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第1课时(自制)

合集下载

《马说》教案(第一课时)点课(五篇)

《马说》教案(第一课时)点课(五篇)

《马说》教案(第一课时)点课(五篇)第一篇:《马说》教案(第一课时)点课23《马说》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

述:同学们请看屏幕,屏幕上画的是什么?(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一马平川等)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投影出示)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相信学习本课,大家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一定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投影出示、板书课题)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说”这种文体知识。

①文体简介。

述: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说”。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注重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即谈马、论马。

②作者和背景简介。

述:我们再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

(投影出示)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

刻苦自学。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二、熟读成诵。

1、听范读2、个人自由朗读,并检查学案预习情况P144第2题。

3、小组合作朗读。

4、师生评议,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马说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文学习的要求(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

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形象简练,意蕴含蓄,读起来回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怀才不遇的思想。

3、中招常考考点:近8年来,某某省中招课内对比阅读每年设计4道小题,1题1考点。

(1)实词理解(2)句子翻译(3)文意理解(4)迁移运用4、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够准确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和课文节奏。

3、通过课下注释及有关资料,能够准确说出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三、评价任务1.通过目标一,学生能够说出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的知识2.通过目标二,学生能读准字音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目标三,学生能够说出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评价任务1.通过目标一,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通过目标二,能够说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寓意及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马"那样的人才?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迁移应用练:辩一辩韩愈认为自己这匹“千里马”是因为没有遇到“伯乐”,所以没有发挥的机会。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而人才本身又如何做到人尽其才?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马说第一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

重点写好“画、报、候、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15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成语故事。

播放动画《塞翁失马》。

说一说你看了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课件出示玲玲图像: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听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这篇课文讲述了()准备参加()的()不小心被弄脏,()重画一张,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画变得更漂亮了。

三、读认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玲玲端详一幅评奖催促叭脏乱报纸另外及时懒虫并且糟糕肯定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3)学习多音字,课件依次出示:参和脏。

四、情景朗读1、分段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2)开火车朗读。

(3)小组赛读。

2、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统编版八年级语下册优质课件 23 马说【第一课时】

统编版八年级语下册优质课件  23 马说【第一课时】
4
文体知识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 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 象抒发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篇 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似。
5
初读,读准字音
◆方法
1、关注课下带拼音汉字。 2、听读录音,注意通假字。 3、查阅工具书,结合语境确定义项锁定读音。
6
读准字音
◆生难字
祗( zhǐ )
槽枥( cáo lì ) 奴隶( ) 执策( lì )

骈( pián )
粟( sù )
食马者( )
邪(
)sì

7
二读,读准节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今义:
安全
17
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动词,吃 )

食之不能尽其材(

动词,同“饲”,喂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 )
策 执策而临之( 名词,马鞭 )
一食或尽粟一石( 动词,吃完 )
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动词,竭尽
18
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安求其能千里也( 动词,能够 )
能 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才能 )
13
读清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用马鞭赶它
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 助词,用在动词后,
能。材,才能、才干。 凑足音节,无实义。
而不通晓能它通的其意思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面对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23马说(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教案练习

23马说(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教案练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名马,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呢?
那这些马为何那么有名呢?
正所谓“良将辅明主,宝马配英雄”,这些马能名垂千古有自身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赏识它的英雄能尽其材。但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遇到赏识它们的人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韩愈的《马说》。
此环节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读得顺畅,再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学生间互帮互助,获得共赢。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虚词表达的语气。吟读品“也”,领悟“也”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同时,也理清了全文的论述层次;美读精段,品析“不”“其”二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通过赏析排比句式、反问句式,理清精段的句式特点。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字词,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体会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重点
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字词,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难点
体会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师:课文每一段都用“也”字结尾,这些段末的“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吟读课文的方式来细细地品悟一下。
(师生吟读品悟,交流展示)
2.美读精段
师:课文第3段感情充沛,一气呵成,写得非常精彩。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这一段,体会这一段中流露出的多种语气。
四、课堂检测

《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4.《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马说》是唐代韩愈的颇为著名的散文,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言文。

该文巧比善喻,奇偶交错,一气呵成,文气浩然。

托物寓意,雅俗易懂,但思想深刻,文笔简洁洗练,恣意纵横,老辣而不乏诗情,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怀才不遇之叹,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实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学生分析】在学习《马说》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说”这种文体,比如《爱莲说》。

所以学生对于如何在文中发掘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并不是毫无头绪的。

再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常用词语的用法。

这篇文章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所以要让学生基本上理解本文的大意并不难。

学生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手头的工具书,自主解决,只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但学生大多基础过于薄弱,并受生活阅历和接受水平的限制,难以完全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基于这种情况,本节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对于内容则可不过份深入。

此外,因为《马说》创作的时间距离今天已经很久远,教学需要通过补充课外相关的史实资料、作者的生平资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文的作者、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发掘《马说》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微妙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诵读中,学会断句,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水平,尝试让学生自己翻译重要字词,进而通解全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使学生初步了解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学会断句,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水平,在朗读中使学生初步了解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平台、PPT(幻灯片)【设计思路】1、贯彻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个理念,于课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实现部分教学的目标。

《马说(第一课时)》课件

《马说(第一课时)》课件

示例:驹、骐、骥。
123456 7
(2)说一说和马有关的俗语。(至少写出两句)
示例:①人靠衣裳马靠鞍。 ②驴唇不对马嘴。
(3)猜字:古代两马并驾为“ 骈 ”;驾三马为“ 骖 ”;驾四马为 “ 驷 ”。
7. 作者在《马说》中借千里马被埋没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请你写一 联对偶句来劝慰作者,根据给出的上联写出下联即可。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_有__志__可__做__万__里__驹___
《马说(第一课时)》
由“马”说起
与马有关的那些汉字:
骄(jiāo):六尺高的马。 騋(lái):七尺高的马。 駥(rónɡ):八尺高的马。Fra bibliotek 由“马”说起
驹(jū):两岁以下的马。 騑(fēi ):三岁的马。 駣(táo):三四岁的马
由“马”说起
馰(dí):额白色的马。 骧(xiānɡ):后右蹄白色的马。 馵(zhù):后左脚白色的马。 騱(xí):前脚全白的马。 騚(qián):四蹄全白的马。 ……
123456 7
(6)才美不外见: _同__“__现__”__,__表__露__。_____________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犹__,__尚__且__。__________________ (8)策之不以其道:__用__马__鞭__驱__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食之不能尽其材:__才__能__,__才__干__。________________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通__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执策而临之:__面__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 7
二、课外提升
6.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马说教案八(13)班张菡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2、了解文体特征、领会深刻道理;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重点难点:把握文意、理解寓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前给大家猜个谜语:四蹄飞奔鬃毛抖,拉车驮货多面手;农民夸它好伙伴,骑兵爱它如战友。

(马)同学是怎么猜出是马的呢?“飞奔,骑兵”等词。

很好,几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和马有关,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78页,看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韩愈的《马说》。

提到韩愈,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历史书上应该见过吧?那么哪位同学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韩愈呢?(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展示ppt)1、“说”这种文体的介绍。

2、《马说》写作背景的介绍:“《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武宁节度使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并由此引入“伯乐相马“的故事。

(由学生讲述)二、正音正字,初读课文:1、看课本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2、重点字的读音展示。

3、学生齐读文章。

三、翻译文章,把握内容:第一自然段:1、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2、由学生提出本段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再由学生自己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补充。

3、请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

4、教师提问(1)第—段概括了什么内容?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2)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怎样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3)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觉得作者认为世上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此处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所以,作者认为先有伯乐。

第二自然段:1、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韩 愈
韩愈 字退之,唐 代文学家,思想家,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所处的中唐时期,藩 镇割据,宦官专权,许 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 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 愈本人多次被贬官降职, 很受压抑,他对社会埋 没人才很不满并加以揭 露。本文就是他这类作 品中的名篇。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 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说” 通常采用以小见大、托物寓 意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 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 杂文大致相近。
(“食”通“饲”(sì ),喂养)
(2)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xià n),显现、表现)
(3)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cá i),才能)
(4)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yé ),语气词,“吗”)
重点句子翻译: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 马厩里。
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
4而
而伯乐不常有 表转折,可是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承接 执策而临之 表修饰
不以千里称也 表陈述语气 表停顿 是马也 安求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反问语气 表感叹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不以千里称也
把,拿
5也
6以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解释下列句中通假字
(1)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 /不以其道,食(Sì / 不能尽其材,鸣 )之 之 /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 而临之,曰:“天下 / 无马!呜呼!其 / 真无马邪(yé)? 其 / 真不知马也。 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 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听它嘶 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走到它跟 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 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
活动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 确断句。 (活动方式:个人朗读,画出难读字词句→小组交
流,分段轮读→组间朗读大比拼→其他组点评,并 记录易读错的句子→集体齐读)
世/有伯乐(lè , 然后/有 千里马。千里马 / 常 ) 有,而 / 伯乐/ ②不常有。故 /虽/ ②有名马,只辱于 / 奴隶人之手,骈(Piá )死于/ 槽(cá n o)枥(lì )之间,不 以千里 / 称(chēnɡ)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 / 或尽粟(sù ) )一石 (dà )。食(Sì n )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②而食(Sì )也。 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shí )不饱,力不足, 才美 / 不外见(xià ),且/欲与常马等/ ②不可得, n 安 求 / 其能千里也? 策之 /不以其道,食(Sì / 不能尽其材,鸣之 )之 /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 而临之,曰:“天下 / 无 马!” 呜呼! 其 / 真无马邪(yé )? 其 / 真不知马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 / 或尽粟(sù)一石 ) (dàn )。食(Sì )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②而食(Sì )也。 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shí )不饱,力不足, 才美 / 不外见(xiàn ),且/欲与常马等/ ②不可得, 安 求 / 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尽一石食料。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 通的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 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 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 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活动三:课堂检测 (活动方式:独立完成→全班展示)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这里是驱使(动词)
1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名词)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的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2之
策之不以其道 它,代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不译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代千里马
3其
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活动二:细读课文,对照书下面的注 释,疏通课文大意。
友情提示: 注意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注意比较古今词义 的不同;注意通假字;注意了解词类活用;注意文言句式的 一些特点(友情提醒:以本为本)
(活动方式:组内释疑解惑→1+1或1+2互译→确
立翻译方式→合作试译→全班展示→ 纠正补充)
世/有伯乐(lè) , 然后/有 千里马。千里马 / 常有,而 / 伯乐/ ②不常有。故 /虽/ ②有名马,只 辱于 / 奴隶人之手,骈(Pián )死于/ 槽(cáo)枥(lì ) 之间,不以千里 / 称(chēnɡ)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 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 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 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的 马)来喂养。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 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 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听它嘶鸣,却不 能通晓它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