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迁移能力的比较

合集下载

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松树。

这种病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效益都有着严重影响。

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的防控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对策。

一、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防控经费不足:松材线虫病的防控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病害监测、防治措施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在一些地方,由于森林经营的收益不高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防控经费不足,限制了病害的有效防控。

2. 技术水平不高: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涉及到病害识别、监测、防治和科普等多个方面。

一些地方的防控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无法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3. 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松材线虫病的防控需要依靠有效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病害的蔓延情况,但是目前在一些地方,依然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导致病害的控制不够及时。

4. 缺乏合作机制:松材线虫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防控工作的效果不佳。

二、对策分析1. 加大经费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共同承担防控经费。

2.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防控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引进新技术和装备,提高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 完善监测手段:加强对相关科研机构的支持,推动研发出高效的松材线虫病监测手段,并将其推广应用到防控工作中,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 建立合作机制:政府可以牵头建立起涉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合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和意识,共同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

以上对策只是初步的建议,针对具体地区和情况,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和分析,制定更加具体和有效的对策。

最终目标是要全面提高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水平,有效减少病害的损失,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发展。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
李强;汤麒麟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
【年(卷),期】2024()1
【摘要】松材线虫病对松树有着毁灭性的破坏,致病力非常强、传播速度快、寄主种类多,且防治难度大。

为了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就需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消灭病源、切断传播途径等。

阐述了松材线虫病的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并提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松材线虫病带来的损失。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李强;汤麒麟
【作者单位】武宁县林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18
【相关文献】
1.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法律保证——就《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办法》公布施行访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
2.《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和《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重新修订发布
3.江西省松材线虫流行扩散的影响和综合防治——以宜春袁山公园松材线虫病防治为例
4.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研究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差异蛋白
5.夯实专班成员责任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松材线虫病防治专班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材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松材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松材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一种寄生性线虫,可能对松树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及时检测和防治松材线虫的传播,
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松材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1. 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
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检测松材线虫的存在。

该方法可通过
放置松树样品中提取的DNA与松材线虫的特定引物结合,从而扩
增目标DNA。

通过观察PCR反应结果,可以确定松树样品是否受到了松材线虫的感染。

2. 寄主植物检疫:松材线虫主要通过传染松树传播,因此寄主
植物检疫是一种常见的鉴定方法。

检疫人员通常会观察松树的枝干、树干和根系等部位是否存在松材线虫的病征,如褐变、水渗
出等。

同时,他们还会对松树样品进行松材线虫的提取、培养和
鉴定,以确认是否受到感染。

3. 间接检测方法:除了直接检测松树样品中的线虫外,科学家
们还开发了一些间接检测方法来鉴定松材线虫的存在。

例如,可
以利用诱捕树干中的甲醇作为挥发物质,吸引松材线虫进入陷阱。

研究人员还可以观察昆虫等受松材线虫影响的寄生生物,从而推
断松树样品中是否存在线虫。

这些松材线虫检疫鉴定方法的发展为我们及时发现和控制松材线虫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采用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确认松树样品中是否存在松材线虫,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松树病害的进一步传播。

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的两种处理措施对比研究

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的两种处理措施对比研究

松材线虫病又叫松树枯萎病、松树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侵入松树内部后引起维管系统丧失水分输导功能,导致针叶失水、褪绿、变褐,最后整株枯死等系列症状的系统侵染性病害,是目前在全球洲际间传播并造成亚洲中日韩三国松科植物大面积毁灭的世界性病害,被称为“松树癌症”[1-2]。

目前,该病在我国能够造成松属16种松树感染,如黑松(),赤松()、湿地松()、红松()、马尾松()、思茅松()、云南松()、华山松()等。

松材线虫为线形动物门()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线虫,原产北美洲。

最早记载松材线虫病在1903年传入日本,但直到1971年才被鉴定由松材线虫引发,20世纪80年代,松材线虫病已扩展蔓延到日本的45个都道府县。

20世纪70年代,松材线虫病先后传入韩国及我国台湾及香港,但未被鉴定。

1982年松材线虫传人南京并鉴定,是在我国大陆的首次报道[3],其后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区域迅速蔓延,近年来又逐步入侵暖温带,突破年均温10℃线,扩张至辽宁等中温带和秦岭等高海拔地域,引起大面积松林枯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生态损失[4]。

目前,世界上松材线虫病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欧洲葡萄牙、西班牙,美洲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家。

我国自首次在南京中山陵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的40年间,已有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发生松材线虫病,到2022年3月尚有疫区731个。

发生疫情,累计毁灭松林约33.33多万hm2,造成经济损失数千亿元,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松科植物及国土生态安全[5]。

在贵州省,截至2022年3月,共有松材线虫病疫区13个,即遵义市播州区、仁怀市、凤冈县、习水县,毕节市金沙县,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松桃苗族自治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榕江县、从江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贵阳市乌当区。

主要为害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和黑松,其中以马尾松受害最为严重[6-7]。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其一,人为进行的疫木长距离传播;其二,媒介昆虫携带进行的短距离传播。

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精品PPT课件

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精品PPT课件

1 松材线虫病侵染循环图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墨天牛进行自然传播的,这种天牛在我国的分布非常 广泛。东至台湾,南至广东,西至西藏,西北至秦岭,北至河北,东北 至辽宁。均为它的适生区。
2 天 牛 传 播
Page 13
传播源
国内93.52%
国外6.48%
3 传播方式 传


自然传播

人为传播
人为76.24%
区别 松材线虫病枯死
干旱枯死
整株 局部到整株
叶均匀褪绿,失水
枝条 从下部老叶开始变色,再到上部新叶 从上部新叶开始变色,再到老叶
针叶 针叶基部褪绿褐变到端部,无松脂 叶尖到叶基,基部不褐变,有松脂
2





3、松材线虫病枯死树取样技术
发现松树异常枯死时,及时报告 当取地样林对业象主:管尚未部完门全,枯进死行或刚科死学不取久样。
肿腿蜂 (6-9月 天牛幼 虫期)
Page 29
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三:持续控制
4、综合配套技术(3-10月)
人工设置立式诱木
诱捕器+诱饵木
诱捕器+白僵菌无纺布
Page 30
诱捕器+立式诱木+肿腿蜂
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三:持续控制
5、林间卫生伐
清理疫点内衰弱 木和健康松树的枯 枝,清除松墨天牛 在林间的滋生场所
FJ-MA新一代多功能塑料轻型诱捕器与铁皮旧式诱捕器相比,平均每个塑 料诱捕器所诱捕的松墨天牛数量是铁皮诱捕器的3倍,诱捕器重量减轻了 40% 。
Page 27
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三:持续控制 3、生物防治
白僵菌(4--6月天牛成虫期)
Page 28
绿僵菌(4--6月)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策略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策略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策略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高的疾病,常常导致松树大量死亡,给林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介绍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以及综合防治策略。

松材线虫是一种寄生在松树中的线虫,它会侵入松树的木质部分,导致松树失去水分和营养,最终导致松树的死亡。

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危害表现为:1.松树的生长迟缓。

由于松材线虫占据了松树的部分营养和水分,导致松树的生长速度变慢,生长迟缓。

2.内部木质部分变黑。

松材线虫在松树内部的繁殖和寄生会导致松树的内部木质部分变黑,影响松树的美观度。

3.松树枯死。

松材线虫繁殖严重会导致松树的枯死,使林区的环境质量下降。

为了防止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1.松树的选种和培育。

应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病虫害抵御力强的松树品种进行培育,以降低松材线虫侵袭的风险。

2.松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控。

定期对松林进行病虫害监测和威胁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3.森林防火。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是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积极进行森林防火工作,尽量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4.防止人为传播。

松材线虫也可以通过人为传播扩散,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采伐松树时要进行消毒处理。

5.化学防治。

在松林病虫害监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如果发现松材线虫繁殖严重,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如喷洒药剂进行灭杀。

6.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经济的防治方式,目前已有多种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的菌株被研究出来,如松叶枯病菌、松材菌等。

总之,针对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种措施相互配合,只有防患于未然、及时防治,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保护好林业生产。

关于松材线虫病鉴定方法的商讨

关于松材线虫病鉴定方法的商讨
滑刃 线虫 的 区别 , 三种 线虫 的尾形 、 尖突 的长度 后 尾
个碱基的故意错配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 ,运用 均不 同松 材线 虫 和拟松 材线 虫 。此 外松 材线 虫和拟 PR C 方法 , 最终实现 了对单条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 松材线虫排 泄开 口在食道与肠交接处平行位置 , 其
( 总第 7 6期)
J U N4 FC NG I O E T YS IN E4 D T C O O O R LO HO QNGF R S R CE C N E HN L GY
表 1 松材 线虫 虫体测 计数 值 比较
测计项 目
— — — ~~—
— ~
南京
雌 ( O 2)
李笃肇
( 南大 学) 西
摘 要: 松材线虫病的鉴定是根据松材线虫的形态, 这种方法虽然准确, 但受诸 多因素制约, 当务之急是 改进采样和分 离方法, 高快速鉴定水平。 A 提 DN 快速检测法, 由于必须有一条松材线 虫, 因此该法实用性
不 强, 只能作 为一 项基 础研 究 。 关键 词 : 材 线 虫病 松 鉴 定
Z、 材 线 虫的 形 态特 征 是 准 确 的 鉴 定 三 、 -松 改进 鉴 定技 术提 高快速 鉴 定 水平
方 法
松材线虫病 的鉴定 ,依据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
1 品采集 : 新枯 死 或萎 蔫 松株 , . 样 对 取样 部 位应 重点 放 在2 m以上树 干及 有 天 牛刻 槽 的粗 树 上 , 对外
明显 , 至 肉眼看 不 见 。因此 , 变现象 的有 无不 是 甚 兰
几种线虫形态上的差异 :首先要 区别松材线虫 原名钝尾伞滑刃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病原名尖尾伞滑 刃线 虫 的 区别 , 名思 义前 者 尾形钝 、 顾 雌虫尾 末端 宽

俄罗斯落叶松原木中拟松材线虫的鉴定

俄罗斯落叶松原木中拟松材线虫的鉴定

俄罗斯落叶松原木中拟松材线虫的鉴定摘要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1份来自俄罗斯的落叶松原木中截获一种伞滑刃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PCR-RFLP图谱比对,鉴定为欧洲型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Mamiya et al.,1979)。

从原木中截获的线虫特别细长(雌虫和雄虫a值分别为53和57),且交合刺较小(长约18μm)。

经灰葡萄孢培养后,其形态特征与相关描述一致。

这表明寄主和环境等因素对线虫的形态特征有较大影响,应在一致的培养环境下进行形态观察和描述,PCR-RFLP方法是伞滑刃属线虫鉴定有效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落叶松;拟松材线虫;鉴定;PCR-RFLP;俄罗斯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对宁波某公司从俄罗斯进境的落叶松原木实施检疫时,分离到一种伞滑刃属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PCR-RFLP方法确认,鉴定为欧洲型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拟松材线虫是进境木质包装检疫中常见的线虫,但该批线虫虫体特别细长,雄虫的交合刺特别小,与常见的拟松材线虫有明显差异。

其ITS-RFLP图谱与欧洲型拟松材线虫一致,并且经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培养后虫体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与常见拟松材线虫一致。

现将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样本采集选取有蓝变状的原木,用锯子将其锯成小段,编号后用塑料袋密封,带回实验室检测。

1.2线虫分离、培养、形态鉴定1.2.1线虫分离。

采用改良漏斗法进行线虫分离。

将木样劈成长100mm、宽10mm左右的薄片,置于漏斗中,加入适量水(以淹没薄片为宜),25℃恒温培养24h后,用表面皿接取5~10mL 线虫分离液,镜检。

1.2.2线虫纯培养。

将30余条线虫挑入无菌蒸馏水中漂洗3次,移入长满灰葡萄孢的PDA 培养基中。

10d后,繁殖获得大量的线虫。

1.2.3永久玻片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7卷第8期 2 0 l 1年8月 

林 业 科 学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1.47.NO 8 

Aug.,2 0 1 1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迁移能力的比较 马海宾 , 梁 军 吕 全 张星耀 (1 …司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冈家林业局森林生态学与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t; 2.中困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510520) 

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迁移;繁殖 中图分类号:¥763.1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11)08一Ol88—04 

Comparition on Migration Ability of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and B.mucronatus 

Ma Haibin Liang Jnn La Qnan Zhang Xingyao (1 Key Laborator) Forest Protection 0,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Research Institute Forest Ecology,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CAb’Betting 10009l;2.Research Institute o,Tropitical Foresty,CAF Guangzhou 510520) 

Abstract: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B.xylophilus and B.mucronatus in Pinus thunbergii shoot sections was investigated with artificial inoculation.Compared with B.rig ̄eronatu¥,B.xylophilus passed through a shoot section of P.thunbergii with a higher speed and more population numbers of passing through shoot section,B.xylophilus had stronger reproduction capacity than that of B.mucronatus in the shoot section in 20 days However,the strain Bmo3 of B.mucronatus showed higher migration ability than some strains of B.xylophilu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ellulase,the time and the numbers of passing through shoot section and multiplica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the virulence assessment of B. xylophilus and B.mucronatus. Key words: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rs0p efenc^“s mucronatus;migration;multiplication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松树枯萎病, 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 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原来广泛分布于 北美地 ,但在原产地并未造成严重危害。1905 年松材线虫病在日本发现后,导致当地松树严重 死亡,日本松树林遭受了毁灭性破坏(杨宝君等, 2003)。20世纪80年代初,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南 京首次发现,而后快速蔓延,迄今成为我国最为严 重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给松材线虫病害发生区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压力(张星耀 等,2003)。松材线虫病害系统存在复杂的互作关 系,包括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 寄主松树、媒介天牛、伴生细菌、树栖真菌及环境 因素,目前尚无有效的控制措施。 松材线虫的致病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 “酶学说”、“空洞化学说”和“毒素学说”。松材线 虫的行为学同“空洞化学说”有着密切关联,成为松 材线虫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松材线虫侵入松树 体内后的迁移和运动,导致木质部空洞化,乃至死 亡,直接影响着松树的发病过程(Ikeda,1996)。松 材线虫通过传播媒介,如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取食的松树枝条伤口侵人健康松树体内, 沿松树皮层和木质部的树脂道扩散(Mamiya,1985; Fukuda,1997),进而呈现不同的病理学反应。研究 松树的抗病机制和松材线虫致病机制时,松材线虫 的运动行为常被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Oku等 (1989)研究不同抗性松树对松材线虫反应时发现, 接种后24 h穿过煮沸过的松树枝段的松材线虫数大 于穿过活的松树枝段的线虫数,后人据此用接种后 24 h穿过松树枝段的线虫数量作为松树抗性或线 虫致病力的评价指标(Togashi et a1.,2003; Matsunaga et a1.,2004)。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 仅用这一指标并不能完整反映线虫的迁移运动能 力,评价线虫的迁移行为时常出现相矛盾的结果。 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选用穿过松树枝段的线虫 数量、线虫穿过松树枝段所需时间和枝段内繁殖能 力比较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迁移运动能力,为 深入研究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迁移扩散及致病机制 

收稿口期:2010—03~ll;修回日期:2010—05—05。 基金项目:冈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8AI91),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7DFB30270)。 张星耀为通讯作者。 第8期 马海宾等: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迁移能力的比较 189 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的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株 系来源见表l,线虫繁殖用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CXY1201。线虫株系和真菌菌株均保 存在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病 理室。 黑松(Pinus thunbergii)枝条采自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院院内,黑松胸径约25 cm。 

表1供试线虫株系 Tab.1 Nematode strains for test 

1.2试验方法1)线虫繁殖选用本研究室分离 保存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接种在马铃薯葡 萄糖琼脂(PDA)平板培养基上,待菌丝长满平板后 备用。供试线虫选用本研究室收集保存的松材线虫 和拟松材线虫株系。用混合消毒法对线虫进行表面 消毒(杨宝君等,2003),贝尔曼漏斗法分离, 2 000 r・min 离 6,5 rain或静止3~4 h,弃上清,浓 缩收集线虫;以无菌水为介质配成松材线虫液。线 虫纯化后于室内用真菌培养繁殖。用无菌水调整线 虫液含量为I.0×10 条・mL~,5℃保存备用。 2)植物材料准备 选天气晴朗的上午采集黑 松4年生枝条,松枝直径约1 cm;用无菌水冲洗枝 条表面,洗净后在水中剪成5 cm长的小段,用滤纸擦 干,备用。试验前用贝尔曼漏斗法确认黑松枝段内 无松材线虫。 3)线虫迁移能力 将线虫液含量调整为1.0 X 1O 条・mL 备用。将3 cm长的乳胶管套在松枝上 端,取灭菌后脱脂棉放到乳胶管内,滴入200 IxL混 匀的线虫液,用脱脂棉塞上乳胶管上端,滴加无菌水 保湿(王翔凤,2007)。将松枝下端插到盛有1 mL 无菌水的50 mL带盖锥形离心管中。置于恒温培养 箱25℃保湿培养,每6 h收集检查1次下端水液,显 微镜下观察测算线虫数量及虫龄,记录线虫各株系 最早游出线虫时间 接种20天后用贝尔曼漏斗法 收集枝段内线虫,计数。每个线虫株系接种3条黑 松枝段,3次重复。SAS统计分析软件对各项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线虫株系穿过黑松枝段的时间 不同线 虫株系穿过黑松枝段的时间如图1所示。在所有供 试线虫中,松材线虫Bx02株系在接种18 h后能够穿 过黑松枝段,在锥形管下端无菌水中被检出。拟松 材线虫Bin03和Bm04株系穿过黑松枝段所需时间 较长,直到接种后92 h才能在锥形管下端无菌水中 检出线虫。供试松材线虫Bx05株系接种后72 h才 能检出线虫,所需时间比拟松材线虫Bm02的68 h 长。试验中Bx0l,BX02,Bx03,Bx04,Bx06共5个松 材线虫株系穿过黑松枝段时间均短于所有4个拟松 材线虫株系的穿过时间。 Bx01 Bx02 Bx03 Bx04 Bx05 Bx06 13m0l Bm02 Bm03 Bm04 株系Strain 图1 不l司线虫株系迁移出黑松枝段时间 Fig.1 Time of nematodes passing through P.thunbergii shoot section 2.2 不同线虫株系初期穿过黑松枝段的数量初次 镜检发现有线虫从黑松枝段中迁移出来后,立即显微 计数迁移出的线虫数量(图2)。所有供试线虫中,松 材线虫株系Bx01初期迁移出黑松枝段的数量最多, 为(7.3±1.5)条,明显高于其他线虫株系,但仅是同 

∞∞∞ ∞∞∈。暑 19O 林业科学 拟松材线虫BmO1,Bm03,Bm04迁移出数量差异显著 (P<0.05);拟松材线虫Bin01初期迁移出黑松枝段 数量最少,为(4.0±1.0)条。除松材线虫Bx03迁移 出数量为(4.7±0.6)条,少于拟松材线虫Brn02的 (5.0±1.0)条外,松材线虫初次检出穿过黑松枝段数 量均多于拟松材线虫株系。同2.1结果比较发现: 最早穿过黑松枝段的Bx02株系,其迁移出数量并不 是最多的;Bin03株系穿过黑松枝段时间是所有供试 线虫中最长的,初期检出数量亦是最少的。 } T 。 , .寓.囱 . . BxO1 Bx02 Bx03 Bx04 Bx05 Bx06 Bm01 B11302 Bm03 BmO4 株系Strain 图2 同线虫株系初期迁移出黑松枝段数量 f g.2 Number of nematodes passing through P.thunbergii shoot section 2.3 不同线虫株系在黑松枝段内的种群繁殖 接种 后20天,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收集黑松枝段内线虫, 统计分析不同线虫株系的种群繁殖结果(图3)。松 材线虫Bx02株系是供试所有线虫株系中繁殖数量最 高的,其繁殖倍数达到15倍,线虫种群数量达N3 000 条,繁殖倍数最低的是拟松材线虫Bm04株系,繁殖 倍数仅为1.6倍,线虫种群数仅为333条。松材线虫 Bx02的繁殖数量显著高于除Bx03之外的其他线虫 株系(P<0.05)。供试松材线虫BxO1,Bx02,Bx03, Bx04,Bx05株系的繁殖数量亦显著高于除Bin03外的 3个拟松材线虫株系繁殖数量(P<0.05)。 }囱 囱囱。卤。函。面 。 。画 f ; + {:图3不同线虫株系在黑松枝段内繁殖数量 Fig 3 Number of nematodes multiplication in P.thunbergii shoot section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比较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株系在黑 松枝段内的迁移运动能力。运用线虫穿过黑松枝段 的时间、初期迁移出线虫数量及线虫在黑松枝段内 的种群繁殖数量3个指标综合评价松材线虫与拟松 材线虫的迁移运动能力。结果显示:整体上松材线 虫在黑松枝段内迁移运动能力比拟松材线虫强。但 是具体用其中一个指标评价,不同线虫株系的表现 并不一致。本试验拟松材线虫株系Bin02在穿过黑 松枝段时间和初期迁移出数量2个指标上表现分别 短于松材线虫株系Bx05和超过Bx03;拟松材线虫 Bin03在种群繁殖指标上不仅与其他3个拟松材线 虫株系繁殖数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 且同一个松材线虫株系的繁殖数量也达到显著水平 差异(P<0.05)。 松材线虫的致病性在病理学的范畴内具有群体 效应,只有当松材线虫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寄 主树才会表现发病症状。运动行为是松材线虫致病 性的一种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苏胜荣等(2007) 研究发现:松材线虫接种1年生抗性黑松苗,初期 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数量少于在感病黑松体内的数 量,移动速度慢;随着时间的推移,线虫开始繁殖, 扩散能力增强。谈家金等(2009)报道松树体内挥 发物G一蒎烯能够抑制松材线虫繁殖,但同时可增 强线虫活力以及具有诱集诱线虫的作用。因此,寄 主松树对松材线虫的迁移运动能力有明显的影响。 Odani等(1985)发现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迁移 扩散能力同线虫毒力之间有正相关性。但Togashi 等(2003)的研究推翻了这一结论,发现线虫毒力同 线虫迁移扩散相关性并不明显,原因可能在于线虫 在枝段内轴向和径向的扩散是不同的作用机制。松 材线虫重要行为之一——聚集在松墨天牛蛹室周 围,其原因在于蛹室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棕榈酸等不 饱和脂肪酸及较高的含水率,同时寄主松树、松墨天 牛和松材线虫之问存在着一些化学信息传导信号 (Mamiya et a1.,1972;Mayazaki,1977)。Shota等 (2000)研究发现低温能够降低松材线虫的运动 能力。 本研究表明:仅以接种后24 h穿过松树枝段的 线虫数量作为评价指标,并不能正确反映寄主松树 抗性或者松材线虫的致病力。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 现:松材线虫分泌纤维素酶活力同其致病力有着密 切关系(马海宾等,2009)。因此,评价线虫迁移运 动能力同线虫毒力的关系,应该综合考虑线虫分泌 致病性相关酶、迁移速度、群体迁移数量及繁殖能力 等。本研究结果基于试验材料为黑松枝段,并且部 分线虫株系的毒力尚未接种寄主松树验证,下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