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作用
颈动脉超声与CTA运用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颈动脉超声与CTA运用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摘要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与颈部多排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动脉超声和CTA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优缺点。
结果超声检查出左侧狭窄10例,右側狭窄9例,双侧狭窄21例,与CTA 检查出的10、11、19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TA与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检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3例,并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但在CTA检查中被诊断为完全闭塞。
结论超声与CTA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斑块检出率差异不大,但对于重度狭窄超声检查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超声;颈部多排CT血管造影;脑梗死;诊断价值脑梗死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其特点为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1]。
颈动脉狭窄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根据文献可知,约70%的脑梗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病变[2]。
所以,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在降低致死率、致残率和防治脑梗死发生等方面的价值很大。
超声和CTA 是检测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常用检测方法,各具优点。
本次临床研究将超声和CTA同时运用于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进行诊治并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7~89岁,平均年龄(42.4±16.9)岁;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
1. 2 方法1. 2. 1 超声检查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0 MHz,患者采取仰卧位,将颈部完全暴露,进行双侧颈动脉的检查。
1. 2. 2 CTA检查采用东软128排CT扫描机,非离子型对比剂选择60 ml 优维显,采用高压注射器在肘前静脉进行注射,流率为4 ml/s,扫描条件:120 kV,300 mAs,扫描层厚1 mm,扫描野190 mm,螺距0.923,层间隔0.5 mm,矩阵512×512,床速49.2 mm/s,从主动脉弓到外耳孔全部进行扫面,扫描延迟时间的确定利用智能触发软件,120 Hu为其出发的阈值[3]。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分析.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7-22T16:00:12.9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月3期作者:陈竹叶邵婷[导读] 对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结果果展开研究分析。
陈竹叶邵婷(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100)【摘要】目的:对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结果果展开研究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155例,分析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结果:15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内中膜增厚27例,低回声斑块49例,强回声斑块46例、混合回声斑块53例。
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为评估疾病风险、改善预后效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of 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55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ccep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the results of 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Clin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155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7 cases of intima-media thickening, 49 cases of hypoechoic plaques, 46 cases of hyperechoic plaques, and 53 cases of mixed echo plaques.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method is high, and it can provid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basis for assessing disease risk and improving prognosis.【Keywords】 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agnosis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作脑缺血性疾病,是不同程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在发病期间,患者出现单眼视力减退、对侧偏瘫、偏身麻木、偏盲等症状。
急性脑梗死颈部血管超声(CUS)的诊断价值

高 琪
(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 1 3 0 0 2 1 )
[ 中图分 类号 ] R 4 4 3 .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0 0 2 — 2 3 7 6( 2 0 1 5 )1 0 — 0 1 3 9 — 0 2
3 讨 论
所示 的梗 死灶 面积进行分组 ,梗 死灶 > 3 o m 。 者为 大面积脑 其 中大面积梗死患者 C U S 异 常率为 9 2 . 3 1 %( 6 0 / 6 5);小面
动 脉粥样 硬化导致 的动脉 管腔变化 和血流 动力学 的变
者 为腔隙性脑 梗死组 ,共 5 3 例 ;年龄 4 0  ̄ 7 5 岁 ,平均 ( 6 4 化是脑 梗死 的重要病 因 ,颈动 脉粥样硬 化斑块 主要是 由胶 ±1 0 ) 岁; 体重 5 3 ~ 7 7 k g , 平均 ( 6 4 ± 1 0 ) k g ; 其 中男 2 9 例,
CUS异常率 为 7 2 . 7 8 %( 1 3 1 / 1 8 0 ) 。其 中大面积梗死 患者 C US异 常率为 9 2 . 3 1 %( 6 0 / 6 5 ) ; 小面积脑梗 死 患者 CUS
异常 率为 6 2 . 9 0 % ( 3 9 / 6 2 ) ; 腔 隙性脑梗死 患者 C U S 检 查率为 6 0 . 3 8 % ( 3 2 / 5 3 ) ,其 中大 面积梗死 患者 C U S 异 常率 明 显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Q 5 ) 。结论 :C U S 检 查可直接 获得 患者颈部血 管 内膜及 斑块参数 ,对急性脑梗 死
[ 摘
要 ]目的 :分析 急性 脑梗 死 的颈部 血 管超声 ( C US )的诊 断价值 。方法 :选择 吉林 省人 民 医院
联合颈部血管彩超、MRA评价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联合颈部血管彩超、MRA评价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的临床意义
尚文鹏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08(020)009
【摘要】目的:评价联合颈部血管彩超、MRA对诊断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
死的临床意义。
方法:以55例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24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行颈部血管彩超、MRA检查。
结果:两组间颈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颈动脉斑块最常见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且易发生
在双侧颈动脉及与脑部病灶同侧的颈动脉。
MRA与颈部血管彩超对颈动脉狭窄吻合率较高,且MRA可同时显示颅内动脉狭窄。
结论:联合颈部血管彩超、MRA可同时显示颅内外动脉硬化程度,对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906-907,909)
【作者】尚文鹏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阜新1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MRA在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J], 丁军明;张毅;胡可明;汪长胜
2.颈部血管彩超、CTA联合评估颈内动脉狭窄与前循环急性脑梗死 [J], 季娟;丁长青;王雪璐;刘文;谢光彤;史志卫
3.颈部血管彩超对前循环脑梗死的评价 [J], 张洋
4.联合颈部血管彩超、MRA评价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J], 尚文鹏
5.颈部血管彩超对前循环脑梗死的评价研究 [J], 王明玉; 李红娥; 籍牛; 杨茹; 周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况,主要诊断标准为:大脑中动脉: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 发现患者在收缩期时血流速度超过140cm•S-1,则证明患者 属于大脑动脉血管狭窄。颈部血管超声主要对患者颈部动脉 狭窄和斑块进行诊断。诊断标准为:若IMT超过1.5mm,同时 在血管内明显凸出,或者患者周边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局限性 内膜厚度,大约低出50%左右,则可判断为动脉硬化斑块形 成。
经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诊断准确率和血流异常情况
检查率都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应用经颅 多谱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令人满意,诊断结果更 为精准。
参考文献 [1]唐明美.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急性脑 梗死的临床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9):2248-2250. [2]李宏杰.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临床 价值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3):60-61. [3]徐琳琳.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临床 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449.
收稿时间:2020-11-28 收稿编辑:胡明
2021年第05期 . 中 国 农 村 卫 生 2021.03
学 术 研 讨 79
CHINA RURAL HEALTH
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部血管超声诊断 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卢品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目的:观察对脑梗死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的诊断 效果。方法:随机从2017年4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5例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实验 组,并将同期55例健康人群设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检查指标。结果:实验组 检测后流速增加(0.18%)、流速减缓(3.63%)、信号消失(3.63%)高于参照组流 速增加(12.72%)、流速减缓(16.36%)、信号消失(14.54%)。结论:对脑梗死疾 病采用经颅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进行诊断准确性较高。
颈部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颈部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发布时间:2022-12-25T01:23:32.59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1期作者:邵立志石祥凤刘忠华[导读]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邵立志石祥凤刘忠华南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巴中 636600摘要: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
均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
结果观察组内中膜正常率低于对照组,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率为68.00%,高于对照组(36.00%,P<0.05)。
观察组左侧及右侧CCA值、IC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可早期评估颈部血管内中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情况,为早期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颈部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供血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脑组织坏死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1]。
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后3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故早期诊断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意义重大。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的特点,并且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2]。
基于此,本文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研究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
观察组年龄50~81(61.05±2.49)岁,男性27例,女性23例。
经颅多普勒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脑梗死中的应用

经颅多普勒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脑梗死中的应用刘海花;郑春梅;孙洪言;任秀乾;朱丽晴【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39)5【摘要】目的:颈部血管彩超结合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经过高年资神经内科医生确诊同时有CT或MR诊断报告脑梗死患者100例,对上述患者行TCD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
结果:检出脑动脉硬化的有76例,颈部血管(颈总、内动脉)硬化且伴有较明显斑块的有82例。
TCD检查脑动脉血管发生硬化改变,且同时可见血管流速增高的共48例,脑动脉硬化改变,同时可见血管流速减低的共32例。
结论:TCD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有助于临床上早期发现脑梗死,对临床上早期诊断脑梗死有较大帮助。
【总页数】2页(P115-115,117)【作者】刘海花;郑春梅;孙洪言;任秀乾;朱丽晴【作者单位】苏州市广济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3;苏州市广济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苏州市广济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苏州市广济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相关文献】1.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状况的价值分析 [J], 王畅2.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J], 张岩3.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J], 陈利捷4.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吴超5.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彩超联合检查在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J], 付劭静;杨月明;王东;黄维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部血管彩超的临床应用价值

颈部血管彩超的临床应用价值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颈部血管彩超的临床应用价值一、颈部血管彩超1、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适应症:中风、颈椎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手麻、肢体无力等症状的患者;高危病人的筛选: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颈动脉手术患者判断狭窄率及术前定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判断血流通畅程度等。
2、颈部血管检查内容:颈总动脉错误!未定义书签。
、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椎动脉颅外段3、正常椎动脉:有的学者将椎动脉分为三段:第一段(V1)是椎动脉的起始部和其近侧段第二段(V2)是椎动脉的椎间段第三段(V3)是位于寰椎的部分,其走行弯曲,血流颜色是双向,V3的特征性血流4、颈部血管彩超在脑卒中的应用价值:评估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在脑卒中急性期评估的价值;在脑卒中后期对康复疗效的评估二、颈部血管彩超的评价①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内中膜增厚(1– mm);正常内中膜(< mm))②对狭窄处斑块的结构和回声特征进行评估。
(不规则型、不均质性斑块易引发斑块的破裂、出血、溃疡形成、斑块或血栓脱落,是造成栓塞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③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1、动脉硬化斑块的分类(1)根据斑块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表面光滑性等形态学特征,分为:规则形:以扁平形多见,表面光滑,呈弧线形突出于管腔,表面纤维帽呈细线状中等水平回声。
不规则形:斑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纤维帽不完整,表面回声不连续。
溃疡形: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局部组织缺损,表现为火山口样特征,CDFI:表现为血流向斑块内灌注的特征。
(2)按声学特征分类根据斑块对声波吸收和反射所表现出的声学特征,分为:均质回声型:斑块内部回声均匀,表现为均匀的低回声、中等水平回声或强回声。
不均质回声型:即斑块内部大于20%的面积出现声学特征不一致,表现为强弱不等的回声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作用作者:贾恩亮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究颈部血管超声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对颈部血管超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结果观察组平均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硬化28例(单纯内膜增厚3例),斑块发生率为86.67%
(26/30);对照组颈动脉硬化11例(单纯内膜增厚2例),斑块发生率为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脑梗死;诊断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09.0.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老年群体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脑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会使患者的脑供血出现障碍,使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问题,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而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为研究颈部血管超声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0.9±3.2)岁;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1.8±3.4)岁。
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均采用同一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
7.5~12 MHz;所有受检人员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具体方法为:对颈内动脉颅外段以及颈总动脉起始部、主干、分叉等部位进行探测,着重观察是否有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观察其形态、分布、大小等;测量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部位为颈总动脉交叉处(约1.5 cm);测量颈动脉内径,测量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后(约2 cm);测量颈总
动脉内径,测量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前(约2 cm);测定脑血流量。
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观察项目
(1)两组脑血流量情况;(2)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形态、分布。
斑块判定标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 mm。
斑块形态特征:硬斑为斑块高度不平,伴声影,强回声;扁平斑为局部轻微隆起,回声增强增厚,且内膜不光滑;软斑为回声强弱不均,斑块凸出管腔,表面光滑连续;溃疡斑为表面有凹凸,斑块较大,边缘回声较低,基底较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脑血流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脑血流量为
(765.35±116.43)ml/min,对照组平均脑血流量为(1076.58±163.29)ml/min,观察组平均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形态、分布对比
观察组经检查后发现,28例颈动脉硬化中单纯内膜增厚3例,斑块发生率为86.67%
(26/30);对照组11例颈动脉硬化中单纯内膜增厚2例,斑块发生率为30.0%(9/30),两组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1]。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
倘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脑梗死发病原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病机制主要有:动脉血管狭窄区域压力间歇性下跌对血液供应产生影响;栓子出现局部脱落,随着血液流向末梢血管,造成末梢血管阻塞。
通常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狭窄会更为严重,动脉粥状硬化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不断变化,脑梗死
在中年人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是由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弹性纤维、脂肪细胞、炎症细胞等组成。
在此类细胞形成斑块时,若出现纤维帽缺损,则斑块不稳定而形成易损斑,其在血流的冲击下极易形成栓子进入颅内,造成梗死灶出现。
就目前来看,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临床上诊断脑梗死的方式较多,主要有颈部血管超声、CT、经颅多普勒超声等。
颈部动脉超声是临床上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重要手段,其能够准确提供斑块的特征、范围、位置信息以及易损程度,可直接测量颈动脉中膜厚度,可清楚显示血流情况及管腔狭窄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2]。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影像学特征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增厚情况,观察组患者内膜损害更重,颈动脉斑块形成率较高。
研究发现,斑块的分布部位主要有颈总动脉交叉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起始处等。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斑块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等,能够依据斑块的回声特点等判断斑块稳定性:不稳定斑块的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炎性细胞和脂质细胞较多,极易出现破裂、形成血栓,患者血栓脱落后极易出现脑血管疾病;稳定性斑块内部均匀,表面光滑,脂质成分较少,脱落、破裂情况发生较少,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率较低[3]。
本文通过对确诊脑梗死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30名进行研究,观察两组的平均脑血流量、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斑块形态、分布,发现观察组(脑梗死组)平均脑血流量为
(765.35±116.43)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流量(1076.58±163.29)ml/min,且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帮助。
参考文献
[1] 梁颖茵,朱建忠,陈松林,等.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331-3332.
[2] 杨新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多普勒彩超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54-55.
[3] 朱红强,周茜.颈动脉血管超声对脑梗死临床诊断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4):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