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标准模型共34页文档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



等价值线

同一条等价值线的市场产出价值相等且不变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粮食生产, QF 图5-1 :产品相对价格决定社会产出
等价值线 Q
TT 棉布生产, QC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粮食产量, QF 图5-2: 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如何影响相对供给
Q1 VV1(PC/PF)1
Q2
TT
VV2(PC/PF)2 棉布产量, QC

社会某个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 一国某一生产要素的供给增加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粮食产量, QF 粮食产量, QF 图5-6: 偏向型经济增长
TT1
TT2
TT1
TT2
棉布产量, QC (a)偏向棉布的经济增长
棉布产量, QC (b)偏向粮食的经济增长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

出口偏向型增长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 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 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

进口偏向型增长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图5-7: 经济增长和相对供给 RS1 RS2 (PC/PF)1 (PC/PF)2 1 (PC/PF)2 2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RS2 RS1

本章简介

上述模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 示 生产可能性边界确定了一个国家的相对供给 曲线 世界相对需求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之间 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了世界的均衡点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标准贸易模型

根据相对供给和相对需 求确定均衡相对价格(贸易 条件)。
PA/PB
RD’ RD
RS RS’
相对供给上升→贸易条 件恶化;
相对需求上升→贸易条 件改善。
(PA/PB)E
E” E
E’
(QA+Q*A) (QB+Q*B)
利利用用提提供供曲曲线线分分析析贸贸易易条条件件
➢ 相对价格变化,生产和需求改变,生产与需求之间差别通过贸易弥补。 如图所示,在原有的价格下,出口量为EF,进口量为CF;出口价格上 升后,出口量为E’F’,进口量为C’F’。
QB)之间的替代关系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根据企业追求利润最大
化的原则,生产选择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商品
相对价格(PA/PB)之处。(此时,在给定价格下,国内生产的名义总 产值也达到最大,请思考理由?)。QB
➢ A商品相对价格上升 →生产由点E转变为点E’ →A商品相对供给增加。
QB/Q
➢ 但如果对受援国提出必须采购本国产品的要求,本国对外国的援助所 引起的贸易条件恶化效应可以减少。
大国的关税和出口补贴同时影响供给和需求,对贸易条件形成影响。 关关税税
本国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国内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进口商品相对供 给增加、相对需求减少→进口商品世界相对价格下降→本国贸易条件改善→ 有利于增加本国福利。
③ 出口产品相对价格较低时,提供曲线凸向出口商品
出口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后, 一方面,在生产上,由于出口商品生产增加,增加生 产单位出口商品的成本上升, 进口商品国内生产的边际成本下降;另一方面, 在 需求上, 进口商品对于出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减少。 因此, 随着出口的增加,单 位出口要求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

05
贸易政策与贸易实践
关税政策影响
01
02
03
保护国内产业
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 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促进 国内产业的发展。
提高进口商品价格
关税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上 升,降低消费者福利。
扭曲资源配置
关税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 扭曲,使得资源从更有效 率的用途转向低效率的用 途。
非关税壁垒影响
限制进口数量
模型假设
完全竞争市场
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所有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价格接受者,没 有市场势力。
规模收益不变
模型假设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 例是固定的,即规模收益不变。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模型假设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间自由 流动,不受任何阻碍。
贸易成本为零
模型假设国际贸易成本为零,即没有 运输、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
未来研究方向
拓展模型适用范围
进一步放宽假设条件,使模型更接近现实情况,如考虑不 完全竞争、规模收益递增等因素。
引入更多影响因素
将更多影响贸易的因素纳入模型,如技术进步、政策干预 等,以更全面地解释贸易现象。
拓展到多国多产品模型
目前标准贸易模型主要关注两国间单一产品的贸易,未来 可以拓展到多国多产品的贸易模型,以更准确地描述国际 贸易格局。
贸易利益分配的实例
以服装行业为例,一些国家可能在生产面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可能在生产服装设计方 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获得 更多的贸易利益。
贸易条件变化
贸易条件变化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价格与进口商品的 价格之间的比率。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意 味着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或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 这可能会导致该国贸易利益的减少。

《国际贸易》图表体例

《国际贸易》图表体例

《国际贸易》图表体例一、图形1.请使用黑白图,图形必须达到出版质量,制图制表文件需作为附件随稿件一起发送到投稿邮箱,方便排版时修图处理。

2.按图1、图2、图3等依次对所有图排序(图的序号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只空一格)。

图的标题(图题)置于图下方正中的位置。

3. 图例置于图形底部,图的注释(或说明文字)和资料来源也置于图形底部。

4.图题采用五号幼圆体,图中文字采用六号宋体字。

“注:”“资料来源:”等采用小五号黑体,冒号后文字采用小五号仿宋体。

5.曲(折)线图、柱形图、饼图的图例请以形状区分,勿以颜色区分。

6.不使用边框。

例:1.自绘图EA iES i 01ττ2τττ2Nτ0N τ2i N 图1 土地调整的个人选择价值注:……(冒号后文字采用小五号仿宋体)2.曲(折)线图 (网格线一律用虚线)图2 GDP的国际比较注:……(冒号后文字采用小五号仿宋体)资料来源:……(冒号后文字采用小五号仿宋体)3.柱形图(网格线一律用虚线)图3 某地区教育进展情况4.饼图图4 股份持有比例二、表格1.按表1、表2、表3等依次排序(表的序号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只空一格)。

表的标题(表题)置于表格上方。

2. 表的注释(或说明文字)和资料来源置于表格下方。

3.表题采用五号幼圆体,表中文字采用五号细黑体。

“注:”“资料来源:”等采用小五号黑体,冒号后文字采用小五号仿宋体。

例:注:……(冒号后文字采用小五号仿宋体)资料来源:……(冒号后文字采用小五号仿宋体)。

国际贸易标准模型

国际贸易标准模型

第5章國際貿易標準模型⏹前言✧前面章節討論的各個貿易模型,對於生產可能邊界各有不同的設定,各有優缺點。

李嘉圖模型假設單一要素在各個部門的配置而形成PPF,著重於較利益的分析,但無法討論所得分配的分析。

HO理論認為,各國要素稟賦的差異決定了貿易型態,而要素有多種,故得以分析所得分配之議題。

✧在分析國際貿易問題時,可以綜合所有模型架構,以利於對實情的了解。

例如,在1990年代新興工業化經濟體出口成長速度快,這些國家經歷生產力速成長,要討論生產力成長的影響,可以引用李嘉圖模型分析之。

貿易型態改變對於美國國內各個團體有不同的影響,分析與日俱增的貿易對美國所得分配的影響,可以利用HO模型。

✧本章模型具有下列的特性:一個經濟體系的生產可能邊界代表其生產力,各國PPF的差異會誘發國際貿易。

PPF決定一國之RS線。

國際貿易後世界市場的均衡由世界RS與RD決定(RS W=RD W)✧具有上述特性的一般化模型,之前討論各種貿易模型只是其特例。

國際貿易中的許多課題都可以由此一般化模型分析,只有討論若干細節的議題一才須用特定的貿易模型來說明。

⏹本章討論之主要議題有:1 國際貿易分析的標準模型2 國際間的所得移轉: RD線的移動3 關稅與出口補貼: RS線與RD線同時移動1 國際貿易分析的標準模型✧標準的貿易模型建立在四個重要關係上:PPF與RS線之關係相對價格與RD之關係RS與RD決定世界均衡貿易條件(一單位出口品可換得多少單位進口品)對一國福利之影響1.1 生產可能邊界與相對供給線✧假設有兩商品:食物(F)與布(C) 。

✧各國之PPF是平滑的曲線,如圖5-1之TT線。

✧實際生產點落在PPF上可以獲得最大收益的商品組合點,亦即,等收益線與PPF相切之切點,如圖5-1之Q點。

✧等收益線R=P C×Q C+P F×Q F,斜率為-P C/P F,故一國的生產點與兩商品↑,則與PPF切點越接近橫軸,則Q C↑且Q F↓故Q C/Q F↑。

国际贸易基本模型

国际贸易基本模型

禀赋理论中要素禀赋的差异很容易解释。
INTERNATIONAL TRADE
一、基本概念
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先引入几个 重要概念: • 要素禀赋 • 要素丰裕度 • 要素密集度
INTERNATIONAL TRADE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并能用于生产的各种生 产要素的数量,这些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INTERNATIONAL TRADE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理论——要素 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H-O理论,是由瑞典 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和俄林(Ohlin)提出 的。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 对要素禀赋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被后人称为“里昂惕夫 之谜”,并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长期争论。 本章主要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内容、“里昂惕夫之 谜”及其解释。
要素禀赋论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 和俄林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 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 点。俄林在 1933 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论点,创立了要素
禀赋理论,所以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赫-俄理论,即
H-O理论。
INTERNATIONAL TRADE
结论:美英两国的两种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两国生 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INTERNATIONAL TRADE
(四)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 比例不同决定的
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中的丰缺程度是很不相 同的。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相反,供给稀 缺的生产要素价格就昂贵。
比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本较少,因此地租 较便宜而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较贵。所以说要素价格 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国际经济学:第5章 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5章 标准贸易模型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本章框架结构前言标准贸易模型国际收入转移: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关税和出口补贴: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同时移动小结附录:用提供曲线描述国际均衡前言先前的贸易理论强调了贸易的起因——比较优势先前的贸易论强调了贸易的起因的特定来源:•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李嘉图模型)•-资源禀赋的差异(特定要素模型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前言上述模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确定了一个国家的相对供给曲线•世界相对需求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界相对需求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间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了世界的均衡点标准贸易模型是一个一般性的模型,而上述模标准贸易模型是个般性的模型,而上述模型是标准贸易模型的特例标准贸易模型基于以下四个重要关系:标准贸易模型基以四个重要关系•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模型假设:–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粮食(F)和棉布(C)–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平滑曲线(TT)•各国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实际产出的产品组合取决于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P/P。

C F •等价值线同条等价值线上产出的产出价值是相等的。

–同一条等价值线上产出的产出价值是相等的图5-1: 相对价格决定社会产出粮食产量, QF等价值线QTT棉布产量, QC图52: 棉布相对价格的提高如何影响相对供给5-2:粮食产量, QFQ1VV1(P C/P F)1Q2VV2(P C/P F)2TT棉布产量, QC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P C Q C+ P F Q F P C D C+ P F D F V+F=P+P=V•一国在等产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消国在等产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无差异曲线图示出来。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

Figure 5-1: Relative Prices Determine the Economy’s Output
Isovalue lines
Figure 5-2: How an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Price of Cloth Affects Relative Supply
VV2(PC/PF)2
TT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PCQC + PFQF = PCDC + PFDF = V同一条等价值线上的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的消费倾向。消费倾向可以用一系列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表示。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每条无差异曲线是在同一消费水平上棉布(C) 和粮食(F) 消费组合的轨迹。无差异曲线有三个特点:向下倾斜离原点越远,所对应的福利水平越高越往右越平坦
引言
前面的贸易理论强调引起国际贸易的特殊因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Ricardian model)资源差异 (specific factors model and Heckscher-Ohlin model)标准贸易模型更具一般性。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Figure 5-3: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in the Standard Model
Indifference curves
如果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 )上涨,消费选择从 D1 移动到D2 。这一移动反映了两个效应: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收入效应可能非常大,以致于当PC/PF 上升时两种产品的消费都增加,而棉布相对于粮食的消费会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