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茉莉酸JA酶联免疫分析ELISA

合集下载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ELISA实验原理 • ELISA实验类型和试剂 • ELISA实验操作流程 • ELISA实验质量控制 • ELISA实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ELISA实验的优点和局限性 • 参考资料
01
ELISA实验原理
简介
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分析方法,通过酶标抗体或抗原进行 非均一性免疫反应,以实现对目标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或定性 检测
应用
临床诊断
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自身抗 体、药物代谢产物等
致病微生物检测
用于检测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
药物筛选
用于药物活性筛选、药代动力 学研究等
02
ELISA实验类型和试剂
实验类型
间接ELISA: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
直接ELISA: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 竞争性ELISA:用于检测小分子半抗原
肥胖症
ELISA可检测瘦素、脂联素等指标,用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监测。
06
ELISA实验的优点和局限性
ELISA实验的优点
高灵敏度
ELISA实验采用酶放大效应,能够显 著提高检测灵敏度,可实现微量甚 至痕量水平检测。
特异性高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ELISA实验具 有很高的特异性,能够有效区分不 同抗原和抗体。
成本较高
ELISA实验试剂和设备成本较高,对于大规模筛查和临床 应用有一定限制。
ELISA实验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ELISA实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医药研究、食品安全等领 域。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针对ELISA实验操作繁琐、耗时等问题,研究者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改进和优化, 如快速ELISA、全自动ELISA等。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霉菌毒素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霉菌毒素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或是饲料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可能会产生。

据统计,已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常见的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赭曲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麦角毒素等。

霉菌毒素污染多为复合型,饲料中大多存在3种以上的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毒素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

因此,霉菌毒素的检测必须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

1霉菌毒素检测方法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目测法,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法(KIA)及快速试纸检测法。

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此项技术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

经过三四十年发展,ELISA技术已经作为一个成熟的快速筛选方法,应用于不同的行业,美国USDA,EPA将众多ELISA的方法作为官方快速筛选方法。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基本原理是,在合适的载体上,酶标记抗体或抗原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成酶标记抗体抗原复合物,在酶底物的参与下,复合物上的酶催化底物使其水解成为另一种带色物质,其核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深浅来进行分析。

该法优点突出,1)灵敏度高,干扰小:抗体抗原的免疫反应特异性很强,结构类似物、荧光物质、有色物质对检测的干扰很小。

2)操作简便快捷:由于特异性强,简化了样品的预处理和提取纯化过程,同时测定时间短。

3)安全性高,污染少,成本低廉:不需要昂贵的测定仪器,且所用试剂也相对较少,毒素标准品的浓度可以很低,减少了对检测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和污染。

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3试剂盒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elisa的基本原理方法类型及应用

elisa的基本原理方法类型及应用

elisa的基本原理方法类型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免疫学的诊断技术,属于发光免疫分析( FIA)的一种,它能判断待测物质是否含有某种抗原或抗体。

ELISA 是由分子生物学家Peter Perlman在 1969 年发明的,它是由免疫学家和检验室专业人士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形成的一种常见的检测工具。

ELISA 试验有三个主要步骤:配制板(Prepare Plate)、抗体配体结合(Antibody-Antigen Binding)和检测(Dectection)。

首先在特定医学实验室中将待测抗原或抗体与其他分子结合在反应基片或其他特定容器上。

随后,将特异性的抗体结合该特定的抗原或其抗体,以形成特异性的蛋白质复合物;最后,将一种特定的发光抗体,经过特定的化学或物理反应,与试剂相结合,从而检测到这种抗原和其抗体。

ELISA 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检测抗原的ELISA,也被称为酶免疫吸附法(EIA);另一种是检测抗体的ELISA,也被称为免疫印迹分析(IIA)。

酶免疫吸附法(EIA)的主要特点是反应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可以快速地检测特定抗原。

它的原理是将适当浓度的待测抗原与抗原试剂相结合,然后将相互作用的悬液加到对应的孔板上,再将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悬液加到孔板中,当抗体与抗原发生作用时,会形成一个抗体复合物,并产生一个抗原复合物;最后,将作用到抗原复合物上的特异性发光强度肽或其他发光物质,最终显示出抗原浓度水平,以便进行分析。

而免疫印迹法(IIA)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对相对浓度较低的抗体进行检测,可以精确地评估特定的抗体水平。

原理是将含有特定酶质的试剂加到孔板上,然后将抗原悬液加入酶质中,将含有特定抗体的悬液加入酶质中,当与特定抗原结合时,形成抗体复合物,将特定发光抗体结合到抗原复合物上,从而检测特定抗体水平。

ELISA 应用非常广泛,在生物学、药物学、流行病学等一些领域中都有应用,并且能够检测出抗原和抗体的小量组分,能够准确的检测出抗原和抗体,从而更有效的同时体现出检测的准确性。

植物NADPH酶联免疫分析(ELISA)

植物NADPH酶联免疫分析(ELISA)

植物NADPH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植物组织,细胞及其它相关样本中植物NADPH含量。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植物NADPH水平。

用纯化的植物NADPH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植物NADPH,再与HRP标记的NADPH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植物NADPH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植物NADPH浓度。

标本要求: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1.标准品的稀释与加样:在酶标包被板上设标准品孔10孔,在第一、第二孔中分别加标准品100μl,然后在第一、第二孔中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从第一孔、第二孔中各取100μl分别加到第三孔和第四孔,再在第三、第四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在第三孔和第四孔中先各取50μl弃掉,再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五、第六孔中,再在第五、第六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ul,混匀;混匀后从第五、第六孔中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七、第八孔中,再在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取50μl加到第九、第十孔中,再在第九第十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九第十孔中各取50μl弃掉。

(稀释后各孔加样量都为50μl,浓度分别为120U/L,80U/L ,40U/L,20U/L,10U/L)。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待测样品孔。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ELISA的原理和类型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方法。

它通过测量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来检测身体内部特定物质的存在与否。

ELISA的原理基于体外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

直接ELISA是最简单的类型。

首先,在表面上涂覆特定抗原,使其与固相的试剂反应。

然后,加入待测样品,如果样品中存在特定抗体,它们将结合到被固定的特定抗原上。

接下来,加入与特定抗体结合的酶标记抗体。

最后,通过添加底物,观察酶催化的氧化型底物在酶的作用下转换为可检测的产物颜色的变化。

间接ELISA是常见的ELISA类型。

在间接ELISA中,首先在表面上涂覆特定抗原,使其与固相试剂反应。

然后,加入待测样品,如果样品中存在特定抗体,它们将结合到被固定的特定抗原上。

接下来,加入与特定抗体结合的次级抗体,该次级抗体已与酶标记物结合。

最后,通过添加底物,观察酶催化的氧化型底物在酶的作用下转换为可检测的产物颜色的变化。

竞争ELISA(也称为间接竞争ELISA)是一种用于测定种属特异性抗体或多克隆抗体的方法。

在竞争ELISA中,首先在表面上涂覆特定抗原,使其与固相试剂反应。

然后,加入已知浓度的酶标记抗体和待测样品,并使它们在未饱和条件下与被固定的抗原竞争结合。

最后,通过添加底物,观察酶催化的氧化型底物在酶的作用下转换为可检测的产物颜色的变化。

总的来说,ELISA的原理是通过将被测物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并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结合复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来检测和定量测量特定物质的存在。

这种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实验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elisa检测方法的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方法的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方法的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基本原理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游离的反应物,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且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从而使该测定方法具有高敏感度。

具体的方法较多,有用于检测抗体的间接法(图8-1)、用于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图8-2)以及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抗原竞争法等等。

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ELISA间接法。

图8-1 ELISA间接法图8-2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材料与仪器】1. 包被缓冲液(pH9.6的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洗涤缓冲液(pH7.4的0.15mol/LPBS)、底物缓冲液(pH5.0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终止液2mol/LH2SO4、抗原、抗体及酶标记抗体、正常人血清和阳性对照血清、TMB。

2. 聚苯乙烯塑料板(简称酶标板)40孔或96孔、ELISA检测仪、50μl、100μl微量加样器、塑料滴头、小毛巾、洗涤瓶、小烧杯、玻璃棒、试管、吸管、量筒等。

3.4℃冰箱、37℃孵育箱。

【实验方法】一、ELISA间接法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

1. 包被固相抗原: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1~10μg/ml,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1ml,4℃过夜。

次日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min,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2.加待检标本:加一定稀释度的待检样品(未知抗体)0.1ml于上述已包被的反应孔中,置37℃孵育1h,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min,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植物激素含量

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植物激素含量

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植物激素含量姓名:李希东专业:植物学学号:200808201 日期:09.5.10 成绩:一、实验目的:掌握间接法测定植物激素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逆境对玉米根系ABA和IAA含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rt assay,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 enzymite technique)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免疫测定技术。

其建立在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基础之上的,即①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专一性和敏感性;②酶的高效催化特性。

ELISA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被分析物先与其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然后再检测抗体或抗原上酶标记物的活性,从而达到定性或定量测定的目的。

间接法是将过量的与蛋白质连接的待测植物激素(实验前将该激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等蛋白质连接成[激素一蛋白质复合物])吸附在固相支持物上,然后加入待测植物激素和相应抗体,使抗体与待测植物激素及激素蛋白质复合物结合,再加入酶标抗体(标记酶与非特异第二抗体的复合物),就形成〔蛋白质·激素·第一抗体·第二抗体·酶复合物〕,加入底物后就生成有色产物,测定其吸光率,可计算待测抗原的量。

如果抗体、激素一蛋白质复合物和酶标抗体的量一定,并且[激素·蛋白质复合物]和待测激素的总量超过抗体的量,那么生成的[蛋白质·激素·第一抗体·第二抗体·酶复合物]的量就受待测激素含量的限制,因此待测抗原的量将与吸光率成反比。

图A表示间接酶联免疫方法的基本原理:A.间接酶联免疫原理示意图示反应板(固相载体)示激素特异抗体(一抗)示激素(抗原)示非特异二抗示蛋白质·激素复合物示标记酶本实验所采取的方法,则是利用游离抗原和吸附抗原与游离抗体的竞争性结合反应,它的原理可用下式表示:Ab十H十HP=AbH十AbHP其中Ab表示抗体,H表示游离激素,HP表示吸附在板上的激素一蛋白质复合物。

简述elisa的基本原理

简述elisa的基本原理

简述elisa的基本原理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酶与抗原或抗体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检测样本中的目标分子。

Elisa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Elisa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间接法、直接法、竞争法和夹心法四种类型。

其中,间接法和直接法是最常用的两种。

在间接法中,首先将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样本加入到固相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上,形成抗原-抗体-酶复合物。

然后,通过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加入底物和显色剂,测定酶的活性,从而间接检测出待测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而在直接法中,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样本直接与固相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复合物,然后通过相同的方法进行检测。

竞争法和夹心法则是在间接法和直接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竞争法中,待检测的样本中的抗原与固相抗原结合,而夹心法中,待检测的抗原与固相抗体结合。

这些不同的Elisa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Elisa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例如,在临床诊断中,Elisa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疾病标志物,如肿瘤标志物、传染病病原体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Elisa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因子、激素、抗体等;在药物开发中,Elisa可以用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学评价等方面。

总之,Elisa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其基本原理简单清晰,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泛。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Elisa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茉莉酸(JA)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植物组织,细胞上清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茉莉酸(JA)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植物茉莉酸(JA)水平。

用纯化的植物茉莉酸(JA)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茉莉酸(JA)再与HRP标记的茉莉酸(JA)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 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茉莉酸(JA)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植物茉莉酸(JA)浓度。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

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

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备
用。

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

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手工或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冷冻备用。

2. 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
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3. 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与加样:在酶标包被板上设标准品孔10孔,在第一、第二孔中分别加标
准品100μl,然后在第一、第二孔中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从第一孔、第二孔中各取100μl分别加到第三孔和第四孔,再在第三、第四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在第三孔和第四孔中先各取50μl弃掉,再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五、第六孔中,再在第五、第六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ul,混匀;混匀后从第五、第六孔中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七、第八孔中,再在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取50μl加到第九、第十孔中,再在第九第十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九第十孔中各取50μl弃掉。

(稀释后各孔加样量都为50μl,浓度分别为1500pmol/L,1000pmol/L,500pmol/L,250pmol/L,125pmol/L)。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待测样
品孔。

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48T的20倍)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48T的20倍)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
15分钟.
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测定应在加终止
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注意事项:
1.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3.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4.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

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样本OD值大于标准品孔第一孔的OD值),请先用样品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5.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6.底物请避光保存。

7.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8.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

9.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

10. 如与英文说明书有异,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
在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
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
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
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
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
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此图仅供参考)
试剂盒性能:
1.样品线性回归与预期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92以上。

2.批内与批见应分别小于9%和15%
检测范围:
80pmol/L -2000pmol/L
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1.试剂盒保存:;2-8℃。

2.有效期:6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