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蛲虫, 线虫)

合集下载

寄生虫(线虫)

寄生虫(线虫)

第一部分线虫一、线虫纲特征⏹虫体圆柱形,左右对称,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伞状。

⏹体腔为原体腔。

⏹消化道完整,为管形。

⏹生殖系统:雄性为单管形,雌性多为双管形(鞭虫为单管形)。

⏹发育阶段: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发育显著特征:幼虫蜕皮4次。

⏹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二、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

●蛔虫形态:⏹活体是呈淡红色,死后呈灰白色⏹雌虫长约20-35厘米,雄虫长约15-25厘米⏹体表有细横纹,虫体两侧有两条白色的侧线。

⏹口端有品字型排列的3个唇瓣(蛔虫的三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借唇瓣咬附肠黏膜)⏹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有两根交合刺⏹雌虫有两套对称的管状生殖系统,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蛔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卵圆形,棕黄色,大小约(65×45)μm,卵壳厚,内含物为卵细胞,外被蛋白质膜。

⏹未受精蛔虫卵狭椭圆形,大小约(90×41)微米,卵壳薄,内含屈光的卵黄颗粒,蛋白质膜较薄,没有蛔甙层,所以有一定的变形性●蛔虫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小肠→穿过小肠壁进入静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血窦→通过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心脏→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网→穿出血管进入肺泡(对肺产生机械性损伤)→蜕皮(产生抗原,导致免疫损伤)→上行到咽部,在咽部有两条路,一条是咳嗽将幼虫排出体外,另一条路则是通过吞咽进入消化管,最终以成虫计生在小肠。

●生活史特点:⏹人是唯一终宿主,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感染途径:经口⏹成虫寿命一年左右,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人体寄生虫学-8线虫概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人体寄生虫学-8线虫概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传染源
粪便里含有受精蛔虫卵的病人和带虫者
• 感染方式
误食感染期虫卵是唯一的感染方式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 的主要原因
1. 生活史简单, 不需要中间宿主 2. 蛔虫产卵量大 ( 24万个/日/雌 ) 3.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卵壳蛔甙层) 4. 含虫卵的粪便污染土壤 5. 人们不良的卫生行为
六、防 治
卵 壳 中层 —— 壳质层(较厚较硬,对虫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内层 —— 脂层/蛔甙层(可防止虫卵内、外水份的渗透)
• 内含物 (从宿主体内排出时)
• 内含一个卵细胞(蛔虫卵、鞭虫卵) • 内含多个卵细胞(钩虫卵) • 内含幼虫 (蛲虫卵 )
有些线虫为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出幼虫(丝虫、旋毛虫)
丝 虫
三、致 病
• 幼虫致病
主要为移行时造成的机械性损害和变态反 应,如发热、咳嗽、咳血痰等一过性肺部炎症, 称为肺蛔虫症(Loeffler 综合征)
• 成虫致病
• 夺取营养 • 变态反应 • 并 发症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时, 如发热
胃肠病变或食入过多的辛辣食物以及驱虫方法不当等,均
防治原则
• 加强卫生宣教 (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 查治病人/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 粪便无害化处理 (杀灭粪便中的虫卵)
本节要点
1. 蛔虫成虫(雌/雄)和虫卵(受精/未受精)的形态特征 2. 蛔虫生活史(发育阶段、感染阶段、感染方式) 3. 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的移行途径 4. 蛔虫幼虫和成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5.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6. 蛔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7.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
丝虫成虫
新鲜血滴中的微丝蚴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人体寄生虫线虫 绦虫 吸虫部分总结

人体寄生虫线虫 绦虫 吸虫部分总结

寄生虫:一、致病性(一)线虫1、似蚓蛔线虫:成虫钻孔习性导致系列并发症。

虫体运动损伤肠黏膜,掠夺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蛔虫喜欢钻孔,容易引发相应的胆道蛔虫症,蛔虫体大,量多扭结引起肠梗阻。

(成虫>幼虫)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吸血特性引起贫血。

消化道出血和影响营养吸收,缺铁性贫血。

(成虫>幼虫)3、丝虫:成虫阻塞淋巴回流导致象皮肿或乳糜尿。

引起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象皮肿或(和)乳糜尿(可带血)。

(成虫>幼虫)4、旋毛虫: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

发热及四肢、腰、背部肌肉酸痛。

(幼虫>成虫)5、鞭虫:成虫机械性破坏肠道(成>幼)6、蛲虫:成虫在肛周产卵,肛门瘙痒、异位寄生。

(成虫>幼虫)7、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体内移行,侵犯重要器官(中枢神经)。

(幼>成)(二)绦虫1、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囊尾蚴占位、炎症、过敏。

成虫夺取肠内营养、机械刺激、虫体毒素和代谢产物。

(幼虫>成虫)3、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机械损害和囊液的过敏性及毒性刺激。

(幼>成)4、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人体导致眼、皮下、内脏、脑和口腔颌面部。

(幼>成)5、微小膜壳绦虫: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引起肠粘膜坏死、溃疡。

(幼虫>成虫)(三)吸虫1、华支睾吸虫:虫体机械刺激及分泌的抗原和代谢产物引起变态反应2、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或成虫具有游走特点,引起多部位出血和渗出性炎症,形成囊肿。

3、斯氏狸吸虫:幼虫移行游走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损害(幼虫>成虫)4、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虫卵肉芽肿形成,引起严重的肝肠纤维化。

5、姜片吸虫:吸附力强,机械性损害肠道黏膜二、相应症状对应可能的寄生虫1、肠腔阻塞:牛带绦虫、蛔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2、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牛带绦虫、猪带绦虫、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布氏姜片吸虫3、水肿:旋毛虫、钩虫(积液)、棘球蚴囊(血管神经性水肿)、华支睾吸虫(腹水)、布氏姜片吸虫4、淋巴结肿大:丝虫5、肝脾肿大:棘球蚴华支睾吸虫6、贫血:钩虫、鞭虫、似囊尾蚴、长膜壳绦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7、肌肉酸痛无力:旋毛虫、囊尾蚴(猪带绦虫)、8、肛门瘙痒:蛲虫、孕节9、直肠套叠:鞭虫10、肺炎: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童虫)11、胃肠炎症状:旋毛虫、钩虫12、脑神经或脊神经受累:广州管圆线虫13、直肠脱垂:鞭虫14、皮炎:钩虫15、眼、皮下、脑占位:囊尾蚴、裂头蚴、棘球蚴囊、广州管圆线虫16、腹部团块:蛔虫、斯氏狸殖吸虫17、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18、咳血:卫氏并殖吸虫(烂桃样血痰)19、大肚子:血吸虫(腹水)20、皮炎:钩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三、感染阶段1、感染期虫卵:鞭虫、蛲虫(蠕形住肠线虫)、蛔虫、细粒棘球绦虫、囊尾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2、幼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旋毛虫(幼虫囊包)、钩虫(丝状蚴)、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四、感染方式1.经皮肤: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微丝蚴日本血吸虫(尾蚴,)2.经口: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3.吸入感染:蛲虫4.逆行感染:蛲虫五、检查方法1、肛门拭子法:代绦虫、蛲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2、粪便法:鞭虫、钩虫、蛔虫、曼氏迭宫绦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虫、并殖吸虫、血吸虫(日本,曼氏)3、痰液检查:并殖吸虫4、肌肉活检:旋毛虫5、组织活检:囊尾蚴病并殖吸虫斯氏狸吸虫(皮下包块)6、鲜血检查法:微丝蚴(丝虫)7、免疫学检测:泡球蚴并殖吸虫8、尿液检查:埃及血吸虫六、治疗药(常见)1、阿苯达唑:钩虫、鞭虫、蛲虫、蛔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钩虫、猪带绦虫、泡球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2、噻嘧啶(适用于儿童):蛔虫3、甲苯咪唑:绦虫4、海群生(乙胺嗪):微丝蚴、丝虫5、吡喹酮:并殖吸虫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题库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题库

人体寄生虫学(JP_JISHENGCHONGXUE)总论、线虫概论、蛔虫、蛲虫*一、名词解释1 世代交替2 保虫宿主3 感染阶段4 带虫免疫5 幼虫移行症6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7 土源性线虫8 生物源性线虫二、选择题A型题1 下列哪种寄生虫病不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A 疟疾B 利什曼病C 蛔虫病D 钩虫病E 日本血吸虫病2 下列哪种生物是营互利共生(共栖)生活?A 疥螨B 弓形虫C 人虱D 结肠内阿米巴E 自由生活阿米巴(棘阿米巴)3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最主要适应性的表现是:A 对气候的适应B 对宿主体内环境的适应C 体表结构功能的改变D 生殖能力增强E 对中间宿主适应性的加强4 机会致病寄生虫是指:A 偶然致病的体外寄生虫B 偶然机会引起疾病的寄生虫C 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D 暂时性寄生人体的寄生虫E 偶然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5 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A 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B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 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D 温度、湿度、地质E 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6 线虫幼虫在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A 都经自由生活阶段B 都有蜕皮过程C 幼虫只在宿主体内蜕皮D 幼虫均需经宿主肺部移行E 虫卵孵出的幼虫就有感染性7 下列哪种寄生虫的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A Trichinella spiralisB Ascaris lumbricoidesC Wuchereria bancroftiD Brugia malayiE Taenia solium8 全国各地凡是个人与环境卫生差而气候适宜的地方都可能流行的线虫病是:A onchocerciasisB trichuriasisC trichinelliasisD ascariasisE hookworm disease9 蛔虫性哮喘的免疫学反应是: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E 抑制抗体反应10 Ascariasis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为:A 肛门拭子法B 碘液涂片法C 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法D 自然沉淀法E 饱和盐水浮聚法11 蛔虫生活史中需蜕皮4次,蜕皮发生的场所依次为:A 卵内,宿主的小肠、肺泡、小肠B 卵内,宿主的肺泡、肺泡、小肠C 卵内,宿主的小肠、肝、小肠D 卵内,宿主的肝、肺泡、小肠E 卵内,宿主的小肠、肺泡、肺泡12 蛔虫卵卵壳外的蛋白质膜呈棕黄色是因为:A 自然颜色B 被胆汁染的C 被粪便染的D 视觉错误E 被胃液染的13 Ascaris lumbricoides 致病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A 蛔虫性肺炎B 掠夺营养C 破坏肠粘膜D 引起变态反应E 引起的并发症14 蛲虫卵的结构不包括:A 虫卵无色透明B 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C 卵壳较厚D 内含一个卵细胞E 内含幼虫15 Enterobiasis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 失眠B 嗜睡C 腹痛D 腹泻E 肛周皮肤瘙痒16 主要通过“肛门-手-口”方式引起自身重复感染的寄生虫病是:A enterobiasisB ascariasisC hookworm diseaseD filariasisE trichuriasisX型题17 Ascaris lumbricoides流行广泛、感染率高的原因:A 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B 产卵量大,易污染环境C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D 个人卫生习惯差E 苍蝇机械携带虫卵18 ascariasis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有:A 蛔虫性阑尾炎B Ⅰ型变态反应C 胆道蛔虫症D 肠梗阻E 肠穿孔19 引起胆道蛔虫症的诱因是:A 患者体温升高B 食用辛辣食物C 手术麻醉D 不恰当驱虫治疗E 腹泻20 在新鲜人粪中检出蛔虫卵可具有以下形态特征:A 含幼虫蛔虫卵B 含单细胞受精蛔虫卵C 未受精卵D 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E 含分裂卵细胞的受精卵21 防治蛔虫病的正确措施是:A 加强卫生宣传,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B 加强粪便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C 及时治疗病人D 手足涂抹防护剂,防止幼虫感染E 消灭苍蝇、蟑螂22 Enterobius vermicularis感染人体的方式有:A 感染性虫卵经口B 感染性虫卵经吸入咽下C 幼虫从肛门进入D 从皮肤钻入E 经蚊叮咬23 Enterobius vermicularis的防治原则是:A 普查、普治病人B 加强卫生教育,宣传防治知识C 注意个人卫生D 防止儿童吸吮手指E 避免与猫、犬等接触24 蛲虫与其他肠道线虫的不同点:A 雌虫在人体肛周产卵B 虫卵短时间(约6小时)发育成熟C 寄生在盲肠D 成虫好钻孔习性E少数雌虫产卵后可再爬回阴道、尿道等处异位寄生三、问答题1 如何贯彻对寄生虫病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2 说明蛔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的原因。

线虫概论、蛔、蛲

线虫概论、蛔、蛲
• 内含一个卵细胞(蛔虫卵、鞭虫卵)
• 内含多个卵细胞(钩虫卵) • 内含幼虫 (蛲虫卵 )
(二)生活史特征

虫卵 基本发育阶段 :
(在外界发育)
幼虫
(在宿主体内寄生)
成虫
-----------
感染期虫卵 虫卵 感染期幼虫
幼虫
成虫
有些线虫为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出幼虫(丝虫、旋毛虫)
● 幼虫只发育不增殖,蜕皮是其显著特征
• • • •
虫卵产出后不久即具有感染性,如:蛲虫 虫卵产出后需要在外界发育一段时间才具有感染性 如:蛔虫、鞭虫 虫卵产出后需在外界发育并孵出幼虫才具有感染性 如:钩虫 既有自生世代,又有寄生世代,如:粪类圆线虫
肠道内寄生性线虫多属土源性线虫
2. 间接发育型: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
属于此发育类型的线虫,统称为生物源性线虫。生 活史较复杂,如:丝虫、旋毛虫。
雄虫:15 31×0.2 0.4cm
新 鲜 排 出 的 蛔 虫 成 虫
口孔位于虫体顶端,由排列成品字形的三个唇瓣围绕。 唇瓣内缘有很多细小的齿,外缘有乳突一对。 消化系统:口孔连接食管,食管呈圆桶状,中肠为直管状, 直肠较短,雌虫开口于肛孔,雄虫开口于泄殖腔。


蛔虫生殖器官
2. 虫卵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原因:钻孔
喜苦、酸 ,嫌甜、辣 遇氧麻痹 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时, 如发热、胃肠病变或食入过多 的辛辣食物以及驱虫方法不当等,均可刺激虫体,使虫体 的活动力增强,乱窜乱钻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 :
• • • • •
胆道蛔虫症:占并发症的 64% 蛔虫性肠梗阻:占并发症的32.8% 蛔虫性肠穿孔
蛲虫卵检查

线虫概论,蛔、鞭、蛲虫讲稿

线虫概论,蛔、鞭、蛲虫讲稿

线虫概论,蛔、鞭、钩、粪类讲稿授课教师:邵筱备课时间:2016年3月14日授课专业:临床授课对象:2014级本科授课题目:医学寄生虫学﹒线虫概论、蛔虫、鞭虫、蛲虫、粪类圆线虫课型:理论课授课时间:2016.3.21-3.25主要教学方法:电脑POWERPOINT演示讲授内容:内容备注线虫概论线虫隶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Class Nematoda),大多数线虫营自生生活;营寄生生活的只是其中很少的种类,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10余种。

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等。

形态成虫:圆柱形(cylindrical);雌雄异体(gonochorism);雄虫较雌虫为小;雌虫尾端尖直; 雄虫尾端多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伞状体壁:自外向内由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组成。

原体腔: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腔隙,因无体腔膜覆盖,故称为原体腔(procoele)。

腔内充满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钠、钾、氯、锌、铁等多种元素的原体腔液,成为组织器官间营养物质、氧和代谢产物交换的介质。

对于保护内部器官和虫体的运动、排泄等功能均起重要作用。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腺体。

消化管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是完全的消化道。

咽管通称食管,圆柱形,下段常有膨大部分,其形状是重要的分类特征。

生殖系统:雄性生殖器官通常为一条单管,由睾丸、储精囊、输精管、射精管及交配附器组成,属单管型。

尾端几乎均具有1个或1对角质交合刺,可以自由伸缩;雌性生殖器官也是管状结构,一般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排卵管、阴道和阴门等部分。

寄生人体的大多数雌虫均具有结构相同的两套雌性生殖管道,属双管型。

神经系统:中枢部分是咽部神经环。

虫卵:多为卵圆形,无卵盖,呈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卵壳(egg shell)多由三层组成:内层为脂层或蛔甙层(ascaroside):保存水分;中层为壳质层(chitinous layer):抵抗机械压力;外层为卵黄膜(vitelline membrane):光镜下不易见。

寄生虫学蠕形住肠线虫

寄生虫学蠕形住肠线虫
蠕形住肠线虫又称蛲虫,寄生于人体 的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可以引起 蛲虫病。本虫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 染较为普遍(幼儿园、小学等群体)
1
形 态
成虫: 细小,乳白色,
线头样,有头翼和咽 管球(咽管末端膨大 呈球形)。口孔位于 顶端,周围有三个小 唇瓣。 雌虫 中部膨大 , 尾端长而尖细,生殖 系统为双管形。 雄虫 尾部向腹面卷曲,生 殖系统为单管型,在交 配后即死亡.
17
蛲虫在12岁以下儿童中的分布情况
18
肛周收集虫卵是最好的实验诊断方法, 应在清晨排便前或洗澡前进行。
成虫:患儿睡后在肛周附近检获雌虫也
可确诊,一般在入睡1~3小时后进行。
16
流行与防治
世界性,城市高于农村
,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
率高。(生活史简单,虫卵发育迅速,感染期虫卵抵抗力强) 传染源:有蛲虫感染的人。 感染方式:肛门-手-口的自体外重复感染 通过虫卵污染玩具、用具间接经口感染 吸入空气尘土上的虫卵而感染。 讲究个人公共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 惯。定期烫洗被褥,用碘液清洗玩具1小时 常用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嘧啶
肛门—手—口 1月左右
13


皮肤瘙痒:雌虫在肛周爬行、产卵刺激肛门
及会阴部皮肤所致。患者烦躁不安、失眠、 食欲减退、夜间磨牙、消瘦。 肠粘膜损伤:轻 - 无症状;重 - 营养不良和代 谢紊乱。 异位寄生:蛲虫性阑尾炎、泌尿生殖系统炎 症等。
14
15
实 验 诊 断
虫卵:采用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在
皮肤瘙痒
雄虫死亡 交配 雌虫产卵
肛周和会阴 皮以血液、组织液、肠腔 内容物为食
手指

(自体外感染)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线虫(实验课)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线虫(实验课)

皮具横纹。
● 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
咽管球(pharyngeal bulb)
● 生殖器官:雌虫为双管型,
雄虫为单管型。
3、虫卵形态:
1. 颜色:无色透明 2. 大小:50 ~ 60×20 ~ 30 m 3. 形状: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
一侧稍凸,呈“D”型。
4. 结构:卵壳由一脂层及两层壳质 层组成,外还有光滑的蛋 白质膜;内为一幼虫。
寄生虫学第三次实验
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实验内容:
一、自学标本: 1、蛔虫卵
2、钩虫卵 3、蛲虫卵 4、绦虫
二、示教标本:(示教室) 三、录 像: 四、实验操作: 五、绘 图: 1、受精蛔虫卵 2、未受精蛔虫卵 3、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 4、带绦虫卵
似蚓蛔线虫
(Aascaris lumbricoides)
(蛔 虫)
形态:
成 虫
圆柱形, 体表有细横纹
雌雄异体, 雌虫 > 雄虫 生殖器官: 雌虫为双管型
雄虫为单管型
蛔虫(♀♂)成虫


蛔虫生殖器官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两个卵细胞)
卵内含卷曲的幼虫
感染期蛔虫卵
蛔虫卵
(感染期)
未受精蛔虫卵
未受uris trichiura)
(鞭虫)
鞭虫成虫
鞭虫(♀♂)成虫
鞭虫卵
鞭虫卵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蛲虫)
1、成虫形态:
细小,长1cm左右,
似线头或针尖;虫
体呈乳白色,中部 膨大,雌虫尾端直 而尖细,雄虫尾端 弯曲。
2、成虫结构:
● 头翼:呈灯笼罩样,虫体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phalic alae
Esophageal bulb
Egg

size: 50-60 µm by 20-32 µm shape: asymmetrical, with one convex side and one flattened side colour: colorless the egg contains an embryo the egg is very light and can drift on the air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occurs through handling of contaminated underclothes, bed covers or toys
•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are: 1) perianal, perineal(会阴) and vaginal irritation caused by the female migration 2) Insomnia and restlessness caused by itching 3)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bdominal pain, nausea, vomiting, rectal prolapse etc.) may develop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形线虫
The smallest nematode living in human. Adults live in the small intestine of human and the larvae live in the muscles, The disease variously known as trichinosis, trichiniasis, or trichinelliasis (旋毛虫病) .

Ectopic parasitism
females may wander into rectum, urethra(尿道)or vulva, vagina( 阴道)and cause
inflammation on urogenital system (泌尿生殖系统炎) pelvic inflammation (盆腔炎) appendicitis asthma(哮喘)
Penetration of adult females into the intestinal mucosa


12 ~24 hrs after ingestion of infected meat Commonly this phase is clinically inapparent,but invasion and feeding cause traumatic damage to the intestine Symptoms: mild fever, anorexia( 食欲减退 ), nausea, vomiting, diarrhea, abdominal pain
•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The worldwide infection is about 200 million Children under 12 years old in China infection is 23.6% It is an urban disease of children in crowded environment (schools, kinder gardens, etc.) Parents may get the infection from their children


•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The pathogenesis of Trichinella infection can be considered in three successive stages:
1)intestinal stage 2)muscle invasion and encystment stage 3)convalescence (康复期)
•The

mode of infection
Auto-infection anus—hands— mouth
occurs by transferring infective eggs to the mouth with hands that have scratched the perianal area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pinworm)
蠕行住肠线虫(蛲虫)
The common name of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is “ pinworm” Adult worms live in the human colon and cause enterobiasis(蛲虫病)

a pinworm in cross section in the appendix H&E stain
• Diagnosis

Diagnosis is made by finding the adult worms or eggs on the perianal area

Scotch tape (透明胶纸法)is used to collect eggs
•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y
Adult worm
1) pin-like and white color 2) cephalic alae prominent 3) esophageal bulb present ♀:8-13mm ♂:2-5mm
Double reproductive system in female
• Diagnosis
Diagnosis is based on

symptoms recent history of eating raw or undercooked meat laboratory findings (eosinophilia and positive antibodies of T. spiralis) biopsy of muscle(deltoid or gastrocnemius (腓肠肌)

•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worldwide,particularly among most pork-eating races Source of infection:120 and more mammals (rats,pigs) Infective mode:ingestion of poor-cooked meat (food-born parasitic disease) infection occurs in a group who shared same meat
• Life cycle
cysts
(in meat) Ingested,
gastric acid
invade small intestine mucosa
larvae
48h,molt 4 times
several hours later
♂ died
adults
(copulation)

5~7d
newborn larvae

Migration of juveniles and encystment stage
1 week~2 months post-infection muscle pain myspnea (呼吸困难) and pain on respiration edema of eyelids eye damage (Pain on eye motion, retinal hemorrhage and conjunctivitis) pulmonary damage (pneumonia, pleurisy 胸膜炎) brain damage (encephalitis 脑炎, meningitis 脑膜炎) heart damage (myocarditis 心肌炎) nephritis (肾炎) death resulting from myocarditis may occur at this stage
adults
(cecum, colon)
• After copulation,males died and passed out, gravid females deposit their eggs only outside the anus at night • The life span of female is about two months



Treatment and Control
Albendazole :100-200mg, two weeks apart gives once Mebendazole: 100mg q.d x 2d
1. Treatment:


All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should be treated simultaneously Bedding and underclothing must be sanitized Personal hygiene provides the most effective in prevention
6~7m
penetrate intestine striated muscles
bloo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