行,遂罢酒。
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
(选自《晏子春秋》)译文:齐景公喝酒喝得很畅快,(对陪酒的众臣)说:“今天想要和各位大夫快活地饮酒,请大家就不要拘泥于礼了。
”晏子听了,惊讶不安,连脸色都变了,说:“君王的话错了!群臣本就希望君王不讲礼。
力大的人,足够凭力气欺凌长辈,勇猛的人足够凭勇猛刺杀君王,而礼就不便施行了。
禽兽凭借勇力施行统治,强者欺凌弱者,因而天天都在更换首领。
现在君王拋开礼,那么就和禽兽一样了,群臣凭借勇力治理政事,强者欺凌弱者,因而会天天更换君王,君王将如何稳固君位!大凡人比禽兽高贵的原因,是因为讲究礼,所以《诗经》说:‘人如果不讲礼,何不快点去死!’礼是不可以没有啊!”景公背过身去,不听晏子的劝告过一会儿,景公出去,晏子不站起来;景公进来,晏子(还是)不站起来;相互举杯,晏子比景公先饮,景公很生气,脸色都变了,手按桌子怒目而视说:“刚刚先生告诉我不可以没有礼,我出去进来你都不起立,相互举杯你却先饮,这符合礼吗?”晏子起身离开坐席两次叩首跪拜,恭敬地说:“我岂敢把和君王说的话忘记呢?我只是用这种做法来表达没有礼的结果。
您如果想不要礼,这就是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
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菽粟食凫雁何为死?”晏子对曰:“此馁而死。
”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矣!”晏子对曰:“君之德著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也!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
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君至。
”晏子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
”前驱报闾曰:“君至。
”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
”前驱报同曰:“君至”。
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君子曰:“贤圣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
”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B.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C.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D.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台榭。
《晏子春秋》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晏子春秋》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简介《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
过去疑古派认为《晏子春秋》是伪书,《晏子春秋》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晏子春秋》并非伪书。
《晏子春秋》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
《卷一·内篇·篇一》原文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
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
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彊谓之力。
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
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
诛暴不避彊,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
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
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
今公目夺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卷一·内篇·篇二》原文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
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
禽兽以力为政,彊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群臣以力为政,彊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礼不可无也。
”公湎而不听。
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公饮酒|晏子春秋原文
《公饮酒》原文和
原文:
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君至。
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
前驱报闾曰:君至。
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
前驱报闾曰:君至。
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
公曰:乐哉!今夕吾饮酒也。
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贤圣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
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
:
景公想喝酒,准备到晏子家去,手下人前去扣门禀告道:国君就要来了。
(国君来时)晏子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说:莫非国君有什么事吧?莫非国家有什么事吧?不然国君为什么在不正常的时间深夜屈尊造访呢?景公说:(有)美酒之享,
音乐之声,我希望与你同乐。
晏子回答说:至于铺草垫,摆放酒杯酒壶,您是有专人的,我不敢参与其中啊。
(这之后)景公说:就到司马穰苴家去喝酒吧。
手下人又前去扣门禀告道:国君就要来了。
(国君来时)司马穰苴身穿铠甲,手持兵器,站立在门口说:莫非国君要兵吧?莫非有臣子叛乱吧?不然国君为什么在不正常的时间深夜屈尊造访呢?景公说:(有)美酒之享,音乐之声,我希望与你同乐。
司马穰苴回答说:至于铺草垫,摆放酒杯酒壶,您是有专人的,我不敢参与其中啊。
(这之后)景公说:就到梁丘据家去喝酒吧。
手下人又前去扣门禀告道:国君就要来了。
(国君来时)梁丘据左手拿着瑟,右手举着竽,唱着歌走到门口。
景公说:高兴得很呀!今晚我可以痛饮了。
如果没有晏子、司马穰苴这两个人我怎么能治理好我的国家啊!如果没有你这个人,又怎么能让我身心快乐呢!贤圣的君主都有好友,没有懈怠行乐的臣子。
景公赶不上他们(尽职),因此两种人都重用了,结果是仅仅能够使国家不至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