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治疗简述

合集下载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补液原则是医疗保健中一种基本原则,它是将液体溶液和溶液代替血液流失以维持血液量的做法。

主要的补液类型有水谷胱甘肽(Glycylglycine)、维生素溶液、糖水、和氯化钠溶液等。

由于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大多数的治疗都是通过补液的形式来实现的。

补液的选择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选择水谷胱甘肽或糖水作为补液。

水谷胱甘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补液,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水分,并促进体内的一些代谢,从而恢复患者的健康。

而糖水可以加速消化,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同时也有利于治疗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补钾原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它也是一种基本原则,是在补液和恢复体液平衡的同时,补充体内钾的量。

一般来说,补钾可以通过氯化钾注射,也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如口服氯化钾或者钾果汁。

补液和补钾都是为了维持体液平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消化。

在补液和补钾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来定,并且要注意恰当的剂量和适当的时机。

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使用误用或超量使用,以防出现不良反应。

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保证治疗后患者健康的基本原则,如果患者的体液失衡,可以使用补液和补钾的技术来恢复体液平衡。

但是,千万不可以轻易使用,因为出现不规则的补液和补钾可能会造成反动,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补液和补钾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促进新陈代谢,恢复血液循环,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但应以恰当的剂量为原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进行补充。

总之,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医疗保健中一种基本原则,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恢复体液平衡,但剂量和时机要恰当,以防出现不良反应。

只有当患者的体内有缺水或缺钾时,才可以采用补液和补钾技术,来维持健康状态。

静脉输液操作简述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操作简述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操作简述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将药物、液体等通过静脉注入体内,常用于补充体液、补充营养、输注药物等治疗或预防疾病。

为了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与有效,以下是静脉输液操作简述及注意事项。

1.洗手及消毒:操作前应充分洗手,并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然后使用消毒酒精消毒双手。

双手和所需使用的工具应保持干燥。

2.选择静脉: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在经过适当的评估后选择合适的静脉。

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手臂上具有充盈表现且易于触及的静脉。

3.穿刺:先用透明胶带固定针头后,拿起穿刺器,用主手的拇指按在静脉的下方约1-2cm处,同时其他手的拇指和食指把握好穿刺器,垂直地将针头穿刺进入静脉。

穿刺成功后将顶野空心针缓缓曲折静脉,若看到血液回吸代表成功进入了静脉。

4.固定:穿刺成功后,用无菌纱布或透明胶带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无故脱落。

5.连接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包装,取出输液器,拧掉输液器顶部的保护帽,顺时针旋转与针头连接,确保无漏气现象。

6.调整流速:输液器连接完成后,可以调整滴速大小,通常以滴数/分钟为单位,根据医嘱要求选择滴速,控制流速在正常范围内。

7.观察:静脉输液进行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心率、体温等。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输液器滴液情况,如滴速过快、滴速过慢或滴液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报告医护人员。

8.处理并发症:静脉输液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局部出血、血肿、感染等。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输液并向医护人员汇报。

9.注意事项:- 使用无菌穿刺器材,避免交叉感染。

- 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 注意穿刺的针头长度,不要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

- 输液器的储液袋应不透光,并检查其质量,避免滴液有异物。

- 输液器档位调节要准确,避免滴速过快或过慢。

- 定期更换输液器,避免细菌滋生。

- 遵循止血性措施,在穿刺后避免局部渗血。

- 注意滴液应均匀,避免突然加速或停滴。

- 经常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及时处理不适或异常情况。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心肺复苏CPR:针对呼吸和心搏骤停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重点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灌注和功能。

分为三个阶段:基本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LS,复苏后治疗PCAC。

●基本生命支持BLS:又称初期复苏或心肺复苏,是心搏骤停后挽救病人生命的基本急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包括呼吸道的管理)。

●高级生命支持ALS:是基本生命支持的延续,是以高质量的复苏技术,复苏器械、设备和药物治疗,争取最佳疗效和预后的复苏阶段,是生命链中的重要环节。

包括呼吸支持、恢复和维持自主循环、CPR期间的监测、药物治疗。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丧失排血功能而导致周身血液循环停止和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

包括①心室纤颤VF②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③无脉性心电活动PEA(包括心肌电-机械分离EMD、室性自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等)④心搏停止●心脏按压/心脏按摩:间接或直接施压于心脏,使心脏维持充盈和搏出功能,并能诱发心脏自律搏动恢复的措施。

●电除颤:是以一定能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中止的方法,以直流电除颤法最为广泛应用●氮质血症:由于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不能经肾排泄,含氮物质积聚于血中,称~。

●肾脏代替治疗RRT:又称为血液净化,是应用人工方法替代肾脏功能清除体内水分和溶质,同时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常用方法包括血液透析HD、血液滤过HF、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腹膜透析●重症监测治疗的内容1、循环系统①心电图监测:了解心率快慢、诊断心律失常、判断心肌缺血、监测电解质改变、观察起搏器功能。

②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和有创性监测③组织灌注的监测:组织灌注状态与其预后密切相关2、呼吸系统①呼吸功能监测②呼吸治疗●简述初期CPCR的主要任务和步骤1、主要任务:迅速有效地建立人工呼吸和循环,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脑的血流灌注和供氧2、步骤:C-A-B-D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B(breathing)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D(defibrillation)尽早电除颤●看到有人在路边晕倒,你该怎么做?(踩他两脚嗯。

静脉输液中常用的输液液体有哪些

静脉输液中常用的输液液体有哪些

静脉输液中常用的输液液体有哪些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液体以满足身体所需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那么,哪些输液液体是常用的呢?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输液液体和其应用。

1.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静脉输液中最常用的液体之一。

它是一种含有0.9%氯化钠(盐分)的溶液,与人体细胞内的盐分浓度接近,因此能够有效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

生理盐水常被用于补充体液、纠正脱水和维持血压稳定。

2. 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是含有葡萄糖的输液液体。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

例如,低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用于补充能量和提供细胞呼吸所需的底物。

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用于治疗低血糖和某些代谢疾病。

3. 乳酸林格液乳酸林格液是一种含有乳酸、钠、钾、钙和氯离子的输液液体。

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术过程中,可用于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维持电解质平衡。

4. 氟化钠溶液氟化钠溶液是一种含有氟离子的输液液体。

它常用于治疗缺氟症和预防龋齿。

氟化钠溶液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充,以满足人体对氟离子的需求。

5. 氨基酸溶液氨基酸溶液是一种含有氨基酸的输液液体。

它可用于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和修复组织。

氨基酸溶液常与其他营养物质混合使用,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除了上述常用的输液液体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的输液液体,例如血浆、胶体溶液和药物溶液等。

这些输液液体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中常用的输液液体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乳酸林格液、氟化钠溶液和氨基酸溶液等。

这些输液液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应用,可以满足患者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需求,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

在使用这些输液液体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简述静脉补液的原则

简述静脉补液的原则

简述静脉补液的原则静脉补液是一种运用补液技术以补充脏器和组织缺水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它是一种基础性的治疗措施,可以对患者的水和电解质的缺乏及病理性缺液进行补充,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目的。

临床上,静脉补液可以用于治疗脱水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变等。

静脉补液的原则是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身体特性及病情特点,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液措施,以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使血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在正常的范围内,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液体,以及合理的速度和量进行补充,以尽可能确保患者的身体得到补液的满足。

一般来说,静脉补液的原则有以下几个:(1)补量:在补充前,确定患者的补液液体,补充量和速度,以保证满足患者的补液需要,并补充充足的水、电解质、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元素。

(2)比例:确定补充的液体比例,以满足患者的体液平衡,保持正常电解质组成和水分平衡,避免混溶液过低或过高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3)时间:注意补液的时间,如果患者有继发性缺液,则及时补充,因为大量的液体损失可能会导致死亡。

(4)前后关系:要考虑补液前后,补液前要检查脉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补液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检查合理的补液量。

(5)安全性:要选择满足患者要求的安全液体,防止滥用,避免过多的补液。

此外,在补液过程中还要注意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患者的营养,比如可以选择高营养配方液体进行补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氨基酸、脂质乳剂等,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如果患者有肾功能衰竭和肝脏功能衰竭,可以考虑选择低盐高营养配方液体;如果患者因病因而出现血液形态异常,可以做出解释,并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维持血液的正常形态。

以上是关于静脉补液的原则的简要介绍,在实践中,必须掌握正确的补液原则,加以运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以此为基础,尽可能考虑患者的身体特点,实施补液技术,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简述休克病人补液原则

简述休克病人补液原则

简述休克病人补液原则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体内缺水状态,伴有脱水、体液平衡的失调,心脏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管有药物治疗,但要确保治疗的成功,补液是必不可少的。

补液是一种以不同的液体组合来补充体内缺水的治疗方法,这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恢复体内的水分平衡。

补液对治疗休克病人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休克病人的体液失衡,补充液体重要性不言而喻。

补充液体也可以提高血液中水分的浓度,使得病人的血液重力更容易流通,防止缺水带来的细胞损伤。

此外,补充液体也可以防止体内其他重要的体液物质,如糖、蛋白质等丧失,而影响治疗效果。

但是,补液也不是无敌的,过度补液也可能对病人有害。

因此,在治疗休克病人时必须非常谨慎,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休克病人补液的原则主要有三个:
首先是适量补液。

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选择补液剂量,确保补液量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其次是遵循调节原则。

在进行补液前,必须考虑病人的体液失衡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剂,以便快速恢复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最后是遵守维持原则。

在病人体液恢复平衡后,应注意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水平,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水分损伤病人的健康。

以上就是简述休克病人补液原则的内容。

休克的治疗必须正确应用补液治疗,合理补充液体,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确保病人有效康复。

治疗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定期监测病人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更新治疗方案,使病人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简述输液剂的种类及用途

简述输液剂的种类及用途

简述输液剂的种类及用途
输液剂是一种用于补充人体水分和电解质的药物剂型,主要用于治疗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

以下是输液剂的种类及用途:
1.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一种等渗的输液剂,主要用于补充人体水分和电解质。

生理盐水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如腹泻、呕吐、发热等。

2. 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高渗的输液剂,主要用于补充人体能量和水分。

葡萄糖注射液可以用于治疗低血糖、饥饿、疲劳等。

3. 电解质输液剂:电解质输液剂是一种含有电解质的输液剂,主要用于治疗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输液剂包括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等。

4. 胶体输液剂:胶体输液剂是一种含有胶体物质的输液剂,主要用于治疗低血容量休克。

胶体输液剂包括右旋糖酐注射液、羟乙基淀粉注射液等。

5. 营养输液剂:营养输液剂是一种含有营养物质的输液剂,主要用于治疗营养不良。

营养输液剂包括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剂注射液等。

总之,输液剂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剂型,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在使用输液剂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使用输液剂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补液简述

补液简述

一、补液的几个基本概念:1.补液,补的不只是液体,而是根据病情,补充足够的水和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也就是:中和过多的,补充不足的,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2.补液不是目的,补液是使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从而进一步功能恢复的前提,正确补液应同时及以后积极的治疗原发病,不能单纯的为了补液而补液。

3.张力,是指电解质溶液占总溶液的比例,张力越高,溶液所含电解质越多。

所谓“等张溶液”,是指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

所谓“张力”实质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

临床上,0.9% NaCl(盐、NS、生理盐水),1.4% NaHCO3(碱),1.87%乳酸钠均为等张液;任何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无张力,因为葡萄糖溶液不适电解质溶液。

4.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

渗透压是个相对的概念,两种不同溶液之间才有渗透压的概念。

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生理盐水),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则相应地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

临床上,5%GS(糖、葡萄糖),NS是等渗液,10%GS、10%NaCl、5% NaHCO3是高渗液。

二、补液的生理学和数学基础1. 液体量正常人每日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

这些水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和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

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内生水)约200—400mL。

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影响因素:损伤修复,生长发育;术后低蛋白血症;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多(体温每升高10C,液体量增多10%)。

有脱水情况的,除生理需要量外,还有累计损失量和继续损失量。

2. 能量0--1岁100kcal/kg 以后每增加三岁能量需要量低减10kcal/kg正常情况下,能量来自于饮食,短期禁饮食患者能量来自于输液中的葡萄糖,并且,补液时根据制定的补液计划,补足各种所需液体,液体量的不足部分都可以用糖来补充(糖尿病补液另说);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超过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100例病人,随机分成常规输液和目标控制输液组 两组病人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分别为4.7 0.5 vs 3.0 0.5天 住院时间分别为7 3 vs 5 3天 术后需要治疗的严重PONV分别为36% vs 14% 结论:目标控制输液肠蠕动早,术后恶心呕吐发生 率低,出院时间提早
* Definition: e.g.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USA (1963)
15
输多少液体
应该能够适当地补充液体的丢失 —ICF,ECF,血管内液 不应该导致液体过负荷
16
液体需要量
维持性液体治疗:对不能正常进食的病人维持基 本能量代谢所需水、电解质及糖的供给
26
Goals
Less volume infused 尽可能小的容量 Less edema 尽可能少的水肿 Quick restoration of general and microcirculatory hemodynamics with better tissue oxygenation 尽可能快速的全身和微循环的恢复并伴有尽可 能好的组织氧合
21
支持开放输液者的观点(1)
80例病人,用前瞻、双盲和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比较麻醉诱导前限制(2 ml/kg)和开放(15 ml/kg)输液
组的病人发生PONV的概率
PONV的发生率分别为73%和23%(P < 0.01)
结论:开放输液组PONV的发生率低
Ali SZ, Kurz A, et al: Effect of supplemental pre-operative fluid on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naesthesia, 2003, 58, 775–803

细胞内液
m Eq/kg 水
血浆
m Eq/L
组织间液
m Eq/L
10 160 2 26 198 3 10 100 20 65 198
140 4.5 5 1.5 151 104 24 2 1 5 15 151
134 4.5 5 1.5 145 112 24 2 1 5 1 145
3
Mg2+ 总计 ClHCO3阴离子 HPO4
充足灌注的临床表现
尿量 精神状态 毛细血管再充盈 皮肤颜色 体温
Frank-Starling 曲线 酸碱状态 乳酸水平 氧耗
脉率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18
有关围术期液体治疗……
文献甚多 观点相互矛盾 各种观点均可找到临床证据
19
液体治疗方法
依据静态平衡理论开放性输液 依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中心静脉压或肺毛 细血管契压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目标导 向性输液 限制性输液(术中每小时输液量4-6ml/kg)
5
酸碱平衡
酸—能提供H+的物质 碱—能接受H+的物质
酸碱平衡—体内酸碱的绝对量时时刻刻都在变动, 但机体可自我将pH值维持在一个狭窄的生理范围内 ,保证人体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的稳定
正常体液保持的pH值为7.35-7.45
6
人体对血液成分丢失的耐受限度
血液成份 血容量 Hb 耐受下限 100 % 80 % 相应失血量 0mL(0%) 适用制剂 晶、胶体
28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目的:保证全身的氧供
(DO2)和氧耗(VO2)
重点:容量替代治疗
正常: DO2 330mlO2/min/m2 危重: DO2 >600mlO2/min/m2
液体治疗--维持组织的充足灌注- -氧供、心脏指数、动脉血氧含量
29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
Rivers(2001)EGDT要求在诊断的最初6小时(黄金时 段),简化监测技术
8
输什么液体
9
输什么液体
完成临床治疗需求
不应该导致临床状态的异常
—生物化学指标、凝血指标、组织内病变
血液保护
10
按临床用途分类
体液平衡类液体
– 电解质类 – 酸碱平衡类
营养类液体
– – – – 碳水化合物类 脂肪乳类 氨基酸类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类
血容量扩张类液体
– 天然 – 人工合成
细胞水肿 导致高糖
晶体液
电解质溶液
第一代:生理盐水 第二代:乳酸林格氏液 第三代:醋酸林格氏液
(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
各种高渗盐水:存争议
34
生理盐水已不是液体复苏的首选
British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Intravenous Therapy for Adult Surgical Patients published in 2008
24
主张限制输液者的观点(2)
病人总数172例,加入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围术期液体治疗分成限制输液和常规输液组
限制输液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心、肺并发症 7% vs 24% – 组织愈合并发症 16% vs 31%
– 死亡率 0 vs 4.7%
结论:择期结直肠手术围术期限制输液有利
22-
SO4 有机酸 蛋白质 总计
电解质的平衡
钠 135-145 mmol/L 钾 3.5-5.5 mmol/L
钙 2.25-2.75 mmol/L
镁 0.70-1.10 mmol/L 磷 0.96-1.62 mmol/L
4
体液中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维持神经、肌肉以 维持体液的渗透平 及心肌细胞的静息 参与新陈代谢和生 构成组织的成分 衡和酸碱平衡 电位,参与其动作 理活动功能 电位的形成 Na+ 阳离子 K+ Ca2+ Mg2+ ClHCO3阴离子 HPO42SO42有机酸 蛋白质
25
该期杂志配发编者按,指出


本研究结果有待于重复
期望有更多的研究,更大的样本量和更多的外
科手术种类参加研究
Kudsk KA. Evidence for Conservative Fluid Administration Following Elective Surgery. Annals of Surgery, 2003, 238, 649 ~ 650.
围术期液体治疗
1
年龄对水分布的影响
年龄 体液总量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组织间液 血浆溶液 新生儿 80% 35% 40% 5% 1岁 70% 40% 25% 5% 2~10岁 成人 65% 40% 20% 5% 60% 40% 15% 5%
2
电解质的分布
主要电解质 Na 阳离子 K+ Ca2+
+
30
合理化的液体治疗
理智的围手术期液体治疗可以改善病死率之 外的转归指标 限制晶体用量,采用胶体治疗 液体管理的平衡措施
– 输入胶体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和补充失血 量并关注动态的容量变化过程 – 晶体液仅用于补充不显性丢失(功能性细胞外液 的丢失) – 第三间隙液体补充不十分必要 Joshi,Anesth.Analg,2005
22
支持开放输液者的观点(2)
48例 ASA1-2级病人,接受LC手术
分成开放输液和限制输液组
– 开放 40 ml/kg LR – 限制 15 ml/kg LR
观察指标
– 呼吸、运动能力、心血管激素反应、疼痛、恶心和呕吐、康复和住院时 间
结果
– 开放输液组术后进食早,手术当天符合出院标准和出院人数明显大于限 制输液组 – 开放输液组术后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都明显优于限制输液组
Holte K, et al. Liberal Versus Restrictive Fluid Administration to Improve Recovery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Annals of Surgery, 240(5): 892-899. 23
– 1kcal能量消耗需散失1ml水份
(1. Weight:1,500 kcal+20 kcal/kg/day for each kg above 20 kg 2. body surface area :1,800~2,000 kcal/m2/day)
补偿性液体治疗:对失水病人水、电解质的补给
17
Brandstrup B, Pott F, et al: Effects of Intravenous Fluid Restriction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mparison of Two Perioperative Fluid Regimens. A Randomized Assessor-Blinded Multicenter Trial. Annals of Surgery, 2003,238, 641 ~ 648.
13
胶体溶液
扩容效果好


血管内滞留时间长
可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组织和细胞水肿少
过敏、凝血障碍、肾功能影响等

价位较高
14
人工合成的胶体
快速补充血容量,增加组织灌注 足够的血管内停留时间
对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改善氧供和器官功能 体内容易代谢和排出 无过敏反应和组织毒性
– 右旋糖酐、明胶和羟乙基淀粉不同制剂均按照上述要求选用
– 积极输液复苏 – 稳定循环功能 – 重建氧平衡
早期复苏适当的终点定为
– – – – – – HR 80 – 110 次/分 MBP 65 mmHg 尿量 > 0.5 ml/kg/hr CVP = 8 – 12 mmHg HCT ≥ 30% ScvO2 >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