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意义和对策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教育的转变,小学德育工作逐渐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健康成长,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摇篮。

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工作模式,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规划,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应该通过德育工作组织各种形式的课程和活动,如道德讲座、班会活动、读书分享会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接受德育的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和行为的榜样。

家庭是德育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为了构建一个成功的德育工作模式,家庭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德育工作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向家长们传达学校的德育工作方针和成果,了解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社会可以通过校外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真实的社会情境,了解社会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社会也可以通过媒体渠道,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生在社会中的互动和参与也是培养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与价值。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的构建模式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1. 引言1.1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意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意义在于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育人、共同教育。

这种德育模式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到知识,家庭得到情感和家庭教育,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在实施方式上,首先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

学校需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成长环境,制定针对性的德育计划和措施。

学校也应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其次是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德育贯穿。

学校应该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

社会可以提供资源支持,开展各类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社会体验。

社会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德育知识,引导公众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以学校、家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的工作模式。

该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道德素养的责任和使命。

下面将就这一模式进行一一解析。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学校是培养小学生品德的主体,负责制定并实施德育方案。

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课程,设计德育活动,提供德育资源,组织德育评估等。

在德育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传授基本的道德准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准则。

学校还应重视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等。

家庭在德育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品德教育的起点。

家庭中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德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德育过程中,关注孩子的德育情况,与学校和社会共同配合培养孩子的品德。

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品德,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孩子的积极人生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境。

社会是小学生接触社会风气的重要场所,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模范对小学生德育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社会要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引导,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小学德育工作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和携手育人的局面。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无疑将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注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品德优良、道德高尚的小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指的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育人的一种工作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小学生德育素养的责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家庭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和起点。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环境,也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人格塑造的最主要因素。

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孩子接受德育教育和塑造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要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和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行。

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持。

社会是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学习实践道德原则和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环境。

社会要积极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和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关心孩子的成长,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家庭要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共同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

学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

社会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德育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
传统的德育模式主要采用教育、家庭和社会三者分离的方式进行,即
学校负责学生的德育教育,家庭负责培养学生的品德,社会负责约束学生
的行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种三者分离的德育模式已经不
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构建三位
一体的德育新模式势在必行。

其次,我们需要以德育为核心,将道德教育纳入学科教学中,注重培
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将道德伦理等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中,不仅仅是在特定的时段和地点进行德育教育,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渗透。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
意义。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的参与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共同
教育的局面。

社会应该积极承担起对学生的德育责任,通过媒体、社会组
织等渠道宣传德育理念和优秀典范,提升社会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同时,构建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估和监督,确
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
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紧密的合作和有效的机制,我们才能真正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我们
应当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习惯,成为有益于社会、国家和自己的公民。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采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社交圈,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要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良好的品德。

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教育他们遵守规章制度,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务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孩子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学校要通过德育教育的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

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计划和课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他们德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学校要注重课程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分析决策能力。

学校还要建立健全学生的德育档案,了解每个学生的德育情况,及时跟进并指导学生的德育发展。

社会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外部环境,也是他们德育观念的重要来源。

社会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价值导向,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社会要加大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在各种途径上引入社会资源,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

社会还要提供机会让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要加强与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共同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就需要运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扮演着各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角色,共同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

学校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中,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情操。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快乐和成就。

学校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教育专题讲座、志愿者服务活动、道德讲堂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修身养性,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家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不仅是学生的温暖港湾,更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土壤。

德育工作中,家长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家中也能接触到正确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庭教育要注重亲子沟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孝心和友爱之心。

还要注重孩子的情感培养,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亲近和信任。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修养。

家庭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社会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

在社会各个角落,孩子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人际关系。

社会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社会应该给予学校合理的支持,支持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给予学校充分的空间和资源,共同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

社会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都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各种资源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社会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1. 引言1.1 概述小学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德育工作,学校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德育工作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德育工作,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未来栋梁。

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需要全力以赴地开展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字数:219】1.2 介绍“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合作,共同育人的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与互动,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学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管理者负责规划和组织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定具体的德育计划和政策,确保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受到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老师是“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重要一环,他们承担着引导学生德育教育的责任。

老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要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模式。

通过“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 正文2.1 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学校管理者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肩负着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tal.418April 2018(A)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418期2018年4月(上)摘要21世纪,我国的各方面发展也已经相对成熟了,面对国际上波谲云诡的形势,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机遇与挑战。

而所面临机遇与挑战最大的就是青少年,现阶段,我国关于对青少年的教育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成为了教育责任的主要也是唯一承担者,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关于学生德育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所以,当下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这样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观念的养成以及青少年道德教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教学模式作用意义措施The Signific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the "Three-in-one"Moral Education Mode //Li Dongmei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China's various aspects of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relatively mature.Faced with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international situation,all aspects of our country have been exposed to varying degrees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However,teenagers are faced with the greates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t this stage,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our country's education of teenagers.Schools have become the main and only one responsible for education respon-sibility,and schools,families,and society are three aspects of students'moral education,but they have not yet formed a system-atic whole.Therefore,what we must do now is to build a three-in-one education mode for schools,families,and society.This brand-new teaching mode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good moral concepts and their moral education.Key words three-in-one;moral education;teaching mode;role and significance;measures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是道德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三者之间虽然相互有联系,但是也有各自的长处,为了使三者的作用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必须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股合力,建立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促进青少年的道德思想的进步与提升。

想要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对于三者的地位以及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即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导、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而社会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1关于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的建设依据1.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理论内容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以及教育方针三者是受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的最高教育目标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全面整体地发展自由。

在其中,马克思主义明确表示,关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当从整体上对现象进行明确把握,将教育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思考。

其中非常需要注意整体性效应。

每一个人的本质都不是一种单纯的抽象物质,从其实现性的角度上来看,它是所有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其要求每一个人的各项素质,比如智力、体力等在社会进步生产的过程中得到最全面有效的体现与发展。

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人,换言之,就是对于整个生产发展系统都有一定了解与掌握的人。

影响一个人正常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他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以及交往发展的人,换言之,一个人的生存圈子对于其发展与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进入了一种社会环境当中,也正是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与制约,让每一个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

社会是由家庭组成,而家庭的成员之一就是青少年,学校是青少年进步与发展的主要阵地与场所。

所以,只有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三方面入手,才能够保证每一名青少年都能够形成科学良好的思想道德,并且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表明,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并不是独立生存与存在的。

每一个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系统当中的一小个环节,而整个世界则是由一系列普遍事物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每一个人能够对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认识与处理;学会对于系统进行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性的整体思维对问题进行探讨与认识。

而联系的观点正是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源头。

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角度对于青少年的德育工作进行认识,这样的教育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纵向上的科学序列,而在横向上将各种教育力量以及教育因素相互结合形成合力。

德育工作是对于人进行道德塑造的工作,而人是在一个个不同的环境当中穿梭流动的。

所以,只有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在德育教育领域上形成一种有机结合,才会顾头顾尾,照顾到整体。

假如教育力量以及教育因素之间没有一个系统的关系或者不够协调,甚至是相互抗拒、相互冲突,那就会造成青少年的无所适从,无法达到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意义和对策李冬梅(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28)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 :10.16871/ki.kjwha.2018.04.008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6年度立项课题《构筑高职院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研究》(课题编号:GH165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冬梅(1985—),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17思政教育同样也无法有效达到。

所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就必须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股凝聚的合力,使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得到有效提升。

1.2道德教育的过程以及其规律特性所谓道德教育的过程指的就是教育者以德育的具体规律以及教育目的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手段与方法,有计划性、目的性以及组织性地对于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开导、启发,使其能够正确主动地理解、实施以及接受社会上的一定的行为规范以及思维要求,并且在自身形成相对应的思想道德的一个详细过程。

这样一个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知情意行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具有综合性而不具备单一性,其要求每一个人必须以道德教育过程规律以及自身的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为依据与参考。

关于道德的形成指的是主客观因素在主题实践的过程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想要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以及思想观念充分合理的化为每一个人自身的主体意识,使人们形成正确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要求以及主客体因素相互协调与一致。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进步发展与教育者的详细要求之间的适度张力规律、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规律、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共同发展相互统一协调的规律为依据。

其中,对于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的构建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就是各项因素之间同向发展共同发挥作用的规律。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各种不同因素都会对发展的过程以及德育主体进行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般会产生消极情绪抵消积极情绪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共同趋势就是受这种硬性的复杂性来促进以及推动的,使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发挥合力。

2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的作用与意义2.1能够使青少年的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得到推动与促进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而言就是教育者对道德思想的传递以及受教育者对于道德思想的接收与感悟的过程。

其是教育者在施加硬性的前提下对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以及有效吸纳,将外在的思想道德要求变成自身意识上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将思想道德品质转化为实际的行为表现的一个过程。

学校、社会以及家庭这三者在空间以及领域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是一个客观事实存在的整体,从人们日常生存活动的范围角度来看,这三者所在的领域是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生存与生活的主要空间领域,道德教育需要渗透到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每一个细节与每一个角落,只有对于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三者的相互协调与统一,从各个角度、各个方向、各个层面来进行合理的道德教育,这样一来道德教育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第一,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者在德育方向上的目标是保持一致的,使青少年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受到统一一致的道德教育的影响,避免学校学到的、家庭学到的以及社会看到得到的情况存在严重差异的问题,如果三者没有一个明确的同一目标就会造成青少年的双重人格的现象。

第二,家庭、社会以及学校都有自己关于道德教育方面的长处优势,这也算是在道德教育方面的资源,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资源共享,形成一种自主开发的能够居于交流特性的学习环境。

建构一种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依据、家庭教育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系统性的教育体系。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及不同的情况下对于青少年进行科学合理的道德教育,为青少年道德品质的进步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分的资源。

第三,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在对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上,各自的侧重点以及重视的点都各不相同。

但是,每一项德育内容都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相互之间能够形成影响。

就好比说,学校的教育体系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完整的道德教育,其有着主导作用,能够将家庭道德教育以及社会道德教育之间的分散性缺陷进行弥补。

学校的道德教育能够将家庭道德教育以及社会道德教育当中的元素进行有效吸纳。

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当作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道德教育的共同目标与任务,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人格都得到整体全面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